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东方飞鹿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518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教案 ...

热度 1已有 1460 次阅读2011-10-4 19:02 |个人分类:鲁教版地理教案 学案|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原创, 地球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

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的范围、结构,掌握地壳的组成;

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环;

褶皱、断层与地貌的关系,研究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运用课本插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位置、范围、结构,提高运用读图观察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能够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自己动手绘制褶皱、断层、向斜、背斜等地质构造简图,培养准确判断地质构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三大岩石的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认识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通过对地质构造意义的学习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难点】

    1、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断

    3、地貌的变化及其成因

课    时】两个课时,另外练习1课时。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    自主探究    列表分析    比较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师板书板图

【讲授过程】

                                 第1课时

    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从宇宙对地球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知道了宇宙环境对于地球的形成和发展来说特别重要,但人类是生存在地球上的,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直接因素是地球自身的环境。因此,从本单元开始我们就进入地球本身对做一些微观的了解。

    提问:

    1、阅读单元标题,说说你的理解?(略)

    2、阅读本单元序言部分的图文,设计出地球圈层构成的知识框架,并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见下表)

                            地核

归纳引入:地球有四大圈层,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提问:

    1、请您阅读P26图,指出岩石圈的范围,并说明岩石圈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结合2-1-1图)岩石圈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为人类提供资源、能源等,还为人类提供种养殖、发展生产、科研、旅游、休闲与探险、栖息场所等,是人类的朋友。

    承转:人类活动受地表形态的影响,而岩石圈是形成地表形态的基础,因而,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岩石圈的具体情况。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请您快速阅读一、二两部分内容,试设计本部分内容的知识框架:

    请您仔细阅读该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试用资料说明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的差异?

洋壳薄、陆壳厚;洋壳多在水面以下,陆壳出露于水面以上。

2、地壳、地幔、地核的位置及特点(图解说明为好

(详细内容:略)

(建议:此处如果老师要讲纵波和横波,可以参照儿童在水面上打“水漂”、或“落井下石”的现象等地理生活案例来分别说明纵波和横波的关系)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请您阅读P27-28“岩石圈的组成”的有关内容,用简表的形式列出该部分内容的学习提纲。(略)

 (1)岩浆岩  成因: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代表岩石:喷出岩:如玄武岩;侵入岩:如花岗岩

             成因:裸露地表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沉积后,经固

                   结成岩作用而形成

(2)沉积岩  特征:层理构造、化石

代表岩石:砂岩、页岩、石灰岩

(3)变质岩  成因:地壳中原有岩石经高温高压等变质作用而形成

代表岩石:大理岩(石灰岩受热变质形成)、板岩、石英岩、片麻岩

    2、试绘制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各大岩石的形成及分类?(可分组进行;一组回答,其他组点评;老师可展示其他比较形象、实际的示意图)

(略;或把学生的优秀作品粘贴在此处,以备您以后教学举例等)

3、请学生仔细观察P27图2-1-4“花岗岩(左)与玄武岩(右)”中的岩石特征

参考:花岗岩(左)——有些像市场上卖的死猪肉,晶体充分,颗粒明显,五颜六色的(温度、压力不同所致)

玄武岩(右)——有气孔(冷却过程中温度、压力骤然降低,岩浆中挥发成分以气体形式逸出而形成气孔构造)

4、请学生从P28图2-1-5“沉积岩形成示意”中总结出沉积岩的特点(或特征)

沉积岩的特征:层理构造、化石。

5、请学生仔细观察理解P28图2-1-6“石灰岩受热变成大理岩”示意图,并且识记该知识点。

6、P28正文中的“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可能指哪些岩石,这说明三大岩石之间有何联系?请结合“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学内容完成P29“活动”1。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三大岩石之间有何联系: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被称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或地壳的物质循环)。

7、建议教师板图板书讲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知识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简式图

    过程:从岩浆到形成岩石,再形成新岩浆的过程。

意义:①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地貌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环境。

地壳物质循环简示图:

