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SOLO分类理论是今年工作室活动中陈国祥老师所提出的,当时并不知道何为SOLO分类理论。也很好奇SOLO分类理论的课该怎么上。
查看SOLO分类理论“百度解释”后,大致明白了这个概念,当时就觉得特别像皮亚杰的发展阶段论。恰好陈老师分享了一本书,里面介绍了SOLO分类理论的来源正是源于皮亚杰的发展阶段论,且目前SOLO分类理论目前已经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于学科的考评上,其中就有地理。
SOLO分类理论可以理解就是“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现在学堂测验的形式是“分数”,或者“对错”。这只能检验学生学到多少,然后教师根据批阅情况,针对学生错误率较高的地方反思接下来的课该怎么上。这种模式较为简单,也有一定效果。但是学生学得多好,却不仅仅是一个分数能够说明的。
从地理学科上来说,就以试卷上的非选择题答题来看,曾经我有一次批卷(初一)采取了答对哪一点,就在对应的答题点上给一分。这样学生拿到试卷时可以很清楚这句话要答道这个知识点就有分,其他没答道的就是错误的话、多余的话。学生拿到试卷时不明所以,显然他们是第一次看到有这样的批卷。但是从同学们的反馈上来看,我觉得是值得的。因为这样的批卷对于同学来说,等于告诉了他们他的答案哪里对哪里错。学生需要这样的信息反馈。
当然我举的这个例子并不是SOLO评价,也和SOLO评价无关。我只是觉得学生他对于有所反馈的学习方式是很感兴趣的,也是很有意义的。它针对性强,直接检测了“学得多好”这个问题。同时这样的反馈也体现出了评价的价值。
SOLO评价虽然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走进教师身边,走进学生身边还并没有很深入,可以说是一个新的事物。我的疑惑是:比如对于某一问题,它的评价标准该如何建立?这样的评价标准是只针对这个问题,还是同类问题都可以沿用?甚至别的问题是否也具有使用价值?另外,SOLO评价方法应用的范围有多广?有没有SOLO评价不能评价的地方?不能评价的地方又如何处理?|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07:57 , Processed in 0.06445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