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变革的实践困境告诉我们: 在传统学科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学背景下,基于素养的教学依然会面临诸多阻力。为此,我们要从教师、学生与学科内容三个角度做进一步思考。
(一) 基于素养的教学必须转变教师观念
尽管原因是多方的,但教师对变革不接受是主要阻碍因素。什么原因影响了教师对教学变革的不接受? 英国的实践表明,虽然教师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他们也明确表示不愿意做出改变是因为“非专家”身份的削弱给他们带来了低效能感,非控制教学状态让他们感到焦虑与不安。“所有的变革都处于冲突的力量即推动力与阻碍力所构成的环境中……如果要刺激变革,与其增加推动力,不如减弱阻碍力。借鉴英国经验,让教师参与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课程管理的整个阶段,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课程实施的主动性,将课程实施与自己教学联系起来,增强教师在课程活动中的归属感。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为教师提供针对素养发展与素养教学的职业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职业培训发展素养教学能力,比如帮助学生正确决策、深度思维与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鼓励他们成为积极公民,创造有利于学生反思性思维的学习环境、活动管理技能、问题解决能力、组织能力等。
(二) 基于素养的教学应充分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事实上,学生在参与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在认识和理解课程的基础上能深刻认识到课程实施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这种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活动。但这种体验式学习活动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的,因为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导致了他们对素养课程需求的差异化,如果我们忽略这种个体差异性,就会进一步产生公平问题。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真正应该实现的是学生学习转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在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结果等方面都具有与传统学科教学不一样的特征与结构。这应该是新一轮课堂转型的关键。
(三) 基于素养的教学应突破学科隔离的壁垒
通过整合不同学科内容设置“跨学科主题”课程,实施“跨学科学习”,是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国家普遍采用的核心素养实施方法。不过由于素养概念界定不清,具体维度表述模糊,学科话语的霸权地位无法从根本上撼动,素养教学往往成了学科教学的点缀。因而,就我国而言,在试图通过学科整合设置跨学科主题过程中,首先要清楚界定每个跨学科学习项目与学生素养发展关系,在此基础上,要从根本上弱化教学过程中强结构教学组织框架,调整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可以借鉴波兰的实践经验,将教学过程分为 5 个步骤: ( 1)承诺。明确学习主题,制定教学目标与教学指导,创造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 ( 2) 探究。学生单独分析任务,再讨论、分析、协商,形成假设,提出质疑,教师成为观察者与倾听者,负责验证学生对小组学习做出多少贡献; ( 3) 处理。组织上一阶段获得的知识,并创新性运用知识,学生提出他们如何解决问题的建议,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 4) 陈述或介绍。小组代表向所有活动参与者报告合作工作结果,学生对每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问题解决结果进行比较; ( 5) 反思。学生要进行自我评价,明确阐释学到了什么以及如何学习的,以及他们所采用的工作方法的目的,以及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他们已有的学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