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geonet

[教育技能] 关于翻转课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6-5 17: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思维下的教育先行者:巴蜀中学用“51好课”拓展教学界限


传统的校园,一个班的孩子在同一间教室,听同一个老师讲课。现在的校园,加入了特殊的同学,他们不在同一间教室却上着同样的课程。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渗透,在教育领域,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悄然发生。
“互联网+”的出现让教育的方式方法、教学观念等正发生改变,如动辄上万人参与的在线课程开发“慕课”(MOOC),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

   课堂上没听懂 可到网上去“慕课”
“英语能力题的复习方法出来了,这几天假期我正好可以看一看!”3日下午,家住大渡口区的初三学生小李点开51好课网,看到网站上刚刚更新的微课——“初2015级决胜中考英语能力题讲解”,开心地说。
小李就读于37中,通过51好课网,他能随时在线倾听巴蜀中学名师上课。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是“互联网+”给教育领域带来的创新,即新近涌现出来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慕课,是一种免费在线教育。
慕课(MOOC)的第一个字母“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名或几百名学生不同,一门慕课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电子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须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即课程的意思。
51好课网是巴蜀中学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构建的具有巴蜀教育特色的慕课平台。点开网站慕课,几乎成了小李每天的必修课。
“上面的在线课程很多,各科都有,最近陆续推出了语文、数学、政治等学科的复习方法和答题策略,”小李说,“以往课堂上没懂的,现在我可以到网站上来免费上微课,跟着视频学,直到弄懂为止。”

   不花一分钱  点开网站就可看

小李说,因为十分方便,“慕课”在同学中很流行,他是寒假期间从一名好朋友那里听说后,才开始尝试的,“不需用户名、密码,也不需要花一分钱,点开网站就可看”。
“几乎每天都有课程更新,周末会更多一些。”小李说,每堂微课10分钟左右,如此次更新的英语能力题一、二单元讲解,是芮苏老师讲授,时长12分钟,而知识点相对简单的,则只有五六分钟,因此,尽管初三学习很紧张,每天“慕课”也不会觉得累。
不仅如此,还可通过“学段、学科、关键词”搜索到想学习的任何课程,可以把学过的微课放进网上“我的书包”,随时回顾自己学习过的课程内容。
小李坦言,自从开始慕课后,学习上也有了一些收获:英语作为他的弱势学科,以往一般在90多分徘徊,前不久的一次考试,他考了113分,“虽然中考越来越近了,但现在复习起来好像也没那么紧张。”

   名校建慕课平台  万堂微课免费听

“人称代词中的主格和宾格”、“巧用意向,营造记叙文意境”、“战国时期的战争”、“平抛运动”,51好课网推出了最新课程、热门课程和专题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微课都有,不仅如此,针对初三、高三毕业年级,还专门推出了试题评析、考点秘笈、答题策略等微课。
51好课网创建于2014年5月,是巴蜀中学教师团队倾力打造的微课专题网站。“学校专门成立了慕课研发中心,依托各学科骨干教师团队,精心研发出全学科、全学段优质慕课资源和多种专题教育慕课资源,通过网站面向全社会的学生、教师、家长发布,将优质教育资源奉献给全社会共享。”校长王国华介绍。
目前,该网站已挂出了600多节精品微课视频,参与慕课的学生已达33635名。未来,老师们将逐步录制成上万堂微课在网站上公开发布。
王国华透露,下一步,网站还将构建全球名师资源联盟,计划联络全球上万名优秀教师共同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满足更多教师和学生学习交流的需求。不仅如此,还将构建“全时空学习互动平台”,实现师生“一对一”教学。


调查
   颠覆传统教育 “互联网+”改变教育形态
      不只是慕课,记者调查发现,在教育领域,“互联网+”让教育方式方法、教学观念等诸多方面都有改变。
   A
     小学生
     用微信朋友圈交作业
     为了写作业手都写软了、为了赶时间将同学的作业借来抄一抄,这样完成作业的方式很多人都曾经历过。但你是否知道现在的00后们是怎样完成作业的?发个朋友圈,就完成了交作业!
    这两天,巴蜀小学二年级(6)班班主任李小倩的微信朋友圈非常热闹:班里30多名学生陆续完成了清明节假期作业,请李老师过目。原来,放假前,李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制作青团。让同学们野外踏青,采集艾草,亲自动手,取汁和面,搓团蒸煮,制作美味的节日传统小吃。然后将完成作业的过程用照片记录,上传到微信朋友圈。
     同样是翻翻微信圈,李小倩就检查完了孩子们的作业完成情况。将作业从交作业本转化为微信,一来减轻了学生书写的负担,同时,时效性很强,能及时反映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此外,早交的孩子还会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取长补短。
     用微信圈交作业,孩子们可以看到别人的作业,对家长了解孩子完成作业也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对学生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个学习的平台。
     巴蜀小学田冰冰老师介绍,时下,巴蜀小学很多老师都开始尝试借助网络进行教学方式创新,并加快家校沟通的进程。比如,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开启网上课堂,帮助家长解决周记辅导难的困境;借助IPAD,充分展开线上线下的交互学习;借助微信朋友圈的便捷优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在线班级培训,将收回的图片和文字,及时分享给大家……
   B
     联体课堂
     让城乡孩子同步
     4月2日上午11点,在璧山河边小学视频同步互动教室里,一堂别开生面的英语课在五年级一班进行。在教室的电子白板上,同步呈现的是城里城北小学五年级二班同学们上课的情景。
     如同一场电视直播的互动。这堂课的主讲人是城北小学的罗老师,罗老师讲课的内容河边小学的师生们都能清楚看到;这边河北小学学生的提问,城北小学的罗老师可以回答。两校学生还被分组比赛背单词,通过两块电子白板,城里镇里的师生打成了一片。
     “这是近些年来我们大力推广的城乡远程联体课堂。”璧山区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主任白竹介绍,“农村小学英语、美术等学科教师比较缺乏,通过视频同步互动教育,农村小学就能和城市小学的师生共上英语、美术课。”
     “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学校已形成常态,”白竹说,各项目学校结成了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对子,根据帮扶学校教学实际,确定帮扶学科,制定统一学科课程计划,保证“城乡联体课堂”教学的同步,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教师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学科不配套的难题。
   C
     建网络学习空间
     供师生在线交流
      “当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加快教育信息化,对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大作用。”市教委主任周旭说。
      近年来,通过“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区县教育城域网建设工程”“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重庆初步形成了全市教育网络体系。目前,全市50%普通中小学、90%中职学校、所有高校建设了“校园网”。
      下一步,我市将加快“三通工程”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今年,全市所有中小学和职业学校要按照要求接入宽带网络,40%以上的高校校园网要建成IPV6网络平台。同时,将加快农村地区学校多媒体教室终端建设,配备基本设施设备,60%以上的中小学和中职学校今年要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其次,将为师生建立网络学习空间,鼓励教师先开通网络空间,搭建在线学习、教研互动平台,引导学生、家长参与进来,逐步扩大使用率和覆盖面。
     此外,还将制定市级教育资源建设规划,统筹建设全市数字教育资源,逐步建成全市“数字教育资源超市”。
     市教科院副院长李常明: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名师只能影响一个班级、一个年级的几十到几百名学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了慕课这个平台,依托网络,名师可能影响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学生,全社会都能与名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从而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重庆市教委政策法规处处长刘云生:未来学校的发展,不再是实体学校规模的无限扩张,而是课程体系的不断数字化、多元化,将会有大量的虚拟学校出现。课程数字化之后,将呈现商品化、流动化的趋势。届时,教育形态会发生极大的改变。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6-6 21: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为什么错过了这篇日志。

翻转,我有话要说

http://www.xingyun.org.cn/home.p ... log&id=13879687

我是一名教师,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初中地理教师。自打2004年参加工作,就一直安逸地在西三中这片乐土上默默地工作着,因为深知自己的种种不足,所以一直默默地仰视着那些“高端、大气、上档次”教育教学理念的先行者;因为那点心底的小小不服,所以一直默默地跟随着先行者的脚步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教学、自己的课堂。2013年3月,我校开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我也开始接触到了“翻转课堂”的。

初识“翻转”——在摸索中迷茫
2013年3月,在杨伟校长的带领下,我校共10位教师前往江津聚奎中学进行了观摩学习。此行我们考察了聚奎中学的“翻转课堂”的探索成果,并通过实际听课切身感受到了“翻转课堂”。个人认为,“翻转课堂”模式对于教学环节中的预习、重难点解析和复习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具有极强的教学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便开始了自己的“翻转课堂”教学尝试。
在返校后的“翻转课堂”教学尝试中,我尝试着将八年级上期地理的教学内容录制成了教学微视频,并结合导学案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加以运用。
“匪哥,你播的是撒子?”“匪哥,你个人录的迈?”“匪哥,你是在搞扯迈?”……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对这种先看教学微视频,在结合导学案学习的方式感到蛮新奇的。
“匪哥,又要看视频迈?”“匪哥,不看得行不嘛?”“匪哥,还是搞活动嘛!”……时间一久,学生便慢慢对这种方式失去了兴趣,甚至对这种PPT播放加录音的教学微视频颇为抵制。
简单地将PPT录制成为教学微视频并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的“翻转课堂”教学尝试陷入一阵迷茫。
作为亲历者,我很清楚,迷茫是因为那时的我实在把“翻转课堂”想象得太过简单了。

