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jzspp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555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高三地理复习的几个问题(一个研讨会的发言稿)

热度 7已有 813 次阅读2011-1-14 22:13 |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2010年高三地理复习备考经验介绍

焦作市第一中学   史鹏鹏

高三复习备考,每年都有很多的困惑,比如说学生背了很多,结果高考的时候发现一点用都没有,不说背,就是把书带进考场,高考分数也不会有太多提高;还比如学生做再多的试题,看到高考试题仍然觉得很意外。这些都告诉我们应该对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说“不”。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既要复习知识,又要培养能力;同时还要帮助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知识。我们的压力都比较大,我们看一个统计:今年全国一卷36题第二问:“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全省36.5万考生,该题0分率80.33%,能拿到满分8分的全省只有128人。还有一位考生这样写到,“可能是庄主从河中打捞的”,另一个更离谱,分析了三条原因:一位于罗纳河附近,有利于鹅的生长,二气候条件适宜鹅产卵,三地形平坦,便于鹅产卵。排除试题因素,我们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备考的难度越来越大,而且今年第一次面对新课改,更是有很多的疑问。

那么,去年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们一直有着很多的困惑,也一直在尝试解决。和很多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老大纲下的备考遇见的问题,新课改也会同样会遇到。下面我就简单介绍几个我们在上一届的备考过程中遇到的比较值得讨论的问题,以及我们是如何应对的;当然这里面也有没解决好的问题。希望能给各位老师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

第一、时间问题

每年遇到的问题就是:时间不够用,复习任务完不成。那么三轮复习时间和任务怎么安排?去年面对这样的问题时,我们进行了调整,并确定每一阶段的任务。

从复习的整块时间来看,我们基本上采用的是两轮复习,一轮复习适当延长了一部分时间,大致在一模附近,目标是坚决打好系统知识的基础。二轮是把原来二、三轮复习糅合到一起,进行专题复习和临考复习,目的是整合知识,提升能力,学习应考策略。

我们一轮复习原则以知识为主,加强对能力的训练。知识上坚决吃透重要的地理事物、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例如:太阳辐射和热量基本概念的区别,很多学生如果不能真正理解这两个条件时,就很难理解影响它们的因素以及他们对农业的影响;类似这些概念,争取做到让学生理解。还例如“背斜谷”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学会判断,但是要让学生自己说出其发展的地质过程,很多学生就会有困难,我们的原则就是让学生完整的描述其发展过程,真正理解。而且从这几年高考来看,坚决贯彻了只考查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几乎没有对细枝末节的知识进行考查。在这一方面我们总结了最近几年全国卷和部分地方卷考查的所有知识点。按教材顺序进行重点复习,尤其是大胆地在高频考点上投入时间,让学生真正掌握;淡化对一些旁支末节的知识复习,来为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的复习节约了时间。所以我建议:知识的复习,要勇于取舍,取主干知识、核心能力,要勇于放手对旁枝末节、偏难怪异的知识进行的讲解;同时要根据知识的重要性和知识结构进行适当调整。

对待一轮中能力训练,必不可少。尤其是要针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这两个能力;因为几乎所有学生直到高考前还在为这两个能力作斗争。我们复习一开始就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两种方法;1、有计划的在知识复习中渗透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气候的问题,对学生来讲,最难得不是判断和对一般成因和特点的记忆,而是对特定区域气候成因和特点的分析,从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以及地形和洋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那我们就花时间做专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特点的描述能力。2、主要选取一定量的高考试题,题量就是一道、两道,限时训练,有的还可以练两次,练完之后,给出评分细则,让学生当堂给自己打分;最后关键在于评讲,我坚信精彩的评讲后,学生还想再做一到这样的练习。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出高考的命题规律,答题角度,考查的能力,语言的使用等等;这样学生在复习中才能更有的放矢,知道学什么,注意自己明确能力方面需要培养。我们去年很碰运气,08年海南地理的兰州白兰瓜那道题,课堂上用这样的方式练了两次,今年36题第3题,很多学生都估了满分。

