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geonet

[教育技能] 关于翻转课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20: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5-6 20:55 编辑

论翻转课堂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ltf.html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 的化学老师 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 在课堂中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并推动这个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使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2011年翻转课堂的方法逐渐在美国流行起来并被引入我国中小学校。在轰轰烈烈开展实验的同时,引起的质疑和争论也没有停止过。有人认为翻转课堂是一场颠覆传统教学的革命,也有人认为翻转课堂不过是众多教学改革模式之一,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何认识翻转课堂的对于教学改革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客观的评估翻转课堂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是保证翻转课堂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翻转课堂的进步性
笔者根据以下思路来考察翻转课堂的进步性:传统课堂教学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翻转课堂使用了哪些工具,具有哪些特征?能解决传统教学中哪些问题?
(一)教学视频内容的优势。教学视频的真实性、直观性、形象性、丰富性,它不仅可以替代老师的课堂讲授(不是替代老师的全部工作),还可能表达、呈现老师无法讲授或不易于讲授的内容
(二)教学结构(流程)的优势。很多年以前,人类就探索利用教育技术(教学视频)实施教学,如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世界上许多都尝试过广播电视教育。为什么当年所做的探索没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多大的影响,而“翻转课堂”却倍受关注呢?这不是视频媒体的错,而是有如下两个原因:一是当时的电视技术并不普及,无论是电视硬件设备还是电视教材资源,都极其昂贵。而传统的班级授课形式,成本低,效率高。因此,电视教学并不能取代传统教学形式。二是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视频教学资源的制作和应用成本大大降低,一些热心教育技术的专家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试验,试图将信息技术应用课堂教学,并将传统灌输式教学改造为协作探究学习,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流程并没有给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协作探究活动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一节课的时间是恒定的,传授知识的时间不能减少,协作探究就没有时间),大规模的教学改革实验并有取得原来期望的结果。
延续了四百多年的传统课堂教学,虽然历经无数次的改革与调整,但主要是围绕着教师如何讲授得更好为中心展开的。直到现在,基本的教学流程没有变,就是课堂上老师力求深入浅出地将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课后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加以巩固。主要的优势是运送知识的效率非常高,主要的缺陷是同步性和灌输性。同步性忽视了学生在接受能力差异性;灌输性忽视了对知识的探究。这些都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与传统课堂不同,它将知识传授的过程前移至课前,将知识内化过程放在课堂上。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代替教师的课堂讲授,并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腾出来,让学生完成(传统教学课后)作业,并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答疑等活动。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优等生“吃不饱”,差等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的问题,实现孔子的“因材施教”教育理想。二是翻转学习目标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实践创造。对照布鲁姆的学习目标分类(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与传统教学相反,翻转课堂将难度最小但需要更多选择权的学习环节(记忆、理解)放在最自由的课前学习时间(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个性掌握视频学习),而将难度最大而又需要同伴互助和教师点拨指导的学习环节(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安排在课堂上完成,各安其位,各得其所。根据混合学习理论,一些良构性、基础性知识的知识适合于用课前接受学习(适用应用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进行指导),一些劣构性、复杂性的知识则适合课堂上建构学习(适合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指导),因此,翻转课堂也可被认为是接受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混合应用。
二、翻转课堂的局限性
一般认为,翻转课堂仅仅是教育教学改革模式之一。虽然笔者认为它是目前最好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但仍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包括理论上的局限性和实践上的局限性。理论上的局限性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身的缺陷和不足,是指最理想的翻转课堂模型与未来理想教育的要求仍然存在差距实践上的局限性是操作性的缺陷,是指在翻转课堂中实践中,由于种种现实条件的制约和实践者观念上对翻转课堂本质和规律理解的偏差,造成翻转效果与理想翻转模型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一)理论上的局限性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两顽疾,难以医治,一是扼杀人的个性的标准化教育;二是扼杀人的创造性的灌输式教学。笔者认为未来教育的理想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种未来理想的教育就是个性化教育和创造性学习。未来教育应该是按照开放多元和个性化的原则设置教育目标,一人一个培养目标(人生发展方向),一人一个课程表,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建构个性化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学习不是通过传授获得知识,而是通过探究和领悟获得知识和智慧。但翻转课堂与这种理想的未来教育模式仍然存在两个差距。一是翻转课堂能做到因材施教,但做不到个性化教育。翻转课堂在“如何学”的问题上能做到差异化,在“学什么,为什么学”的问题却不能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力。虽然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能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行学习,可以按照自己的步骤,看得懂的快速看,看不懂的反复看。但这种选择是有条件的,也就是总体学习目标是一致的。既没有按照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而设置不同程度的学习内容,更没有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天赋特长选择差异化的课程和内容。二是翻转课堂重视了互动交流,但与创造性教育仍然有较大差距
(二)实践中的局限性
实践中的局限性,就是指目前做出来的“翻转”与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还有较大差距,最多只能算是“准翻转”,还没有真正发挥“翻转”的优越性。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下,翻转课堂教学法受到热捧。但遗憾的是,一些学校实施的翻转课堂,虽然轰轰烈烈,虽然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但其实质仍然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有的学校以“本土化”的名义,曲解翻转课堂的本质和涵义,将“课内外连通,导学一体”搞成“课内翻转”,实质上对这种外来的教学模式进行的全盘的否定和抛弃,已经丧失了改革课堂的意义;有的学校钟情于导学案(习题案),而忽视教学视频;有的学校局限于重复训练,而不顾实践探索,终极目标仍然是应试和提高分数。既没有真正的自主学习,也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正如王竹立老师所言:“无论在DLK中学也好,还是在CLYZ也好,我看到的是对应试教育的响应与强化,DLK中学就是以高升学率为教改成功的重要指标的。在CLYZ,对导学案的过度重视,也可以看出对既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强调,以考试分数论英雄的现象依然存在。为了实现提高考试分数与升学率的‘终极目标’,这类学校对学生大都采取半军事化的严格管理,课堂学习成了学生生活的重中之重。”(引自王竹立的博文《别让翻转课堂为应试教育服务》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f4c090102ve6w.html
三、如何看待翻转课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一)关于翻转课堂的积极意义。相对“翻转”以前各种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和实践,翻转课堂通过对课内课外两处时空的重要规划和设计,更好的发挥了信息技术(教学视频)对于教学的改革作用,虽然说不能解决传统课堂教学的所有弊端和问题,但确确实实地解决因材诱施教的问题,并使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协作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现实。
(二)关于翻转课堂的局限性。实践中翻转课堂的局限性是操作性的问题,有的是因为受到条件和环境制约,有的是因为实践者急于求成,避难求易,人为所致。所以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转变观念,提高实践者的翻转水平,改善翻转的环境和条件等各种形式的努力可以突出或改善的。解决问题的动力来源于对孩子未来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理论性的局限,是翻转课堂本身难以克服的“硬伤”,说明没有绝对完美的教学方式方法。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智慧的发展,一定会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但笔者相信翻转课堂仍然是最好最完美的课堂改革方案。只要做到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就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翻转课堂对教学改革和技术融合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21: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让翻转课堂为应试教育服务 (2015-05-0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f4c090102ve6w.html

上午回到办公室,看到了一则关于昌乐一中翻转课堂的消息,决定对昌乐一中的翻转课堂方法进行一番了解。去年有一个关于翻转课堂的会议在昌乐一中开,主办方也曾邀请我过去看看。但我当时很忙,没有去。后来有人问我对昌乐一中翻转课堂如何看,我说我没去过,不了解,所以不予评论。但补充了一句:如果那个学校的校长以后不当校长了,这样的试验还能否持续下去?如果能,说明是真成功,如果后面又不了了之了,说明还算不上真成功。我一直对靠行政力量推动教改抱有疑虑。



今天在网上读了一些关于昌乐一中翻转课堂的介绍和资料,看到了领导如何说,专家如何说,就是没看到一线教师如何说,学生如何说。即使有也是被转述的只言片语,总觉得不太满足。尤其没有看到汪晓东、李月霞那种有血有肉、敢于直面真实问题的教育叙事。我一贯对那些“教改论文”抱有怀疑,当年我在中山医科大学参加实验生理科学教改实验的时候,也写过这类文章。我们那个实验后来获得了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广东省一等奖,参观的人也是不计其数。但现在反思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可谓利弊参半吧。教改主办方总倾向于说好的一面,对不理想的一面总是有意无意地予以忽视,写文章时往往一笔带过,好像那些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行消失似的。然而事实上不是这样,正是这些被我们忽视的部分,会阻碍成果的普及与推广。



从网络上有限的资料看,昌乐一中的翻转课堂,在领导和专家的推动下,确实做到了“常态化”,但这种“常态化”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还是在行政力量的强力推动下人为形成的?我所谓自然而然,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这种模式中发现了好处和兴趣,自觉自愿地采取这种教与学方式,而不需要依赖行政的主导和利益的驱使,就像老师们使用PPT上课一样,大家觉得方便、适用,就主动用上了,即使专家有所批评也挡不住它的普及与推广。而人为的模式则可能在外在推动力消失之后就不再延续。根据我个人的教改经验和对翻转课堂理念的认识,我猜测两者都有。翻转课堂理念确有适合网络时代学习变革的一面,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但一刀切且模式化的翻转,则有人为的因素在起作用。



第二个要考虑的问题是它的普适性。是只适合某类学校(如学生在校内住宿的学校),还是适合所有类型的学校?当年杜郎口模式刚出现的时候,我也曾给予高度评价,但后来认识到这种模式只适合那种边远地区的农村学校,很难在城市学校推广。



更重要的问题是,这类教改模式的目的是什么?是强化了应试教育,还是削弱了应试教育?遗憾的是,无论在杜郎口中学也好,还是在昌乐一中也好,我看到的是对应试教育的响应与强化,杜郎口中学就是以高升学率为教改成功的重要指标的。在昌乐一中,对导学案的过度重视,也可以看出对既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强调,以考试分数论英雄的现象依然存在。为了实现提高考试分数与升学率的“终极目标”,这类学校对学生大都采取半军事化的严格管理,课堂学习成了学生生活的重中之重。这不能怪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在当前的国情下,他们不得不如此。但正因为如此,我对这类教改都不大看好。



我希望的教改,应以帮助学生建立个性化的知识体系为目标,应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这样的教改一定是开放的、多元的,反对单一模式的。开放不仅表现在学习形式的多样化、自主性上,同时表现在学习内容和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和自主性上。我主张教会学生在互联网这个汪洋大海中搏击风浪,而不是让学生在学校教学平台的“小游泳池”里为了拿名次而“扑腾”,学习的内容可以有一个主题和中心,但一定要允许学生超出书本和大纲的要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如果仅仅以为老师不讲课或少讲课,让学生自学老师指定的视频和教材,就能实现个性化学习,就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我可以举出一个反例:辛亥革命之前很多封建朝代,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校,也没有现在这样的班级教学制,而只有私塾,那时学生也主要靠自己自学朝廷和教师指定的经典,老师只是点拨和引导为主,但那种所谓“个性化学习”,培养出创新性人才了吗?



如果今天的翻转课堂教学,依然固守指定的教材、教学大纲,做着标准化试题和试卷,实行统一的知识评价,那么它的所谓进步依然是不彻底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网络时代最重要的不是终端设备,而是网络连接,学校和课堂也好比网络的一个终端,一个结点,因此,网络时代的教学改革应该是让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开放性的内容和信息,进行社会化的交流与协作,实现我所说的翻转课堂向翻转学习转变。翻转课堂与翻转学习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拘泥于课本和教材,局限在学校和课堂;而后者则敢于突破学科与课程内容限制,将学校与社会、课堂与网络、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通过网络连通起来,培养具有个性化知识结构的创新人才。而它们唯一的共同点是形式上的一致性,即大家分开的时候个别化学习,集中在一起的时候(课堂或网络平台上)交流讨论、练习巩固。



至少在我看来,这才是今后课改的正确方向。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21: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转课堂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ls8.html
翻转课堂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翻了之后就回不到传统了”这是青岛26中的孔恬恬老师发自内心的感言。两位翻转课堂创始人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 同样对此深有感慨:“翻转课堂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再也不会在学生面前,给他们一节课讲解30至60分钟。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回到传统的方式教学了。”
为什么回不去了呢?对此,孔老师解释说,这个学期虽然有一个班暂停了翻转,恢复了传统课堂,但是每次在这个班上课的时候我会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课本上会有密密麻麻的笔记。虽然我不再给他们提供视频和自学任务,学生也学会了用课本进行自学。虽然这个班回到了传统课堂,但是我们的课堂也会注重学生之间的协作解决问题,质疑拓展。
这说明经过一年时间的翻转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互动学习能力都得到培养和提升。
翻转课堂中,学生需要在家里完成自学任务,这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活动中,师生需要完成互动和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协作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因此,虽然有人认为,“翻转课堂”是一场自班级授课制创建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最大革命。但也有人认为翻转课堂教学并不适合我国中小学教育。理由之一是,我国长期受到灌输式教育的影响,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老师也不善于组织互动学习活动。
笔者认为要分析和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一个问题:是完全具备了这些能力,再来实施翻转课堂,还是可以边翻转,边培养和形成这些能力?从孔老师的翻转实践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探究能力是完全可以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而不是等具备了这些能力再实施翻转。因此,以我国中小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探究学习能力来质疑翻转课堂是站不住脚的。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21: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f4c090102ve9v.html
从王竹立老师对翻转课堂的四点看法衍生的智慧作者:课程设计-阿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f122d910102vifh.html
2015年4月29日,王竹立老师在宁波电大为老师们作了一场题为“从翻转课堂到翻转学习----《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导读”的讲座。
原文地址:王竹立老师在宁波电大的“碎片与重构”导读
在讲座中,王竹立老师对翻转课堂发表了四点看法:
1)赞成翻转课堂理念,不赞成僵化的模式;
2)赞成进行翻转课堂试验,不赞成马上推广;
3)主张将翻转课堂与其他教学方法混合应用;
4)认为翻转课堂会向更广义的翻转学习转变。
---------------------------------------------------------------------------------------------------------------
从王竹立老师的观点出发,很多老师在王奕标老师的QQ群中(透视翻转课堂 241499734)进行了激烈的讨论,都各自发表了对翻转课堂的认识:
每个人可以看不同的角度观察翻转课堂。
老师赞成翻转课堂理念,我深有同感,这个理念我想集中在四方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学生主动性、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
老师赞成进行翻转课堂试验,不赞成马上推广的认识是基于慎重考虑的。翻转课堂虽然集中了好的技术、好的理念,在一些地方也获得了成功,但是效果还未得到公认,因此,不能把大范围的学生都当成小白鼠。
老师主张将翻转课堂与其他教学方法混合应用,我想是基于这样考虑:各类教学方式、教学模式都有其自己适合的领域,只有取长补短,方能扬其所最长。
老师认为翻转课堂会向更广义的翻转学习转变。我的理解是深刻理解与运用翻转课堂的理念与实质,并进行创新发展,起到翻转但并不囿于翻转,以最大可能地提升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总体水平。
一、翻转课堂是否适合所有学科或知识的教学?
我想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基于知识分类的观点,我觉得对于不同知识,有其相对适合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的一些缺陷其实是很明显的,如对知识探究过程的忽视、教学资源投入比较多、实施条件有较高要求等。因此,目前第一个目标,应该是发掘翻转课堂的特色,研究其对不同学科、知识的适应性。
二、翻转课堂的发展方向
基于第一个问题的思考,就形成了这第二个问题——发展方向问题。我想基于几个方向考虑:
1、知识观,关联主义的一大特色是根据知识形态的变动将知识分为硬知识与软知识。这是基于信息社会知识发展特点进行较为科学的归纳。如果未来软知识发展加快,硬知识形态缩短,那么教学的目标也会随之改变,对翻转课堂的影响也是深刻的。比如导学视频应该导什么,怎么导。交流过程如何组织,目标是什么等。
2、方法论。翻转课堂要有效实施,其实要有强大的方法论基础的。对实施者提出很高的要求。关键在两方面,一是信息化的导学资源建设,怎么建、建什么、建成什么样;二是课堂交互如何有效开展,交互什么,如何交互、如何评价等。
3、模型建构。基于知识论与方法论的考虑是比较基础性的,也相对抽象,而实际运用则必然是要建构模型。如何建构一个能具有融合多方优势的,具有广泛包容性与抽象具体化的模型,是翻转课堂目前发展最需要的。
现阶段的翻转课堂的实践跟关联主义或竹立老师所说的新建构主义是否无关?
1)翻转课堂的核心是开放信息。
2)一切复杂的教学模式都是落后的教学模式。
3)让学生玩多几次愤怒的小鸟再来讲抛物线容易地多了,把抛物线这个概念脱离社会载体来讲学生当然理解起来吃力。特别是概念这个东西,本来就是经验的总结,没实践何来经验,没经验何来总结,概念变的很虚还强行要记住背下运算。让课本知识与社会连通,翻转才有源头之活水。
4)现阶段的XMOOC或者翻转课堂的实践,一般还是一来就给了学生系统的知识结构,不是新建构主义所提倡的零存。
5)新建构主义承认了知识的结构性,所以提倡整取,这一点超越了后现代主义。新建构主义又提倡零存,这是吸取了联通主义的营养。新建构主义在最初学习阶段提倡零存,后现代意味很浓,提倡整取,现代意味浓。所以新建构主义是混和的,所以用新建构主义来指导混合式学习最恰当。
6)新建构主义与关联主义适用范围是不同的。二者可以相行不背,但是二者的知识论基础存在差别。一个是基于现代知识论,一个是基于后现代知识论。现代的知识观要义是知识是社会建构的,后现代知识观认为知识是联通的结果,是可以物化,存于多种媒体之中的。竹立老师的零存整取,本质上是知识建构,应该无后现代知识观特征。
7)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后现代教育理念目前还比较高端,大多数老师不具备这个理论思维能力。后现代的核心思想是要反思我们所使用的教育理论的立论基础有没有问题。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本来就不严谨、欠科学,欠实证。
8)零存是网络时代强化的学习特征,整取是为了获得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因为无结构的零散知识无法解决问题。
9)零存不适合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只适合快餐式学习。当然,要看你零到什么程度,有些知识的学习必须一气呵成。思维的过程不宜割裂。没有必要遵循原始教义,我们需要的是实用的、可用的、好用的理论指导,何况理论也是不断发展的。一谈及理论就追溯始源,滥觞,真的意义不大,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
10)零存不难,整取难。但现在微课设计有故意化整为零的倾向,不可取。
有些研究提出,有些知识只有几年的周期,认为大学四年,毕业时,三分之一的知识都过时了。那要不要反思一下,教育的根本问题呢?
1)这只能说明理论也是不断发展的,而且发展的很快。
2)对于中小学则有另一类问题,如果你所学的知识,一辈子都用不上,或者等你几年后要用时已经变得你认不出来了,你还要去教、去学吗?这就要我们深刻反思一下,教育的意义。关键是我们要学什么和怎么学,这两个问题?这是教育本质问题,需要反思一下。
3)举个通俗的例子,你买过时髦的手机吗?当你买到手的时候,它就已经过时了,学习知识也是这样。但我们能因此就不学习吗?能否定大学学习的意义吗?学习是一个动态过程——终身学习,我们不可能只吃第六个馒头。或者说我们早期的学习主要是基础学习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后是需要什么学什么。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学习。
4)所以要把知识与社会信息连通
如何把你的思想 变成可操作的行为
显性的、硬的、结构化良好的,普遍而抽象的事实、概念、和原理,适合“整学”,没有必要刻意将其零散化。这对于知识传授的初级学习。隐性的,软的,结构不良领域的,结合具体情景要具体分析处理的,适合“零存”,对应于高级学习。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21: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第一章开篇作者:金陵叙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2vj0c.html

金陵
第一章  什么是翻转课堂

本章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翻转课堂起源的两个最经典的案例,以及把握翻转课堂的三个关键点。即使您只有碎片化的时间阅读,也能方便地领会翻转课堂的精髓。

本章导读

1.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美国翻转课堂的两个经典案例,能够概要说出翻转课堂的三个关键点,感悟翻转课堂的理念与方法。

2.本章结构图

[转载]《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第一章开篇

3.问题导读

读一读美国翻转课堂的两个经典案例,您能从中发现理解翻转课堂的三个关键点吗?如果您发现了这三个关键,就把握住了翻转课堂的精髓。把握住了翻转课堂的精髓,您就可以大胆地用微课程教学法开展翻转课堂实验了!