再识“翻转”——在迷茫中改变
2013年10月,在区教委组织下,信息技术项目联盟学校赴深圳市南山区学习考察,了解先进地区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通过现场观摩“翻转课堂”示范课、观看优秀教学微视频、聆听专家点拨指导,本人也对“翻转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翻转课堂”所使用的教学微视频,单就表现形式就是多种多样的,PPT录屏仅是其中一种;教学微视频的制作,在突出知识性、专业性的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这些都对我“翻转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尝试有着很大的触动和帮助。
在“翻转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尝试中,我和同事们尝试着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录制教学微视频。让枯燥的讲述变得生动有趣,将“魔漫相机”的素材用到PPT制作中去,尝试着用手机进行实境拍摄,尝试着运用手写的形式录制理科的习题讲解,在教学微视频中合理融入已有视频片段……
“匪哥,那是你个人迈?”“匪哥,再播遍得行不?”“匪哥,下回哪哈播哟?”……在改善录制教学微视频的方法后,虽然教师实录的教学微视频数量下降了不少,但是教学微视频成功的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一点小小的改变,让我的课堂气氛又活跃了起来。充满趣味的教学微视频,让学生对我的课堂有了新的期待;学生的期待,又让我对“翻转课堂”充满了信心,更有干劲。

三识“翻转”——改善日常教学
有付出才会有回报,经过一年多的“翻转课堂”教学尝试的积累,本人的教学微视频《秦岭-淮河》在九龙坡区首届微课程大赛获得领导及专家的肯定与好评,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但是,本人对于“翻转课堂”的认知却再次陷入了迷茫。每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终究是有限的,而每一堂“翻转课”都需要教师话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教学微视频,怎样才能更好地将“翻转课堂”和日常教学结合起来呢?……
2014年9月,我通过网络MOOC的形式参与学习了北京大学王琼教授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很好地解开了我的困惑,让我对“翻转课堂”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翻转课堂”不是一种模式化的教学,而是一种教学思维,它并不要求每堂课都必须有教学微视频,前置资料可以以文本、图像、视频等形式存在,最重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学习任务单。通过学习任务单,教师可以帮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学习效率。同样,“翻转课堂”还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不管是哪种课堂教学形式,只要能帮助进行理解学习,都能与“翻转课堂”很好地融合使用……于是,我又开始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尝试改变一些东西。
“匪哥,这回发的啷个不是导学案了吔?”……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着用教学任务单替代以前的导学案,更多地将讨论、探究等形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强调将教学内容与地图有机结合,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以理解记忆。
“匪哥,这回的音乐是《舌尖上的中国》撒?”……在教学微视频的制作上,除了坚持幽默地将知识点融入微视频以外,我还尝试着在不影响听觉感受的基础上,在部分视频中添加了背景音乐,尽量使得教学微视频看起来更“高大上”一些,也能课后更好地与学生互动,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匪哥,这些事是不是真的楞个扯哟?”……除了录制教学微视频,我还尝试有针对通过网络搜索下载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新闻片段,并尝试着将有联系的内容加以剪辑串联,在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达到增长见闻的目的。
看着学生们一点点的改变,看着学生们一点点地对地理课堂越来越期待,“翻转课堂”让我总在自己的课堂上进一步认识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

回看“翻转”——课改需要勇气
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中,对于“翻转课堂”无数专家学者褒贬不一,有视之为课程改革灵药的,也有斥之违背教育规律的。本人尝试了两年的“翻转课堂”教学,但由于业务素养水平有限,对于专家的意见不敢妄自非议,作为普通教师只有两点简单的看法。
首先,不管是什么课堂,只要能被学生接受并喜爱,就应该是好课堂。
其次,不管是什么课堂,学生对于课堂的回馈,都应该要促使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改善。
基于本人亲历,我认为:不管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课上的认真讲授,甚至是对于“翻转课堂”教学尝试的思索探究,虽然这些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看着一个个学生喜欢上地理这门课,就觉得累是有价值的。
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渺小的我不能肯定“翻转课堂”就一定是课程改革的灵药,但是我可以肯定指手画脚、作壁上观一定不是课程改革的灵药。
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随着各地翻转实践教师的增加,网络上教学微视频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高……这一切,都让我坚信“翻转课堂”的未来更加美好。
课程改革,需要的不是高呼口号,需要的不是指手画脚,需要的也不是作壁上观……那课程改革需要什么?它需要你,需要我,需要我们那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勇气。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6-6 21: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7-8 16:04 编辑

不知道为什么错过了这篇日志。

翻转,我有话要说

http://www.xingyun.org.cn/home.p ... do=blog&id=13879687

我是一名教师,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初中地理教师。自打2004年参加工作,就一直安逸地在西三中这片乐土上默默地工作着,因为深知自己的种种不足,所以一直默默地仰视着那些“高端、大气、上档次”教育教学理念的先行者;因为那点心底的小小不服,所以一直默默地跟随着先行者的脚步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教学、自己的课堂。2013年3月,我校开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我也开始接触到了“翻转课堂”的。

初识“翻转”——在摸索中迷茫
2013年3月,在杨伟校长的带领下,我校共10位教师前往江津聚奎中学进行了观摩学习。此行我们考察了聚奎中学的“翻转课堂”的探索成果,并通过实际听课切身感受到了“翻转课堂”。个人认为,“翻转课堂”模式对于教学环节中的预习、重难点解析和复习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具有极强的教学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便开始了自己的“翻转课堂”教学尝试。
在返校后的“翻转课堂”教学尝试中,我尝试着将八年级上期地理的教学内容录制成了教学微视频,并结合导学案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加以运用。
“匪哥,你播的是撒子?”“匪哥,你个人录的迈?”“匪哥,你是在搞扯迈?”……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对这种先看教学微视频,在结合导学案学习的方式感到蛮新奇的。
“匪哥,又要看视频迈?”“匪哥,不看得行不嘛?”“匪哥,还是搞活动嘛!”……时间一久,学生便慢慢对这种方式失去了兴趣,甚至对这种PPT播放加录音的教学微视频颇为抵制。
简单地将PPT录制成为教学微视频并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的“翻转课堂”教学尝试陷入一阵迷茫。
作为亲历者,我很清楚,迷茫是因为那时的我实在把“翻转课堂”想象得太过简单了。

再识“翻转”——在迷茫中改变
2013年10月,在区教委组织下,信息技术项目联盟学校赴深圳市南山区学习考察,了解先进地区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通过现场观摩“翻转课堂”示范课、观看优秀教学微视频、聆听专家点拨指导,本人也对“翻转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翻转课堂”所使用的教学微视频,单就表现形式就是多种多样的,PPT录屏仅是其中一种;教学微视频的制作,在突出知识性、专业性的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这些都对我“翻转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尝试有着很大的触动和帮助。
在“翻转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尝试中,我和同事们尝试着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录制教学微视频。让枯燥的讲述变得生动有趣,将“魔漫相机”的素材用到PPT制作中去,尝试着用手机进行实境拍摄,尝试着运用手写的形式录制理科的习题讲解,在教学微视频中合理融入已有视频片段……
“匪哥,那是你个人迈?”“匪哥,再播遍得行不?”“匪哥,下回哪哈播哟?”……在改善录制教学微视频的方法后,虽然教师实录的教学微视频数量下降了不少,但是教学微视频成功的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一点小小的改变,让我的课堂气氛又活跃了起来。充满趣味的教学微视频,让学生对我的课堂有了新的期待;学生的期待,又让我对“翻转课堂”充满了信心,更有干劲。

三识“翻转”——改善日常教学
有付出才会有回报,经过一年多的“翻转课堂”教学尝试的积累,本人的教学微视频《秦岭-淮河》在九龙坡区首届微课程大赛获得领导及专家的肯定与好评,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但是,本人对于“翻转课堂”的认知却再次陷入了迷茫。每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终究是有限的,而每一堂“翻转课”都需要教师话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教学微视频,怎样才能更好地将“翻转课堂”和日常教学结合起来呢?……
2014年9月,我通过网络MOOC的形式参与学习了北京大学王琼教授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很好地解开了我的困惑,让我对“翻转课堂”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翻转课堂”不是一种模式化的教学,而是一种教学思维,它并不要求每堂课都必须有教学微视频,前置资料可以以文本、图像、视频等形式存在,最重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学习任务单。通过学习任务单,教师可以帮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学习效率。同样,“翻转课堂”还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不管是哪种课堂教学形式,只要能帮助进行理解学习,都能与“翻转课堂”很好地融合使用……于是,我又开始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尝试改变一些东西。
“匪哥,这回发的啷个不是导学案了吔?”……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着用教学任务单替代以前的导学案,更多地将讨论、探究等形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强调将教学内容与地图有机结合,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以理解记忆。
“匪哥,这回的音乐是《舌尖上的中国》撒?”……在教学微视频的制作上,除了坚持幽默地将知识点融入微视频以外,我还尝试着在不影响听觉感受的基础上,在部分视频中添加了背景音乐,尽量使得教学微视频看起来更“高大上”一些,也能课后更好地与学生互动,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匪哥,这些事是不是真的楞个扯哟?”……除了录制教学微视频,我还尝试有针对通过网络搜索下载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新闻片段,并尝试着将有联系的内容加以剪辑串联,在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达到增长见闻的目的。
看着学生们一点点的改变,看着学生们一点点地对地理课堂越来越期待,“翻转课堂”让我总在自己的课堂上进一步认识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