    我们的二轮复习,主要时间进行很常规的专题复习,但练习的处理上注重对四种能力的训练。具体的专题安排不再细说。但是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两个问题:1、大量的考试和外来试卷,把专题复习冲的很零散;2、不同学生复习的程度拉开差距较大,需要有针对安排。关于时间问题我们也没更好的办法,当时只能被动调整,积极协调,掌握对试卷使用的主动性,这里面。而对待对尖子生则要求他们系统的做选定好的高考题,让他们去 “品”,去总结规律,积累高考语言;对基础薄弱学生是给他们提供当时一轮备课时教案上的板书和部分内容,给他们提供复习指导,主要让他们自行课下复习。关于一轮后的复习,我建议:1、二轮复习要充分考虑时间安排,2、避免重复进行知识的复习,3、同时要引入大量的高考题,绝对要兼顾尖子生,让该考出成绩的,一定考出!

第二、地球运动怎样复习?

09年全国一卷一没考,让我们困惑了很长时间,每当复习推不动的时候,回去就一个问题,到底怎么办?但是看看其他年份的题,还是困惑,因为对一般学生来讲复习不复习一个样,高考时都不会。所以我们采取一致意见“采取正常复习,降低难度”。今年我特意看了,从07年开始的宁夏卷,一直到今年,改名为课标卷的试题来看,地球运动部分前三年都进行了一定考查,只有10年没有考,但是试题难度都不大,09年也就只考了一道极为简单的区时的计算,走的是淡化的路线。所以今年到底会不会因为河南考区的加入而产生变化,谁也说不清楚。所以建议,还是那句话:正常复习,降低难度。

第三、区域地理如何复习?

最近的几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对区域地理的考查,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呈现的两个趋势:1、加深学生对区域背景知识的掌握,即学生能够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分析出该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让学生面对区域问题时能充分考虑到图示区域的地理背景。2、淡化绝对定位,适当注重相对定位。尤其是从全国卷关于定位问题的考查来看,已经不在是考查学生小区域的定位,而是怕学生判断不出这是什么地方。今年的全国二卷36题的用图,“我国新疆伊犁河谷的局部图”,这个区域可以在39题的用图中找出位置。所以区域地理复习应避免对知识的重复罗列,而是教会学生综合分析区域特征;同时减少对学生绝对定位的要求,掌握基本的定位能力即可。

第四、考前复习如何安排?

    考前大多时间都还给了学生,但并不代表不管不问,如何进行指导,我们当时给学生下发了整理好的知识体系,就是主干知识、核心知识,尤其指出高频考点。让学生逐个复习。2、进行适当的审题训练、语言描述和和阐释训练。3、要求学生专门熟悉地理术语,总结高考中常用的关键词。

第五、考试是怎么安排的?

我们基本上按照一月一考进行,中间可能会有些联考。关于出题,我认为出题要出好,因为他对学生复习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尤其是一轮复习。我们当时的原则是:1、出题避免死记硬背,对知识的考查注意全面,2、起到对前一段复习不到位的地方进行补充作用,3、精选对能力的考查的试题,也变更了一部分高考试题。我们当时想的就是尽量避免高考时候学生感觉高考和平时不是一回事,无法适应。

下学期,我们是采用文综的练习,整个学校的文综练习正好由我参与组织,从时间安排的到试题的选择、阅卷,我们提前规划了整整一个学期。我们采用的是一周双练,周三、周日下午考试,第二天的上午集体阅卷。后来工作量太大,改为周三练高考真题,周日选取外地试卷或自己老师出题。但是高考过后,回过头去看这样的练习,最欣慰的就是一直坚持做了下去,确实在培养学生文综的整体把握能力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最痛心的就是练了这么多,高考时还是有很多学生没有完整的完成试题,最想解决的问题,最后还是有遗憾。我建议各位老师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答文综试题的时间问题。

第六、学生答综合题总答不到点上的问题怎么办?