      自从2011年萨尔曼•汗在TED作了《用视频再造教育》[1]的精彩演讲之后,有关“翻转课堂”的各种模式及其反响的译文,源源不断地出现在教育类网站和报刊杂志上。

溯本求源,我们可以发现,有两个差不多同时开始的翻转课堂典范。

一个是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实验,其代表人物是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的林地公园高中科学学科的两位化学教师。还有一个是举世闻名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实验,其创始人是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Salman Khan)。

这两个实验是最早的被冠之以翻转课堂的范本,时间始于2006年。有可信度高的版本可以考证:

一、萨尔曼∙汗2011年在TED的那篇著名的精彩演讲上说,他在五年前开始在YouTube上上传视频,远程指导在新奥尔良的表亲(cousins)学习数学。这是他的翻转课堂活动的起点。

二、伯格曼∙乔纳森2012年4月9日发表在“翻转学习网”(http://flipped-learning.com/?p=577)的博文中两次提到翻转课堂开始的时间概念:“亚伦∙萨姆斯和我六年前开始翻转我们的课堂” [2],“六年来,我们翻转化学和AP化学课程,我们并没有在我们的课堂上讲课”[3]。

三、“教育周刊网”(Education Week)教师栏目(Teacher)2012年6月12日发布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合作撰写的《为什么坚持翻转课堂》(Why Flipped Classrooms Are Here to Stay),文章明确指出:“我们在2006年开始使用翻转课堂模式”(We began using 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in 2006)[4]。

因此,虽然考证翻转课堂开始的准确时间是困难的。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做出翻转课堂起源于2006年的判断。

接下来,您可以在轻松阅读这两个经典案例的同时,享受发现翻转课堂三个关键点的乐趣。假如您发现了这三个关键点,可要记得与您的同事或家人分享!

[1]参见金陵叙事.Khan在TED的演讲和与比尔∙盖茨的对话。详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11vo4.html

[2]根据“翻转学习网”(http://flipped-learning.com)乔纳森•伯格曼撰写的《To Flip or Not to Flip》译出,原文见http://flipped-learning.com/?p=577

[3]同上。

[4]根据“教育周刊网”(http://www.edweek.org)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撰写的《Why Flipped Classrooms Are Here to Stay》译出,详见http://www.edweek.org/tm/article ... _bergmann_sams.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21: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汪琼老师为《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撰写的“序” (2015-04-26


认识金陵老师,是在中央电教馆的会议上。一句“我不是南京人,我是苏州人”留下深刻印象。再次关注到金陵老师,是我开始准备《翻转课堂教学法》慕课的时候,在优酷上搜案例,看到了金陵老师多个精彩的讲课PPT,跟踪追到了他的“金陵叙事”博客,了解到他退休之后一直致力于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亲临学校一线指导微课制作以及使用微课开展有效教学实践,足迹遍布全国十多个省市,令人肃然起敬。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这本书是金陵老师五年来在全国指导教学研究、观察实验校教改成果的心得结晶。金陵老师虽然年过六旬,依然对学习求真保持着饱满的热情。在对国外引进的翻转课堂案例进行深度分析之后,金陵老师看到了翻转课堂所营造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魅力,认准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会改变中国基础教育的面貌,热诚地向周边的学校和教师推荐,在指导一线中小学教师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步丰富和形成了《微课程教学法》的框架模型,也就是这本书的主体内容。

微课程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导学一体的设计,即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单,配合辅以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强化概念和原理记忆、促进知识的吸收转化、多方训练能力。虽说教师不再以讲授的方式主导课堂,但是学生学习的整个环节都在老师的精心策划之下,教师有很大的空间来展现自己的教学创意,体现自己对学生认知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作为学习过程设计师的教师也许是第一次把在学校学到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平时积累的计算机技能和观摩学习到的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自己的教学体会,有机融合在微课程设计之中了。在教学创新中,教师找回了为人师的尊严和骄傲,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探究的乐趣和努力之后的成就感,是所谓“人性化的课堂”,这大概就是翻转课堂教学法能够深入人心的魅力所在吧。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这本书还解决了教师们面对新观念的诸多困惑,比如慕课、微课、微课程有什么区别?自主学习任务单与导学案有什么不同?这里所讲的微课程教学法与近些年来全国知名的一些学校(如重庆聚奎中学、山西新绛中学)的做法有哪些异同?翻转课堂这个泊来品适合中国国情吗?金陵老师在书中都一一剥茧抽丝,披沙拣金,读起来意趣盎然,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为了让一线教师能够很快上手,书中还给出了自主学习任务单模板,提供联系课前课上活动的思考框架;详细介绍了使用PPT制作微课的步骤,破除录制视频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最后总结提出的教学方式创新四步法点出了微课程教学法成功的法门:一切都是在以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为基础进行教学创新。不唯技术至上,不作秀,帮助更多的老师胜任这种教学技术,让更多的学生开始愉快学习之旅,这是金陵老师这本书出版的目的和价值。

正如金陵老师在分析了国内翻转课堂先驱学校的经验时所总结的那样:翻转的道路是多元的。金老师的这本书将大家带入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殿堂。微课程教学法提供了一种有机融合学习科学、学习技术和教学原理的备课模型。基于这个模型,各位老师可以结合所教的学科特点、个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所教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感知,发挥自己知识结构的优势和教学特长,创造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在愉快、自信中徜徉在学习的乐土,茁壮成长。

翻转课堂教学法之所以在中国越来越流行,就是因为有黎加厚、金陵这样的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引领,有一批热爱教育事业、锐意改革的校长和教师的不懈努力。期待着看到受本书启发的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总结。祝愿中国的基础教育在金陵老师这样老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引领下展现勃勃生机。

汪琼

于北大蔚秀园

2015年2月9日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21: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在《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出版的四月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5-04-18 08:33:31)
转载
金陵

  2015年4月,拙著《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出版。回眸过去一年,虽然,从时间上看,这本书的出版之路漫漫超长,但收获确实良多。

  2012年6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到苏州传播翻转课堂与微课程,点燃了苏州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者的探索热情,从此,由翻转课堂到微课程教学法一路向前。

  2013年12月,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理论与方法——微课程教学法完成系统构架。2014年初,我刚动了整理研究成果出书的念想,不久,北师大出版社教育科学分社路娜女士打来电话,邀我出书。双方一拍即合,开始行动。正像我在后记中所写:本书的问世纯属命运的造作……如果没有路娜慧眼相中,可能这书稿还伴随着“梵天”在诸天神游。

  是年2月,写作“前言:什么样的教学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揭开了写作的序幕。从3月到9月19日交稿,我推掉了大量讲课邀约,潜心写作。完稿之后,又投入讲学和新的行动与反思,继续推进微课程教学法研究,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在2015年春节之前,用PPT录制教学视频的形式做在拙著附赠光盘中,题目是:翻转课堂为什么比传统教学强。

  同时,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王水丽、梁文洁,苏州新草桥中学俞叶,苏州阳山实验初中唐建华,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董劲,在寒假初始之际,予以大力支持,完成了拙著附赠光盘中关于用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之后的小学语文数学、高中化学、初中物理和语文的课堂教学实录,使拙著不仅具有理论架构,实操方法,还具有实践基础。

  北京大学汪琼教授百忙之中拨冗作序是本书的荣幸。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工作繁忙的汪琼老师居然抽空通读拙著,写出来的序高屋建瓴,洞悉脉络,有血有肉,认为拙著使“作为学习过程设计师的教师也许是第一次把在学校学到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平时积累的计算机技能和观摩学习到的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自己的教学体会,有机融合在微课程设计之中了”。

  汪老师对基于云计算、移动互联的微课程教学法作了细致的分析。认为拙著帮助教师“在教学创新中”,“找回了为人师的尊严和骄傲”;学生则“体会到了学习探究的乐趣和努力之后的成就感,是所谓‘人性化的课堂’,这大概就是翻转课堂教学法能够深入人心的魅力所在吧。”

  同时,汪老师也对“瑞士奶酪”意义的阐述提出商榷。于是,我把不拘泥于萨氏“瑞士奶酪”的意义,而是继续向前跨越的意图告诉了汪老师。

  汪老师对拙著的鼓励令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她写道:“《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这本书还解决了教师们面对新观念的诸多困惑,比如慕课、微课、微课程有什么区别?自主学习任务单与导学案有什么不同?这里所讲的微课程教学法与近些年来全国知名的一些学校(如重庆聚奎中学、山西新绛中学)的做法有哪些异同?翻转课堂这个泊来品适合中国国情吗?金陵老师在书中都一一剥茧抽丝,披沙拣金,读起来意趣盎然,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汪老师对拙著为教师实验翻转课堂提供支架的做法大为赞赏。她提示读者:“为了让一线教师能够很快上手,书中还给出了自主学习任务单模板,提供联系课前课上活动的思考框架;详细介绍了使用PPT制作微课的步骤,破除录制视频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最后总结提出的教学方式创新四步法点出了微课程教学法成功的法门:一切都是在以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为基础进行教学创新。不唯技术至上,不作秀,帮助更多的老师胜任这种教学技术,让更多的学生开始愉快学习之旅,这是金陵老师这本书出版的目的和价值。”

  我尤其难忘的是,汪老师高度概括了写作背后的意图:“正如金陵老师在分析了国内翻转课堂先驱学校的经验时所总结的那样:翻转的道路是多元的。金老师的这本书将大家带入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殿堂。微课程教学法提供了一种有机融合学习科学、学习技术和教学原理的备课模型。基于这个模型,各位老师可以结合所教的学科特点、个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所教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感知,发挥自己知识结构的优势和教学特长,创造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在愉快、自信中徜徉在学习的乐土,茁壮成长。”

  本书问世之后,得到一线教师欢迎。4月中旬,在长沙举行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论坛上,许多老师在讲课休息时请我签名,使我感动万分。当然,我一一签名,虽然已经多年不再练字。

  遗憾的是,拙著问世之后,第一次印刷的3000本全部被某培训机构拿走,连我本人也倒过来问培训机构负责人要了一本。当然,我们微课程教学法团队的老师们也没有拿到第一次问世的《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不过没关系,出版社告诉我,第二次印刷之后,在亚马逊、当当、京东,以及北师大淘宝旗舰店都将有售。期待拙著能够对我国中小学教师顺应课程改革要求的从演员型教师向导演型教师的转型之路助一臂之力。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为什么受欢迎?我想,关键应该是我们把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与本土实践紧密相连,不囿于国外实践高度,而是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探索,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超越了国外翻转课堂的研究,至少也能平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认准方向,实践走向建构,我们就会有所作为。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21: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转课堂为什么比传统教学强(之一)

——从微课程教学法视域

  2014年初,我在《2014年中小学信息化趋势探微》中预言:微课程教学法迅速崛起;“微课”学习方兴未艾,接触到微课程教学法的教师会把“微课”纳入微课程实验的范畴。如今,微课程教学法已经传遍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原因在于:微课程教学法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比传统教学强得多。

  一、翻转课堂揭示了学习是否有效的原因

  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汗在2011年TED演讲中阐述了一个影响深远的观点:通常(学习中)有瑞士奶酪式的保证通过原有基础继续建构的“间隙”(It’s usually because they have these Swiss cheese gaps that kept building throughout their foundation)。

  我们把这道“间隙”看作掌握新的学习材料所要花费的功夫。如果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就能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下功夫,以填掉保证通过原有基础继续建构的“间隙”,掌握新的学习材料。假如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下功夫,以填掉瑞士奶酪式的“间隙”,就会产生学习困惑,从而不能很好地掌握新的学习材料。

  问题是,不同的学生掌握同样的学习材料,需要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当大多数学生通过一堂课时间的学习,花足了掌握学习材料需要的功夫的时候,还有一些学生在一堂课的时间限制下,无法达到花足掌握学习材料需要的功夫的境界,于是留下学习困惑,并且随着学期学习活动的推进,上述学习困惑将不断积累,最终导致“学困生”或“后进生”的产生。

  原因在于,传统课堂的学习时间一般表现为常量,不支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虽然我们一再强调“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但是事实上,只要传统课堂教学存在,它本身就是一块源源不断滋生“学困生”的土壤。我们不难透过图一发现“学习是否有效”的原因:

翻转课堂为什么比传统教学强(之一)

图一:瑞士奶酪式的“间隙”对于学习是否有效的意义


  图一所示,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习新内容,需要花费功夫。当在一定的时间内,功夫已经下足的情况下,学生就掌握了学习材料,为从事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在一定的时间内,功夫尚未下足,就会产生学习上的困惑。这个时候,如果采用翻转课堂用视频“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的方式,就有希望支持学生“下足功夫”,从而掌握学习材料。如果坚持传统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势必造成一部分学生产生学习困惑,并且在困惑不断叠加的情况下,最终导致“学困生”或曰“后进生”的形成。

  据此,微课程教学法架构起三大模块、导学一体的教学模型(见图二),让学生在家里自主学习,到课堂里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实践表明,用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顺便提升学习成绩。

翻转课堂为什么比传统教学强(之一)

图二:三大模块、导学一体的微课程教学法模型

  传统教学以喂养式的“灌输”为基本形式,无视学生是否通过下足功夫掌握学习材料,无视同一时间限制下,部分学生达不到下足功夫从而产生学习困惑的必然性,盲目地寄希望于用“题海战”、疲劳战来解决学习困惑,实际上体现了对学习是否有效的原因的无知,其直接后果就是“没有学不好的学生”的破产。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21: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转课堂为什么比传统教学强(之二)——从微课程教学法视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2vi3s.html
苏州市电化教育馆  金陵

  传统教学以喂养式的“灌输”和“题海战”为特征,原因在于:对学习是否有效的原因不了解。这种以无视学习规律为特征的教学方式早晚要被清除出课堂教学。

  二、自主学习任务单使课前学习得以目标管理

  微课程教学法致力于把学习科学、学习技术和教学原理融为一体,构建起三大模块、导学一体,基于单位课时教学活动的翻转课堂模型(也是翻转课堂学与教的策略)。参见图1:


图1:三大模块、导学一体的微课程教学法模型

  图1可见,微课程教学法把单位课时教学活动划分为两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阶段,即课前学习阶段和课堂学习阶段。实际上是把课前自主学习与课堂互动学习纳入一个体系。

  课前学习阶段可以细分为两个模块:自主学习任务单(以下简称“任务单”)和配套学习资源。两大模块之间的关系如下,“任务单”给出学习指南和学习任务,学生在“任务单”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学习任务开发配套学习资源,目的直指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

  微课程教学法倡导的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最重要的载体就是“任务单”。“任务单”包含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困惑与建议等三个模块。

  在学习指南中,包含达成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和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等三个项目。

  所谓达成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需要达到的认知程度、认知水平或认知标准。教师根据认知目标设计学习任务,根据学习任务给出学习方法建议。当“达成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建议”的设计流程完成之后,教师已经可以预估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在预估基础上,教师设计课堂学习活动,并以“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的形式告知学生。整个设计过程的灵魂或龙头就是达成目标。

  学生拿到自主学习任务单,就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可以在“任务单”的指导下,瞄准达成目标,全力以赴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好,学习目标就已达成。如果学有困惑可以参看微视频等配套学习资源,这有利于帮助他们完成好学习任务。参见图2。

图2:自主学习目标管理示意图

  “任务单”中的“课堂学习形式预告”有助于孩子们发现:课堂学习一开始就是检测,然后是进阶作、协作、展示,没有教师讲课。为了保证课堂上有满意的表现,绝大多数学生愿意全力以赴“拿下”课前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还会根据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积极准备课堂学习需要的拓展性材料,以便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加出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提炼教学目标(实践中不乏抄袭教学目标者),撰写教案,此时,教学目标可能进入教师头脑,也可能没有。然后,教师到教室里“演”教案,“演”完教案,学生有可能感悟到达成目标,也有可能浑然不知达成目标,能不能达成目标就更加成了“未知数”。参见图3。只能借助“题海战”压缩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摧残学生身心。

翻转课堂为什么比传统教学强(之二)
图3:传统教学目标困惑示意图


  于是我们看到,翻转课堂的课前自主学习是一个目标管理的过程,与课堂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的过程结合起来,其成效自然是看不清目标的“灌输”和“题海战”所无法企及的。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7 20: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发现中国教育创新成果——走进昌乐一中 翻转课堂教学研讨会的感受(一)作者:老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7180090102vi0n.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f122d910102vig0.html
2015年4月18日到19日,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发现之旅走进昌乐一中翻转课堂教学研讨会在昌乐一中举行。今年学校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所以很有幸能够参加这么高级别的教学研讨活动,虽然每个人的会费高达750元。
4月18日早上我与三个同事,六点半便踏上了去昌乐一中的征途,终于在七点二十五分看到了一中门口的喷泉。
走进他们的课堂,确实跟我们平时的不一样,首先是学生的坐法,他们是面对面坐着,一个班有6个竖排,