回看“翻转”——课改需要勇气
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中,对于“翻转课堂”无数专家学者褒贬不一,有视之为课程改革灵药的,也有斥之违背教育规律的。本人尝试了两年的“翻转课堂”教学,但由于业务素养水平有限,对于专家的意见不敢妄自非议,作为普通教师只有两点简单的看法。
首先,不管是什么课堂,只要能被学生接受并喜爱,就应该是好课堂。
其次,不管是什么课堂,学生对于课堂的回馈,都应该要促使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改善。
基于本人亲历,我认为:不管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课上的认真讲授,甚至是对于“翻转课堂”教学尝试的思索探究,虽然这些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看着一个个学生喜欢上地理这门课,就觉得累是有价值的。
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渺小的我不能肯定“翻转课堂”就一定是课程改革的灵药,但是我可以肯定指手画脚、作壁上观一定不是课程改革的灵药。
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随着各地翻转实践教师的增加,网络上教学微视频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高……这一切,都让我坚信“翻转课堂”的未来更加美好。
课程改革,需要的不是高呼口号,需要的不是指手画脚,需要的也不是作壁上观……那课程改革需要什么?它需要你,需要我,需要我们那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勇气。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6-7 11: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的声音:昌乐一中真“翻转”了课堂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eeab0a0102v8fe.html
原文作者:林煦峰
——山东昌乐一中参观学习后的思考
11月8号与9号,本人到山东参加了由北京师范大学培训中心举办的“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论坛”,而本次活动的重头戏就是对昌乐一中翻转课堂模式的介绍(内容包括张福涛副校长的报告与学校的实地听课考查)。经过一整天的学习,特别是张校长所作精彩报告与沉闷课堂所形成的鲜明对比,自己对昌乐一中的翻转模式有了不吐不快的强烈感受,现将自己个人的感受与思考记录如下,偏颇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对昌乐一中翻转模式的理解
通过学校的介绍与实地的考查,我对昌乐一中的翻转课堂的“二段四步十环节”的教学模式有了一个大致了解。所谓的“二段”,其实是昌乐一中对翻转课堂进行固化翻转地点的本土化处理,即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全部是住读生),教学采用了AB课的形式,其中A课由学生根据下发的纸质导学案进行自学,并通过教材及微课完成学习任务,此段学习类似于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但以自习课的形式进行(在A课中,老师主要负责纪律的维持,一名任课老师同时负责两个班的A课)。B课则类似于翻转课堂的课堂学习,由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所谓的“四步”则是将教师传统的备课过程分为课时规划、微课设计、两案编制与微课录制四个步骤,并将过去由教师个人完成的备课过程改为由教研组主导完成。所谓的“十环节”则是课堂教学具体实施的十个步骤,包括有A课的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与在线测学和B课的疑难突破、训练展示、合作提升、评价点拨与总结反思。

在实地的听课过程中,我观摩的高中的7-8节课的教学过程都严格遵守了学校的翻转模式,其基本教学流程均为:在A课中,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学,并借助微课完成任务单(有的班还会完成在线的评测练习);在B课中,则由老师以导学案中问题的解决为基本思路,以学生以分组展示为基本形式,师生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二、对昌乐一中翻转模式的感受
完成考查学习后,自己对昌乐一中翻转模式最大的感受恐怕就是失望了,特别是翻转课堂核心要素的缺乏不禁让人疑窦丛生。
1.良好课堂氛围的缺乏
课堂氛围的沉闷可能是昌乐一中翻转课堂给我的第一感受(其它听课老师也有相似的感觉)。由于整个教学过程全部以导学案中的知识点为主线,而且老师与学生在学习中的角色与活动已经被流程化,因此无论是A课中学生自学的部分,还是B课中学生自主展示交流的部分,整个课堂都显得异常安静,十个环节构成的教学过程也显得十分平淡,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投入性明显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而强化学生自我展示(生生互动)的结果也使得师生的互动交流甚至少于传统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我既看不到老师授课的激情,也感受不到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2.学习乐趣的缺乏
学生难以从课堂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是昌乐一中翻转模式带给我的另一个感觉。由于昌乐一中提出的“十环节”的教学模式抛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激趣、导入环节,所以学生要在学习目的并不明晰、学习兴趣尚未激发的情况下完成一份几乎包含所有教学知识点的任务单。而在这种模式之中,学生学习难度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对学习的心理接受度不高也是很容易理解的(更何况课堂上的自习与家中自学的心理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虽然微课对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帮助,但是却难以解决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的问题。
张校长在报告中曾向参观的老师展示了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来论证学生对翻转课堂模式的认可,但在与学生的实际交流过程,我听到的却是他们对这种学习模式的反感与厌烦。张校长也举例说经过学校的翻转课堂之后,有学生向他反映晚自习后会感到十分疲倦,并据此认为这样的学习模式使学生的大脑得以充分运转,但我认为学生的大脑不同于机器,如果以这种方式进行长期的学习,可能我自己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会感到疲倦,学习的兴趣也会很快地消失。
3.个性化学习的缺乏
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大概是翻转课堂实施的最主要目标。但从昌乐一中的翻转模式中,我却完全没有感受到个性化学习的存在。
从学生层面来说,虽然A课的自学部分看似是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但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任务单实际上已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它实际上已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完成规定的任务——从教材或微课中找到标准答案并进行填写,A课与其说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如说是让学生完成一次开卷的测试。另外,由于任务单上所有的任务(或称之为习题)几乎是封闭的问题,都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所以在B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很难看到学生个性的显示,所谓小组的合作展示已经转化为学生之间核对答案及个别学生代替教师进行习题解答的过程。
而从教师的层面来说,昌乐一中的翻转模式也不利于老师进行个性化的教学。首先,在设定好的“十环节”的教学步骤中,老师们的教学行为实际上都已经被固化为规定动作,而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是很难让老师有个性化发挥的时间与空间的。同时,为了在短时间内推广自己的翻转模式,昌乐一中采取了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导学案与微课设计制作的方式,这也使得许多老师在实际教学中都必须使用由其它老师设计完成的导学案和微课,个人的教学想法难以实施。虽然学校也鼓励老师个人进行导学案及微课的开发,但我想多数老师个人恐怕会受限于时间、技术能力等因素而无法完成个性化导学案与微课的设计制作。
4.技术合理应用的缺乏
通过对昌乐一中技术应用环节的学习,我发现其技术应用的水平仍处在相对较低的阶段,甚至给人以简单粗暴的感觉。首先,学校几乎把微视频作为技术应用的唯一手段,除了微视频及简单PowerPoint画面内容的展示之外,课堂看不到电子白板、交互课件、网络等其它技术的任何应用。另外,学校对学生的技术运用也采用了限制的手段,学生对平板的使用被限定于微视频的观看及在线评测的完成,除了指定的微课平台外,学生无法通过平板访问任何其它的网站。最后,昌乐一中目前微视频的质量仍普遍不高,老师主要通过录屏软件及PowerPoint课件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不但技术应用方式及表现形式同质化情况普遍,而且也缺乏老师对教学内容的个性化的处理及技术的个性化运用。
三、对昌乐一中翻转模式的思考
国外的实践研究表明,翻转课堂能起到提升学生的学业质量、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自主性、改善课堂纪律、增进师生关系、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密切家校联系的作用。但如果将昌乐一中的翻转模式与之对照,我们不难发现上面提到的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自主性等多数效果在昌乐一中是无法实现的。究其原因,我认为这是因为昌乐一中翻转模式更接近于曾经的杜郎口模式与微视频的融合,它在实施目的、实施过程及技术应用水平上与国外翻转模式仍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1.实施目的的差异
对比两种翻转模式的实施目的,我们可以看到国外翻转课堂更多的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及能力的培养,而昌乐一中的翻转模式则仍是以传统知识点的传授为主要目的。从课前学习内容(或导学案)的设计上,我们可以看到,国外的课前学习多从实际问题进行导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问题相对较为开放,为生成性课堂的产生奠定基础。而昌乐一中的课前学习则多从老师的角度出发,导学案中的问题多而细,以求将知识点(或考点)一网打尽。同时,以掌握考点为目的的设计模式也会使导学案中的问题过于封闭,极易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变成标准答案的寻找过程。
2.实施的过程的差异
由于应用出发点的不同,虽然两种翻转模式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实施的过程却往往是南辕北辙。国外的翻转模式由于以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为起点,所以知识学习与知识内化的翻转反而会使得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更具个性,不同学科、不同班级及不同老师的课堂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而昌乐一中的翻转模式由于以知识点的掌握为主要目的,所以其应用方式自然趋向于对学生学习行为(甚至老师教学行为)的规范,学生与教师个性化的发展则会受到固化教学模式的限制。课堂也会在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操控下变得日益僵化,学生与教师的个性不但无法彰显,反而日渐模糊。不同学科、不同班级及不同老师的课堂上所呈现的多是师生默默完成一个又一个知识点任务的场景。
3.技术应用水平的差异
除了实施目的与过程的不同之外,我们还能看到两种翻转模式在技术应用的水平上的差异。首先,国外翻转课堂的实施一般都有完善的LM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网络学习系统平台作为支撑,学生的学习过程及评价都会被即时记录,以便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而昌乐一中的翻转课堂目前并没有真正学习平台的支持,学生使用的只是一个相对简单的网络资源平台(完成在线的微视频浏览与评测),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仍主要通过导学案的批改来完成。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国外翻转模式对技术的使用更加灵活,师生会根据不同的需求使用不同的技术。而昌乐一中翻转课堂对技术应用不仅方法单一,技术含量较低,而且对学生技术的选择与使用也进行了限定,无法让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自主探究学习。
在对昌乐一中翻转模式的学习研究过程中,我不免感到几分遗憾,虽然学校在翻转课堂本土化的实践中做出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其实践的理念方法与技术应用水平离真正翻转课堂仍有较远的距离。现在,我们经常说“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我也衷心的希望昌乐一中的翻转模式能尽快解决自身所存在的问题,真正点燃学生心中的求知之火。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6: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怎样常态化开展翻转课堂的
http://user.qzone.qq.com/5209448/blog/1431786696?ptlang=2052重庆聚奎中学羊自力