    6、地壳的物质循环对人类活动有何意义?完成P29活动2。

(从略)

最后,可以由教师对本节课教学进行小结,抑或请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小结,以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练习讲评,教师巡回辅导;

学生做作业。

布置课外地理作业:完成填充图册中相关练习;补充家庭作业(请见练习讲义)

(选讲内容)

板块构造学说 

1)基本理论: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大板块的内部还有很多小板块。板块是漂浮在软流层上运动的。注意板块同地壳不是一个概念,板块同大陆或大洋的范围也有区别,只不过借用了大洲和大洋的名称而已。特别强调印度洋板块的范围,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都归属于印度洋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2)板块的边界: 

生长边界:裂谷或海洋

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板块的消亡边界。 

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大陆部分的消亡边界。 

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均分布在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证明板块的消亡边界上地壳活动确实比较剧烈。

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

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板块相对移动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举例

边界类型

张裂

形成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红海、 大西洋

生长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喜马拉雅山系、青藏高原

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海沟、岛屿、海岸山脉

亚洲东部岛弧、马里亚纳海沟

消亡边界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采用读图观察法、绘制示意图法、列表对比法、讨论法等地理学习方法我们学习了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地质构造与地貌;地质构造的实际意义;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要求重点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

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课前预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把时间尽量多的留给了学生,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是就整堂课来看有些内容处理还欠细致,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力求做的更好。

在导入过程中要尽量缩短时间,对于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要一带而过,突出重点即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重点讲解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让学生自己说地壳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第2课时

    (教师可以请学生对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提问,然后进入下一个教学课时,也可以直接进入新的教学内容环节。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教师课前导语: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形成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地貌景观。

    承转:请您阅读图2-1-7试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具体影响?

    (学生对图中的地表形态进行说明并归纳总结)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试解释下列现象:

       1、两千万年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了大约两万米,但珠穆朗玛峰海拔只有8848.13 

   米。

       2、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输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但千百万年来,渤海的轮廓并 

没有太大的变化。

    上述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参考:上述地貌形态变化是由于内外力的作用形成的。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的关系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的影响

相互关系

内力作用

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形成高山或低地,使地表高低不平

同时作用于地壳,从相反方向改变地表形态;内外力作用同时进行,以内力作用为主

外力作用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沉积)等

使地表趋于平坦

承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形成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地貌景观。

    那么,地球运动的“足迹”如何?

    (一)内力作用的“足迹”

展示《岩层分布示意图》——褶皱、断层直观图

思考:沉积岩在形成时一般为水平或接近水平分布,可是为什么在山区常常看到岩层是弯曲的或是断裂错位的?

参考:地壳运动的结果。

问题:请您阅读本部分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填表

地质构造

 

基本单元

岩层形态

地貌形态

褶皱

 

 

 

 

 

 

 

断层

地质构造是指出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的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它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地质构造种类

成因

岩层

形态

岩层位置关系

形成地形

具体实例

褶皱 

背斜

岩层因地壳运动,受水平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弯曲,叫褶曲。一系列褶曲形成褶皱。

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一般为山岭,常被侵蚀倒置成谷地 

喜马拉雅山脉等巨大的褶皱山脉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岩层中心老,两翼新 

一般为谷地,常被侵蚀倒置成山岭

断层 

地垒

岩层在地壳运动时,受强大压力和张力的作用,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显著位移,形成断层

中间岩块相对上升

岩层被两条以上的断层切割,两侧岩层有明显的错动

常形成断块山 

我国的庐山、泰山等

地堑

中间岩块相对下降

常形成凹陷很长的谷地

东非大裂谷、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岩层受力形成断裂有两种可能:一是挤压力超过岩层自身的韧性;二是岩层本身受到的是两侧的拉张力作用。产生断裂以后沿断裂面错动,形成断层。

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是形成各种地貌的主要原因,人们不可能看到整个地壳运动的过程,但可以通过地质构造所产生的地貌来推测,证明地壳运动,所以说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证据。