这样的坐法用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夏谷鸣先生的说法是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确实是这样,以前学生是看着老师,每个学生都必须看着老师,围绕着老 师,而现在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注重的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首先听的是初二的课,参加活动的老师特别多,我没有座位,就站了一节课,可是让我更意外 的在后面。
第一节课。一名学生走上讲台,对学习提出要求,仅仅用了一分钟吧,学生便开始了自学。期间,他们运用提前下发的学案


pad中的微课,

自主学习。与此同时,教师不断巡视,自学结束后小组进行交流,各种活动有条不紊,看得我是眼花缭乱,站的我是腰酸背痛,不过精神还都聚集在课堂上!
10分钟的课间休息,第二节课马上开始,这一节课学生充分运用学案背面的训练展示题目,由教师引领开始解疑答惑,主要是针对上节课也就是所学单元的重点知 识开展的一系列联系与活动,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值得注意的是老师会要求不同的学生将其答案写在黑板上,并由另外的同学进行点评,并且对点评提出明确具体 的要求:离座即讲,面向同学,声音洪亮,总结补充,注意互动等,最后是总结环节。不过学案与微课和训练展示的各环节都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
之后,又听了两节高二的课,模式是基本一致的,老师在课堂说话的非常少,我数了一下高二这位老师两堂课说的话不超过10句。在课堂上,老师仅仅起到了一个点拨、引导的作用,其余的事情都由学生能够来自主完成。
对于昌乐一中的做法,我有很多疑问,跟学生也聊了几句。从与学生的聊天中我得知:1.他们的常态课就这样上,而且他们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他们是长期 处于这种状态,习惯了。2.他们所有的科目都在采用翻转课堂模式上课,要知道高中是有高考压力的,但他们依然能够将翻转课堂顺利的开展下去。校方自己介绍 翻转课堂不仅节省了课时,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下午主要是几位老师说课,最后由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新课标编委成员夏谷鸣先生和江苏南通中学副校长刘忠保先生点评。第一位老师详细的介绍了昌乐一中的 翻转课堂模式既两段四步十环节,两段是指学生学习的两个阶段,即自学质疑和训练展示,四步是指教师课前准备的四个步骤,即课时规划、微课设计、两案编写、 微课录制,两案是指学案和教案;十环节是指两段的各五个环节,自学质疑课包括疑难突破、训练展示、合作提升、评价点拨、总结反思。
自学质疑课:
一、目标导学,目标是依据四原则制定的:1.依课标,重整体。2.以学生为出发点。3.重难点清晰,三维一体。4.可量化,易达成。
教材自学:在翻转课堂中,教材自学是个性化学习的开始。但是翻转课堂刚开始,绝大多数的学生根本不会自主的学习教材,所以我们在学案上给出详细指导。
微课助学:老师将录制的微课传到微课平台上,学生利用平板电脑,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微课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可以暂停、后退、反复观看,不再是传统的课堂的“一遍结束”、“无可选择”。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也就悄然而生了。
合作互学。小组合作互助,互通有无,相互质疑。
在线测学效率高1.反馈及时。2.准确科学,有数据分析。3.减轻老师的负担。
训练展示课:
疑难突破,问题来源主要方面:1.学生自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2.经过小组合作为解决的问题。3.在线测学过程中反馈的问题。
训练展示环节,可以采用让基础弱的一些学生板演,或其他活动充分暴漏问题,其它学生在下面练习。
合作提升:学生先两人合作,再小组合作并对黑板展示进行修改完善。
评价点拨:安排好展示分工,要求明确。并对学生的评价进行点拨或拓展。引导学生清理做题思路、总结做题规律。
反思总结:总结知识方面、学习方法与规律、学习态度与效率。
这里我主要说一下夏谷鸣校长的点评。夏校长的点评不仅仅是点评,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夏校长高度评价了昌乐一中的翻转课堂,特别是真正的做到 了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与发展。从理论的高度阐述了现有以教师为中心的凯洛夫教育理论,谈到杜威的学生中心论的教育观点。 以自己学校的真实事件讲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的重要性。特别讲到了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在翻转课堂,在未来的课堂上的变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中 心,是各种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一个放风筝的人,引导、点拨学生的学习,教师只是一个观察者,一个帮助者,教师应该观察学生,为学生的疑 难问题提供帮助而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应该觉保姆似的教育。他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本来要“方便”的人是学生,而教师却替他去“方便”了。虽然有些不 雅,但非常的贴切。
夏校长讲到了三个发展阶段:1.以知识传授为主的阶段。2.以知识掌握运用的技能学习阶段。3.运用知识技能做正确的事的阶段,谈的是如何做人的问题,也 就是未来新课标的方向。最后夏校长谈到了信息技术对于生活、教育的促进与发展,特别是翻转课堂中微课的应用、平板电脑及在线测评的使用,都充分证明信息技 术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智力与实践支持。听了夏校长的点评我受益匪浅,为了让这些先进的理念能够常记于心,我整理在这里,有不当之处还请夏校长原谅。
不过对于昌乐一中翻转课堂我也有自己的疑问,在回潍坊的途中与同行的郭萍老师交流,她也提出了同样的疑虑:
1.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什么不可以放在课下进行,这样占用了课上时间,会对课程的行进造成极大的影响。
2.课堂没有课堂纪律问题,就这一个问题,我与学生做了沟通,他们说他们愿意学习,没时间玩。课堂纪律对于初高中的学生来说相对好一些。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翻转课堂中,课堂纪律的问题不可避免,如何来解决呢?
3.教师的工作量问题,教师虽然在课上“退居二线”了,但在课前教师做了大量的工作,从两案的准备到微课的录制,都需要大量的时间与和谐的团队做支撑,但对于疲于应对上级部门各种检查与活动的我们,应该怎样实际操作呢?
4.翻转课堂有一个较为薄弱也是教师容易忽视的地方,那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同语境下同一语言的不同语义,不能够清晰的表达。
    希望这些问题会随着我对翻转课堂了解、研究的不断深入得到适当的解决。
参加发现中国教育创新成果——走进昌乐一中 翻转课堂教学研讨会的感受(二)作者:老庄
第二天的学习主要以听取专家报告为主,刚接到通知时我还怀疑,这么短的时间怎么会有这么多专家参加,报告怎么做,直到到了会场我才明白,每个专家12分 钟,每位专家都是讲精华、将要点。数位专家就翻转课堂给出了他们的见解与对未来课堂、未来教学的期许。聆听专家报告是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必不可少的关键, 专家报告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与专业素养,更能扩展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

下面我就逐一对专家报告的内容要点进行一下梳理,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谅解,这既是我自身的学习,又是我回味咀嚼的知识根据地。
报告一:昌乐一中张福涛副校长《在研究中翻转,在翻转中发展》

张校长就昌乐一中的翻转课堂进行了简单介绍:课堂是这样的,首先由课代表提出学习的要求,学生进行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可以通过微课帮助 学习解决,微课可以暂停、后退、反复观看,看完后再完善学案。现学完的学生先讨论,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如果还有疑难问题不能解决,可以通过疑难反馈条上交 老师。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疑难反馈情况,设计训练展示用的题目与活动,之后学生做题,进行原生态的展示,小组讨论题目,并准备点评,最后是内化总 结阶段。
在第一天的学习中,了解了翻转课堂的基本模式,今天张校长又做了简单明了的介绍,使学习者进一步的明确了翻转课堂的操作流程,有利于其他学校与教师的模仿、继承、创新与发展。对于昌乐一中这种毫无保留的经验传授我感到十分的欣慰与享受。感谢昌乐一中!
张校长还提到21世纪大学生需掌握的技能,便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四个学会(学会做事learn to do,学会做人learn to be,学会与人相处learn to be with others,学会学习learn to do), 还提到了传统课堂的弊端(张校长报告图片1),强调了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学习节奏与学习风格不一样。在翻转课堂上,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个性化学 习。翻转课堂的核心便是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而这个个性化学习是基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平台的打造,如昌乐一中的的“阳光微课”。
对于翻转课堂的推进,张校长介绍到,他们是进行分层推进,整体研究。
分层推进:
1.点上突破,初步建立模式。初一、高一各选两个班开展实验。
    2.面上实验,改进教研体系。实验班增加至28个。
3.规模推进,开展学生学习过程研究。
4.整体推广,深化各种课型研究。实验班增加到68个。
5.全面实施,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全校实验班增加到146个。
整体研究,科学构建教研体系:
基于翻转课堂的课程表编制方案、集体备课流程、学案编写制度、教学设计方案、课堂研究制度、课堂观察量表、学生学法指导、三三三培训方案、微课设计模板。特别是在黎加教授的指导之下建立的AB型课程表,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时间保证。
昌乐一中的收获: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积极向上,焕然一新!他们会一直继续深入研究,最后张校长宣布周一的课堂继续为广大学习者开放,非常好!可惜周一要回校上课了,不能继续听课学习,但高兴的是回到学校可以开展自己的翻转课堂研究!
最后张校长用马云的一句话结束了报告: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
我的收获:通过听张校长的报告,我对翻转课堂有了更加整体,更加清晰地了解。同时我又充分认识到做好翻转课堂是不容易的,不过既然昌乐一中能做好,那么我们也能做好。我也借用马云的一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报告二:李唐院长

李唐院长主要谈了以下几点,在这里简单陈列,以供细细品味。
1.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教学内容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
2.信息技术的突破助推教育发展,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应更深入的推进信息技术培训与学科培训整合。
3.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是本中之本。
报告三:王磊教授,翻转课堂已经很有成效,还可以走得更远,更好。

1.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每一个学生深度参与。
2.调动教师专业发展自觉性。
3.促进课内外打通的整体教学。
4.增强了学习的个性与教学的针对性,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又有统一的引导;教师根据第一节课的反馈情况进行针对性准备。
5.提高了对知识的学习理解。
但翻转课堂可以做的更好,走得更远。
美国伯克利大学的培养目标:
1.探索新知,发现技能的自信。
2.想象力,完成大型复杂项目的自律。
3.应对挑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妥善处理模糊状态、灵活思考,实现智力成长。
杨振宁在《曙光集》中谈中美教育差异,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挑战性任务。
徐光宪:人才培养,爱国心,好奇心。
化学:生动活泼,立体多维的形象,多维:时间的维度,内容空间的维度,纵深地维度。
高中新课标修订: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纲要: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核心认识,何为认识发展(王磊,2012),促进认识发展的教学策略及教学行为、教学取向的迁移。
从知识解析到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课堂包括翻转课堂走得更远的四个方面。
报告四:夏谷明校长
夏校长的很多观点我在第一部分里已经做了解释,在今天的报告中,夏校长没有再给出的新的认知与解释,而是重新提到了昨天的主要内容,所以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报告五:蒋敦杰院长
翻转课堂:让人欢喜让人忧,技术之于教学,经历了辅助——整合——融合的过程,前期的投入很大,但效果很差;翻转课堂使技术始料未及的融入了课堂教学。
忧:做好不容易,教学结构改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教师的各方面特别是工作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上课:预设性教学减少了,生成性教学增加,各方面的制度面临调整。而不能减负的改革要缓行,翻转课堂释疑了。
要引导教师走上研究的幸福道路上来,从今天的参会的情况看,改革者从不孤独!资源的共享是翻转课堂的必不可少的一项。
报告六:朱新明教授(从美国赶回参加此活动)
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解放教师的精力,学生内在的动力,培养精神。由于时间的限制,夏老没有说很多,时间一到,立即就停止讲话。
报告七:黎加厚教授

翻转课堂研究什么?
互联网+
互联网+教育:个性化、移动化、社会化、数据化;
翻转课堂的受益:教师专业化成长,例:昌乐一中的教师飞往全国各地培训,这在全国都很少见,更别说是在这样一个县的高中。
翻转教学,翻转学习,翻转教育。
改革:赶快走吧,不走就老了。
报告八:余胜泉教授

对于翻转课堂的认识误区一:知识传输过程的变化;教师角色的颠倒。
我们更应关注:获取知识的方式的改变,教学范式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的转变,转变教学结构。
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特别是认知工具,充当学习者建构知识的工具,以拓展学习者,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探索和发现。
技术拓展了课堂,提高效率,拓展了课堂的广度,参与度和深度。
翻转课堂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翻转课堂是手段,教师成为教练,建构主义学习,课堂内容永久存档,学生学习体验参与知识。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药!
翻转课堂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都要走仿照——改造——创新的路线,要积极地进行实践教学。
误区二:教学资源不一定是录视频,而本质是p2p;微课:内容、服务与互动的载体。微课程: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和认证。
TED网站,视频与题目的一致。
微课设计:微到极致,便是质量,遵循原则;多考虑学习过程而非内容的设计。
学习评价:过程性,发展性,融入课程整体,及时反馈。
认证服务即为激励机制。
微课的组织:基于语义的关联,西门子:从信息的链接到人的链接。
知识的来源的管道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误区三:课堂教学过程
1.无边界的自主
2.无需动脑的探究
3.游离于群体之外的差生
4.无效的协作
解决措施:
1.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2.不可:不知所措的教师(调控技能),对话的迷途,滥情。教师主导的策略设计。
3.解决浅层次的问题、浅层次的对话。
翻转课堂如何有效设计问题?
答案:五何!由何(who,where),是何(what),为何(why),如何(how),若何(if...then),学生能正确的思维方式,思维策略的培养。
4.以信息作为知识。
5.从面向内容设计到向学习过程设计。
几个关键问题:
1.两极分化的问题,可汗学院,大数据,平台支持,多渠道采集数据,学习数据分析,综合能力的数据分析。
2.机械学习的问题。
3.学习负担加重的问题,调整课时安排,推进融合课堂,课外学习的内容回迁到课堂。
4.公开课情结,偶尔到常规,翻转课堂推进教育常态化。
我们离现代教育有多远?30分钟!这里指一个教师从知道要讲公开课,只需30分钟便可准备一节优秀的公开的时间。
降低备课负担,实现常态化!
    当天听完专家的报告,心里很是感慨,想要借着这股劲继续整理这些内容,可是由于毅力的缺乏,没能及时的 整理,一致没能将当时的许多的想法与收获快速的记录下来,很是可惜啊!这是要吸取的教训!所以这次只是对各位专家的部分观点的整理,肯定有不完善之处,所 以请各位专家原谅,也请各位研究者,各位读者谅解!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7 20: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之旅暨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开题暨研讨会(一)
(2015-05-0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7180090102viiq.html        

     4月21日至4月25日这几天,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奔赴重庆,15个多小时的高铁把我送上了重庆之旅!这是本次重庆之旅的主题: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中小学翻转课堂实践模式研究与案例研究,慕课助推西部地区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暨研讨会。

学校关于中央电教馆“十二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中小学翻转课堂实践模式与案例研究》的子课题《小学学科教学中的翻转课堂实践模式研究》获得了正式立项。我作为课题的主研人员之一,得以到重庆参加课题的开题研讨会。

在去之前,我怀着忐忑的心情,饱满的热情。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去到重庆这样一个美丽的山城,更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作为课题研究人员独身一人奔赴如此远的地方!除去2012年到美国学习外,这是我在国内走得最远的地方,希望朋友们不要笑话我活动范围的狭小。同样,第一次坐高铁!第一次与来自安徽、河南、吉林、上海、浙江和重庆等多个省区的研究人员一起交流探讨。重庆之旅创造了我人生的多个第一次,希望也会开启我人生的更多扇门!

下面我就开会的重要过程及涉及的诸多问题,跟大家做一下分享。

一、开幕环节:领导致辞

    1.南开中学校长致辞

从校长的演讲中我得知:张伯苓先生79年前从天津奔赴陪都重庆建立南开中学,校园现占地362亩,培养许多院士、党和国家领导人,被誉为中学中的大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这也解决了我的疑问,一提南开想到的更多是南开大学、天津等词眼而不会是重庆。了解重庆南开的建校史,真可谓南开南开,越难越开!至于更多关于重庆南开中学的信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南开中学的网站自行查询,不过一定要记住是重庆的南开中学!
重庆之旅暨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开题暨研讨会(一)

2.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领导致辞
重庆之旅暨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开题暨研讨会(一)

重庆聚奎中学翻转课堂研究领先于同行水平,重庆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率高、水平高。在到重庆之前,通过网站、杂志等形式已经了解到重庆的翻转课堂同昌乐一中一样已经走了全国的前列。

3.中央电教馆研究部领导致辞
重庆之旅暨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开题暨研讨会(一)

2011年教育部信息发展规划,慕课与翻转课堂引发教育教学的变革。课题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与研究意义,在研究中,认真的思考、实践。几点意见:

1)掌握研究规律,推动课题研究工作深入开展。

前期调研,立项后专家论证,反思总结,中期报告等,钻研科研规律学习。

2)开门做科研,引进来,走出去。

多交流,多研讨,共同研讨,共同提高。

3)创新信息技术应用。

商业信息化的模式较为固定,较为成熟,但教育信息化有不同之处,它是不断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校自身实际,合理开展翻转课堂研究,要开创自己的特色。

二、开题环节:

三个阶段:

1.两个课题组负责人做课题开题报告。

2.专家点评。

3.专题研讨,形成意见。

蒋宇:《中小学翻转课堂实践模式与案例研究》开题报告
重庆之旅暨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开题暨研讨会(一)

(一)背景:主要内容

1.一个变革的时代。(1)互联网正在向各行各业全面渗透。(2)“一个核心,两条基本思路”(3)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化等技术,由工业和信息化学习转向数据时代的学习。

2.一场静悄悄的革命。(1)微视频、微课热。(2)翻转课堂,教室2.0时代。(3)慕课(MOOC),全民终身学习的热潮。

3.一群热情洋溢的人。(1)32——26,32提交,最终立项26个。(2)26——260。这几个数字对读者朋友们来说可能有些难懂,其实说的是课题的数量问题,我也不做过多解释,这里可以不用细致理解。

翻转课堂?颠倒课堂顺序。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探究,课后:个性化辅导。

    (二)目前研究的焦点

1.翻转课堂内涵的研究。

2.特点优势研究。

3.模式和设计。

4.应用研究。

5.评价方式

6.微课、微视频支持下的翻转课堂研究。

现状分析:

1.提出模式的多为高校学者,缺乏一线支撑。

2.缺乏系统实证研究

3.多是宏观研究。

研究目标:

1.在中小学时间现状与模式。

2.评级方案与工具。

3.时间共同体

4.方法策略。

    研究内容:

    1.翻转课堂的基础理论研究。

    2.实践模式研究。

    3.实施效果的研究。

    4.教师角色研究。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案例研究法。

    3.行动研究法。总课题组与子课题组的互动。

    4.准实验研究法。

    技术路线:

    第一阶段:前期:现状及理论研究。文献,调查。

    第二阶段:中期:模式

    第三阶段:

    预期研究成果:

    实践模式研究报告

    教学设计师生发展学校案例

    案例选遍

    研究组织(协作组):

    1.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

    2.教学模式

    3.实践与整体发展

    4.实施效果

    5.教师角色

    6.实践案例研究

    以区域相对集中组成研究工作组:重庆、潍坊

希望以上的分享对于课题研究者有一定的帮助,由于记录的仓促,可能会有遗漏,希望专家及读者理解!

接着进行的是第二个课题的开题报告

    易庆竑:慕课助推西部地区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

兄弟课题(翻转课堂)
重庆之旅暨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开题暨研讨会(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互联网+:创新2.0,教育创新的主体:一线教师,一线教师都是创客。所有教育相关将进入2.0时代。技术创新:小米手机的故事。创新2.0特点:用户参与,以人为本,用户创新......

    互联网+教育:学校任你挑,教师任你选:慕课,游戏化学习,私人定制,数据化管理......

    学校+?:+观念更新,+世界视野,+理论修养,+技术革新,+常态应用,+管理创新,互联网对学校管理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课程+?:网络课程,教学,学习,评价(网评)

    课堂+?:教学视频(拓展课堂时空),生成(帮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展示(学生不发言即为开小差)

    老师+?:宽容,新意,真实,个性,用户思维,数据思维,                   (一)研究背景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及其教学结构研究》

问题:为什么支撑课堂(翻转课堂)转型的是慕课而不是微课?

慕课价值取向:将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资源传送到地球上最偏远的地区。

慕课的优势;慕课的系统性设计;图解知识点划分:六层。

图解概念地图。MOOCs与SPOCs对比。

问题,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与互联网+教育发展战略契合。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支持学习分析,支持差异化教学,支持......

    这个课题的开题报告我没有记录完整,易老师讲得很快,对不住了!但是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是高效的翻转课堂,我们翻转课堂不能过多的增加教师的负担,而如何在不增加教师工作量的情况下才能翻转课堂呢?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方案!

三、专家点评

专家点评1
重庆之旅暨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开题暨研讨会(一)

翻转课堂课题:

1.研究意义重大。贴近教师,贴近学生,贴近课堂,贴近学校,贴近现代的环境。技术革新带来教育观念,方式的深刻变化。

2.课题研究有意思。1)抓住了当前教育发展的势。2)抓住了学生,抓住了课堂,具有吸引力,生命力。3)抓住了教育的主阵地。4)抓住了教育的硬伤。

3.很有效果。改变了教学关系,重知识变为重能力,高效课堂,改变师生生生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冲击或改变我国教育体制。

要考虑的问题:

1.校长对项目课题的领导力。1)能做吗?2)怎么做?3)如何评价?