我于2012年8月调入重庆市聚奎中学,开始接触到“翻转课堂”教学法的相关知识,此时聚奎中学已对“翻转课堂”进行了近一年的实践探索。2013年9月我已对学校关于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成果有了充分的了解,我就申请担任了2016级一个翻转实验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从2013年10月起新授课都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法,基本实现了“翻转”常态化。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校提出的“四步五环”的教学框架形成了适合我自已的“两段九步”操作步骤,“两段”是指课前、课中(课堂教学前、课堂教学中)两个阶段,“九步”是指两段中的具体九个步骤。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前
1.备课
我在看视频之前,要像传统教学一样先备课好。我班所使用的视频基本都不是我亲自录制的,比如本学期的前半段我使用的视频主要是我校物理组教研组长和三个备课组长录制的,四、五月份因为教学进度较快来不及录制,我在网上找了一些优质视频。由于录制视频的这些老师教学水平都比较高,如果我在备课之前就先看这些视频,就容易被带进去,反而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了。所以我总结出,如果使用的不是自已录的视频,就一定要先正常备课,再去看视频。
2.看视频
由于我使用的视频基本不是我自已录制的,所以我备好课以后,是一定要认真去看一遍将要使用的视频。另外,在翻转课堂的初期,由于视频资源不丰富,我们可能没有过多的选择,只能使用我们仅有的视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视频资源会越来越丰富,同一个内容我们可能会有好几个视频。哪这时我们一定要精选再提供给学生使用,要选择,所以更要认真看。
3.安排学生看教材、看视频、完成学案预习案;
我校的学生大多都住校,所有的学生都要在学校上三节晚自习,我就安排学生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先看教材,再看视频,并且完成学案预习案。学生在看视频时常常停下来做笔记、演算,甚至某一段内容反复重放。实践表明,一个十五分钟左右物理学科的视频,学生看完一般会花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所以我一节新课的内容,我会给学生留两天晚自习的时间。这两天白天课堂教学的内容就是前一节新课的内容,这样两天一个时间单位滚动。
4.再备课。
根据前面备课的内容以及视频的内容还有我班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再备课。在实际操作中我主要根据视频内容确定我还需要在课堂上补讲什么,由于我使用的视频质量普遍较高,需要补讲和强调的内容一般不会超过五分钟。
二、课中
1.做十五到二十分钟作业
翻转课堂能否常态化开展下去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必须在课堂上把作业处理了。我的课堂一来就是让学生先做十五到二十分钟的作业,一般在新课内容的第一天做稍简单的“一教一辅”练习,第二天做我校自编学案的练习案。这样做的理由和好处如下:
(1)让学生课前看教材和看视频的时间得到保证
学生看一节教材的时间一般在五分钟左右,看一节内容的视频的时间一般在半个小时以上,做预习案以及核对答案的时间是三到五分钟。如果课堂上不把作业处理了,课下既要求学生看视频,又要求学生做作业。学生要学习哪么多的科目,肯定是不能完成任务的。因此,课堂上必须要把作业处理了,学生课前看教材和看视频的时间才能得到保证。
(2)对看视频的认真程度是一个检验
我校有些老师使用“学习任务单”来督促和检验学生看视频,我没有使用学习单。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我本学年上的班级是本年级基础成绩最好的两个班之一,学生自觉程度都比较好。第二个原因就是我直接通过这十多分钟的作业情况来看学习看教材和看视频的情况。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我会在教室内巡视,如果发现有学生连最基础的题目均不能动笔的情况,哪就可以判定是没有认真看教材和视频,就要询问其原因和提出批评。经过一到两周,学生基本都可以做到认真课前看教材和视频。
(3)让学生养成了注重效率和不磨蹭的好习惯
我认真观察和研究过,我校所选用的“一教一辅”之教辅资料以及我校自编学案的练习案,一节内容一般配套12个题目。在正常的晚自习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学生完成这12个题目,一般在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左右,但如果在我关注的情况下,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就可以完成,这两种情况下时间差异就表明了学生作业的效率方面有潜力可挖。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每堂课的作业都在我关注的情况下完成,学生就可以养成注重效率和不磨蹭的好习惯。
在我的关注下做作业也会带来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学生往往喜欢在我面前表现他们的高效率,从而对规范性性和准确性有所忽视。基于这个问题,我在今年三月份的教学中采用了两周左右的课堂上看视频,课后完成作业,然后交上来批改的形式来解决学生作业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的问题。
(4)让我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我要求我班的同学课前一定不能做这些练习题,以避免在物理学科上花太多的时间。但如果当前在课堂上有问题要单独问我的例外,可以提前做一到两个题目,这样可以腾出几分钟的时间问我问题,又不会影响做作业的进度。在学生作业的时间里,我在教室里不断地巡视学生做的情况,同时回答学生在看教材、看视频中的问题以及前几天课堂遗留下来的问题。
2.给学生答案,自已思考,小范围讨论
学生作业的速度有快有慢,在新课的第一天作业时,我要求快的同学可以做第二天的作业,第二天做得快的就可以看我校自编学校的“探究案”,如要觉得“探究案”难度过低的同学也可以使用第一轮复习资料。
当我在教室里巡视时看到所有同学都进入了下一步时,我就知道学生都已经完成当天的作业。我就让同学们停下来,由我公布答案,给他们三到五分钟时间自已思考,自已思考完毕可以和靠得最近的同学进行小范围的交流讨论。
3.小组讨论,互派高手释疑
当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在小范围讨论了,我就知道他们自已思考的阶段已完成,就开始开展小组讨论。这两学期我班的学生都是60人左右,班主任把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了10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左右。我要求小组讨论时所有同学都站起来以提高效率,如果通过讨论就解决了所有问题就可以坐下。小组讨论讨论到第五分钟时同学们还没有坐,我就知道他们在讨论过程可能有些问题不能解决,这时我就会去问各小组关于今天作业的疑问,对于小组间不同的疑问就互派高手解决,普遍性的疑问就收集起来下一步我来解决。第七分钟时我或者科代表再向各小组收集需我评讲的问题,一般情况这时需要我讲的题目就不会超过三个。
4.师评讲有疑问的习题,补讲视频未到位的地方
我校一节课是四十分钟,一般小组讨论环节结束时,离下课还有近十分钟。我会利用这十分钟统一评讲有疑问的习题,并且补讲视频未讲到位的地方。
5.布置课后看下节的视频
最后我会布置当天学生应该看的教材内容和视频,若已布置则进行提示和强调,有时会根据视频内容略为提示学生需注意的地方(特别是视频有误的地方需要提前告知学生)。

三、开展成效
1.考试成绩
在这近一年的实践中,我所教的翻转班物理积分(聚奎中学考评教学质量的一个数据)和平均分排名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从最初的跟对照班差不多,到逐渐地比对照班要好。基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不会对应试成绩产生负面影响的结论。
2.能力培养
在学生能力上,我们没有相应的工具进行检测,但我感觉我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显著的提升。本学年,我因工作安排,常缺课。当我有事缺课时,就提前给我的三个科代表之一写上看教材和视频以及做课堂作业的计划,并且将作业的答案给这个科代表,科代表就进行相应布置和组织,整个教学环节就只剩教师评进和补讲视频知识环节不开展,待我回校根据科代表们收集的问题情况进行集中讲解即可。在今年高考期间,我要组织我校高三年级学生到江津城区参加高考,期间耽误了近一周的课,但同学们按我计划的近度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
3.教师负担
开展翻转教学以后,我除了在今年三月份为了规范学生的作业而改变操作程序收和批改作业以外就没有批改过作业。所以虽然在备课、找视频、看视频、再备课上面比传统模式多花了精力和时间,但在批改作业上面,我的工作负担又减轻了。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所说的“做作业”是一个广义的作业概念。对于我们高中物理教学常态而言,作业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完成教辅资料上的纸质作业,但我也经常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堂完成一些更灵活的“作业”,比如给学生一些器材,要求他们设计一个验证型或探究性的实验等等。

(本文已收录在聚奎关于翻转课堂的专著里,因书在出版之前,本文已出现在网上,故在此大胆贴出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6-18 07: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转课堂:组织深层次探究性学习是难点

再转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59fdfec0102wnee.html
【好文转载】翻转课堂:组织深层次探究性学习是难点
       作者:朱琨

  我是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实践过程中,有一些感悟,也遇到不少困惑,我以我上的一堂“翻转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为例,作一个简单分析与反思。

  “翻转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的优势何在?

  首先,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还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做笔记,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关资料,或是用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便于复习。从我批阅学生周末学案的统计情况来看,通过视频学习,80%的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自主推导出另一个标准方程来;90%的学生完成了所有的问题,正确率在80%以上。由此可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很强的,有时甚至超出我们的预判。

  其次,这节课的知识容量相当于传统课堂的1.5倍—2倍。从课后作业反馈情况来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的班比我教的另一个班略好,通过学生自主讨论体验过的知识易错点,该班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另一个班,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最后,“翻转课堂”全面提升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中,主动内化知识,教师也走下讲台,指导小组学习,甚至进行个别辅导。从长远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都是很有好处的。

  “翻转课堂”得以有效实现,最根本的是学生课前的深度学习和真正将课堂上的互动引向更高层次。然而在具体实施中,我也遇到不少困难,总结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比如视频和学案需要精心准备。我前后一共录了3次视频,编辑视频也花了不少时间。如果想要做得更好,还可以做专题网站,开通博客等,让师生充分共享教育信息技术带来的方便。当然,这样就会大大增加教师课前准备的工作量。另外,相对于美国学生可以人手一台平板电脑,以及拥有便捷快速的互联网,我们还需要更多硬件和软件上的支持。

  第二,教师对学生的课前学习缺乏监管。学生是否认真进行了视频学习、视频上留的思考题是否认真完成了、公式的推导是自己完成的吗?据我了解,这次课的课前学案就有学生是抄来的。学生在刚听说要这样“翻转”地上课时很兴奋,课后,我主动找他们谈心的时候,他们却告诉我,课外真正发生深度学习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些疑问要查阅资料,不知道去哪里查;有些可能老师点拨一下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却需要思考很久,等等。

  第三,课上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深层次探究性学习是翻转课堂的难点。从我讲的这节课来看,由于平时的课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不多,学生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还不太适应,课堂讨论的深度明显不够,甚至有些流于形式。加之班额较大,全班56人,分成了8个学习小组,我的指导覆盖面不足,有些顾此失彼、力不从心。此外,有些学生习惯了传统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自主学习、探究的内驱力不足。这种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素养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我有切身体会。

  这堂“翻转课”给我留下了很多遗憾和思考,它让我深深明白了“教学无小事”,任何改革都充满艰辛,但只要是对学生有益的,我们都应该全力以赴。(作者单位:成都市树德中学)

  《中国教育报》2015年4月1日第9版

       按:我认为朱老师,是真正说到了翻转课堂的难点与痛点。翻转课堂的本质,不是微课、不是学习单,不是信息技术,而是如何真正提升学生的认知热情和认知水平。——HXY(胡小勇)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21: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pbr.html
互动教学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

翻转的“课堂”,是一个生生、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它表现在针对课前观看视频或教材的自主学习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困惑,或者老师提出的具有“延伸拓展”性质的问题,学生建立学习小组,互动交流,协作探究,在不断的协商和探究中完成知识建构和知识创新。因此,研究互动教学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对于提升翻转教学设计的品质非常有意义。

一、什么是互动教学?