按方向来分,地壳运动有两大类: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所带来的地质构造之一——褶皱

岩层受挤压向上隆起,这种形态叫背斜,在地貌上常形成山岭。岩层向下凹陷,这种形态叫向斜,在地貌上常形成谷地和盆地。

  

1)找石油、天然气,应该在背斜,因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结构,易储水储气。

2)造隧洞,应该在背斜面,因为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3)建采石场,应该在背斜的顶部,因为这里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4)“自流井”会分布在向斜,因为这里底部低凹,易储水。

有时候会出现地形倒置的情况。——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所以,要判断是背斜还是向斜,不能单看它的外表形态,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它的岩层关系。

另一种地质构造——断层是由于垂直运动造成。

找泉水,湖泊,应该选择断层构造附近,因为岩隙水易于随断层而出露,该地岩石破碎,易受侵蚀为洼地,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的建造,应该回避断层构造,因为易于发生断层活动,破坏工程,让水库泄漏。

地质构造是指出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的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它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如我国的泰山、庐山、华山。断层相对下降的岩块形成低地或谷地,如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大的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地质构造规律具有实践意义,其应用图示分析如下(供参考):

思考:研究这些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意义?具体说明。(请参考上表,答案略)

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主绘制一幅“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示意图:

承转:内力作用为地表形态的形成提供了“粗毛坯”,外力作用就像一位雕塑师,不断地对“粗毛坯”进行塑造成。那么,外力是如何塑造地表形态的呢?

(二)外力作用的表现

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认识几种主要的外力 各种外力都是一把刻刀不断雕塑着地表,其中最锋利的是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

阅读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部分的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貌的影响

(1)流水作用

作用因素

作用形式

对地貌的影响

流水作用

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

参考答案:

作用因素

作用形式

对地貌的影响

流水作用

侵蚀作用

坡面流水使坡面破碎,沟谷和河谷流水使沟谷和河谷加宽加深

使地表变得崎岖,瀑布、峡谷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黄土高原的地表崎岖不平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

沉积作用

流水在搬运途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泥沙等物质便沉积下来

山区河流在山口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貌

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的位置有何不同?

参考:冲积扇位于山前,一般地势较高。冲积平原一般位于中下游河流两岸,三角洲是河流携带泥沙至下游入海时流速减慢而泥沙堆积成的。

解释: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多种气候条件下都可形成,在加拿大的北极地区、瑞典的拉普兰(Lappland)区、日本、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以及其他温暖至湿润的地区均可见到。

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育最好,由暴发性洪流形成,在一些山间盆地区尤为突出,通常被视为荒漠地形的特征。冲积扇有几种重要的类似物。例如河流三角洲,不同之处是后者在河流入海或其他水体处的水下形成;再如深水海底扇,形成于洋底,由通过海底峡谷搬运的沉积物堆积而成。研究现代冲积扇,可为辨认古冲积扇,从而为研究地质历史提供线索。冲积扇对人类有实际经济意义,尤其在干旱与半干旱区,它是用于农业灌溉和维持生命的主要地下水水源。有些城市,例如洛杉矶,整个都建在冲积扇上。

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在河流的下游,由于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而下游的地势一般都比较平坦。河流从上游侵蚀了大量的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结果这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尤其当河流发生水侵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冲积平原便逐渐形成。

基本上任何河流在下游都会有沉积现象,尤其是一些较长的河流为甚。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平原是亚马逊平原,乃由亚马逊上游的泥沙冲积而成。而中国的黄河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亦属这一地形,还有我国的宁夏平原也是典型的冲击平原。

宁夏平原的土的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

冲积平原:河流搬运的碎屑物,因流速减缓而逐渐沉积下来的平原。主要特征为地势平坦,堆积深厚,面积广大。河流上游有持续而丰富的泥沙供给及堆积地区地壳的不断沉降(或相对沉降)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华北平原黄河、淮河、海河等大河河里沉积形成。冲积平原一般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山前平原(山区到平原的过渡带),中部平原(沉积物主要是冲积物,常有数条河流或几个水系流经),滨海平原(冲积-海积平原,常有池沼和海岸地貌)。