慕课课题:

1.教育公平,教育均衡。

2.技术之于教育。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

3.理性。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以学生为中心。

4.现实。负担1)终端的问题。2)时间的问题。3)教师培训。

专家点评2
重庆之旅暨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开题暨研讨会(一)

翻转课堂:

特点:1.脑科学。2.互联网思维。3.文化变革。

挑战:1.能否重新定义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始的时候是我们创造工具,最后工具创造了我们。2.数字鸿沟。3.重新建立思想格局。

专家点评3

1.教育公平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课程的多元化。两个课题与课程改革的紧密结合。

2.问题导向性研究形态,研究目标上,问题不够凸显。

3.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过于庞杂,内容分解要逻辑关联,做好总和分。

4.技术路线。翻转课堂技术路线清晰,三阶段。用框图表现较为合适,有利于操作层面工作的开展。

5.项目研究得把重点难点清晰的表现出来。着重解决的问题要明确。

    专家的点评从不同的角度、层面,为研究者提供了研究思路,为打开研究者的眼界,建立课题参与人员的理论自信,树立了新的标准。希望我们的课题能够顺利开展!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7 20: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转课堂的困境 (2015-05-0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lzn.html

翻转课堂似乎是在这一两年内突然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教学方式,从高校到中小学大家都在尝试和实践。


翻转课堂可以把学习从被动灌输变为主动探索,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通过互动的模式,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更有针对性,并且利用新兴技术的发展,能够提供给学生更为个性化的教育。


翻转课堂改变的不仅仅是空间、时间,也不仅仅是用了视频等新技术,而是对整个教育理念的重新反思。这种源于美国的教学模式好处如此之多,以至于很快,翻转课堂在全世界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落地生根。


本人通过个人的亲身经历和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对翻转课堂在中国的实践一直存在担心。


因为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需要适应当地的文化和教育体制,翻转课堂在中国也同样面临这样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尤其是翻转课堂应用到基础教育中去,三方面的原因让我对翻转课堂的前途捏了一把汗。


首先,美国基础教育的教学中,教师有非常大的自主权,并不存在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虽然偶尔有几校联合的考试,但是日常教学中,并不完全是根据考试要求来设置课程的。


因此,美国的基础教育比较灵活,教师并没有像在中国一样有非常紧张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制定教学进度,可以给予学生空间非常大的自主学习个性帮助。


而在中国,基础教育的内容是确定的,教师并没有太大的自主发挥的空间;基础教育的进度也是有要求的,不能因为学生的选择而改变课程内容或者进度;基础教育是有统一的考核要求和标准的,以个性化为优势的翻转课堂在中国如何符合考核的标准是每个老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其次,美国的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基本上是小班教学,20人左右的一个班级能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互动讨论,翻转课堂的互动性能得到非常好的发挥。


只有在充分的互动过程中,时间、空间和形式的翻转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才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来发现、练习和掌握教师原本想要传授的知识。


而中国的课堂一般有30多人到40多人,人数的增加会对互动讨论带来巨大的影响,甚至使得课堂讨论的深度和广度都达不到原来设计的要求。


在中国,到底是部分小班化的兴趣课程适用翻转课堂还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用翻转课堂取得更好的效果依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翻转课堂能够高效深入地运转,其核心有赖于“批判性思维”,甚至有研究认为美国教育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对批评性思维的坚持和贯彻”。


因为他们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因此,对美国的孩子来说,学习一种知识后,对此进行提问和进一步讨论几乎是本能性的反应。


而这一点,恰恰是中国孩子最薄弱的地方。


不仅孩子薄弱,教师也薄弱。如果教师不能设计很好的问题,学生不能提出很好的问题,那么翻转课堂最精华的互动和主动探索部分就很难有效地展开,翻转课堂不仅无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还可能使得大部分学生都不知所措。


上面的三点担忧是我认为翻转课堂可能很难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原因。但是,翻转课堂所代表的教育转型却肯定是未来的方向,无论是否运用翻转课堂,我们的教育改革都势在必行。


在这三方面的担忧中,我个人觉得最需要马上开始解决的,也最重要的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的提问能力要做专门的培训,因为这真的是基本素质之一。


这种针对学生,甚至包括教师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应该有三个层面:


首先是从海绵式思维(被动地全盘接受知识)转型为淘金式思维(互动地学会质疑地选择知识)。


我们在接受一个知识之前,必须增加一个反思和选择的步骤,需要询问:真的是这样的吗?什么情况下这种结论成立?有没有例外?……只有通过和知识的互动,才能更好地学会对信息的选择。


其次是增加提问的技巧,比如最近流行的《学会提问》一书中提到十个提问技巧,包括判断论题和结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有没有价值观假设或描述性假设,有没有逻辑谬误,等等。


最后,需要重新理解知识和个体之间的关系,探讨知识究竟是作为目的还是手段存在于我们的教育系统中?我们所谓的“掌握知识”究竟是掌握什么?


只有我们重视提问的力量,把这种培训渗透到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中去,翻转课堂才能实现真正的翻转,中国的教育才能实现转型。


(作者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上海教育》4B刊,更多内容请参考杂志。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5ba7&scene=5#rd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7 20: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jukui.com/view/?99

引领全国课改潮流的“翻转课堂”

       ——重庆市聚奎中学课改经验介绍

创建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为江津课改带来了新的契机,在区政府与市教委签订的战略协议中明确提出“实施课程改革推进工程,贯彻落实市教委《卓越课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具有江津特色的‘三空间活力课堂’,形成‘百花齐放’的农村课改特色”。一年来在市教委的帮助指导下,我区课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一批课改成果成为江津响亮的课改品牌。聚奎中学被誉为“中国翻转课堂第一校”,“翻转课堂”在国家级教育成果评选中获二等奖,该课题还成功申报为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人民教育》《今日教育》专版介绍,吸引了5000多位同行纷纷前来观摩学习,课题组负责人到除西藏以外的全国所有省份进行了经验交流。

一、引进与改造,“翻转课堂”的模型

2011年,聚奎中学引进美国最新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理念,并进行本土化改造后命名为“翻转课堂”。从美国的“在家”和“课堂”翻转,变成了中国本土化的“课前”和“课中”的翻转。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师分发的数字化材料(音视频、电子教材等)进行自主学习,回到课堂后与教师和同学互动交流并完成练习。

“翻转课堂”的基础在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终端和广泛的在线教育资源,采用国际流行开源学习管理系统搭建翻转课堂学习平台,通过PPT课件讲解加录屏的方式开发制作教学微视频从而达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翻转。它区别于昂贵的电子书包整体解决方案,是一个激发数字化学习在基础教育普及推动的创举

二、实践与探索,翻转课堂的优势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发展的艰深命题,问题的核心直指教学过程的“教”与“学”,即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无法达到启迪学生创造力的目的。通过调研发现学生缺乏创造力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统一化的学习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天性,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二是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割裂,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本能改变现有课堂教学弊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实现输入输出双高效,即教学与作业的双重高效;②将新课程的接受式学习理论和建构式学习理论的优点有机地整合起来。③更有利于班级管理背景下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分类分层教学。④有助于拓展教育空间,促进教育公平。

从“翻转课堂”的模型建构我们不难看出,它改变的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模式,也不能简单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先学后教,它其实是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课前提供学习目标和相应音视频),学生利用线上资源进行自主探索(不拘泥于教师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课中“阶段也不是教师对知识和答案的“订正”,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学生可以创造性地对问题加以解决。因此,“翻转课堂”它是在继承中颠覆,从而实现课堂模式的转变。

    三、发展与思考,“翻转课堂”的未来

聚奎翻转课堂声名鹊起,成为全国课改品牌,但在发展中也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学校提出如下发展构想:

(一)依托“翻转课堂”打造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

目前聚奎中学的教育信息化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在现有基础上,加大投入,深挖翻转课堂内涵和价值,把聚奎中学打造为重庆乃至全国教育现代化示范校,使其成为江津教育的特色名片。

(二)利用“翻转课堂”建设教育旅游特色学校

以翻转课堂为切入点,充分利用聚奎中学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使其成为教育旅游的特色学校,进而带动周边学校教育改革,组建教育创新学校群,把白沙建成全国教育名镇,进一步丰富江津教育旅游产业。

(三)顺势而为打造津西教育高地

现在聚奎中学名气和影响遍及全国,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江津教育的宝贵财富,理应顺势而为把聚奎中学办成名副其实的名校,进而将该校打造成江津西部的教育高地,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

来源:http://www.jukui.com/view/?99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7 20: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jukui.com/view/?175.html

我是怎样常态化开展翻转课堂的



重庆市聚奎中学校  羊自力



我于2012年8月调入重庆市聚奎中学,开始接触到“翻转课堂”教学法的相关知识,此时聚奎中学已对“翻转课堂”进行了近一年的实践探索。2013年9月我已对学校关于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成果有了充分的了解,我就申请担任了2016级一个翻转实验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从2013年10月起新授课都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法,基本实现了“翻转”常态化。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校提出的“四步五环”的教学框架形成了适合我自已的“两段九步”操作步骤,“两段”是指课前、课中(课堂教学前、课堂教学中)两个阶段,“九步”是指两段中的具体九个步骤。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前

1.备课

我在看视频之前,要像传统教学一样先备课好。我班所使用的视频基本都不是我亲自录制的,比如本学期的前半段我使用的视频主要是我校物理组教研组长和三个备课组长录制的,四、五月份因为教学进度较快来不及录制,我在网上找了一些优质视频。由于录制视频的这些老师教学水平都比较高,如果我在备课之前就先看这些视频,就容易被带进去,反而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了。所以我总结出,如果使用的不是自已录的视频,就一定要先正常备课,再去看视频。

2.看视频

由于我使用的视频基本不是我自已录制的,所以我备好课以后,是一定要认真去看一遍将要使用的视频。另外,在翻转课堂的初期,由于视频资源不丰富,我们可能没有过多的选择,只能使用我们仅有的视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视频资源会越来越丰富,同一个内容我们可能会有好几个视频。哪这时我们一定要精选再提供给学生使用,要选择,所以更要认真看。

3.安排学生看教材、看视频、完成学案预习案;

我校的学生大多都住校,所有的学生都要在学校上三节晚自习,我就安排学生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先看教材,再看视频,并且完成学案预习案。学生在看视频时常常停下来做笔记、演算,甚至某一段内容反复重放。实践表明,一个十五分钟左右物理学科的视频,学生看完一般会花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所以我一节新课的内容,我会给学生留两天晚自习的时间。这两天白天课堂教学的内容就是前一节新课的内容,这样两天一个时间单位滚动。

4.再备课。

根据前面备课的内容以及视频的内容还有我班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再备课。在实际操作中我主要根据视频内容确定我还需要在课堂上补讲什么,由于我使用的视频质量普遍较高,需要补讲和强调的内容一般不会超过五分钟。

二、课中

1.做十五到二十分钟作业

翻转课堂能否常态化开展下去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必须在课堂上把作业处理了。我的课堂一来就是让学生先做十五到二十分钟的作业,一般在新课内容的第一天做稍简单的“一教一辅”练习,第二天做我校自编学案的练习案。这样做的理由和好处如下:

(1)让学生课前看教材和看视频的时间得到保证

学生看一节教材的时间一般在五分钟左右,看一节内容的视频的时间一般在半个小时以上,做预习案以及核对答案的时间是三到五分钟。如果课堂上不把作业处理了,课下既要求学生看视频,又要求学生做作业。学生要学习哪么多的科目,肯定是不能完成任务的。因此,课堂上必须要把作业处理了,学生课前看教材和看视频的时间才能得到保证。

(2)对看视频的认真程度是一个检验

我校有些老师使用“学习任务单”来督促和检验学生看视频,我没有使用学习单。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我本学年上的班级是本年级基础成绩最好的两个班之一,学生自觉程度都比较好。第二个原因就是我直接通过这十多分钟的作业情况来看学习看教材和看视频的情况。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我会在教室内巡视,如果发现有学生连最基础的题目均不能动笔的情况,哪就可以判定是没有认真看教材和视频,就要询问其原因和提出批评。经过一到两周,学生基本都可以做到认真课前看教材和视频。

(3)让学生养成了注重效率和不磨蹭的好习惯

我认真观察和研究过,我校所选用的“一教一辅”之教辅资料以及我校自编学案的练习案,一节内容一般配套12个题目。在正常的晚自习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学生完成这12个题目,一般在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左右,但如果在我关注的情况下,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就可以完成,这两种情况下时间差异就表明了学生作业的效率方面有潜力可挖。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每堂课的作业都在我关注的情况下完成,学生就可以养成注重效率和不磨蹭的好习惯。

在我的关注下做作业也会带来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学生往往喜欢在我面前表现他们的高效率,从而对规范性性和准确性有所忽视。基于这个问题,我在今年三月份的教学中采用了两周左右的课堂上看视频,课后完成作业,然后交上来批改的形式来解决学生作业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的问题。

(4)让我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我要求我班的同学课前一定不能做这些练习题,以避免在物理学科上花太多的时间。但如果当前在课堂上有问题要单独问我的例外,可以提前做一到两个题目,这样可以腾出几分钟的时间问我问题,又不会影响做作业的进度。在学生作业的时间里,我在教室里不断地巡视学生做的情况,同时回答学生在看教材、看视频中的问题以及前几天课堂遗留下来的问题。

2.给学生答案,自已思考,小范围讨论

学生作业的速度有快有慢,在新课的第一天作业时,我要求快的同学可以做第二天的作业,第二天做得快的就可以看我校自编学校的“探究案”,如要觉得“探究案”难度过低的同学也可以使用第一轮复习资料。

当我在教室里巡视时看到所有同学都进入了下一步时,我就知道学生都已经完成当天的作业。我就让同学们停下来,由我公布答案,给他们三到五分钟时间自已思考,自已思考完毕可以和靠得最近的同学进行小范围的交流讨论。

3.小组讨论,互派高手释疑

当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在小范围讨论了,我就知道他们自已思考的阶段已完成,就开始开展小组讨论。这两学期我班的学生都是60人左右,班主任把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了10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左右。我要求小组讨论时所有同学都站起来以提高效率,如果通过讨论就解决了所有问题就可以坐下。小组讨论讨论到第五分钟时同学们还没有坐,我就知道他们在讨论过程可能有些问题不能解决,这时我就会去问各小组关于今天作业的疑问,对于小组间不同的疑问就互派高手解决,普遍性的疑问就收集起来下一步我来解决。第七分钟时我或者科代表再向各小组收集需我评讲的问题,一般情况这时需要我讲的题目就不会超过三个。

4.师评讲有疑问的习题,补讲视频未到位的地方

我校一节课是四十分钟,一般小组讨论环节结束时,离下课还有近十分钟。我会利用这十分钟统一评讲有疑问的习题,并且补讲视频未讲到位的地方。

5.布置课后看下节的视频

最后我会布置当天学生应该看的教材内容和视频,若已布置则进行提示和强调,有时会根据视频内容略为提示学生需注意的地方(特别是视频有误的地方需要提前告知学生)。



三、开展成效

1.考试成绩

在这近一年的实践中,我所教的翻转班物理积分(聚奎中学考评教学质量的一个数据)和平均分排名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从最初的跟对照班差不多,到逐渐地比对照班要好。基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不会对应试成绩产生负面影响的结论。

2.能力培养

在学生能力上,我们没有相应的工具进行检测,但我感觉我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显著的提升。本学年,我因工作安排,常缺课。当我有事缺课时,就提前给我的三个科代表之一写上看教材和视频以及做课堂作业的计划,并且将作业的答案给这个科代表,科代表就进行相应布置和组织,整个教学环节就只剩教师评进和补讲视频知识环节不开展,待我回校根据科代表们收集的问题情况进行集中讲解即可。在今年高考期间,我要组织我校高三年级学生到江津城区参加高考,期间耽误了近一周的课,但同学们按我计划的近度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

3.教师负担

开展翻转教学以后,我除了在今年三月份为了规范学生的作业而改变操作程序收和批改作业以外就没有批改过作业。所以虽然在备课、找视频、看视频、再备课上面比传统模式多花了精力和时间,但在批改作业上面,我的工作负担又减轻了。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所说的“做作业”是一个广义的作业概念。对于我们高中物理教学常态而言,作业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完成教辅资料上的纸质作业,但我也经常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堂完成一些更灵活的“作业”,比如给学生一些器材,要求他们设计一个验证型或探究性的实验等等。

来源:http://www.jukui.com/view/?175.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7 20: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转课堂的前世今生
汪晓东 --本文发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第10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l75.html
我在翻转课堂的讲座、培训和活动中,经常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即翻转课堂和导学案(或者是探究学习/生本教育/PBL/WebQuest等)有什么不同。因为很多教师以前做过导学案等,他们觉得以前做的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很相似,搞不清楚二者之间有何差别。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一般是:“没有不同,你就把翻转课堂当导学案等来做,无非是增加了微课这种新的学习资源。”之所以这样回答是有原因的。最开始的时候,我会试图去解释二者之间的差异,但发现越解释大家越困惑,导致提问者对翻转课堂产生畏惧,觉得自己搞不清楚,不敢去尝试。后来我模糊处理,大家反而释然,一下觉得翻转课堂亲切了许多,不再过多纠缠于概念上的辨析。

对于中小学一线的教师,我认为这是个比较合适的处理方法,先消除他们的畏惧感,让他们做起来,然后在做的过程中再慢慢引导他们去分析和比较,这样事情容易往前推动。但这始终是一个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二者之间究竟有何异同,操作方法上有何差异,若要推动翻转课堂深入实践,真正发挥翻转课堂的功效,这个问题必须得回答清楚。

翻转课堂产生于现实的教学需求

翻转课堂最早是在科罗拉多州林地高中出现的。尝试这种教学形式的两位化学老师,他们最初的目标并不是课堂教学改革,而是为了解决学生缺课、补课的问题。他们希望通过发布教学视频,帮助那些因各种原因无法按时到校的学生跟上教学进度。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无论是否缺课)观看这些教学视频,他们发现课堂的教学也要做出改变。因为学生们提前看过教学视频,到课堂上就不需要教师从头再讲一遍,而是直接提出观看视频中产生的问题,希望教师答疑解惑。最后,两位老师干脆把教学流程改变了,课堂上不再讲新课,而是让学生提前看视频,课堂上做练习和答疑解惑。出乎意料的是,这种方式学生更喜欢,而且可以学得更好,因为它可以帮助教师节省出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于对学生做个性化的答疑和辅导。随后这种教学方式逐步流传开,慢慢形成了今天所谓的翻转课堂。

从翻转课堂的起源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产生并不是基于某种新的教育理念,而是为了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人们对它的解读和分析是事后的理论概括和反思。翻转课堂之所以在国内外得到如此高的关注度,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恰好符合了时下对教学变革的期望,也暗合了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发展方向。在这一点上,翻转课堂和导学案、探究教学等有高度的相似性。

回溯翻转课堂的成长基因

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导学案等,都遵循“先学后教”和“任务驱动”的理念,形式上一般都是以任务为主线,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最终引导学生理解和建构所学内容的结构体系。

这个流程,根本上是基于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做中学”理念。在杜威看来,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内容、以讲授为方法”的教学理念是不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需求和规律的。因此,杜威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形式”的教学方法,奠定了近现代欧美教育教学的基石。时下欧美流行的各种教学方式,都可以窥出“做中学”的影子。

这一观点与国人对教学的观感和理解是完全不同的。打个比方,虽然国内外都使用“教学”一词,但在各自头脑中映射出来的场景可是大相径庭。对于国人而言,说到上课,脑子里浮现出的是这样一种场景:一位教师夹着一本教材来到教室里,滔滔不绝讲一节课,学生则在下面不断地记笔记;而对于欧美人士,上课可能意味着另一种场景:一位教师带着一堆资料来到教室,把这些资料分发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做,再组织学生讨论,教师时不时发表一些看法,最后总结几句就下课。

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导学案等,都是源于欧美的舶来品或其衍生物,因此这些教学模式所秉持的最基本的教学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尽管在操作层面上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理论根基没有不同。好比一根枝上长出的不同花朵,虽然外观、形态上可能有所不同,但基因和结构却没有本质的差异。

翻转课堂是对导学案等的超越

在我看来,翻转课堂可以看作是另一种形态的导学案或PBL等,或者说是后者的发展和细化,至少在下述两个方面有所改进。

1.对学习阶段的划分和关联有更明确的界定

以往导学案等虽也强调“先学后教”,但对学习活动各个阶段需要达成的目标并没有做特别要求,而翻转课堂在教学阶段上进一步做了明确:在“先学”阶段,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部分内容教师在“后教”阶段是不会重复讲解的。在“后教”阶段,教师的主要目标是答疑解惑和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提升,同时训练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这就需要对学生“先学”的情况进行客观而具体的分析,以便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这就是处于“先学”和“后教”之间的“学习反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学定教”。

2.对学生的认知有更好的支撑

以往导学案等提供给学生“先学”阶段的资源多为教材或其他文本阅读材料,少数辅以视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很少提供教师讲解的视频资源。而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困惑,这些困惑有时候是无法通过阅读文本或观看多媒体资源能够解决的。换句话说,在某些难点和重点的学习上,还是需要教师来讲解或指导的,否则,教学就可以不需要教师了。

微课作为一种教师讲解的视频,可以更好地在学生出现认知困难的时候为学生提供支撑,帮助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中无法自己完成的概念转换或规则推导等活动。有了这种资源,才能更好地达成“先学”目标,也为“后教”节省出更多的课堂时间,以便答疑解惑和总结提升。在翻转课堂中,还特别设置了作业这个环节。它可以让学生在“先学”阶段更专注,对所学内容理解更透彻。更重要的是,作业可以作为检测和分析“先学”效果的工具,以便教师更好地调整“后教”的活动。

上述两点是翻转课堂对导学案等的发展和超越。对比不难发现,翻转课堂可以看作是导学案等的改进版,尽管看起来前者并不是从后者派生出来的。事实上,上述两点与其说是翻转课堂相比导学案等的优点,不如说是翻转课堂应该要超越导学案的发展方向,毕竟在已有的实践和研究中,翻转课堂这些方面的做法还不是很成熟。

翻转课堂能否真正变革课堂教学?