互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互动是指一切存在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我们通常所说的互动是狭义的互动。狭义的互动主要是指 社会互动,即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具体情境下,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 通过信息传播而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交往活动。它既可以是人与人之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可以指在一定情景中人们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之间心理上和行为上的改变,从而表现为一个包含互动主体、互动情境、互动过程和互动结果等要素的、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系统。作为一种人际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互动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之间发生,一个个体谈不上相互作用。但仅仅有两个以上的个体客观存在,个体之间只是简单的施加与接受、刺激与反应或被动的单方面作用,不能认为彼此之间存在互动。只有当这些共存的个体之间行为发生相互联系和彼此能动反应时,才谈得上互动的存在和发生。

课堂互动教学就是教学过程中,教学参与者之间在交往、交流、合作、对话的情境中,教师为配合学生学习而不断引发教学活动,学生又不断反馈和调节教学活动以满足自身学习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使师生在知识、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的相互交融中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互动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是一种使生命得以拓展、人格得以丰满的过程,而不是那种简单意义上的、忘了人的生命意义的、抽象的认识过程。

二、本质上翻转课堂是一种互动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关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流通灌注式的供求关系。在这种关系中, 教师只关注的教学进度,而不关注学生学习的程度;只考虑书本逻辑和学生的一般思维进程,而不关注具体学生不同思维差异的表现。学生受到教师权威的束缚,在情感 、语言等方面处于被压抑的状态,课堂气氛紧张,师生关系冷漠。因此,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关系是一种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而不是互动关系,不具有互动教学的属性。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是独占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怀揣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在教师的引导下直接与客观世界进 行对话、收获经验的学习主体。师生共同探究知识,构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因此,翻转课堂中的教学关系是一种互动的教学关系。翻转课堂的本质就在于尊重或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言语和表情、思想与情感等更加充分地互动起来,让自由、批判的清新空气弥漫课堂,碰撞出更多的灵感与创造的火花,从而达成生命的交融、智慧的生成和精神的觉醒。

三、在翻转课堂中互动教学的应用

(一)在翻转课堂中,互动教学在主体间实现以精神客体为中介的意义建构。教学主体不仅指教师,也包括学生。主体间既指师生之间,也指生生之间。教学中介主要指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精神丰富及人格完善的精神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在翻转课堂中,互动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那种把教学仅仅视为一种特殊认识过程的狭窄的视野,进而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人格生成与生命交往的活动。参与者之间在教学活动中不仅交流知识信息,而且在情感与智慧、精神与生命的沟通过程中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与自由。双方交往的结果是彼此的信任和了解,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使教学成为一种学生的社会性与主体性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知识之间就不再是单一主体和客体间的两极摆动,而是教师和学生以共同的客体为中介的“对话"关系。师生双方凭借互动发展着自身的主体性,实现着人与人以及人与“知识”的协调与融合,使教育回归到“生活之界”。

(二)在翻转课堂中,互动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人格。传统教学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获取知识与技能视作教学的基本价值,翻转课堂教学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为基本价值取向。互动教学着力关注主体的心态开放、个性张扬和创造性潜能的解放,使学生获得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知识、技能、习惯、价 值观、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参与者使用的互动符号不仅是语言或者文字,还会有声音、表情、姿势 、手势和教具等。在互动的过程中,互动的双方给予彼此的影响都会比较深刻,不仅有信息 与思想的交流,而且会产生情感与心理反应;既可以传授知识,又可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价值观。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改善学生的生命实践,而且有助于滋养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与人格。

(三)在翻转课堂中,互动教学促进平等关系下师生间面对面的相互影响。互动教学不是对文本知识的简单交接,而是将教材和参考资料上负载的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具备的知识三者“投放"到特定课堂情境中,在主体与客体思维的激烈碰撞中促成知识之间的融合、修正、再生、发展和形成新知,实现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流、生命的沟通和个性的绽放。互动是一种平等关系下师生间面对面的相互影响。教学活动中,教师关心、信任学生,鼓励、期望学生成功,支持、引导学生创新。主体间相互理解,形成着一种互联、互助、互评、互促、互动的平等与共生的关系。这有助于改善课堂的社会心理氛围,优化师生的心理环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品质,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互动教学由此而成为现代教学模式中最常见和最基本的教学形式。

四、在翻转中实施互动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翻转课堂中实施互动教学,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翻转课堂教学要求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作为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要求尽可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话语的权力和机会。教学中每个人都是主体,都把与自己有关的其他交往者的主动性、自主性作为相互对话、相互理解和相互沟通的条件,在一定的规范、习俗和文化传统的共同承诺下进行交流、对话、沟通和理解。主体性原则着眼于人和社会未来的发展,把人类历史积淀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精华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掌握凝结于其中的社会道德准则、理想、审美意识、责任感和义务感,形成内在的价值准则,使之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为。主体性原则还体现在教学的内容不封闭、不保守,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兴趣和愿望,以使其能主动地吸收科技文化发展的新成果,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创造能力等方面。

(二)民主平等原则。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探究欲望,使学生拥有乐观的情绪、思考的心向和坚定的信念。教学方式多采用讨论与对话的方式,让学生尽量减少心理压力,畅所欲言,有较多的参与机会。这样,在民主 、平等的互动中,教学双方互相吸纳对方的智慧与精神、经验和情感,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主体性品质。民主平等原则一方面强调具有独立人格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反对教师以法职权和形式权来彰显自己的权力,提倡教师以专家权与参照权来赢得学生的信服;另一方面强调学习者应以平等的心态、开放的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并能从那些与己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中受到启发 ,获取补益;尤其反对优势学习者用自己的思维和结论代替他人的独立见解,从而导致翻转课堂变成优势者的课堂,弱势学习者因缺乏独立思考而毫无收获,甚至逐渐丧失自己的灵性与特质。

(三)自主探究原则。传统教学忽视学习主体的情感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重结果而轻过程,重知识技能而轻认知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自主意识、探索精神等因而受到压抑和扼制。翻转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培养学生敏锐的发现意识、务实的探究态度、大胆的批判精神为目的,以问题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独特的阐发和质疑,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的积极主动的探求和追寻的心向。同时,它还强调应从过程与亲历中获得新知的能力。它一般从提供背景、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和交流成果等几个方面来组织与实施教学,还学习主动权予学生,培养学生独立的主体意识、浓厚的探究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们自主观察与发现,独立思考与探究,凭借自身的经验、知识基础和智慧力量寻找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它还关注情感体验,注意使学习过程多一些激情与幻想,注意使学生的学习真正自主化、自由化和实效化。

(四)尊重差异原则。在学生身上显现的各个学生个体间的智力、体力、心境、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会表现在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等方面。翻转课堂教学秉承“追求个性、宽容另类”的现代教育理念,注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和独特性的形成与发展,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与其特点相适应的发展。在课前学习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学习进度的差异,以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和相应的发展空间。在翻转课堂中,要求依据学生个体学力程度的悬殊而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应设置基本目标;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选择具有新颖性、争议性和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以上几个原则并不仅仅适用于翻转课堂,但目前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几乎都脱胎于传统课堂教学。由于受到传统课堂教学的惯性和影响,学生在短期内比较难以适应翻转的互动教学,坚持这些必要的原则就显得更加必要。

五、翻转课堂中互动教学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在翻转课堂中,互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但部分学生在讨论中甘当听众,只听不言;甚至有个别学生既不发言,也不听别人讨论,坐着开小差。互动和讨论变成少数同学一言堂。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严重影响互动学习和整个翻转课堂的学习效果。

(二)原因分析

一些学生对于翻转课堂和互动学习在认识在存在误区,认为讨论和展示是优秀学生的事,与自己无关;对参与学习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认为小组展示只要由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代表即可,自己参与与否,并不影响小组的展示的成绩,老师也不会在意;有些老师在互动学习评价上,只关注小组评价,忽略了小组成员的评价,让一些同学养成了“吃大锅饭”心理。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为解决翻转课堂互动教学的存在问题,可采取如下一些办法:

1.老师在互动教学中及时以引导、点拨和监督,提高学生对互动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帮助一些因成绩不好的同学克服自卑心理障碍,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大胆参与和表达。