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三角洲又称河口平原,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积较大,上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等。三角洲根据形状又可分为尖头状三角洲,扇状三角洲和鸟足状三角洲。三角洲地区不但是良好的农耕区,而且往往是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

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流来向外扩散,动能显著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状,所以称为三角洲。

(2)风力作用

作用因素

作用形式

对地貌的影响

风力作用

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

    参考答案:

作用因素

作用形式

对地貌的影响

风力作用

侵蚀作用

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地表沙尘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走,形成戈壁和裸石荒漠

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戈壁、裸岩荒漠、风蚀柱、风蚀蘑菇

沉积作用

风在搬运途中,当风力减小或遇气流阻挡,导致风沙沉积而成

沙丘、沙垄、黄土高原

一旦沙丘发生流动,掩埋村舍、道路、牧场等。措施——植树造林。

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坡度有何不同?

    迎风坡坡度较缓,而背风坡坡度较陡。

黄土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现象的形成有何不同?

黄土高原是风力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如果在沉积地貌处做一个剖面,剖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试解释其原因?

新月型沙丘形成示意图

现象:层理构造。

成因:因风速降低或遇到障碍物的阻挡作用,所携带的沙土逐层堆积而成。

2.除了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外,还有哪些外力对地貌产生着巨大影响?它们作用下的地貌会是怎样的

冰川、海浪等侵蚀作用。

力源

分布

地貌类型

冰蚀地貌

冰川侵蚀

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

冰川U形谷、刀脊、冰斗、角峰

海蚀地貌

海浪侵蚀

海岸地区

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

外力的来源很多,作用形式也多,因而,塑造的地表形态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有何关系?试举例说明。

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风力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沉积

冰川

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

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

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知识结构回顾小结(此处建议请学生作为课后作业列出为佳):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采用读图观察法、绘制示意图法、列表对比法、讨论法等地理学习方法我们学习了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地质构造与地貌;地质构造的实际意义;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要求重点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地质构造与地貌;流水与风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及活力的目的。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课前预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把时间尽量多的留给了学生,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是就整堂课来看有些内容处理还需提高和斟酌,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力求做的更好。

在导入过程中要尽量缩短时间,对于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要一带而过,突出重点即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重点讲解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让学生自己说出地壳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针对考试经常出现的题目,强调地形倒置的成因;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在出示相应图片之后,要求学生说出是什么力的作用,加深学生印象,提高活力课堂效率。

教学典型例题及其解析

[1]读下图,回答:

1)图中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

2)此时,背斜在地貌_____,原因是___,向斜在地貌上是_____原因是______

3)找油区应在图中的_____处,找地下水应在_____处。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__处,原因是____

解析:一方面要注意背斜和向斜、断层和断裂、地质构造类型与地貌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另一方面要注意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背斜和向斜的区别:从形态上看,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但因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这种情况称地形倒置。因此背斜和向斜不能依据地形特征来判断,而应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断层和断裂的区别是:形成断层,岩石必定断裂,但岩石发生断裂,未必一定断层,关键在于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另外了解地质构造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有很大帮助。例如,石油、天然气一般储存在背斜构造中;向斜构造利于储存地下水;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背斜部位,如果在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隧道变成水道。断层地带岩石破碎,因此水库和其他工程建筑地基应避免建在断层带上,否则水库会漏水,坝基或地基不牢固;但断层地带,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出现泉和湖泊,所以断层对寻找地下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答案:

1DC

2)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影响,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山岭;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3DC   

4D;如果在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隧道变成水道,在背斜修建工程难度较小,生产成本较低。

 

[2]读“全球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______被分为六大板块。图中数码代表的板块名称是①_____板块;②______板块;③_____板块;④____板块。几乎全部在大洋中的板块是_____