有些人对翻转课堂的期望值很高,觉得它可以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可以实现教育教学的变革,大大提升教学的效果。这样的期望本身并没有错,但从过去十多年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中,并不能找到充分的证据来支撑这种期望。导学案、生本教育、PBL、WebQuest等名词,都曾经被寄予过相同的厚望,但没有一个做到过。过去十多年间,这些名词先后涌现。每一个新名词出现,都可以让教育领域热闹一阵子,但热闹过后,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并没有发生改变,当下的教学总体上来说和十多年前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这样的结果不难理解。这是由教学活动本身的规律和特点所决定的。教学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稳定系统,其中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必然伴随着许多相关要素的变革。在一个稳定系统内部,任何变化都是非常困难的,都很可能在系统的整体作用下被拉回去。

有些同仁认为,翻转课堂发展的关键在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的观念转变了,就自然能够顺利实现教学的变革。但我认为这种看法过于乐观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时候,教师通过讲座、会议、培训等形式的学习,能够理解和接受新的观念,也乐于去尝试改变。但在实践中,由于自身的理解、外部的条件或操作的方法等方面不够完善,又缺乏充足的指引,教学变革的效果并不理想。这时候,改革者很容易对原有的目标产生怀疑甚至否定,从而关闭教学变革的大门。更可怕的是,这些尝试过、失败了的教师,很有可能成为改革最坚定的反对者,并且是很有影响力的反对者——因为他们有失败的经验作为论据。因此,教学变革并不仅仅是一种观念的变革,或者说,观念的变革必须有行为的变革和结果的变革相伴随,否则观念的变革只能停留在空想的层面而不能对实践产生实际的价值。这也正是翻转课堂面临的最大挑战。

虽然翻转课堂是当下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对它也抱有很高的期望,但翻转课堂究竟如何操作,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如何把握,目前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并不算丰富。无论是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指导的撰写、学习任务的分解和递进、学习资源的分类和分层,还是练习题的设计、检测结果的分析,抑或是小组研讨的组织、答疑解惑的办法,都有待教师和研究者去实践、反思和总结。我认为当下更需要的是翻转课堂具体可行的操作办法。

虽然做了两年多的课堂实践,但我依然感觉,翻转课堂无论在横向结构上的细化,还是纵向操作上的具象,都仍有大量值得探索的问题,但,这也是翻转课堂如此吸引我的原因。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15: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与创新——建平中学中美翻转课堂交流活动

http://shuangming.21shte.net/2753/archives/16792.aspx


2013年3月6日,基地班的学员们一行来到建平中学,适逢建平中学正在进行中美翻转课堂的交流活动,“翻转课堂”早已耳闻,机会难得,大家早早地赶到了教室准备听课。

第一堂课课题是《常见的脊椎动物的类群》——两栖类,由建平远翔的何樨盛老师讲授。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一是探究实验——用“froguts”虚拟解剖牛蛙,了解牛蛙主要呼吸器官,学生人手一台ipad,学习热情高涨。二是何老师课前让学生自己观看微视频《蛙的故事》,并带着一系列相关问题思考,然后课堂上师生互动,共同突破这堂课的重难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整堂课生动活泼,实践了“翻转课堂”。第二堂课是美方老师讲授的有关心脏的结构、心脏的血液循环,同样也用到了ipad,师生共同体验了现代科学技术的魅力。

下午,基地班学员们与导师张治老师、杨振峰老师、专家彭瑞怡老师、市教研员周韧刚老师先就上午两堂课进行评课活动,大家纷纷发言,有的认为“翻转课堂”从课堂教学的流程来看,都是先学后教,然后课堂上学生探究,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小组合作化。有的认为富有成效的面对面互动学习活动才是翻转课堂最重要的价值。彭瑞怡老师重点关注了传统教学如何与现代科学教学技术的融合,杨振峰老师还给学员们介绍了微视频制作的方法。“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最后,基地班学员周伟明老师将要参加全国教学竞赛,老师们就参赛课轮流谈谈自己的想法,气氛热烈。今天在建平中学的基地班活动中我们又学到了很多,度过了充实的一天﹗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15: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冯碧薇 上海市建平中学

http://shuangming.21shte.net/3118/archives/20257.aspx

1. 开展翻转课堂动因

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1]。在基础生命科学教学过程中,通常利用板书、多媒体幻灯片等方式进行。课堂上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较少;在传统课堂模式下,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吸收程度不同,许多学生对知识点侧重于单纯记忆,课堂效率较低;课本资源利用率不高,课前预习往往流于形式。

目前,国内外教育教学都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定义大致可概括为:学习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翻转课堂将这两个阶段进行颠倒[2]。课前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等方法获取知识;课堂上学生则通过各种教学形式,完成知识的内化[3]。与传统教学不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前是基于不同学生的认知起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而课堂上则侧重高效互动和高阶思维的培养,让不同学生对于同一内容的不同理解、观点和思想交融碰撞。

表1.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比较表


比较内容

传统课堂

翻转课堂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课后练习

课前自学+课堂探究


教学形式

课上传授+课外内化

课前学习+课上内化


学生角色

被动接受者

主动探究者


教师角色

讲授者

学习促进者、设计者


课堂设计

知识讲解传递

问题探究[4]




2. 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目前,在翻转课堂的应用和实施过程中,课前自学、检测和课堂教学等环节已建立了多种教学模式, 如表2。 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模式。

表2. 翻转课堂各环节教学模式表



教学环节

呈现方法


课前自学环节

s   文字资料包(电子版或纸质版);

s   移动终端教学课件(比如:多媒体电子书);

s   微视频;


课前检测环节

s   测评软件;

s   网络讨论互动;

s   纸质检测题;


课堂内化环节

s   学生自由问答,教师引导和讲解;

s   集体批改检测题,高频错误经由移动终端(比如:iPAD)上传,学生对错误进行讨论和修改;

s   教师通过检测题完成情况将学生错误进行分组,为不同组提供补救教学视频;为没有问题学生提供进阶学习视频;

s   通过课前讨论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设计新的视角辅助理解并解决问题。


       在基础生物教学中,知识点较为琐碎,常规教学常使用图片和视频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微视频能够融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式,将文字、声像元素融为一体,将复杂的知识变得更形象、直观,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提供微视频资源类型更适合促进学习者学习。微视频资源承载的学习内容微型化、模块化,学生可利用移动终端设备(比如:手机、iPAD)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从而使学习者根据自身学习特点自由支配时间学习微视频实验资源[5]。基于生物教学自身的特征,笔者构建了以下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

图1. 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图

       按照上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设计,包括:课前微视频的内容设计、检测题的有效设计和课堂内化环节设计。下文以“病毒”为例具体论述了翻转课堂设计和实施的几个环节。

2.1 微视频的制作与发布

      微视频指相对较短的、具有连续画面的视频片段,可通过PC电脑(如:电脑录频软件 Camtasia Studio)、手机(摄像功能)、iPAD软件(如:ShowMe或Explain Everything)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教师依据教学规律录制时长为5~10 min的视频片段。控制时长可以有效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使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相应学习;还可以有效提升学习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在微视频制作方面,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使用软件剪切和拼接已有的网络视频资源形成一段5~10 min左右的微视频。这种方法适合实验教学,比如:生物实验教学中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种微视频制作方法省时省力,但通常无法按照教师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知识点的呈现;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需要自行进行微视频的录制。

      本次课例——“病毒”是高中“生命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册第3章第3节的内容。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组成和区别。学生对于 “病毒”这个名词已较为熟悉,但对病毒究竟是什么样的生物并不了解;大多数同学对于病毒的形态、特征及其与人类关系的认知上还有局限性。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整体能力水平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笔者首先重新整合了教材的内容,并拓展了丰富的课外知识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微视频主要介绍了病毒的研究史、需要学生掌握的病毒结构、生理特征知识以及关于病毒研究的前沿知识信息(内容框架如图2)。使用iPAD软件Explain Everything进行微视频录制(如图3),软件能够对错误表述的语句进行快速擦除和重新录制并自动拼接成为完整的一段视频。视频制作完成后上传网络,学生使用手机扫描视频二维码,或者登陆云端一体化平台下载视频。

图2. “病毒”微视频内容框架

关于微视频录制,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建议:① 控制录制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0 min,保证学生有效学习和记忆;② 翻转课堂的微视频从内容上主要解决课程概念性、基本认知记忆性知识点,因此录制时尽可能清晰的呈现知识框架;③ 有效选择课本以外图片和案例,增强视频趣味性和前沿性;④ 选择合适的录频软件,比如:Camtasia Studio适合将在线视频与自行录制的视频整合;Explain Everything需要在iPAD中使用,但能够对错句进行重复录制和替换。通过课前学习微视频,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对知识结构的构建能力。本次翻转课堂课例还使用iBooks Author软件编写移动终端电子书(资源能在移动教学设备上运行,比如:iPAD),电子书中插入文字、交互图片、视频、音频、3D动画和检测习题,课件在课前发放给学生,供学生选择性自主拓展阅读和课后总 结复习,了解病毒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图3. Explain Everything录频软件截图



2.2 课前检测题设计

通过课前检测题让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上依然存在的困惑,并随后设计课堂各个环节使学生对知识吸收和内化。不同于常规课程课前预习的学案,翻转课堂的课前检测题不仅仅单一落实知识目标,还应当促使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导其展开新的学习。

关于课前检测题的设计,我认为首先应当严格控制检测题的题量和难度,一般完成时间控制在15 min左右。量大或过难都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感。在本堂课例中的课前检测题中,用了三种不同题型:① 表格归纳题;表格填空项的设置将本节学习知识点和已学知识点比较,主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如表3)。② 选择题;题量不宜太多,建议设置5道左右的单选题和1~2道多选题,用于落实基础知识点。③ 应用分析题;可以是一些思考题和与实际应用相关的分析,也可以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题型。比如:“螨虫、毛发、细菌、病毒、真菌和花粉都会污染之内环境;空气净化器中常使用HEPA滤网(意为高效空气过滤器),标准HEPA滤网能过滤空气中小至0.3 μm的微粒,请问能够被此种滤网过滤的生物有哪些?”该应用分析题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又考察落实了真核、原核生物和病毒在大小上的差异,主要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在解题过程中发现问题。

表3. “病毒”课例课前检测题——表格归纳题



比较项

真菌

细菌

病毒


细胞结构








大小








细胞器








是否能在培养基上生长








含有的核酸种类








举2例代表生物










2.3 课堂教学过程的推进

课前学生通过微视频、电子书进行课程学习,并完成课前检测。教师通过检测平台了解到了学生在内容学习上存在的问题,随后再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比如:检测反馈、补充教学、困惑点解答、迁移应用等教学环节。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再是知识点的落实。根据学生课前检测进行分析确定课堂环节,通过互动交流辅助学生对知识点吸收内化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由于不同学生可能对知识点的吸收和思考情况不相同,如何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组织是课堂教学的难点。

在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重复复习知识点、单纯练习或单纯答疑都较难起到效果。因此,笔者设计了如下三个课堂教学的环节:

第一环节,教师反馈检测题中出现的高频错误,引导小组进行讨论,通过师生和生生互动形成正确的认识。这个过程中,建议教师可以列举检测题以外的例子,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和归纳后,自行修改检测题中出现的错误。比如:如果学生对于病毒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认为进化上可能先有病毒还是先有细胞生物?请说明原因?”,支持先有病毒的学生会列举病毒在形态结构上比较微小,在进化上占优势;而支持先有病毒的学生会举出病毒具有寄生性,因此一定需要细胞生物出现后病毒才能够存在。通过讨论和争议,从中引导学生逐步总结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教师利用板书逐步构建知识框架。

纠正了学生认知错误以后,第二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问答、提出尚存的疑惑。教师通过补充讲解或者小组讨论解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依然存在的迷茫;通过进一步的交流讨论能够更好地让教师掌握学生情况,使学生对知识点达到深层次的理解。这个教学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对教师的本体知识和课堂组织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很多学生在提问时,往往无法正确表述自己的观点,比如:“我想知道第2题为什么选C”“为什么A选项是错的”等等。类似于这种情况非常常见,教师应当进一步引导学生表述出自己对于概念认知上具体困惑的地方,让同学思考、互相纠正后再补充讲解和归纳。

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都落实到位的情况下,第三环节则是对学生迁移应用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在生物教学中,建议可以多用与日常生活、普遍现象相结合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也可以采用一些实验设计讨论,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应用和创造能力。比如,在“病毒”课例中,设计如下讨论“通常情况下,植物叶片的枯斑是一类传染性植物疾病;该病可能由真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在受感染的叶片中往往能够检测到病原体的存在;能否根据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与真菌的差异设计实验,确定引起叶片枯斑的病原体属于病毒还是真菌?(设计方案不考虑技术上的难度,假设所有实验器材均可满足)”。通过实验设计,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培养,从知识本位走向综合素质本位。



3. 翻转课堂教学的应用现状和展望

      目前在全国各地,翻转课堂正开展的如火如荼。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符合课改方向,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的融合;同时,提高了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6]。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翻转课堂确实也受到了不少的质疑。这些顾虑集中在:微视频制作是否至关重要?课前检测题是否相当于传统的学案?翻转课堂与常规教学中的第二课时有什么不同?翻转课堂是否会加重学生和老师的负担?

关于以上的顾虑,我认为首先翻转课堂强调的是“先学后育”,学的过程并非完全需要依赖微视频这种手段。编写电子书、选取合适的文字资料包,只要具有针对性学习都可以成为翻转课堂的一种形式。只是由于微视频同时包含了文字、图像和声音,这种方式更能被学生接受,效果更好。一些学者认为微视频质量决定了教学质量[7]。关于这点,我认为翻转课堂的三个环节——微视频、课前检测和课堂内化的设计都非常重要。微视频落实学生的记忆性和理解性知识,检测题辅助教师发现问题,课堂教学设计则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迁移和应用。翻转课堂在课前是深度学习而不是简单的预习,因此不同于传统的课前预习的学案,课前检测题的难度稍高,且应当能反应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避免把翻转课堂变成拓展课或者是常规教学的第二课时,而应当是更好地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将知识点迁移应用能力的培养。

目前翻转课堂模式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如何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如何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减轻教师的负担等等[8]。经过这几年的探究,翻转课堂目前正逐步走向成熟,微视频资源的开发也逐步积累。相信经过努力,研究者能够逐步解决瓶颈,为深化教育改革做出贡献。









[1] 刘恩山.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 Aaron Sams. & Jonathan Bergmann. Flip Your Students' Learning [J]. Educational Leadership, 2013, (3): 16-20.


[3] 张金磊.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 中国远程教育, 2013, (10): 59-64.


[4] 张金磊,三颖,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 2012, 30 (4): 46-51.


[5]杨九, 民邵明, 杰黄磊. 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 2013, 23 (10):  36-40.




[6] 张金萍. 促进翻转课堂中学生能力提升的策略[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12 (36): 111-112.


[7] Greg Green. Answers to your‘flipped school’questions [EB/OL]. http://www.icyte.com/saved/schoolsofthought.blogs.cnn.com/558779 , 2012-07-04.


[8] 王红, 赵蔚,  孙立会,  刘红霞.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 2013, (8): 5-10.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17 19: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终改变课堂的技术或许是手机 (2015-05-1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f4c090102vei8.html
长期以来,人们试图将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引入课堂,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然而迄今为止,无论是引进iPad、平板电脑、电子白板、电子投票器、数字化教学平台等物质技术,还是引进建构主义理论、各种协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模式、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观念技术,都没能导致传统课堂发生根本性改变,虽然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确实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已经有些岌岌可危,但毕竟其主流地位依然如故,某些技术与产品甚至还有强化传统教学模式的作用。

但有一种信息技术产品一直不被专家和教师看好,并努力将之拒于学校与课堂大门之外,恰恰就是这一技术产品,笔者认为最有可能成为压垮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这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产品就是智能手机。

手机已经成为几乎所有成年人须臾不可离的随身之物,同时也向中小学生手中快速推进,宽屏手机的出现更使得以前热极一时的Pad和电子阅读器风光不在,乃至趋于式微,同时也让个人电脑显得不那么重要。智能手机对比iPad\个人电脑最大的优势就是即时通讯与方便携带。与智能手机普及趋势相对立的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校依然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尤其不容许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大学里也有不少教师反对在课室里安装能让手机上网的Wifi。手机成为不受教师欢迎的“第三者”。这是因为手机给课堂带来的挑战实在太大了!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完善、价格越来越低廉,wifi等网络连接方式越来越普及,上网费用越来越便宜,手机里的APP应用及优质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手机公开进入各级各类学校与课堂也许是迟早的事,那时教师可能不得不与手机这个“第三者”在课堂上和平共处,学生可能会越来越频繁地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查找资料、做练习、看微课视频、交流信息、发微博或微信、录音录像、直播课堂教学情况,曝光老师讲课时的错误等等。在校园里手机成为学生学习与交流的重要工具,碎片式学习越来越普及。这时老师再想像以前那样满堂灌肯定不行了,必须拿出时间来让学生交流讨论,或者分享他们从手机上学到的东西。一些有远见的老师甚至会鼓励学生利用手机看微课、找资料、做作业、参与投票、交换文件、进行社会化交流等等,笔者提出的新建构主义分享式学习理念将逐渐被老师们接受,原有的学科边界将慢慢被突破,课与课之间会越来越融为一体,有可能出现多门课程组合而成的综合性课程;学习内容更多地来自网络而不是教科书,来自生活实践而不是学科体系;学习内容的与时俱进及学习方式的个别化个性化将越来越突出。为了解决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问题,新建构主义主张的以“我”为中心的选择原则和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理论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流指导理论。创客式的学习将逐渐泛化为新建构主义主张的通过网络开展的创新学习。待到视频会议系统与虚拟现实技术、全息技术整合完成,打造出网络虚拟课堂,大部分实体学校和课堂将趋于消亡。传统学校教育教学将被彻底改变。

这一天还会很遥远吗?