2.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处理好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的关系,激发每一个个体的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采用抽签等一些方法,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处理好个别展示与人人参与的关系,创造机会,做到人人参与。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11 20: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础教育翻转课堂与微课程实验评述与建议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152  作者:叶平 雷春 张传萍
翻转课堂和微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K12)领域开展实验已近两年,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和成效。然而,如何深化和推广这两类实验,无论从概念还是从实践看,各地中小学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本文试图在回溯性评述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在部分学校推进实验研究时的困惑,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基础教育(K12)翻转课堂实验的再思考
1.K12翻转课堂的源起和发展
K12兴起的翻转课堂,源于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化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创的一项教学实践。随之,一大批美国中小学跟进(2012年翻转学习网络FLN成员已发展到1.5万个)。到2009年,经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的在线家教(可称之FC1.0版)实验,并创建实施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可称之FC2.0版),搭建类似于MOOC的学习平台后风靡全球,并被列入《2014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重要技术进展中。
2.K12翻转课堂不等同于微课程,它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创新
1)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概念
按照萨尔曼·可汗自己的理解:“翻转课堂指的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在家中上课,然后再到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解决疑问”(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从可汗的定义或者从他的实践行为看,翻转课堂都符合教学模式的范畴:“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而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的回答则更为直接:“晚上看视频、白天做作业”,这种形式只是传统课堂的重新安排,翻转课堂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是一种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接触时间的手段,它不是在线课程。
2)不容混淆的两种K12翻转课堂类型(如表1
线上学习的翻转课堂:无论是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翻转课堂,还是其他类似MOOC平台方式实现的翻转课堂(如Coursera),其教学模式的典型特征,是基于网络环境的个性化学习,即课前线上自选内容、自定进度、观看视频;课中“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和评价。可汗学院据此还推出了“混龄”学习和针对个人学习质量评价的大数据分析。
混合学习(线上/线下)的翻转课堂:K12学校在“统一课时内容、统一课时进度”的前提下实验翻转课堂,虽然解决了课前个性化学习的矛盾,但翻转后课内教学很难保证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关照到每一位学生,必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美国中小学的解决方案是,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让教师离开讲台,循环走动在整个教室中,分别与每位学生“一对一”交互,让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课堂主要用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概念和扩展深层次的学习。面对目前中国普遍存在大班额状况的中小学,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设计多种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协作学习和独立学习活动,以信息技术融合方式促进深度学习,以便为所有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探究和个别指导机会。
不同类型的翻转课堂实验,以课前微课实现问题导向的自主学习是其共同点,但翻转后的课堂教学却并非都能采用“微课程教学法”。萨尔曼·可汗的翻转课堂,尽管有人提出其教学方式存在着“过度简化”的缺陷,但因他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完整的课程目标,且包容了微课程的主要元素,即经过系统设计而形成序列微教学资源(10分钟视频微课)和序列微教学活动(游戏化进阶),并在自选内容、进度的个性化学习基础上,为学习者搭建了一种类似MOOC的在线课程平台,从而在网络环境下采用了真正意义上的“微课程教学法”(满十分前进、智能化生成、推送、评价问题解答的Java软件)。而受到统一课时内容和进度制约且无法获得完全线上支持的K12学校,翻转课堂不仅需要重视课前教学资源设计与个人自主学习,更需要聚焦于翻转后的班级课堂教学活动。正如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指出的那样,翻转后的课堂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如问题解决、科学实验、基于项目的学习等。他们发起并领导的“翻转学习网络”(FLN)最近还专门提出了有关翻转课堂的深度学习方法。因此,精心设计面对面学习或者在线教学活动,形成深度学习环境,将是保证翻转课堂真正有效的关键。在混合学习翻转课堂中,以“微课程教学法”来指导实验容易引起误解:翻转课堂的“微”,只表现在部分教学资源(微课,即教师的讲授)和课前自主学习。45分钟课堂上发生的知识内化、能力培养、情感沟通等丰富教学活动,包括适合线上开展的深度学习、更深层次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以及线上、线下融合构成的混合学习,至少在课内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高级思维阶段,不太适用“微课程教学法”。
基础教育(K12)微课程实验的再思考
1.K12的微课程
微课程(micro-lecture)是一种新型网络课程形态。这个术语活跃在网络“微时代”,衍生于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传播媒介,具有短小精练的文化传播特征。在不同传播领域,其媒介对应物是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访谈等。因K12翻转课堂的流行,微课程在我国最初被视同于微课(micro-lesson)。自“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焦建利:《教师制作微课的简便方法》,中国远程教育,2013-6)的认知开始,“微课”继而被人引申为“微课又名微课程”,造成概念上的歧义。2012年《中国教师报》举办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时,对参赛作品的要求是“以视频形式呈现……重点突出对深化高效课堂建设的思考”,入选作品其实是微课,关注点往往被置为微视频的技术设计层面。
2.K12微课程的源起和界定
以课程的视角看,微课程最初由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提出,并称之“知识脉冲”。微课程虽然被冠以“课程”名号,但人们对课程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理解和阐述。在狭义的教学层面,对课程比较达成共识的概念是“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即“课程内容教学活动”。所以,微课程较为确切的描述应该是“在一般人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10分钟左右)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两个问题的小课程”。它的主要载体是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也可以是其他媒体形式,如文本、音频、动画、软件等),再加上相应的学习活动设计。这种课程的主要特征是:教学资源“微”(视频微课)和学习活动“微”(其内容似可包括微目标、微任务、微问题、微实验、微互动、微作业、微评价等),从而覆盖基本完整的课程要素。2014年,山东省淄博市微课程大赛就明确规定,除视频微课之外,作品还必须包括相应的教学设计、学习单和练习测试等内容。没有学习活动设计的微课,只能被视同为“可视化”的阅读材料。
3.K12微课程并不等同于翻转课堂,它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具有多种用途的学习支架(如表2
K12的应用指向分析,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设计,主要为顺应从“教师教”到“学生学”的转移而存在,充分凸显碎片化、微型化的学习支架特征。在苏联学者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布鲁纳提出支架(脚手架)学习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就应该像“支架”,即“首先提出学习策略和任务,然后逐渐地把学习的责任转移给学生”。微课程这类学习支架,往往作为课堂学习之外的一种补充,为学生提供无处不在、随时可用的个性化学习,其学习内容应主要关照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兴趣点、拓展点、创新点,以适应学生课外学习和泛在学习的不同需求。
微课程的应用当然也不限于课堂以外的非正式学习(包括家庭教育),它完全可能以“嵌入”课堂教学进程的方式,利用课堂内的“碎片化时间”提出微型任务,组织学生进行线上个性化学习,或者组织线下协作式学习,成为学生解决某一小问题的学习支架。我们认为,课堂“镶嵌”微课程较好的方式是“抛锚式教学”,即微课程作为情境创设并锚定在问题求解的真实环境中,指向核心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培养,目前我们正在组织部分学校实验探索。2014年上海市普陀区“J课堂微视频”(精益求精、点石成金、指点迷津)项目,以“重点精练、难点点拨、疑点解惑”的方式,甚至把微视频拓展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不同环节的三段式应用,内容涵盖从幼儿园到高中各领域各学科。这类微课程“可以围绕知识点设计成不同的课程资源,如基于问题学习、基于案例学习、基于情境学习等,以承担不同的角色,如概念教学、知识学习、问题解决、难题探究、课后练习等”(张武威:《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创新应用》,课程·教材·教法,2014-7),成为“世界上最耐心的免费老师”。
此外,微课程也可迁移作为供教师研修的微课例(微教学设计微视频实录 微教学反思),构成一种补充课堂上直接观课评课的研修方式,实现“碎片化”网络研修。微课例研修的主题应选择在教师专业能力和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某一环节上。教师专业能力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反思实践能力等;学科教学知识(PCK)主要指:教师对核心知识的认知、学生学习难点的发现、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等。微课例的主要应用方式依然是“课例研究”,即组织教师围绕视频课例中呈现的小问题,在网上进行观察研究、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此外,当微课例采用“集体备课设计、优秀教师录播”,而学习活动设计由所有教师参与,并努力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协作者的过程时,其本身就是一种聚焦于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
支持碎片化学习(或研修)的微课程(微课例),都需要做好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设计,为了适应学习者的片段时间,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都被要求完全的“微型化”,选择能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学习者并提高学习兴趣的内容,保持高黏度和冲击力。作为一个微型的学习支架或研修支架,其微课内容不一定需要覆盖完备的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学习模式也无所谓“翻转”可言。
若要将微课程运用于翻转课堂并组合为某一学科的课程学习,各学科单元的内容需要锚定在核心知识和关键技能上,且单元内容都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经过精心选择和设计。将课时单元内容压缩为10分钟视频,教师讲什么不讲什么、录哪些不录哪些,都不能随心所欲。要认真分析各课时单元的核心知识和关键技能的定位以及前后单元的衔接,使视频内容系统化和序列化,这一点,我国K12翻转课堂的实验目前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翻转课堂的中国化实践:微课程教学法的再思考
