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张昕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378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课堂教学中举手信息的“巧”用(杂志《教书育人>>

热度 1已有 941 次阅读2008-11-14 00:29 |个人分类:张昕原创论文档案室|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发表于省级杂志《教书育人》08.642-43,刊号CN23—1439/Z4

 

课堂教学中举手信息的“巧”用

张 昕(武汉市

(附注:文章发表难,得到同事和学生的认可更难。当我收到样书沾沾自喜时,研究我的文稿的高级教师却真诚地说:好像不实用!言外之意似乎像“为赋新诗强说愁”一样,“为发新稿强创新”。

各位“博友”!请用你的课堂实践,检验我的举手新“发明”,尤其是我最常用的第一、二种。请您用自己的课堂检验后,再回头注册评价,或直接与我切磋,我更加倍感激。因为文章是死的,课堂是活的。)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完成的任务是“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完成这内涵丰富的“三维目标”,要求我们师生必须加强课堂信息交流的深度、广度和速度。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处于两难境地:若互动面太窄,则不能完成三维目标,甚至“一维目标”、“二维目标”也完成不了;若互动面太宽,则要么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要么连教学内容也讲授不完。

师生间为什么缺乏足够而有效的信息交流?究其原因,是我们信息交流的方式太“古老”。传统课堂上,信息交流的方式十分单一,主要靠师生的口头语言和板书、演板的书面语言,进行单向的有序交流。目前, 虽然不少课堂已经引入的多媒体教学,其丰富的声光电使课堂交流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但仍然是另一种新形式的单向交流,由过去的“满堂灌”蜕变成了“满堂放”。

我在教学实践中,巧用多种举手交流信息,探索出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能够很好地完成“三维目标”。

一、巧用逐步举手信息,促进完成独立学习任务

尽管时下提倡合作学习,但有很多学习任务必须靠学生独立完成,且合作学习中也有不少需要独立完成的环节。而传统教学中,要求学生们坐姿一致,答案一致,学法一致,速度一致。于是,课堂上出现了“高声齐朗读,举手齐刷刷”的精彩场面。这些声音听似和谐,这些手型看似整齐,但在现实教学实践中,地球人都知道:齐读的过程中,往往会“走调”,变成了相当整齐的“唱读”。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口才、语速和对材料的理解各异,所以声情并茂与同步朗读显然二者不可得兼。

教师感叹学生反应迟钝,学生抱怨老师提问后没有留足思考时间。那么,究竟该留多长的“候答时间”呢?这恐怕连计算机也爱莫能助。因为学生的智力是发展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更是瞬息万变的,教师所提问题也是深浅不一的。然而, 逐步举手法正好能在教师的等待和学生的逐步举手中解决这一教学难题。

逐步举手法的具体作法是:课堂上,教师布置独立学习任务时,交待学生不必等待老师的“举手令”,而是完成任务者随时举手,即先完成者先举手,后完成者后举手。先举手者会因实力稍胜一筹而充满自豪,后举手者不必为赶速度而唱读或滥竽充数而假读、假举手,还将因为前有目标、后有追兵而加速前进。这样,充分利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有效地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竞争。从而既避免思维敏捷者思维退化和思想开小差,又避免思维迟钝者因跟不上节奏而放弃努力、思维“掉线”。

当学生逐步举手时,教师切莫只顾站在讲台上“高瞻远瞩”,忙于精确统计谁第一举手、谁第二举手,而是应该走到未举手学生座位旁,热情鼓励和及时巧妙地点拨他们,使他们发自内心地愿意举手、敢于举手、能够举手。当然,教师还可以走到先举手学生座位旁,既可以“暗访”他们的答案和思路,还可防止个别学生假举手作秀,传递假信息。

二、巧用手指头个数信息,促进教学全员性和针对性

在标准化考试中,选择题比重越来越大。课堂教学中, 选择题既有专门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又常被穿插用于教学过程的反馈与巩固练习中。传统的选择题教法有两种,其一是教师让先举手者或“钦定”的尖子生回答,其余人举手也没机会发言,他们只是陪衬者。这种做法,当然会使没有机会发言的非“精英学生们”伤透了心而放弃举手, “精英学生”却会因为他们不举手也将发言而放弃举手的“程序”。于是,即使在公开课、示范课上,举手者越来越少,发言者越来越少。其二是教师等待大多数学生做完后,依次统计:先让选A项的举手,再让选B项的举手……这种做法,虽然学生参与面广了,教师收集的信息也很丰富,但很费时间。

而巧用举手时伸直的手指头个数信息——手指头的个数分别代表备选答案中的ABCDE,就能避免以上传统教法的弊端,既实现课堂反馈的全员参与性,又实现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因为每个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手指头人人平等地参与发言,而且教师只需向讲台下扫视一眼,就能掌握学生不同手指头答案情况,并迅速统计出该题大致的正确率和错误类型等清晰而立体的互动信息,并据此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避免教师仅凭个人感觉和以往阅卷的经验“独唱”。

根据学生的反馈,这种举手法, 还能使他们迅速了解有多少人与自己“英雄所见略同”、自己有多少个“同类项”。所以,答对的人更有信心,答错的人也不至于过分难堪。另外,在人人举手中,课堂互动面拓宽到百分之百课堂气氛也活跃到百分之百。