翻转课堂的困境 (2015-05-0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f4c090102vee8.html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可作为我对国内翻转课堂试验看法的说明与补充。国外的翻转课堂是开放的,类似于我说的翻转学习;国内的翻转课堂是封闭的,更像是自学基础上对考试内容的强化练习,这一点值得深思。
原文地址:【转载】翻转课堂的困境作者:王奕标的教育时空

翻转课堂似乎是在这一两年内突然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教学方式,从高校到中小学大家都在尝试和实践。


翻转课堂可以把学习从被动灌输变为主动探索,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通过互动的模式,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更有针对性,并且利用新兴技术的发展,能够提供给学生更为个性化的教育。


翻转课堂改变的不仅仅是空间、时间,也不仅仅是用了视频等新技术,而是对整个教育理念的重新反思。这种源于美国的教学模式好处如此之多,以至于很快,翻转课堂在全世界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落地生根。


本人通过个人的亲身经历和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对翻转课堂在中国的实践一直存在担心。


因为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需要适应当地的文化和教育体制,翻转课堂在中国也同样面临这样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尤其是翻转课堂应用到基础教育中去,三方面的原因让我对翻转课堂的前途捏了一把汗。


首先,美国基础教育的教学中,教师有非常大的自主权,并不存在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虽然偶尔有几校联合的考试,但是日常教学中,并不完全是根据考试要求来设置课程的。


因此,美国的基础教育比较灵活,教师并没有像在中国一样有非常紧张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制定教学进度,可以给予学生空间非常大的自主学习个性帮助。


而在中国,基础教育的内容是确定的,教师并没有太大的自主发挥的空间;基础教育的进度也是有要求的,不能因为学生的选择而改变课程内容或者进度;基础教育是有统一的考核要求和标准的,以个性化为优势的翻转课堂在中国如何符合考核的标准是每个老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其次,美国的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基本上是小班教学,20人左右的一个班级能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互动讨论,翻转课堂的互动性能得到非常好的发挥。


只有在充分的互动过程中,时间、空间和形式的翻转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才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来发现、练习和掌握教师原本想要传授的知识。


而中国的课堂一般有30多人到40多人,人数的增加会对互动讨论带来巨大的影响,甚至使得课堂讨论的深度和广度都达不到原来设计的要求。


在中国,到底是部分小班化的兴趣课程适用翻转课堂还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用翻转课堂取得更好的效果依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翻转课堂能够高效深入地运转,其核心有赖于“批判性思维”,甚至有研究认为美国教育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对批评性思维的坚持和贯彻”。


因为他们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因此,对美国的孩子来说,学习一种知识后,对此进行提问和进一步讨论几乎是本能性的反应。


而这一点,恰恰是中国孩子最薄弱的地方。


不仅孩子薄弱,教师也薄弱。如果教师不能设计很好的问题,学生不能提出很好的问题,那么翻转课堂最精华的互动和主动探索部分就很难有效地展开,翻转课堂不仅无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还可能使得大部分学生都不知所措。


上面的三点担忧是我认为翻转课堂可能很难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原因。但是,翻转课堂所代表的教育转型却肯定是未来的方向,无论是否运用翻转课堂,我们的教育改革都势在必行。


在这三方面的担忧中,我个人觉得最需要马上开始解决的,也最重要的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的提问能力要做专门的培训,因为这真的是基本素质之一。


这种针对学生,甚至包括教师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应该有三个层面:


首先是从海绵式思维(被动地全盘接受知识)转型为淘金式思维(互动地学会质疑地选择知识)。


我们在接受一个知识之前,必须增加一个反思和选择的步骤,需要询问:真的是这样的吗?什么情况下这种结论成立?有没有例外?……只有通过和知识的互动,才能更好地学会对信息的选择。


其次是增加提问的技巧,比如最近流行的《学会提问》一书中提到十个提问技巧,包括判断论题和结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有没有价值观假设或描述性假设,有没有逻辑谬误,等等。


最后,需要重新理解知识和个体之间的关系,探讨知识究竟是作为目的还是手段存在于我们的教育系统中?我们所谓的“掌握知识”究竟是掌握什么?


只有我们重视提问的力量,把这种培训渗透到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中去,翻转课堂才能实现真正的翻转,中国的教育才能实现转型。


(作者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上海教育》4B刊,更多内容请参考杂志。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5ba7&scene=5#rd




翻转课堂为什么比传统教学强(之三)

——从微课程教学法视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2vjoc.html


    翻转课堂的课前自主学习是一个目标管理的过程。这个目标管理过程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化纷繁复杂为清晰明了,方便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三、问题导向使课前自主学习变轻松

微课程教学法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方案——自主学习任务单(简称“任务单”)。因为,完成“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是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主要途径。

为此,微课程教学法要求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必须贯彻问题导向原则。即要求学习任务能够把学习内容的整体理解,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和其它知识点的分析,转化为问题。

笔者曾经在翻转课堂实验之前询问教师:翻转课堂最大的困难可能是什么?不少教师表示:我们的学生不会自主学习。

但是,实验发现,面对问题导向式的学习任务,学生几乎没有不会自主学习的。原因在于,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有利于学生看清学习要解决的问题,从而纲举目张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学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教师提供的配套教学视频,直到完成学习任务。随着自主学习日复一日地进行,自主学习的效果越来越好。这些情况表明,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教师不得不对自己的学生刮目相看。他们欣赏学生能力的变化,由此发现自己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潜能,还增强了实验翻转课堂的信心。

除了使自主学习可操作之外,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还有帮助学生举一反三的意义。

这是因为,问题一般反映概念、原理、方法。解决问题就意味着学生已经理解所学材料的意义,具有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理清思路,作业驾轻就熟,学得轻松,效果又好。无论填充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还是需要分析、综合的复杂题型,都可以较好地应对。

上海市民办风范初级中学一位教师在任教的两个班级中,一个试用“任务单”,另一个采用常规教学,结果发现,使用“任务单”的班级的作业准确率比另一个班级高出14.11%。可见,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对于如何提升学习绩效的意义是极其重要的。

传统教学忽视学习是否有效问题的探求,仅仅关注“满堂灌”和“题海战”。从作业的角度来看,其基本形式是“听了做”或“看了做”。“听了做”或“看了做”的结果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懂了做,这没问题。另一种就不那么乐观了,即没懂就做。

值得一提的是,没懂就做的学生是没有能力举一反三的。原因在于没有问题的引领,不容易把握学习材料的真实意义,所以,其学习质量不容乐观。

微课程教学法倡导学习任务以问题为导向,把学习与作业之间的关系定义为“懂了做”,使课前自主学习变得轻松起来。其教学质量,是传统教学的“听了做”或“看了做”,以及由于对学习能否达成目标的无把握,而寄希望于让学生像熟练工那样把各种题型都练过而取得成绩的“题海战”所无法企及的。

设计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因为学科不同,在操作上略有差异。理科需要在搞清问题之后,给出适当的习题练练手;信息技术等操作性学科需要搞清的概念等并不多,大部分是布置学生完成技能性作业,问题可以少一些;文科一般只要搞清问题,并且考前强化复习,完全没有必要在平时炒冷饭。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06: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x201501

对“翻转课堂热”的冷思考
发布时间:2014年7月7日
本报记者 于英
  翻转课堂作为颠覆传统课堂的创新型授课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开始传播,随着各种报告、研讨会的不断宣传推动,翻转课堂的理念和方法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关注与认可。据报载,目前我国已有上千所学校对其进行了实践探索,还有不少地区也在准备展开区域性尝试。对于这种“舶来”的课堂热,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如何将其转化为教育教学发展的有效推动力?
    毋庸置疑,翻转课堂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引发课堂“革命”,是因为其有着独到的、不可替代的优势。从宏观层面看,它可以将整个世界变“小”,实现不同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在线共享,且具有生动形象、快速反馈、易于保存等优点。从教师群体看,这种新的授课方式可以减少教师对难点反复讲解的辛苦,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另外一种便捷的服务。对学生个体而言,翻转课堂视频可以不受时间、空间以及次数的限制,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教师课堂讲速过快、学生思维滞后留下知识盲点。另外,即使因为特殊原因不能到校,学生同样可以找时间学习视频,不至于落下功课。再者,通过视频的先行学习,学生对自身的学情有详尽而充分的把握,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会更有针对性,课堂效率也会随之提升。
    事实证明,很多学校,尤其是优质学校,在引进翻转课堂之后,教师的个人素养、专业水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探究能力等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有实践也有成效,这是否就意味着翻转课堂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可以大面积进行普及与推广呢?有专家认为,由于不同地区存在经济、文化差异,同时受诸多客观条件制约,任何一种前瞻的教育理念或先进的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对所有的学校和教育个体起同样的指导推动作用,只有基于实际,将先进的理念转化为具有自身特点的内生长力,才能引发教育教学深刻而持久的变化。翻转课堂亦然。因此,在决定是否推行翻转课堂,在什么层面、什么学科、什么学段进行实验前,无论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都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与风险评估,理性地追问几个“为什么”、“可不可以”,不能因为标新立异、盲目追风而偏离对教育规律的应有把握。
  一问,对翻转课堂的核心要素有没有足够的认知?翻转课堂不能简单地把授课流程倒置,更不能因视频的提前介入而将必要学习过程与探究环节简化或删除。翻转课堂创始人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指出,翻转课堂并非等同于在线视频,视频也不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之间必须要有情感的交流与有效的互动。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手段,是为了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突出个性化学习。教师要扮演的角色是深入学生中间的“教练”,而不是站在讲台上的“圣人”。可见,对翻转课堂内涵的准确把握,对师生角色与任务的真正厘清,都是实施翻转课堂前需要明确的重要环节。
  二问,翻转课堂的推行有没有成熟完善的条件支撑?这里所说的条件不仅包括学校的硬件设施,诸如计算机的配备、网络的运行、师资力量等,还要充分考虑相关的客观因素与教育实际。比如,翻转课堂的视频学习要求学生先在课前完成。这就需要考虑几个实际的问题,一是是否每名学生家中都具备了上网条件?家中没有电脑的学生,如何获得提前学习的帮助?二是会不会因此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校同时开设几门学科的翻转课堂,又没有对作业总量、时间进行有效调控,再加上视频观看,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时间过长,不能保证其充足的睡眠,影响学生的正常作息与身体生长发育。三是对于寄宿制或半寄宿制的学校,学生能不能通过学校提供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如果学生处于低效状态又不能获得教师和家长的指导,势必会影响课堂互动效果,降低学习效率。四是使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是否与家长进行过充分的沟通,达成了较高的认可度?有的家长为避免孩子视力降低或担心孩子缺乏自制力玩游戏,会限制其上网时间。如果孩子因此而没完成学习任务,可能就会与家长发生摩擦或冲突,造成亲子关系紧张。这个问题若得不到及时解决,可能会导致家校矛盾。
    三问,教师是否具备与教学目标要求相匹配的能力?翻转课堂内容的确定、时间的把握、形式的呈现、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等,都是对教师个人素养及专业知识水平的考验与挑战。在实践中,有的学校就遇到过这样的尴尬事情:在推行翻转课堂初期,学生学习兴趣高,但当学生发现视频的内容不过是老师课堂上授课内容的翻版时,就失去了兴趣。由此可见,翻转什么、怎么翻转、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在线测试结果、如何设计有意义的课堂互动等问题,都是教师要提前思考与做足的“功课”。另外,哪些学科更适合翻转课堂、如何保证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怎样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有效探究、怎样进行科学评价,都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
  因此,把翻转课堂由外来的被动“输血”变成自身自主探究的“造血”,把前期的工夫下足,在实践中改进与反思,才是理性面对翻转课堂并将其转化为教育生产力的应有之举。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06: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x201502
翻转课堂:莫将“困难”作“问题”
——读唐晓勇的《翻转课堂的冷思考》有感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

唐晓勇老师写《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刊载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3期),意在给他认为“过热”的翻转课堂泼点冷水,降降温。但我读完后觉得一点都不“冷”。
文章一说,“一些校长把翻转课堂作为自己的政绩,只在研讨会上翻、领导来了翻、参观者来了翻,常态教学基本不翻,这种只为领导脸上贴金的‘伪翻转’实在是教育的悲哀”,作者没有明说是那些学校,我也不好猜测和评论;对于作者说“翻转课堂已被一些‘专家’捧上了‘神坛’,‘革命性’、‘颠覆性’的词眼随处可见”,确实有翻转课堂的著作,标明是翻转课堂是“学习的革命”。但作者已经说明是出版商加上去的。似乎也没什么可议的。
文章先承认,“针对传统课堂,翻转课堂的确有很多优势,如用技术支持学习、优化了学习者的时间和空间、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让掌控式学习成为可能,等等。”跟着话风一转,说“但翻转课堂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似乎这些“不足”,与下面几个因素有关。一是教师素养不足;二是缺乏学科课程专家和教学专家参与;三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四是目前收集和分析学习数据的能力不足等。作者将“困难”和“问题”这两个混为一谈,将翻转课堂实施中遇到的些许困难当作是翻转课堂本身存在的问题,实在是不符合逻辑。
最后作者告诫同行,“作为一线教师要理性面对类似于翻转课堂这样‘火爆’”的教学实验,不要被轻易忽悠。当然,要想不被忽悠,前提是我们要不断学习,丰富自我,唯有学习才能让我们有鉴别能力,有尊严地行走!”所谓“有鉴别能力”,就是能清楚地看到翻转课堂的优势和劣势。可以作者一时也找不出翻转课堂的劣势在哪里,只好将实践中的困难当作“问题”,给翻转课堂泼点冷水,降降温,但实在没有起效果。
笔者想说的是,千万别将翻转课堂实践中的一些困难当作是翻转课堂本身存在的问题。因为区分这两者非常重要。如果翻转课堂本身存在许多“硬伤”,确实可能让翻转课堂走不远,会让实践者失去信心。但如果是翻转课堂实践中的困难,只要认定它能变革传统教育教学,或解决传统教学中本质的问题,就可以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地克服困难,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如果故意或无意地将两颠倒,就会让本应该信心百倍的事情,变得让人失去信心。害莫大矣!
更多交流请加入学术交流群——透视翻转课堂(241499734)或登录学术交流博客空间——王奕标的教育时空。

附件:
翻转课堂的冷思考


唐晓勇


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


txy922@hotmail.com



纵观当前国内中小学基于信息技术运用的课程改革模式,最为热门的非“翻转课堂”莫属了。去年冠以“翻转课堂”之名的研讨会或培训班层出不穷,甚至还出现过几千人规模的翻转课堂盛会,不少人怀着“朝拜”的心态参加。但当下国内翻转课堂实验有不少乱象:一些区域和学校不根据实际情况,以行政方式强行推行翻转课堂实施,让一线教师怨声载道;一些校长把翻转课堂作为自己的政绩,只在研讨会上翻、领导来了翻、参观者来了翻,常态教学基本不翻,这种只为领导脸上贴金的“伪翻转”实在是教育的悲哀;还有一些学校因几节“成功的”“表演式翻转课堂公开课”而大吹特吹,短时间内杜撰一些所谓的“几几几教学模式”并进行推广……可以说,当下基于信息技术运用的教学改革言毕翻转课堂的趋势实在有些“离谱”。





翻转课堂已被一些“专家”捧上了“神坛”,“革命性”、“颠覆性”的词眼随处可见,我认为这样的表述不够妥贴。回顾我的教育信息化实践经历,我目睹并亲自实践了一些由专家引进的国外“高端信息化实验”,每一次都有专家强调“这是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实践,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但现实证明,这些当初被我们“趋之如骛”的实验现在大部分皆已“烟消云散”,单向传授式的教学依然是我们的主流,所谓的“革命”也并没有出现。




面对国内中小学对翻转课堂实验“运动式”的跟风现象,一些知名学者称之为中国教育新一轮的“大跃进”和“教育浮夸”。作为一名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实践探索多年的一线实践者和管理者,我认为,面对国外的新型教学模式,我们首先需要具备理性的视角和批判性的精神,认清其本质,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思考和实践,进行理性推广。如果仅仅从表层上思考,形式上模仿,不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去研究实践,这样的实验不会走得更远。



作为国内开展翻转课堂实验的第一批实践者和研究者,我认同翻转课堂的理念。针对传统课堂,翻转课堂的确有很多优势,如用技术支持学习、优化了学习者的时间和空间、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让掌控式学习成为可能,等等。但翻转课堂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我认为,在中国要让翻转课堂教学有真正的实效,首先要着力解决好几个关键因素。





第一是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着课程成效。翻转课堂教学对教师的TPCK素养要求很高,即T-技术知识、P-教学法知识、C-学科内容知识、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因此,提升教师的TPCK能力是翻转课堂实验的首要任务。第二是专家结构。当前关注和推进翻转课堂实验的主要是教育技术专家,学科课程专家和教学专家参与较少。教育技术专家在技术运用、教学环境构建,以及教学过程设计上有优势,但在学科教学上明显不足。如果没有课程和学科教学专家参与研究与实践,翻转课堂实验将无法走远。第三是学生学习习惯。翻转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但国内中小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普遍不足。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习惯,翻转课堂才能顺利进行。第四是学习分析。翻转课堂的优势重在可以轻松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教师通过学习数据分析,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学习平台的搭建和学习数据分析对翻转课堂实施尤为关键。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要理性面对类似于翻转课堂这样“火爆”的教学实验,不要被轻易忽悠。当然,要想不被忽悠,前提是我们要不断学习,丰富自我,唯有学习才能让我们有鉴别能力,有尊严地行走!




刊载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3期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9d2&scene=5#rd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20: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5-23 21:01 编辑

聚奎中学“翻转课堂”登陆哈佛大学讲坛http://www.jukui.com/view/?276.html
5月3日,聚奎中学教师张渝江应邀赴哈佛大学参加“2015哈佛中国教育论坛年会”,并就聚奎中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作专题发言。这是聚奎中学实施“翻转课堂”以来取得的又一成绩,此前学校还没有这样的先例。
哈佛中国教育论坛每年举办一次年会,已经连续举办4届,每次均邀请知名学者及实践者展示成果,交流观点。以往受邀嘉宾包括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哈佛大学亚洲中心主任柯伟林,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以及美丽中国行动、立人图书馆、阳光书屋等在内的青年教育践行者。
本次哈佛中国教育论坛年会于5月2日-3日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举行。今年年会的主题是“重新构想——为每个人提供更好的教育”。研讨涵盖教育公平、中国教育政策与变革、教育科技、艺术教育、国际教育与全球化等内容。来自中美英韩等国家和区域的知名学者、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和实践者等就中国教育面临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Mark C.Elliott、香港大学校长Peter William Mathieson、英国巴斯大学教授Helen Haste、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主任Robert Daly、哈佛大学亚洲艺术史教授汪悦进、斯坦福大学国际问题专家Scott Rozelle,中国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家勇博士等在年会上作专题发言。
教育科技板块今年邀请了中国“翻转课堂”实践先行者张渝江老师、韩国游戏化应用设计者Sooinn Lee、中国教育科技新媒体芥末堆网合伙人陈一帆、TEC Share合伙人及中国乡村信息化公益推动项目1KGBOOK负责人廖振宇。他们展示了中国教育科技的实践和应用成果,并就科技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与参会者互动探讨。
张渝江老师在发言中介绍,聚奎中学作为一所西部农村学校,克服种种困难,大力推动“翻转课堂”实践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其演讲风趣幽默,获得了现场阵阵掌声。会后张老师逐一为提问者解疑答惑。
聚奎中学至2011年率先在全国实践“翻转课堂”,通过三年多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并引领着国内新一轮的课改浪潮。同时,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在“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张渝江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这次聚奎“翻转课堂”成果登陆哈佛中国教育论坛,将把聚奎“翻转课堂”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http://www.jukui.com/view/?279.html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5月13日晚,聚奎中学“翻转课堂”工作室成立大会在会议厅举行。学校领导、各处室负责人,以及来自全校语、数、英等11个学科的52位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教科处陈昱钢主持。
工作室成立的目标是进一步推动“翻转课堂”深入开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保持聚奎中学“翻转课堂”在全国的领先优势。工作室负责人是张渝江老师。
在成立大会上,聚奎中学校长何世忠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祝愿工作室的老师们利用这个平台为学校、为自己开拓新的天地。副校长羊自力在会上宣读了工作室章程,张渝江具体谈了工作室的努力方向以及拟成立的工作团队。
成立“翻转课堂”工作室是学校教学科研的一次新的尝试,相信工作室的成立能够搭建一个更好的交流学习的平台,使聚奎中学教学质量、专业水平和社会影响力都得到全面的提升。