我们改卷的时候会经常看见这样的情况,学生答的满满当当,一句话都没写到点上;发下试卷学生难受,老师比学生更难受。尤其是尖子生,喜欢答得满满。

产生这种问题一般有几种原因:1、审题不清,对设问设定条件不清楚,设问设定的条件一般一下几个方面:①设问数量,一题有几个小问题;②限定条件,例如根据图中信息答题;③作答方式:例如简述、综述、分析、比较他们之间是有区别的;④答题范畴:例如区位优势,形成过程,优势条件等。例如今年课标卷的36题第1问,“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我们进行审题时要注意几个方面:限定条件:“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然后是“分析”,答题范畴就是“地形分布特点”;只有根据要求才能准确作答,这是得分的前提。只要审清题,一般就是答不全,也不会出现答的了,一分不得的现象。

2、知识掌握不牢,建立不起答题模板,3、不能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答题模板和材料、试题进行结合,导致大量堆砌和试题无关的知识。4、主次颠倒,把自己知道都答上,导致采分点不易被发现。5、地理术语积累较少。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从一轮复习中就开始,在精选的练习题中,尤其是高考题中,坚持培养学生审题习惯。中间还进行了一次审题的小专题,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题习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答题过程,并且养成积累学科术语的习惯。

第七、如何更有利的应对高考阅卷?

想要迎合高考阅卷,就得了解阅卷情况,但是我们很多老师都得不到具体的信息。我先介绍一些我了解的皮毛。09年、10年河南省的文综阅卷都是在郑大进行,主要由高校和省教研室组织;地理部分的阅卷人员,09年大约为50%的中学教师, 50%的郑大历史专业的在校研究生。今年情况有所好转,增加的教师的比例,今年河南省阅卷的保密性比较好,完整的评分细则我没拿到,那么从前两年来看,评分还是比较灵活的,但是同我拿到的课标卷的评分细则来说灵活性相对较低。

各省评分细则设置基本上比较灵活,我就主要以某课标卷的评分细则为例,来说一下它的几个突出特点,1、答案相当灵活,分类设置采分点,很多答案设置5、6个以上的采分点,任答一个即可得分。例如课标卷36题第2问,“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共8分”,答案分两部分,侧重自然原因为5分,共有九个采分点,任答一点得5分;侧重人为原因3分,共设七个采分点。2、设置限制性采分点,对于重要内容,必须答出,如没有则扣掉该得分点的分数;例如:37题第2题“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共6分。”热量条件和劳动力条件为限制性采分点,少一个扣2分。还比如:全国卷一“鹅卵石的那道题”,设置时,两次“出山口”位置分必须有,各两分。这要求我们再评讲试题或建立答题模板时,重要的不是全面,而是告诉学生什么是重要的;描述过程是注重的是完整。。3、开放性试题的评分,例如37题,第3题“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6分”,它的评分原则是:1、亮出观点为两分,只有理由没有亮出观点的不给分;其实白送的。2、亮出观点,找出与观点相符合的理由,每个采分点2分。3、既答赞成又答不赞成的,选择得分最多的一种。自相矛盾的只计观点分。

因此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1、必须培养学生使用地理术语、关键词的习惯;2、分析问题时注意把相关问题答案的最主要方面、材料中出现的相关答案内容应放到最前面。评讲试题时要让学生知道哪些答案是最重要的;3、答题时要遵循题目的设问顺序,切勿颠倒。4、切忌不能前后矛盾,学生答完一题,用10秒左右时间检查这些低级失误。

 总之,高三备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希望今天我们的复习经验能给各位老师的高备考提供些思考,不正之处,还请指教,谢谢大家!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qlzhu2003 2011-1-14 22:45
今年全国一卷36题第二问:“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全省36.5万考生,该题0分率80.33%,能拿到满分8分的全省只有128人。还有一位考生这样写到,“可能是庄主从河中打捞的”,另一个更离谱,分析了三条原因:一位于罗纳河附近,有利于鹅的生长,二气候条件适宜鹅产卵,三地形平坦,便于鹅产卵。——真是有趣的让人笑掉大牙,呵呵!
回复 zgmm 2011-1-15 01:50
是单纯地理学科的交流发言吧,很细致,值得借鉴!
回复 wyxcjcyao 2011-1-15 15:34
这可能有两个原因:好生源在学习新课之同时已在课内和识课外渗透高考能力,好学校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大教学容量呈现大量图文表渗透区域知识,学困学校只能尽心教学而已。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9 10:00 , Processed in 0.08516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