中小学毕业年级和选择题较多的学科在评讲试卷时,甚至幼儿园搞活动时,采用这种手指头的个数代表答案的做法应该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当然,选择题题量大,不必要也不可能题题串讲。在串讲前,教师还可以用手指头的个数快速“统计”出,哪些题是本班学生需要重点讲解的。

三、巧用手型变化信息,张扬学生个性

在用手指头个数代表备选答案时,学生们常面带笑容,创造出各种新手型传递信息:答案为A者翘起大姆指,答案B者手指呈V字型(“胜利”英文首写字母),答案C者手指呈OK手势,答案D者双手高高并举呈双V字型……

如果教师也用各种新手型公布参考答案,学生便能从教师的眼神和笑容中,读出“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欢喜共鸣生”的诗意,从而更加乐意、更加开心地传递反馈信息,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因此,学生举手时的不同手型,不仅能传递问题的答案信息,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张扬学生不同的个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完成

四、巧用举手高度信息,培养自信心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谁不想展示自己的才华呢?即使是一位明知自己当不了“课堂元帅”的学困生,也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和必要性。然而,在屡战屡败中,这些学困生往往丧失了自信心而不敢举手。

于是,教师可采取这样的举手措施来传递信息:教师课外单独告诉学生,自认为把握性不很大时,就把手举低点;感觉把握性较大时,就把手高高举起。这样,教师能根据学生举手的不同高度接收到不同信息,而灵活处理;学生能在低举手时练出胆量(不必担心被老师点中而当众“丢丑”),在高举手时锻炼自信心。

五、巧用闭眼举手信息,防止从众心理

人往往具有盲目从众的心理,在判断或选择练习中,那些后举手者,往往会参考先举手者的信息,尤其参考成绩优秀者的举手信息,来决定自己是否该举手或手指头的个数。因此,为确保举手信息的“含金量”,防止从众心理使部分学生失去自己的观点和个性,教师可以这样尝试:让学生先闭上双眼思考,再举手。

总之,新课改要求教师从教学内容、方式等方面大胆改革,不断创新,以使课堂交流的信息更多、传递的信息更快,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我们的教学努力完成“三维目标”。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回复 heixian 2008-11-15 19:58
奇文共赏析.
回复 张昕 2008-11-16 01:17
(文章发表难,得到同事和学生的认可更难。当我收到样书沾沾自喜时,研究我的文稿的高级教师却真诚地说:好像不实用!言外之意似乎像“为赋新诗强说愁”一样,“为发新稿强创新”。 各位“博友”!请用你的课堂实践,检验我的举手新“发明”,尤其是我最常用的第一、二种。请您用自己的课堂检验后,再回头评分或评价,能够指点或切磋,我更加倍感激。因为文章是死的,课堂是活的。)
回复 fahai 2008-11-16 11:02
我觉得第一种举手策略应该很不错 ,在我作为学生的时候,理科布置课堂作业时,老师总是说先做好的同学举手她来检查,每次都是抢着最先完成,然后得到老师的肯定,的确是效率很高…… 只是不知道对于学困生这个措施是否有用。
回复 张昕 2008-11-16 19:00
回复fahai: 我的原文中有“走到未举手学生座位旁,热情鼓励和及时巧妙地点拨他们,使他们发自内心地愿意举手、敢于举手、能够举手。”(已经改用红色字体标注) 这样,既能够驱散学困生的睡意---有你近距离指点呀?又能够使那些座在非“嘉宾席”的弱势群体,不至于自认为没有得到老师灿烂的阳光、处于“极夜区域”,而脸上和心里都越来越黑暗、越来越冰冷。
回复 张昕 2008-12-15 13:41
金太阳地理研究组一群发言:山东人教孙继勇2008-12-14 11:40:03统计手指头还得去看准手指头,我们一个班有98人,还真不好计算,也看不清山东人教孙继勇 2008-12-14 11:40:33高中生还真不愿意伸手指头浙江-李凯 2008-12-14 19:14:31是的   老师伸手指头  还可以浙江-李凯 2008-12-14 19:14:48学生中不好操作 山东人教孙继勇 2008-12-14 19:22:18有点为了创新而创新希望2008-12-14 19:22:43意思就是做作了哦?河南人教李新运2008-12-14 19:28:03尝试一下也未必不可苏匡立庆 2008-12-14 20:46:06 波仔2008-12-14 20:50:27 鄂-地理-张昕13:34:19迅速统计出该题大致的正确率和错误类型等清晰而立体的互动信息,并据此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避免教师仅凭个人感觉和以往阅卷的经验“独唱”。鄂-地理-张昕 13:36:33"大致的正确率和错误类型等",而不必要精确地去统计出具体数字,鄂-地理-张昕13:38:31我一开始也是在课堂记录具体数字,后来才觉得具体数字不必要,而且时间也不允许。
回复 雨丝521 2016-7-2 18:55
是的,课堂上统计这个,我最不擅长,关键是嫌麻烦,我喜欢简单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23:30 , Processed in 0.06529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