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wanghaitao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2258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翻转课堂Or导学案教学?

热度 1已有 759 次阅读2016-8-8 20:08 |个人分类:教育教学感悟|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教学, 课堂, 陕西, 宜川

翻转课堂Or导学案教学?

陕西宜川中学

王海涛

二者概念及展望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中学教师佰格曼、萨姆斯,把自己的讲解内容,制作成教学视频,在课前让学生观看,课中则用于理解度的检测和个别辅导。他们把自己的实践称之为逆转指导,社会上则称这种教学形态为翻转课堂。由此可见,“翻转课堂也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可以看作为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对话相结合的一种混合型学习形态。翻转课堂与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主要是学习流程的变化,由以往的老师教学生学,然后学生巩固复习查找问题变成学生课前自学,主要是通过教师提供的视频学习,课堂师生共同讨论查找解决问题的模式。

导学案教学与之类似而主要区别于媒介上,它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模式最早源于中国课改名校山东杜郎口中学,笔者认为其有两大核心:学案设计和课堂互动。

前者主要培养学生自主、高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思考问题、搜集信息并试图形成新课内容的思维图。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路线自主预习,不仅能够高效的完成预习任务,对新课有较为全面的认知,也方便课堂上教学活动的组织。

后者是关键的一环,尤其对新教师来讲操作难度较大,因为新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学科知识均有不同程度的贫乏,这就需要新教师花更大功夫在备课工作上以应对有多重可能的课堂互动。课堂互动探究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关键过程。

翻转课堂与导学案教学都是当下最火的教学模式,在很多学校实施并不断改进,而这有点自然不必多说,在新课改大背景下,他们都力求减轻学习负担,使学习的主体回归学生。但缺点不可避免,例如导学案编写的不规范或者说是误区:导学案等同教案,导学案试题化,导学案编写的科学化(遵循心理学规律,由易到难等),导学案摆设化等等;翻转课堂的推广难度则更大,主要限制在与设备的跟进与教师思想和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家看视频必须满足的条件:能回家,回家有设备,有设备更得有自主能力。中国存在那么多的寄宿学校,且把宿舍当作家,更有很多学生是没有平板、电脑这样的设备,其次学生是否按时高效的看完视频不得知。再者教师是否愿意接受这种思想,是否具有录制视频的能力、能力如何也是重要的限制因素。

综上,笔者认为导学案教学可在全国范围推广,而翻转课堂,甚至可汗学院模式等更适宜在发达地区及条件满足地区推广,当然其他地区也尝试学习推广未尝不可,毕竟现在是创客的时代!

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思想的不断更新,今日读到崔其升校长的文章《取消导学案》,杜郎口中学全校取消导学案。世界上最难的超越,无外乎自己创造了它,又亲手消灭了它。导学案的取消,代表着彻底瓦解教师用导学案对学生思维的隐性控制,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化学习课堂的愿景。用崔校长的话说:在此过程中,学生思考问题、搜集信息、整合资源、查阅资料、答疑解难、积累学业基础、理清做题思路、把握做题规律,这无疑比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学生被动听讲前进了一大步。可是如果从学生素质方面考虑,过度依赖导学案有可能阻碍学生一系列能力的提升,例如自主能力、质疑能力、联想能力、探索能力、辨析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我突破能力等。此话用在翻转课堂呢?值得思考!

路还长,静下心来不断探索

    再用崔校长一句话:

    从学生的心理、心态、心灵去研究教学吧,因为只有“以人为本”才能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更健康、让祖国更强盛、让民族更伟大、让未来更美好!我们期待全国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还给学生自由、快乐、幸福。不闻不如闻之,闻之不如见之,见之不如知之,知之不如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部分资料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中国教师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景荣 2016-8-10 11:10
我更关注一个老师他自己做了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当然关注他人,很可能是行动的前奏,期待看看王老师做了什么,怎么做,做到怎么样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5 18:12 , Processed in 0.06132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