“百年聚奎”因课改而名扬全国
荣誉回顾
2013年10月19日,山东淄博,聚奎中学杨刚书记、张渝江副主任受邀参加了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翻转课题启动会议。
2013年12月28日,江苏镇江,C20慕课联盟(高中)“翻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举行,重庆市聚奎中学校副校长羊自力受邀为主讲嘉宾。
2014年12月2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师》杂志组织的全国教师高级研修班一行300余人走进重庆市聚奎中学校,深入学习重庆市聚奎中学校“翻转课堂”。
2015年1月16日,“我的创意课堂——首届中小学微课征集展示活动”中,重庆市聚奎中学校的岳培锫和涂洪亮两位老师共同制作的微课作品《现在进行时表将来》喜获中学组唯一一个一等奖。

2015年1月17日,“2014-2015联想—友成公益创投教育信息化创新项目”颁奖礼上,重庆市聚奎中学校凭借“普通高中翻转课堂学习实践”项目荣获第一名。获得价值100万元的奖励。

  一线老师谈翻转课堂
涂洪亮
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实践在我校已经进行了四年,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对翻转课堂从质疑到接受,中间的转变相信对广大老师有借鉴作用。下面我站在一名一线教师的角度,也来谈谈翻转课堂。
一、        翻转课堂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学方法。
对于才接触翻转课堂的教师来说,应避免把翻转课堂理解为一种教学模式。因为提到“模式”,会感觉是一种对传统的“颠覆”,而要完全颠覆传统课堂,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因为传统课堂有优点,高效课堂也有优点,任何改变都要循序渐进,特别是思想观念的改变是最难的。有的知识适合直接讲授,我们就直接讲授;有的知识适合小组讨论展示,我们就组织学生活动;有的知识适合翻转,我们就可以翻转课堂。从目前来看,多种教学方法并存,才是符合现实的。
二、        只重视微课制作,不重视微课运用,是舍本逐末。
老师们接触微课的概念后,如果没有对翻转课堂有深入了解,会对微课使用有一些片面的看法,认为微课或者“慕课”的作用局限于以下六点:
1. 适于教师在备课时借鉴学习。
2. 适于转化学习困难的学生。
3. 适于家长辅导孩子。
4. 适于学生的课后复习。
5. 适于缺课学生的补课和异地学习。
6. 适于假期学生的自学。
以上六点确实是微课和慕课的部分作用,但是这六点成立的前提都是仅把微课或者“慕课”当作一个网络学习资源来使用,将老师的讲授录制成视频,放到网络上,并不是新鲜事物,但是这些在线资源用处不大,因为没有老师督促和安排,有的学生不看,有的学生看不懂,或者不喜欢看。为什么以前的这些讲授视频不能撼动传统课堂,而微课或者慕课却可以?因为以前的在线资源和传统课堂是两条平行线,老师和学生手里没有合适的终端把在线资源运用于我们的课堂。随着平板的普及,当我们把在线资源和有老师主导的课堂混合之后,才能充分利用两者的优点,实现优势互补。微课的优势在于直接讲授知识,因为有的知识就适合直接讲授,可以代替老师的重复劳动,可以让学生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学生看了微课回到课堂上,老师可以查漏补缺,对知识进行提升,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完成作业并及时讲评,训练学生的高级思维。所以微课一定要用于有老师主导的教学才会发挥作用,仅仅将微课作为在线资源,不重视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是舍本逐末。
三、        不要将平板的使用复杂化。
诚然,平板的功能很强大,但是引入课堂环节会加重教师和学生负担。教师教学中除开板书、PPT、整理思路、讲授、维持纪律,现在多了一个环节,就是使用平板,会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对于学生,除开听课、做笔记、做练习,还多了一个任务,操作平板,而且用平板对对学生大量的灌输知识,会增加学生的认知负担。所以,以目前的现实情况看,平板的使用应该做到最简化,平板的作用就是代替教师的重复讲解,让学生在课前利用平板看教师录制的精讲视频,课堂环节不使用平板,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练习,师生面对面的交流,这样的模式比平板引入课堂更容易推广。
四、        翻转课堂不会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
一些对于翻转课堂认识不清的人会想当然地认为翻转课堂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他们的典型看法是:如果每节课课前都让学生自学15分钟微课,加上消化和练习,加上课堂听课40分钟,再加上中学生必要的课后复习作业,肯定会加重学生的课后负担。产生这样想法的原因是他们对翻转课堂不了解造成的。
传统教学将课堂时间用于教师的讲授,课后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通过重复性训练保证学生成绩。这是学生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前的自主学习(知识传授)和课堂的互动学习(知识内化)两个阶段。课前的自主学习包括观看授课视频和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或问题,阅读教材等学习材料,替代传统教学中的老师讲授过程。而作业是放到了课堂时间来完成,这样的好处是有老师监督和一对一辅导,作业完成后可以在课堂及时反馈。课堂中的互动学习,作为重要的知识内化过程,则替代了传统教学中的课后作业。教师翻转课堂后,应该做到课后不布置或者少布置作业。如果认为翻转课堂会增加负担,是因为他们在传统课堂环节不变的情况下,做了个“加法”,而不是“代替法”。
五、一线老师眼中的翻转课堂与高效课堂。
基于导学案的高效课堂是由预习案、探究案、练习案三部分构成,才接触翻转课堂的教师容易将翻转课堂理解为只是将高效课堂的预习案视频化,这是一个严重的误读。聚奎中学最初实行的是叫做“541”的高效课堂模式,提倡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课堂时间教师讲授时间占50%,学生讨论展示时间占40%,总结占10%,实行后也取得了一定效果,特别是培养了学生讨论发言的习惯,但是由于我校学生基础差,高效课堂在我校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下面仅以我校的具体情况,将学习时间分成课前、课中、课后来对比一下高效课堂和翻转课堂。
高效课堂
翻转课堂
课前
学生利用预习案自学,无教师辅导,效果差,而且学生由于作业多,预习往往沦为空话。
学生利用微课和其他资源自主学习,相当于教师一对一教学,效果好,再配上一定的课前学习任务,能掌握大部分知识。
课中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探究、展示,内化知识。提倡教师少讲,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但是由于学生预习效果差,无法深入开展合作学习,展示环节由于学生的水平差异,导致浪费时间并且讲解不清,往往由老师代劳,课堂难以高效。
学生基于微课的学习后,教师在课堂上就能将讲解知识的时间节约起来,一对一辅导学生,组织学生内化吸收知识,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课堂活动包括:练习,实践,展示,探究,感悟,反思,体验,解惑,答疑,讨论,互教。由于有了课前的自学,课堂上老师有更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完成练习。
课后
完成练习案,由于课堂时间没有得到高效利用,需要大量习题强化学习效果,导致学生没有时间预习,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课堂时间已经处理了大部分作业,课后就可以少布置或者不布置作业,让学生有充足时间基于微课自主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上述内容只是一名教师对高效课堂和翻转课堂在我校的实施情况做的肤浅比较,高效课堂和翻转课堂各有优势,老师们应将两者优势互补,灵活运用,只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我是怎样常态化开展翻转课堂的
重庆市聚奎中学校  羊自力
我于2012年8月调入重庆市聚奎中学,开始接触到“翻转课堂”教学法的相关知识,此时聚奎中学已对“翻转课堂”进行了近一年的实践探索。2013年9月我已对学校关于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成果有了充分的了解,我就申请担任了2016级一个翻转实验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从2013年10月起新授课都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法,基本实现了“翻转”常态化。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校提出的“四步五环”的教学框架形成了适合我自已的“两段九步”操作步骤,“两段”是指课前、课中(课堂教学前、课堂教学中)两个阶段,“九步”是指两段中的具体九个步骤。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前
1.备课
我在看视频之前,要像传统教学一样先备课好。我班所使用的视频基本都不是我亲自录制的,比如本学期的前半段我使用的视频主要是我校物理组教研组长和三个备课组长录制的,四、五月份因为教学进度较快来不及录制,我在网上找了一些优质视频。由于录制视频的这些老师教学水平都比较高,如果我在备课之前就先看这些视频,就容易被带进去,反而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了。所以我总结出,如果使用的不是自已录的视频,就一定要先正常备课,再去看视频。
2.看视频
由于我使用的视频基本不是我自已录制的,所以我备好课以后,是一定要认真去看一遍将要使用的视频。另外,在翻转课堂的初期,由于视频资源不丰富,我们可能没有过多的选择,只能使用我们仅有的视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视频资源会越来越丰富,同一个内容我们可能会有好几个视频。哪这时我们一定要精选再提供给学生使用,要选择,所以更要认真看。
3.安排学生看教材、看视频、完成学案预习案;
我校的学生大多都住校,所有的学生都要在学校上三节晚自习,我就安排学生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先看教材,再看视频,并且完成学案预习案。学生在看视频时常常停下来做笔记、演算,甚至某一段内容反复重放。实践表明,一个十五分钟左右物理学科的视频,学生看完一般会花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所以我一节新课的内容,我会给学生留两天晚自习的时间。这两天白天课堂教学的内容就是前一节新课的内容,这样两天一个时间单位滚动。
4.再备课。
根据前面备课的内容以及视频的内容还有我班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再备课。在实际操作中我主要根据视频内容确定我还需要在课堂上补讲什么,由于我使用的视频质量普遍较高,需要补讲和强调的内容一般不会超过五分钟。
二、课中
1.做十五到二十分钟作业
翻转课堂能否常态化开展下去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必须在课堂上把作业处理了。我的课堂一来就是让学生先做十五到二十分钟的作业,一般在新课内容的第一天做稍简单的“一教一辅”练习,第二天做我校自编学案的练习案。这样做的理由和好处如下:
(1)让学生课前看教材和看视频的时间得到保证
学生看一节教材的时间一般在五分钟左右,看一节内容的视频的时间一般在半个小时以上,做预习案以及核对答案的时间是三到五分钟。如果课堂上不把作业处理了,课下既要求学生看视频,又要求学生做作业。学生要学习哪么多的科目,肯定是不能完成任务的。因此,课堂上必须要把作业处理了,学生课前看教材和看视频的时间才能得到保证。
(2)对看视频的认真程度是一个检验
我校有些老师使用“学习任务单”来督促和检验学生看视频,我没有使用学习单。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我本学年上的班级是本年级基础成绩最好的两个班之一,学生自觉程度都比较好。第二个原因就是我直接通过这十多分钟的作业情况来看学习看教材和看视频的情况。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我会在教室内巡视,如果发现有学生连最基础的题目均不能动笔的情况,哪就可以判定是没有认真看教材和视频,就要询问其原因和提出批评。经过一到两周,学生基本都可以做到认真课前看教材和视频。
(3)让学生养成了注重效率和不磨蹭的好习惯
我认真观察和研究过,我校所选用的“一教一辅”之教辅资料以及我校自编学案的练习案,一节内容一般配套12个题目。在正常的晚自习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学生完成这12个题目,一般在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左右,但如果在我关注的情况下,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就可以完成,这两种情况下时间差异就表明了学生作业的效率方面有潜力可挖。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每堂课的作业都在我关注的情况下完成,学生就可以养成注重效率和不磨蹭的好习惯。
在我的关注下做作业也会带来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学生往往喜欢在我面前表现他们的高效率,从而对规范性性和准确性有所忽视。基于这个问题,我在今年三月份的教学中采用了两周左右的课堂上看视频,课后完成作业,然后交上来批改的形式来解决学生作业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的问题。
(4)让我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我要求我班的同学课前一定不能做这些练习题,以避免在物理学科上花太多的时间。但如果当前在课堂上有问题要单独问我的例外,可以提前做一到两个题目,这样可以腾出几分钟的时间问我问题,又不会影响做作业的进度。在学生作业的时间里,我在教室里不断地巡视学生做的情况,同时回答学生在看教材、看视频中的问题以及前几天课堂遗留下来的问题。
2.给学生答案,自已思考,小范围讨论
学生作业的速度有快有慢,在新课的第一天作业时,我要求快的同学可以做第二天的作业,第二天做得快的就可以看我校自编学校的“探究案”,如要觉得“探究案”难度过低的同学也可以使用第一轮复习资料。
当我在教室里巡视时看到所有同学都进入了下一步时,我就知道学生都已经完成当天的作业。我就让同学们停下来,由我公布答案,给他们三到五分钟时间自已思考,自已思考完毕可以和靠得最近的同学进行小范围的交流讨论。
3.小组讨论,互派高手释疑
当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在小范围讨论了,我就知道他们自已思考的阶段已完成,就开始开展小组讨论。这两学期我班的学生都是60人左右,班主任把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了10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左右。我要求小组讨论时所有同学都站起来以提高效率,如果通过讨论就解决了所有问题就可以坐下。小组讨论讨论到第五分钟时同学们还没有坐,我就知道他们在讨论过程可能有些问题不能解决,这时我就会去问各小组关于今天作业的疑问,对于小组间不同的疑问就互派高手解决,普遍性的疑问就收集起来下一步我来解决。第七分钟时我或者科代表再向各小组收集需我评讲的问题,一般情况这时需要我讲的题目就不会超过三个。
4.师评讲有疑问的习题,补讲视频未到位的地方
我校一节课是四十分钟,一般小组讨论环节结束时,离下课还有近十分钟。我会利用这十分钟统一评讲有疑问的习题,并且补讲视频未讲到位的地方。
5.布置课后看下节的视频
最后我会布置当天学生应该看的教材内容和视频,若已布置则进行提示和强调,有时会根据视频内容略为提示学生需注意的地方(特别是视频有误的地方需要提前告知学生)。
三、开展成效
1.考试成绩
在这近一年的实践中,我所教的翻转班物理积分(聚奎中学考评教学质量的一个数据)和平均分排名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从最初的跟对照班差不多,到逐渐地比对照班要好。基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不会对应试成绩产生负面影响的结论。
2.能力培养
在学生能力上,我们没有相应的工具进行检测,但我感觉我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显著的提升。本学年,我因工作安排,常缺课。当我有事缺课时,就提前给我的三个科代表之一写上看教材和视频以及做课堂作业的计划,并且将作业的答案给这个科代表,科代表就进行相应布置和组织,整个教学环节就只剩教师评进和补讲视频知识环节不开展,待我回校根据科代表们收集的问题情况进行集中讲解即可。在今年高考期间,我要组织我校高三年级学生到江津城区参加高考,期间耽误了近一周的课,但同学们按我计划的近度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
3.教师负担
开展翻转教学以后,我除了在今年三月份为了规范学生的作业而改变操作程序收和批改作业以外就没有批改过作业。所以虽然在备课、找视频、看视频、再备课上面比传统模式多花了精力和时间,但在批改作业上面,我的工作负担又减轻了。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所说的“做作业”是一个广义的作业概念。对于我们高中物理教学常态而言,作业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完成教辅资料上的纸质作业,但我也经常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堂完成一些更灵活的“作业”,比如给学生一些器材,要求他们设计一个验证型或探究性的实验等等。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24 21: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转课堂”存在哪些问题?2014-4-20

老师上课的作用是不是降低了?

据了解,所谓“慕课”就是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它是对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的颠覆,是一种突破时空界限的在线教学模式。中小学的慕课形式与高校的在线学习不同,主要是体现一种翻转课堂的形式。因为中小学相比高校来说,学生比较年幼,学习的也都是一些基础知识,所以利用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能更好地起到教学的积极作用。“翻转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强调学生在家通过老师发布的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则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一种更好的教育效果。从2011年起,“翻转课堂”在美国学校里逐渐流行起来。采访中,不少老师笑称:如果“慕课”大规模推广,对家教市场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种和现行课堂模式倒置的学习新模式在目前的实践中遭遇到不少困惑。

问题1

学生在家看视频效果如何把握

回家看视频学新知识点,上课则不讲新课直接讨论,翻转课堂将教学由“教-学”模式变成了“学-教”模式,这对目前的中国式课堂来说,可谓是“本末倒置”,因此也有一些一线教师提出质疑。比如,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能力有差别,学生做作业可以有书面显示,教师比较能把握学情,而看视频学习的效果究竟如何呢?“翻转课堂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更加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把作业完成。回家后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学生也不是看完视频就算,学校有个平台可以让老师知道学生看视频的情况,老师会及时地与孩子们进行沟通。”游府西街小学万代红校长解释道。

问题2

大量视频制作考验老师能力

据了解,翻转课堂的第一步就是要求老师创建教学视频,这对老师借用科技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是一大考验。“我做一个视频至少要花2个小时。”金陵中学王守明老师表示,做视频是对老师来说十分耗费精力的一件事。据了解,作为南京市唯一参与C20慕课联盟的高中,金陵中学已经拿出50万元作为相关的研究和培训经费,学校专门成立了慕课中心,集合了教科处、教保处及教学处三个重要部门的力量。每个学科都有志愿者老师参与。金陵中学校长邹正表示,现在只是开端,未来在同一教学内容上,将有成千上万的微视频供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学习。“比如在我们学校的国际部,iPad教学和慕课相结合,每次问题都有统计和反馈,有利于解决问题。这种课堂的变化,更多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能力,让他们能够自主学习。”据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会将各个联盟学校老师编制的视频放在网上,供大家交流学习,目前已有600多个来自一线老师编制的视频,涉及中小学各个学科,这些视频大家可以自己上网看,不收任何的费用,这也体现了一种教育均衡的发展趋势。

问题3

翻转课堂是不是降低老师上课作用

新课老师不讲,课上主要讨论,这种课堂是不是降低了老师的作用?对于这个疑问,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慕课专家吴志宏教授告诉记者,慕课强调的是课前的学习和课堂教学的结合,它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并不是降低老师的作用,而是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线学习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微视频,老师把讲的内容、知识点编制成微视频让学生在家里自己看,这种自行观看微视频的最大好处就是形象生动、方便记忆。并且,学生在家里看的时候可以自己掌控节奏,不断地看、反复看。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接受知识接受得快,有的学生则相对来说慢一些,在课堂上直接教学,老师需统一教学进度与要求,所以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用视频的形式在课前让学生先去看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充分起到了预习的效果,是个性化教学的体现。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可以使老师能够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展开充分的互动交流,进行自主思考。老师在其中起到的是一种助教、助导的作用而不是像一般的课堂上所处的一个以老师为中心的地位。课堂上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给学生,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翻转课堂的形式最成功的是在理科方面,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因为理科相对来说知识点比较集中,老师在编制微视频的时候可以将问题带入,但是通过半年对翻转课堂的探讨发现,其实每一门学科都可以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教学,只是各个学科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方式方法。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25 10: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转还是毁灭?再说翻转课堂

2015-05-21 闫平教 好人教育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6244&scene=5#rd
如今,教育已经变异,教育不再是教育,教育偏离了教育方针,越来越功利,教育走到了悬崖边上,令人窒息。请不要忘记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不要忘记教育的本质……

好吧,我们不说教育,就说课堂。课堂是什么?课堂是育人的地方,呸,又说育人,不说这些,就说课堂是学习的地方。那课堂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非要翻转?两年前,叫嚷着颠覆课堂,后来有砖家叫兽认为不妥,于是低调改为翻转课堂?

翻转也罢,颠覆也好,就是说他们认为课堂只能是一种模式,应该从过去的模式翻转到他们设计的模式。也就是在砖家叫兽眼里,教育,不,课堂始终是死的,始终是必须拿着一个模具去规范课堂,拿着一个模具去生产统一格式和型号的学生。

三十多年前,我进入教师行业,上课就不是砖家叫兽规定的模式,所以,有砖家指责我小小小学老师有什么资格对教学参考书提出质疑。

过去的课堂就一定都是你们想象的那种课上满堂灌,课下作业累死人的模式吗?那现在的课堂就必须要事先看视频,课上做作业吗?教师必须要花费大量时间制作那些无聊的视频微课吗?甚至不惜血本组织团队拍摄视频微课?是觉得大家喜欢看影视剧就一定喜欢看视频微课吗?微课能跟影视大片媲美吗?