2012年起,我国部分中小学在“微课程教学法”和NOC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引导下,在全国率先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验探索(金陵:《微课程教学法:创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GCCCE短论文)。创新的教学模式将我国中小学教师熟悉的杜郎口“学案导学”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驱动”方法,嫁接到微视频学习中,简约、易操作;以“自主学习任务单”这种“接地气”方式,“信息化教学前移”,成功地实现了翻转课堂课前自主学习的“本土化”(如图1)。
以“自主学习任务单”实现的课前学习,以课时为单位统一内容、个人自定进度,“人与机一对一”对话,显现了翻转课堂的优势和课堂结构的时空变化,在多数实验学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开创了我国中小学翻转课堂实验的先河。然而,在班级“课时内容和进度统一”制约下的课堂教学,面对翻转后课堂教学个性化缺失的矛盾,这一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仅从图1分析,“信息化教学前移”后,课堂教学方式创新需要避免“信息化教学空置”;更重要的是,虽然在设计和实践中各实验学校在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中也发展出诸如精讲类、实验类、示范类、面批类等不同类型,但仅用“检测、作业、协作、展示”的“四步法”来概括,很容易被教师理解为一种固定的协作操练范式(学案导学2.0版),导致深度学习不够,其协作学习的过程亦缺乏选择性和个性化。
改进的建议是,将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从“微课程学习法”改变为“深度学习法”。《2014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指出:“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点。深度学习指以创新方式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核心学习内容,并鼓励他们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深度学习更加强调课堂内传递丰富的核心知识,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从而对教学流程的再造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措施包括:①在“信息化教学前移”基础上,强调“信息化教学后置”,通过课内混合学习体现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②在完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基础上,设计“深度学习活动单”,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设计多样性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层次;③不仅探索“先学后教”,更注重自主选择,增强个别指导或互动的针对性,改善不同学生的学习质量;④尽可能让多数作业、答疑、检测和评价过程在课堂完成,减轻学生家庭作业负担(如图2)。
“学习活动”是深度学习的主要环节,它也包括用于“识记类”知识学习的“检测、作业、协作、展示”流程,但更多的活动应该是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且更加注重学习内容的选择性。例如,某一种形式的小组协作学习设计思路可以是:当某学生无法解决课前“任务单”中的某个问题时,课内时间可自选参加“活动单”中与该问题对应的小组探究(如下页图3)。
翻转课堂实验需要动员教师发现、总结和归纳适应不同教学内容的课内学习活动,不断丰富和完善翻转课堂的深度学习模式。目前,在线教育已经总结形成了几十甚至上百种适合线上开展的教学活动(郭文革,网络课程类别分析——基于互联网教育传播模型的分析视角,远程教育杂志,2014-5),在课内深度学习活动单设计中,完全可以选择一些用以支持小组协作活动,如角色扮演、游戏、模拟、辩论、嘉宾讲演、头脑风暴、苏格拉底对话、学生引导的讨论等。同时,要充分利用我国中小学多年来积累的网络学习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如网络主题探究模式、支持学生“学”的课件等,用好微课之外的其他网络教学资源。结合云课堂和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进课堂的尝试,进一步丰富个性化的深度学习活动。
我国基础教育(K12)推进翻转课堂和微课程实验:小结与建议
从教学资源的视角看,我国K12翻转课堂和微课程实验,都是视频微课在不同学习领域的应用探索(如图4)。
在厘清翻转课堂和微课程类型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K12翻转课堂和微课程实验提出我们的建议。
1.拓宽视频微课的应用领域
把视频微课广泛应用于上述在线学习或混合学习的翻转课堂;应用于支持泛在学习、课堂学习和教师研修的微课程各领域。建议NOC活动将网络教研团队赛项从“微课程学习法”的翻转课堂,拓展到包含全面的视频微课的应用层面(不同类型的微课程),以适应我国K12领域“视频再造教育”的进程。
2.以新的技术手段支持视频微课的研制
采用人人可快速上手的工具,进一步降低教师制作视频微课的技术门槛。除目前已有的“手写板(或PC电脑、电子白板)录屏软件”方式外,推广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平板电脑集成化微课制作、分享平台和APP应用,如ducreationsShowMeAsk3IOS平台),以及国内开发的集成化微课制作平板电脑(Android平台),开发微课程管理系统(MCMS)支持上述不同的应用类型,实现从研究、录制、展示、上传到分享、应用的一条龙服务。
3.让翻转课堂实验成为推动教学流程再造的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特别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方式的翻转课堂实验,将研究重点从微课制作、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拓展到学科微课程设计的系统化、序列化;并将重点聚焦于课堂教学的深度学习活动上来,促进教师实现“教”师“导”师的角色转变,成为学习的设计师、引导者和协助者。让翻转课堂实验不仅成为促进我国中小学课堂结构时空变换,而且成为推动教学流程再造的探索与实践。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tougao88.com/showinfo-7440-71271-0.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8: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校长陆波
    发端于Twitter的微博,自2009年起,以其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在我国迅速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微”热潮,掀开了“微”时代的序幕。于是,微博、微信、微访谈、微小说、微媒体、微传播、微广告、微电影、微课程等一系列的“微”样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基于微课程的研究,翻转课堂应运而生。
    “翻转课堂”从英语“FlippedClassModel”翻译而来,目前是美国日渐流行的学习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布置作业,学生们回家做作业。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如何实施“翻转课堂”
    铜陵市人民小学自2013年9月启动微课程和翻转课堂的实践与研究以来,按照课题实验方案,对照实验计划,从宣传学习到课堂研讨,逐步形成“研训一体化”制度。学校通过查阅、学习相关理论著作、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微课程、翻转课堂的内涵、价值导向及实践操作的要领。收集典型案例实录,进行研究分析、反思,形成共识。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地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研究内容、目标等。
    1、在研究中转变观念。翻转课堂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成了学习过程的中心。他们需要在实际的参与活动中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一直以来,教师适应了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在翻转课堂的实践,完全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模式,需要的是教师从思想上高度认识,有前瞻意识,改变自己惯有的教学观念。
    伴随着教师身份和观念的转变,教师迎来了发展新的教学技能的挑战。根据老师的实际情况,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市人民小学参与研究和实践的教师能够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并以此展开符合小学特点、小学实际的翻转课堂研究。老师们每月进行口头或书面的总结和反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持之以恒,不断改进,实效性强。  2、在培训中不断提升。课题研究的深入与有效实施需要先进理念、科研理论的支撑。自课题立项以来,学校就紧抓学习不放松,做到多层次、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以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深化课题思想与认识,促使课题研究有序展开。在学习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及时做好学习记录,做到边学习边思考,理论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
    加强校本培训,打造“微课程”和“翻转课堂”的优秀教师团队。为此,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学校积极开展技术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技术培训,掌握微视频的制作方法,了解和掌握制作微视频的各种方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翻转课堂的实施奠定基础。  3、在实践中不断探索。2013年8月,《小学“微课程”学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被中央电化教育馆立项为专项课题,市人民小学立即召开开题会议,研究制定实施计划,启动微课程研究。学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建立微视频研发团队和翻转课堂实践团队,不分学科、不分年级、不分年龄,全体老师共同参与。在经过研发团队老师的分析和调查下,老师们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知识教学制作的微视频,抓住教学重点、提炼教学语言,并且图文并茂,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学校在教师、学生、家长的交流、展示平台———校园网的校园社区上开辟“微课程资源库”,老师们通过主动认领脚本、撰写脚本、集体讨论等环节,利用手机、摄像机和一些视屏编辑软件进行拍摄和剪辑,最终制作出了一个个短小、生动的微视频,并将课堂的知识要点穿插其中,让学生可以提前一天在家预习,一目了然,同时上传到资源库,采用课前创建教学视频、课外自主学习思考、课堂交流反馈提升、课后留存拓展延伸等形式展开。2013年9月,学校在微课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翻转课堂”为模式的微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多名不同学科教师成功进行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课,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微视频”比赛、“翻转课堂”教学比赛、“翻转课堂”教学研讨和展示等活动,扎扎实实做好翻转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二、实施“翻转课堂”的效果  1、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师成长。课程意识、教材意识、教法意识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三大意识。翻转课堂的核心是基于学生高效学习的设计,是面向教育未来的设计。微课程的开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也意味着教师成长方式的变革,实现了“教师由学习者到开发者、创造者”的转变。在2014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中,市人民小学喜获佳绩,推选申报的7件翻转课堂参评课例中有6件作品获奖。  2、变革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能力。在翻转课堂里,学生是主动地自主学习,教师是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在建构微课程时,我们尝试用系统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整体策划,追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效果。把一些课时较长的重点内容划分成若干小主题,把内容相关的微课程组织成小专题,供学生选学,使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权重,集中精力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高效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也可以在网络资源中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学校的校园社区已成为师生微课互动的平台,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翻转课堂是一个构建深度知识的课堂,学生便是这个课堂的主角。
    3、改变教学模式,构建理想课堂。传统的教学流程,学生在课堂上齐步走,学习新知识;课后自主学,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而翻转课堂则是课前自主学,课堂中教师因材施教,或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效课堂不仅仅体现在语文、数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音乐、体育、美术、品德、科学等学科也正在努力构建着理想课堂。