2)图中实线为_____边界,虚线为_____边界。用箭头在图中标出边界两侧板块移动方向。

3A处与B处海底岩石年龄相比,_____地质年代更新,G处与B处地壳相比,____处比较稳定,____处不稳定。

4)图中虚线构造带在地形上,海底地形为________;陆地地形为________;虚线构造带多形成____________

5)解释甲处岛国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________,这是哪个国家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察板块的分布、边界、运动情况及海底扩张说岩石年龄规律等知识。同时考察读图、析图能力。要求同学头脑中对六大板块示意图非常熟悉,并且对板块学说的相关知识理解并记忆准确。

答案:1)岩石圈;亚欧;太平洋;印度洋;美洲;②(2)消亡;生长(3AGB4)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山系;海岭;裂谷(5)甲处处在板块生长边界,地壳不稳定,地热资源丰富;冰岛

 

【模拟试题】(由授课教师自由选用)

.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南方某一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完成13题。 

1.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  C.地堑     D.地垒

2.若在乙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是(   

      A.火山爆发                      B.断层下陷

      C.地下溶洞塌陷               D.地下冻土融化

3.图中岩石主要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是(   

      A.砂岩   B.砾岩   C.石灰岩     D.花岗岩

下图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回答45题。

4.表示喀斯特地貌景观的是(   

A. a     B. b       C. c       D. d

5. C图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沉积作用                      B.风化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读图,回答67题:

6.下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

7.甲处构造的形成及其上部缺失的地质过程是(   

 水平挤压     水平拉伸      地壳上升

 地壳下降     外力侵蚀      外力沉积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④⑤

8.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   

A.岩石受到风化、侵蚀被破坏

B.地壳表层物质的搬运和堆积

C.喀斯特地貌、河流中下游三角洲和冲积平原的形成

D.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9.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纵波传播到古登界面时完全消失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明显减小

D.从震源发出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10.由于大陆板块西移,使大洋板块直接俯冲到它的下面,造成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而形成的山脉是(   

A.阿巴拉契亚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 

C.落基山脉                   D.阿尔卑斯山脉

11.长城西段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  D.水的溶蚀

12.下列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正确的一组是(   

A.流水侵蚀——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

B.风力侵蚀——谷底加宽、加深

C.海浪侵蚀——海蚀崖、角峰

D.冰川侵蚀——喀斯特地形

13.关于地震、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个地震带内,地应力的积累和释放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是均匀的

B.浅源地震发生在地壳中,中源地震发生在地幔中,深源地震发生在地核中 

C.地震震级每增加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三十倍

D.我国新疆于田附近昆仑山中的火山在1951年爆发以后没有爆发,所以是死火山

14.造成“狮身人面像”缺损的自然原因是(   

A.河流的侵蚀   B.风化和侵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

15.利用地热采暖,有“无烟城市”之称的是(   

A.挪威首都    B.丹麦首都   C.冰岛首都   D.瑞典首都

16.下列湖泊中属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北美的五大湖                  B.中国的白头山天池

C.俄罗斯的贝加尔湖           D.青藏高原的青海湖

17.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六大板块都包括大陆和海洋         B.阿拉伯半岛归属与印度洋板块

C.地震都发生在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D.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

 

.综合题:

18.读下图并回答:

1)图示的水循环各个环节中,

 表示      ,② 表示        

2B处的地质构造是            ,其发育成河流的原因是       B河的补给来源主要是    

3AB两河流中,含沙量较大的是    ,径流季节变化大的是      

4)如在B河上建水库是否可行    ,理由是                    

5)若山地森林被毁,可能引起的地质灾害是              

1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n表示     水循环的    环节;   海区(填字母)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该海区还可能埋藏有     等能源资源;    海区可能蕴藏有未来利用潜力很大的金属矿产资源。

2A处的地质构造是   ,形成山谷的原因是               

3)如果在ABE中选一地建地下隧道(垂直于剖面方向),应选择   地;三地中有利于石油储存的是  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______处。