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陆波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过去的一两年受到了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和媒体的大量关注。翻转课堂起源于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在化学课上的尝试。他们录制了教学视频让学生回家观看,初衷是帮助缺课的学生,但他们逐渐发现这种“学生回家自学,课堂上解决问题”的方式对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且学生也很喜欢。由此,两位化学老师开始思考如何在班级里面开展这种翻转式教学。2011年,萨尔曼·罕和他创立的可汗学院将翻转课堂推向了世界。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翻转课堂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炼出了本土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到天河医“天云项目”中,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不断检验和完善。
    国内外案例分析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笔者选取了若干个国内外代表性案例,分析其具体实施流程。
    (一)国外典型案例分析
    1.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内部高中数学课的翻转课堂实践
    2011-2012学年,这所学校的约翰逊老师在三个数学班级实施了翻转课堂教学。在正式实施翻转课堂前,他预先制作了15个教学视频,并准备好了每次课给学生的资源包、随堂测验以及阶段性测验,同时也提前设计了翻转课堂实施时的每一次课堂活动。在课堂教学开始前,他只需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调整即可。做好了充分准备,约翰逊老师才开始翻转课堂教学——学生们在家中先看教师录制的l0分钟~20分钟的针对教材知识点的教学视频;之后会接受与该视频匹配的相应测验;学生做完之后可通过教师发布的资源包来进行拓展性学习,期间可通过Moodle平台与教师或者同学讨论学习和测试的结果;回到课堂上,教师则在拥有液晶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和iPad的教室进行问题解决,解决完之后教师再布置适当的拓展性问题并给予解决和评价。”
    不难发现,约翰逊孝师充分的准备为翻转课堂的成功映施提供了保障,丰富的技术环境则为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支撑。从时间线上来说,学习过程大致分为两部分:在家,学生通过教师布置的教学视频内化新知识,通过教学视频之后的试题来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新内容,测验结果的及时反馈可以告诉学生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可以进一步学习,之后学生可通过教师布置的拓展资源包进行拓展性学习,而此时教师则通过Moodle平台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第二天到学校,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设置不同的情境进行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完之后,教师会再布置适当的拓展性学习或}贝0试,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伟谷州立大学数学实验课的翻转课堂实践
    这所学校的罗伯特副教授在大一新生的数学实验课上采取了翻转课堂式的教学。课程开始前,每一位学生需申请一个博客,该课程每周有2课时,大约80分钟。他是这样翻转课堂的:课堂外,学生需先观看由他借助录屏软件录制并发布到博客上的6分钟~8分钟的主题视频,对要学习的主题内容有个整体性的了解,学生再根据教师提供的与该学习主题对应的知识和能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之后学生被要求完成相应的练习来巩固学到的内容,同时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将完成的任务提交到博客上;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先用5分钟做几道多项选择题,以此了解他们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接下来教师会花5分钟~10分钟来解决学生课前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再将剩余的60分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做与主题相关的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罗伯特副教授的实施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真正使学生成了学习者,而且学生愿意继续使用这种教学方式。这归功于罗伯特副教授结合大学生学习的特征以及该课程的特点进行了层层递进的设计。
    3.美国马里兰州波托马克市布里斯学校微积分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该校的教师史黛丝罗桑在她的AP微积分课上实施了翻转课堂式教学:学生在家观看她使用平板电脑录制并上传到iTunes的讲解视频,学生可快进、倒退或反复看视频,若有疑惑还可以与朋友交流讨论;课堂上,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下解决还没弄懂的问题并完成课堂作业。
    史黛丝罗桑实施的翻转课堂是基于乎板电脑的“家校翻转”:在家,学生通过教师布置的教学视频内化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自己遇到的疑惑,当然也可以请教朋友;第二天在学校,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进行解决,如有时间会再布置相应的课堂作业,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辅导。
    (二)国内典型案例分析
    在翻转课堂的具体实践方面,我国还没有国外做得那么成熟,但我国的很多课改项目也具备“翻转课堂”的某些特征,例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西新绛中学的“自学一展示模式”、江苏木渎高级中学的“问题导向自主学习模式”等,尽管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翻转课堂”研究。在我国,最契合翻转课堂特征的是重庆市聚奎中学和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教学实践,而笔者所参与的广州市天河区“天云项目”中教师的翻转课堂实践也可视作翻转课堂实施较为成功的案例。
    1.重庆聚奎中学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重庆聚奎中学翻转课堂的实施走在我国的前列,他们的翻转课堂是基于视频和学习管理平台的,而且每位学生都有平板电脑作为自己的学习终端。
    课前,教师集体备课,制作导学案,并由学科组教师代表录制l0分钟~l5分钟的教学精讲视频,上传到“校园云”服务平台。学生根据教师发布的导学案,通过观看相应的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做测试题,教师则通过平台的及时反馈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课堂教学。
    课中,学生先独立做教师布置的作业,对于难题,则通过小组、师生之间讨论协作予以解决。教师巡视课堂,给学生以必要的个别指导。随后,学生完成网络平台上或其他资料上的相关练习,并通过观看教师录制的习题评析视频进行自主探究、反思提高。
    2.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为了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幸福,2012年,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开始推行云计算环境下的“翻转课堂”实验。课前,学生在家通过平台观看教师录制好的微课,看完之后通过做测试来验证自己的掌握情况,测试提交之后,平台会立刻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反馈结果来继续学习仍有问题的内容。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教师通过iPad打开翻转课堂平台,详细查看每道题的错误率、错误答案等,然后选择正确率低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解决了学生的疑问之后,教师会再给学生布置几道练习题来巩固或者拓展他们的学习。
    3。天河区“天云项目”中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在项目实施中,很多教师都尝试了“家校翻转”的翻袋式教学。项目组对参与教师每个月进行一次培训,每次培训后教师要选择一次课进行翻转式教学,并提交相应的任务给项目组。培训共进行了三次,所以教师们的翻转教学实践也基本都进行了三次。方老师是翻转课堂常态化实践的唯一一位初三政治教师,结合初中政治的学科特点以及家校的客观情况,她将翻转的整个过程放在课堂内,并将所教的课设置成A型课和B型课。A型课是学生的自学课,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引、微课、课本、学习任务等学习资源,学生按照学习指引独立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同时也可通过平台记录下不懂的地方和问题反馈给教师。B型课则是由教师创设情境进行问题解决:教师通过平台统计出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整理出学生在平台上提出的问题,由教师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小组协作解决、教师答疑)来解决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这些基本问题解决完之后,教师再通过设置课堂测试,加强学生对常考点和易错点的理解和巩固。如有时间,最后会布置一些拓展训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方老师的课型组织是AAB、ABB或AB型,这要根据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自学完成情况来定。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除了本文所介绍的国外翻转课堂案例外,还有很多被大家熟知的翻转课堂实施案例,比如,美国高地小学的翻转课堂实践、美国明尼苏达州斯蒂尔沃特市石桥小学的翻转课堂实践、密歇根州的东大急流城高中的翻转课堂实践、柯林顿戴尔高中的翻转课堂实践等,这些学校翻转课堂的成功实施不仅促进了它们本身的发展,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从国外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出,翻转课堂的实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教师制作学习视频、基于某种设备的平台支持、教师对课堂上活动的设计。而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中,基本流程是:课前教师录制视频给学生看,学生看完视频后进行相应的检测,教师根据检测结果设置第二天的课堂问题解决方案,课上进行问题的解决,再进行课堂检测或者拓展训练。从国内外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可看出,其实施有鲜明的技术特征,要么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平板电脑技术在一些公共的视频平台上开展,要么基于一定的硬件设备在合适的翻转课堂实践平台上实施。笔者认为,有过多年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的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RobertTalbert所总结的翻转课堂实施结构模型较好地呈现出了国外翻转课堂的操作。国内研究者王红、赵蔚等对此翻转课堂结构模型图进行了翻译。通过国内外文献研究,在RobertTalbert所总结的翻转课堂实施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再结合我国翻转课堂实施的具体情况,笔者构建出了更为详细的基于翻转课堂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图2),并借助项目契机,将该模式应用于广州天河区天云子项目(ICT项目和翻转课堂项目)的实施当中来检验其效果。
    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该模式的设计也是基于此提出的。在笔者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和家长是翻转课堂教学中参与的三种角色,他们共同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当中。教师是整个学习活动的设计者与引导者;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执行者;而家长则起着监督、伴学的作用。
    在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课前负责给学生布置自学内容,包括清楚地告诉学生要学习什么、该如何学习、完成什么的学习指引,同时也要包括给学生布置的微课或者其他学习资料以及给学生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家或者在课堂的前半部分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则通过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可随时通过平台记录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反馈给教师。当学习完教师布置的任务之后,可通过与学习内容匹配的测试来检验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起到强化训练的作用。由于学习是在学生家中进行的,所以家长可根据学生的学习与任务完成情况,配合教师制定出有效的措施来调整或者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形成“学生一家长一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课中,教师负责为学生自学时产生的问题创建环境。比如,有些问题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稍微有难度或者考查学生小组协作能力的问题,则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进行解决。如果有些问题学生实在解决不了,则可以请教教师。教师也可选择让学生自己或小组来展示成果,确定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该内容,并加深学生对该问题所涉及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学生都可以给予及时的评价。如果学习问题掌握了,。则进入下一个问题的解决,如果学生还未真正掌握,教师可重新创建环境来解决学生的问题。当所有的问题解决完之后,教师可布置课堂测验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或者拓展他们的学习。在课堂时间结束后,应该进行下一个新内容的学习,也就是课前时间段,教师、学生、家长“各司其职”,完成自己的任务。课堂结束时也不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问题由于时间或者其他原因课堂上未能解决等,在课后教师则负责为学生的复习活动进行指导,所以笔者在这里加入了课后阶段。在上述翻转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情的及时有效跟踪是翻转课堂能否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虽然没有一定的平台支撑,翻转课堂也可以进行,但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来提高教学的效率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本模式就是在翻转课堂实践平台的支持下构建的。教师可通过翻转课堂实践平台,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步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并统计出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同时也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由于家长在学生自学时可伴学,所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及结果反馈、学生与教师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家长都可以详细了解。平台的使用是贯穿整个翻转课堂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介绍
    “基于ICT技能训练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和“颠倒教室——数字化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项目是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应用融合,协同创新”合作项目的两个子项目,这两个子项目分别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未来教育研究中心的汪晓东博士和焦建利教授主持。项目组结合两个项目的内容通过多次研讨,决定将两个项目融合后同时进行。“基于ICT技能训练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所培训的内容是“颠倒教室——数字化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实施的基础和支持。在提高教师ICT技能的基础之上,教师才能进行高效率的网络搜索,从而利用网络有效资源来帮助自己的翻转课堂教学,此外,ICT技能的提高也是教师制作、设计优秀微课的保障。
    两个子项目融合之后,主要对参与教师进行了微课和翻转课堂培训,微课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们学会自己制作优质微课,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资源支持,而翻转课堂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们了解翻转课堂并能在教学中进行实践,而笔者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实践中应用、修改和完善的。
    本文在国内外翻转课堂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以及笔者所参与的项目实践构建出基于教学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于笔者在翻转课堂项目中既是设计者也是参与者,所以较充分地考虑了翻转课堂操作中的各种问题,而且模式中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活动都进行了详细的标示,活动安排也较细致,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参考性。在构建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后,笔者将该模式在项目试验学校进行应用,从而不断改进,使其更具体、更完善。在本栏目的后续文章中,会向读者介绍几篇本模式具体应用的案例,希望为翻转课堂研究者及实施者提供借鉴,为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一点贡献。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8 19:01 , Processed in 0.06993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