4)图中abcd四处最容易产生泥石流的是(   

A. a    B. b   C. c    D. d

5)从地质构造方面看,m河流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试题答案】

.单项选择题:1. B  2. C  3. D  4. A  5. B  6. B  7. A  8. D  9. D 10. C 11. B 12. A 13. C 14. B 15. C 16. A 17. B

.综合题:

18.1)①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2)断层,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高山冰川融水 3A4)不可行;有断层易漏水及诱发地震 5)滑坡;泥石流

19.1)海陆间;水气输送;C;煤、石油、天然气;D 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受侵蚀而成 3AAB  4C  5)断层线附近岩石多破碎,受侵蚀逐渐形成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1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学案(1)

【课前预习】

预习目标

预习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预习内容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机构

(一)地球内部

    1、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_____________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横波:只能通过                

    2、划分依据:地震波   

纵波:能通过                   

请在此处绘制一幅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3、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_______组成的坚硬外壳。它是一个_______圈层,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约_______千米。

    4、地幔介于__________面和_______________面之间,厚度约_________千米。在___________________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________的主要发源地。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主要有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

    5、地核以__________与地幔为界,厚度约________千米,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照其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物质组成:          

(1)岩浆岩        成因:                                 

              代表岩石:喷出岩:如玄武岩;侵入岩:如花岗岩

             成因:                                 

(2)沉积岩        特征:                                

代表岩石:砂岩、页岩、石灰岩

(3)变质岩        成因:                             

代表岩石: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过程:地球内部的         上升冷却         形成            ;地表岩石在一系列              作用下,形成               ;已经生成的岩石在               的条件下,发生           作用;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           ,又形成新的          

(2)意义:

形成地球上丰富的               改变地表的           ,塑造千姿百态的     实现          交换和          传输,改变地表的             

基础练习:一、选择题

(    )1、岩石圈主要是指

A.软流层以及地壳  B.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  C.沉积岩  D.岩浆岩

(    )2、花岗岩属于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玄武岩

(    )3、沉积岩中的“文字”是指

A.岩石的层理构造  B.软流层  C.化石  D.页岩

(    )4、大理岩是由什么岩石受热变质而成的

A.玄武岩  B.石英岩  C.石灰岩  D.花岗岩

(    )5、下列岩石中能够找到化石的是

A.花岗岩 B.页岩    C.板岩 D.大理岩

读图回答6—7题

(     )6、图中数字代表外力作用的风力、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下列组合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

C、③④⑤①②      D、④⑤①②③

(     )7、形成太湖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①     B、②      C、④     D、⑤

二、综合题

8、读下列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回答

(1)物质

  甲代表        ,乙代表        

丙代表        ,丁代表        

(2)图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是:

             B             

C              D               E与       含义相同。

(3)从能量来源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        和地球外部的

              

9、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有四条连线没有画出箭头,请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在图中画出箭头。

2)图中序号所表示的地质作用过程分别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④________、

⑤________、⑥________、

⑦________、⑧________。

3)以上地质作用过程中,属于外力作用过程的有______,属于内力作用过程的有______。(只填序号)

第1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学案(1)   参考答案:(按照题目顺序)

预习内容:地震波  地壳  地幔  地核  固态物质  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  图略  岩石  连续  17  莫霍  古登堡  2800  地幔上部  岩浆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地壳  古登堡面  3400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冷凝作用而成  裸露地表的岩石,在风吹、日晒等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经固结成岩作用而成  层理构造  化石  地壳中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成  岩浆  凝固  岩浆岩  外力   沉积岩  高温高压  成分和性质  重熔  岩浆   矿产资源  形态  地貌景观  物质  能量  环境

一、选择题  1、B  2、B  3、C  4、C  5、B  6、B(风化作用为侵蚀作用提供条件,侵蚀作用为继续风化提供可能,风化侵蚀的产物被搬运作为解释此题的突破口)  7、D(太湖平原是由于流水搬运的泥沙大量沉积而成)  

二、综合题  8、(1)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岩浆岩  (2)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冷却凝固作用  重熔再生作用  A  (3)热能  太阳辐射  9、1)略(2)①侵入、喷出 ②风化 ③侵蚀、搬运、沉积和团结成岩 ④风化 ⑤变质 ⑥重熔再生 ⑦变质 ⑧风化 3)②③④⑧ ①⑤⑥⑦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1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学案(2)

三、内、外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1.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表                              

               等。

 2.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        、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                                和          等作用。

   3、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            ,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________与_______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的_____和_________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地位。

4.内力作用的足迹:

(1)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最常见的有          _____

(2)褶皱:形态:                        

           岩层形态  背斜岩层一般       拱起 

                     向斜岩层一般向       拱起

判断方法                  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      ,两翼岩层较   

         从岩层的新老 

关系上     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      ,两翼岩层较   

                      未侵蚀地貌:背斜常形成        向斜常形成       或盆地

构造地貌               背斜顶部受      作用,裂隙发育,易被侵蚀成  

            侵蚀后地貌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    ,常形成____

(3)断层:

含义: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______和_______,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     发生________,并沿          有明显的相对错动、位移

              大断层,常形成       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

构造地貌:  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盆地,如渭河平原 

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5、外力作用:

    (1)主要表现:      作用、     作用、     作用、     作用________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常形成         瀑布陡崖

(2)流水作用

流水堆积作用:常形成                                

                  风蚀作用:例如                         

(3)风力作用

风积作用:例如                        

    外力作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如____________、冰斗和角峰,以及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柱和海蚀拱桥等地貌景观。

人类活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改造______________。积极做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这些活动都可以达到___________的目的。不合理的做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会造成严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诱发___________、_________等灾害。

基础练习:一、选择题

(     )1、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

C、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和缓

D、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     )2、关于地质构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产物

B、褶皱和断层是地壳运动中最常见的两种基本构造类型

C、判断背斜和向斜的主要依据是地形形态上的差异

D、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地或

(      )3、造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作用是

A、内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

(      )4、我国的黄土高原黄土深厚,地表崎岖,是由于

A、流水的搬运和侵蚀                B、风力的搬运和侵蚀

C、风力的沉积、流水的侵蚀和搬运    D、流水的搬运、风力的侵蚀

(     )5、读右两图,图示内容正确的是

A、沙丘      B、沙垄

C、风蚀蘑菇  D、风蚀洼地

二、综合题

6、读某地址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表示的褶皱类型:A       B       ,A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2)如果要寻找油气,应在         中找,要寻找地下水,应在          中找。

(3)如果要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在A还是B?      

原因是:              

7、读右图回答:

(1)河流两岸的峭壁是河流_______作用的结果,按力的来源属__________作用。

(2)河流将从山上冲下的泥沙带到中下游平坦低洼的地区,营造出___________________地貌,此作用过程叫_______________

(3)图示河段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___资源可供开发利用。

(4)此河段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应采取的首要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

第1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学案(2   参考答案:(按照题目顺序)

预习内容:地球内部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太阳能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高低起伏  平坦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时间  地点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上  下  老  新  新  老  山地  谷地  张力  谷地  侵蚀  山岭  压力  张力  强度  断裂  断裂面  谷地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固结成岩  沟谷  冲积扇(洪积扇)  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风湿蘑菇  风湿洼地  沙丘  沙垄  冰川  海浪  冰川U谷  地表形态  平整土地  修筑梯田  挖河修渠  修建水库  趋利避害  滥砍乱伐  毁林开荒  水土流失  泥沙淤积  洪涝  滑坡

基础练习:一、选择题  1、D  2、C  3、A  4、C(此题有两层含义:黄土高原黄土的来源,以及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原因)  5、C

二、综合题  6、(1)背斜   向斜   外力侵蚀作用   (2)A  B  (3)A  A处是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利于排水;工程量较小等。

7、(1)流水侵蚀  外力  (2)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   (3)水能  (4)水土流失   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西瓜 2011-10-8 18:33
好东东,谢谢分享。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7 13:11 , Processed in 0.09853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