再请问学习就一定要看视频微课吗?翻转课堂就一定是视频吗?脑子被驴踢了吧。人从来都不是死的,活人的学习怎么就非要是死的呢?还什么翻转课堂教学法?这也敢叫教学法?穷疯了吧!

如今,教育和学习彻底分家,过去几千年,我们始终没有思考过教育与学习的关系,大家一致默认了教育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教育。没有任何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区分学习与教育的关系。

学习已经o2o了,可是,教育不行,也许,教育将成为互联网打击下的最后一块儿孤岛。但,前提是,教育必须与学习分家。但,分得开吗?人类教育和学习是刚需,而且同样都是永恒的。

学习是个人的刚需,而且这个刚需越来越坚挺,具有无限的商机,所以,学习服务的阵地几乎被商业抢占殆尽,但是,教育必须由国家承担。

就学习而言,互联网不仅仅是要颠覆课堂,互联网是否将会彻底摧毁课堂教学,也未可知。摧毁课堂,重建学习生态,那时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没有课堂,教育怎么发展?学校如何生存?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26 08: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翻转课堂的意义和价值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
笔者认为实施翻转课堂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针对和医治传统课堂教学的两大“顽疾”(一是不能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二是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协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金陵老师认为,翻转课堂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顺便提高成绩。
笔者在研究翻转课堂的过程中,一直在建构“最好最完美”的翻转课堂,因此不管对聚奎中学翻转模式,还是对昌乐一中翻转模式,一直保持冷静、谨慎观察的态度,尽量不加以评价。主要因为觉得他们的翻转模式都是以“作业”或“学案”为中心的“翻转”,不是自己希望看到的样子。
2015年5月24日晚上,聚奎中学的羊自力副校长在翻转课堂实践研讨群作了以“翻转课堂实践与思考”为主题的讲座。笔者因为当天下午也在重庆有一个针对当地中小学教师的关于“微课创作与翻转课堂”的讲座,做完讲座当晚便匆匆赶飞机回来,保证第二天准时上班,所以没有听到羊哥的精彩讲座。后来蒋老师与我交流讲座的感受,认为羊校长的翻转课堂知识学习扎实有效,操作过程简单实用,推行过程稳扎稳打,不激进不浮夸。羊校长在论述翻转课堂的时候,没有一味的推崇能力和创新的培养。这看起来不是很“高达上”,但是如果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推行初期,如果一味的拔高能力和创新,很可能会消弱基础知识的学习,从而导致成绩的下降。而影响了成绩,对中小学的课改来说是致命伤。“不看成绩没今天,只看成绩没明天”,要想有明天,必须先过好今天。在能力和创新培养上,翻转课堂最好在推行过程中应该慢慢加大比重,而且我也相信会逐渐显示出来优势来[1]。笔者觉得似乎也有道理,在培养创新能力有困难的情况下,先用“翻转”来扎实提高成绩,也是不错的选择。
然而,当我读到羊哥的空文(空间文章)《宣传翻转课堂我为什么不拿分数说事》[2],我开始感到困惑了。他认为,除了 “精准复习”的精准程度会对成绩产生重要影响之外,还有很多因素也会影响成绩。因此他“在宣传翻转课堂的时候从来都不拿分数说事,只是说:翻转课堂不会使分数产生副作用。”那么,能不能拿能力来说事呢?羊哥在另一篇空文《我是怎样常态化开展翻转课堂的》[3]中,认为在翻转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显著提升(具体证据是:“本学年,我因工作安排,常缺课。当我有事缺课时,就提前给我的三个科代表之一写上看教材和视频以及做课堂作业的计划,并且将作业的答案给这个科代表,科代表就进行相应布置和组织,整个教学环节就只剩教师评进和补讲视频知识环节不开展,待我回校根据科代表们收集的问题情况进行集中讲解即可。在今年高考期间,我要组织我校高三年级学生到江津城区参加高考,期间耽误了近一周的课,但同学们按我计划的近度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但似乎这点翻转成效,不足以说明翻转课堂是意义和价值。如果翻转课堂不能拿“分数”说事,也不能拿“能力”说事,还能拿什么说事呢?这个问题,请羊哥思考和回答,当然,笔者也不闲着。因为如果不能回答,对翻转课堂的质疑会越来越多。
希望进行更多交流,请加入透视翻转课堂群(241499734)或登录“王奕标的教育时空”(新浪博客)

[1]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0ee33b0102vf0u.html
[2]http://user.qzone.qq.com/5209448/blog/1432371616
[3]http://user.qzone.qq.com/5209448/2

[1]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0ee33b0102vf0u.html
羊校长的报告随想
昨天晚上,实践群里组织了一个“聚奎中学翻转课堂”的讲座,作报告的是聚奎中学的羊校长。通过这场报告,我们大体了解了聚奎中学翻转课堂的推行和实践过程。整体感觉,羊校长他们的翻转课堂知识学习扎实有效,操作过程简单实用,推行过程稳扎稳打,不激进不浮夸。虽然看起来不如一些翻转课堂宣传的那么高大上,但是是一种“走远路”的姿态。在讲座的内容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3点。
1.羊校长在论述翻转课堂的时候,没有一味的推崇能力和创新的培养。这看起来不是很“高达上”,但是如果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推行初期,如果一味的拔高能力和创新,很可能会消弱基础知识的学习,从而导致成绩的下降。而影响了成绩,对中小学的课改来说是致命伤。“不看成绩没今天,只看成绩没明天”,要想有明天,必须先过好今天。在能力和创新培养上,翻转课堂最好在推行过程中应该慢慢加大比重,而且我也相信会逐渐显示出来优势来。
2.羊校长提到实施翻转课堂的学科依次是英语、数学、物理、化学,他随口说了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那就是“这些本来也是用课下时间比较多的学科”。翻转课堂是否加重学生负担,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时间。以高中为例,如果不分文理的时候,这几个学科使用时间最多的学科,所以翻转后的课前学习时间多一点,相对于以前做作业的时间,其实是不算多的,所以学生不会明显的感觉课前学习花费较多时间。但是如果是课下几乎不大学的科目,或者作业因为不受重视放在最后做的学科,如果课前花费时间一多就会被别科老师、学生或者家长认为增加了负担。
3.聚奎中学推行翻转课堂是理论先行,实践随后,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这与现在一些教学模式“先走起后研究”的推行模式,很不一样。我个人比较赞成先理论学习的这种方式,因为有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可以减少最初操作的偏差,还可以为自己的改进措施指明方向。群里一些翻转实践比较顺利的老师,和他们提前学习了“翻转课堂教学法”很有关系。有人说“昌乐一中”是“先开枪再瞄准”,似乎是先走起再边做边研究,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昌乐有着很好的课改基础,比如学案的使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他们都做得比较成熟,这些和翻转课堂有着很多相通之处。在这些基础上,他们向翻转课堂开始转型,就比较顺利,此外他们也提前做了大量的思考和研究才开始实施的,并不是真的先做起来,然后再研究。因为他们开始全科翻转课堂时候比较早,还没有别学校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只能自己去趟一条走边实践边改进的路,他们所说“先开枪”是实践之路,“再瞄准”是改革之路。
最后,我向羊校长提出了2个问题,第一个是“你自己的翻转课堂和非翻转课堂比较起来,是时间差不多效果好,还是效果差不多时间用的少,还是实践和效果都差不多学生学习轻松了?”羊校长回答是时间差不多了效果好了,学生也轻松了。然后我又接着问“老师和学生的轻松具体是什么原因,是使用信息技术的便利,还是翻转的某些步骤或者特点”我理解的羊校长的意思是,学生的轻松来源于以前做作业的困难现在课上解决的;老师们轻松来源于,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降低了老师管理学习的负担。这2个现象都很合理,却是我没有想到的。

[2]http://user.qzone.qq.com/5209448/blog/1432371616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宣传翻转课堂我为什么不拿分数说事(一)




(一)的引子: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狗蛋有一次被人欺负,正当他被人打得不行时,他的好基友郭小明出现了。郭小明六岁习武,身健体壮,不到一分钟,欺负狗蛋的几个家伙就被他打得落荒而逃了。狗蛋从此对郭小明的景仰哪真的是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啊。

又隔了一段时间,狗蛋和郭小明出去溜达,看到几个流氓正在欺负一个年轻姑娘。狗蛋一看,立马想冲上去英雄救美,结果郭小明一把拉住了他。狗蛋很纳闷,你郭小明身怀武功,而且还自称为行侠仗义仅次于郭靖大侠之郭二侠,今天怎么尿了?郭小明说:你个傻*,你没看见哪几个家伙手里有家伙吗?空手,我郭二侠对付他们几个没问题,但问题是: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啊!你看那边就是派出所,我在这里盯着,实在不行,我立马出手,但最好是我在被砍烂之前,你带着警察叔叔赶快出现吧………





羊哥13年10月左右开始在一个班常态化搞翻转课堂实践,学生的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考得好(三次考试),一学期以后,羊哥又在另一个班常态化开展翻转课堂实践(14年3月至今),这个班每次题难一点,占有明显的优势,题简单一点,跟对照班差不多(有两次略差一点),最近的两次考试,各项数据都远好于对照班。但羊哥自15年以来,在宣传翻转课堂的时候从来都不拿分数说事,只是说:翻转课堂不会使分数产生副作用。为什么呢?羊哥从以下三方面分别阐述之:

一、抓分最历害的招数是:精准复习、反复训练

1.关于“精准复习、反复训练”

羊哥认为,抓分最历害的招数就是:精准复习,反复训练。有老师或许会问,“精准复习”有哪么历害吗?会比我们伟大的翻转课堂更历害?其实羊哥把“精准复习”换个说法你就明白了。这玩意儿换个说法就叫“押题”。羊哥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来,经常听到某某名师得意地宣称,自已在某年高考的前三天,给学生讲了一道题,而这道题恰好在高考就来了。各位,你们也听说过这样的神话吧?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啊。你翻转课堂再牛B,都牛B不过能“押题”的人吧。况且人家押中后,还反复地将这些题进行训练,用行为主义的方法让学生熟练操作,哪这样就叫历害到极致了。

2.怎样做到“精准复习 ”

“反复训练”每个老师都会,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羊哥就谈一谈如何做到“精准复习”吧。

尽管羊哥经常听到某某押中了某年的高考题,但羊哥还真的不大敢相信这样的神话。但是要说押中期末考试题,哪羊哥还是相信的。如果说要押中与高考同一类型的题目,哪就是每个合格的高三老师的必须要做到的了,只是说功力越高的高三老师,押的相似度就越高,即“精准复习”的精准度越高。哪么我们怎么才能更尽量高的提高这个精准度呢?

第一个方法,当然是认真研究考纲啊。每年考纲一下来,各个学校就马上要求以高三备课组为单位集体研究考纲,找出与往年考纲的不一样地方,分析为什么不一样。根据当年的考纲,进行教学调整,考什么复习什么,考得难就复习得难,考得简单就复习得简单。(注:羊哥教高三的时候虽然也研究考纲,但羊哥的教学从来不按考纲行事,羊哥一直有个信念,羊哥的物理课不只是为高考而教)

第二个方法就是老师要做大量的题,羊哥好几年没教高三了,但羊哥每年高考结束十天左右,就会去第一时间搞一本当年各地高考的合集题来,利用暑假期间做掉它。这样下来,尽管羊哥没有上高三,没有研究考纲。但是在上高一、高二的时候,看到某章某节时,自然而然就知道这一章节的内容高考会怎样考。在教学过程就会不知不觉地向高考靠,在每回考试的时候,就会在大脑里面调用长期做题形成的“大数据”,进行精准的复习。一般来说,教过两三轮的老师都非常清楚高考怎么考,也知道每一次阶段性考试时怎么考,都会进行精准度不一样的复习。

3.“精准复习”的精准程度与运气有关

对于抓分数而言,平时扎扎实实教学是基础,但“精准复习”是关键,精准程度越高,分数肯定越高。但问题是,做到一般精准,没多大问题,但要做到高精准,哪就是要靠运气了。不管你是翻转课堂教学法也好,还是直接教学法也好,还是抛锚式教学法也好,遇到运气爆了棚的高精准复习,那都只有歇菜。对于实践翻转课堂的师生而言,武功高(能力更强,基础知识更扎实)那是一定的,但不是每一次遇到战斗的时候你都运气好得带了把“菜刀”。



所以,从以上论述看来,在推广宣传翻转课堂时,最好不要拿分数说事。因为这次考试你的分数高,可能是因为大家复习的精准度都差不多。万一下一回对照班复习的精准度爆了棚,人家分数就超过你了。虽然如今的“证伪主义”已经发展到“精致证伪主义”了,指明了一次证伪并不能判一个理论的死刑。但问题是现在翻转课堂正处于宣传推广阶段,正有好多双眼睛准备着看你出洋相呢。而且你前面考得好时,不是还得意洋洋地拿分数说事吗?现在考栽了,你怎么办呢?(未完待续)
(羊哥个人观点,文责自负,不喜勿喷;观点引用及转载请注明出处,用稿及付稿酬请在本空间留言联系。)

3)http://user.qzone.qq.com/5209448/2
        蟋蟀非原配,名医没有罪——宣传翻转课堂我为什么不拿分数说事(二)


(二)的引子:蟋蟀非原配,名医没有罪

狗蛋父亲生病了,他的好基友郭小明的小姨的表哥的大爷的同学给狗蛋介绍了一据说是药到病除的名医为狗蛋父亲治病。名医果然不同凡响,望闻问切后龙飞凤舞就开好了药方,还在药方的下方写下了药引以及煎药火候以及服药程序等等相关要求。狗蛋拿过药方仔细一看,药方只有数十字,但相关要求很详细,起码有三四百字。狗蛋谢过名医,付了诊费,直奔药店,购得药物,然后就犯了愁。他居然享受了鲁迅先生的同样待遇,治父亲病的药引需要原配蟋蟀一对。

故事后来的发展跟各位想的就一样了,狗蛋认真按照名医的其它要求给父亲熬了药,按程序服下药引和药,结果病迟迟未愈。狗蛋大怒,找到名医欲兴师问罪。名医仔细询问狗蛋后,应答到:药引蟋蟀非原配,岂能向山人问罪。狗蛋顿时语塞。



二、教育教学实验变量不易控制:影响分数的因素有很多

除了前面所说“精准复习”的精准程度会对成绩产生重要影响之外,还有很多因素也会影响成绩。而教育教学的特殊性使我们不便严格地控制变量,有些变量也没法进行控制,因此对翻转课堂教学法如何影响分数进行教育实验层面的研究很难进行。是翻转课堂教学法自身的问题还是其它因素导致成绩上升还是下降通过一两次考试很难说清楚。

1.当成绩下降时,教师会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和抢占空余时间,而管理者会默许甚至支持

羊哥工作十五年,做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也接近三年了,在工作和教学管理中发现,教师对学生的督促和对空余时间的抢占对教学成绩的影响非常大,而这个在实际中是很难控制的。尽管学校管理层面强调以班级和备课组为单位打整体战。各个老师也基本按学校的要求互相配合,搞好集体研究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但实际上老师还是很看重自已的各项数据的排位的,如果某次数据排位下降,老师往往还是比较着急的,会通过加强对学生督促以及抢占一些空余的时间来努力提升各项数据。从教育实验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不让老师过份督促学生以及过多抢占学生的时间。但从教学管理者的角度来说,我们又希望拉后腿的学科老师加强督促以及适当时抢占一点时间,把这个班的弱势学科补起来。所以我们经常对这种情况默许甚至支持。

2.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师生相互竞争也可能会使成绩交替上升

当前的考试一般只能检测到应用层面的教学目标,很难检测到更高层面的教学目标。在这样的考试现状的情况,师生的努力程度对于成绩的影响也非常大。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法,如果师生松懈导致努力程度下降,哪么成绩下滑基本是必然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往往由于相互竞争,可能导致一时考好了班级松懈一点,而考差了的班级紧张努力一点,这样就可能导致成绩交替上升。

3.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师的观念都在变化,教学法可能逐渐趋同

当一所学校开展某项教育改革时,在初期,可能所有的老师都对这项改革的理念以及方法不认同。导致即使是实验班,老师在具体操作时也各种打折扣,未必按相关要求来。聚奎翻转课堂实践第一年,基本坚持下来的就两位老师。其原因一是因为优质视频资源的缺乏,二就是因为一些老师没按翻转课堂操作的要求要在课堂上尽量将作业处理完,导致不能成功翻转。但是随着项目的持续推进,学校的教师对项目了解的不断加深,认同这个项目的理念和方法的教师可能会越来越多。导致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法趋同,而失去对照的意义。聚奎目前的翻转课堂实践就呈现这样的态势,实验班的老师不一定每个都真心认同翻转理念,操作过程各种打折扣。而非实验班中又有一大批老师认同翻转理念,在具体教学中虽然没有视频的支撑,但还是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将课堂时间更多地还给学生,把作业尽量多地在课堂上处理完。

有些老师可能就要问了,即然有很大部份老师认同翻转理念,为什么不把翻转班全部用这些认同翻转理念的老师来教呢?其实在教学管理中,教师的安排搭配是门非常大的学问,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比如年龄、性格、家庭负担、责任心……,要让各个班的师资水平在教学管理层看来是基本均衡的。这样各种因素都考虑进来,实际安排教师时就很难按翻转实验的要求来安排了。而且还有一些老师是口头上认同,但实际内心不一定认同,这些因素也是教学管理中考虑不到的。



影响成绩的因素太多,这里所列出的仅仅是众多因素中的三个。如果长期对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跟踪研究,我相信会得出翻转课堂不会对成绩产生负面影响的结论。但是不论哪种教学法,都不可能保证每次考试成绩都占绝对优势。如果我们这次考好了,就大大地宣传翻转课堂对成绩有正面的影响,哪如果下次考差了,你又该如何说呢?总不能耍赖皮说:考好了是因为这个老师认真按翻转模式来操作的,而考差了就是因为这个老师没有认真按翻转模式来操作的吧。就像我前面引言中所说的一样,医生如果把病医好了,他就可以宣称这是他的功劳,如果没有把病医好,是因为你没有完全按他说的方法去找一对原配的蟋蟀来做药引一样。

如果我们这样说,那质疑的人也同时可以这样说:考好了是因为老师没有严格按你说的做,考差了就是因为老师严格按你说的做的。这样会对翻转课堂的推广实践产生严重的负作用。这就是我宣传翻转课堂不拿分数说事的第二个原因。(未完待续)
(羊哥个人观点,文责自负,不喜勿喷;转载请注明出处,用稿及付稿酬等事宜请在本空间留言联系。)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26 08: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user.qzone.qq.com/5209448/2翻转课堂中视频和课堂的定位(一)

重庆聚奎中学羊自力
采用不同的教学理论作为翻转课堂的主要支撑理论,翻转课堂表现的形态可能会不一样。羊哥今天从建构主义中的“认知灵活性”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等理论出发来谈一谈翻转课堂中视频和课堂的定位。

一、从认知灵活性理论来看翻转课堂中视频与课堂

建构主义分为很多流派,除了激进的建构主义否认客观的知识存在,进而否定直接教学法,进而否定教师精讲视频的价值外,其余几乎所有的建构主义理论均可作为翻转课堂的理论支撑。羊哥今天以“认知灵活性理论”代表学者之一斯皮罗的观点来谈一谈对翻转课堂中视频与课堂的定位。

斯皮罗根据知识的复杂性将知识划分为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和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是指有关某一主题普遍而抽象的事实、概念和原理,它们之间是以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在一起的。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则是将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情境时产生的,即有关概念应用的知识。

根据对知识的不同分类,斯皮罗将人的学习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两种类型。初级学习是学习的低级阶段,在该阶段,学习过程主要是一种掌握结构性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由此获得的往往是普遍而抽象的事实、概念和原理等。高级学习主要是获得非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学习者由此获得的是与具体情境相关联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不断建构出来的。

翻转课堂中学生看视频的学习对应的就是斯皮罗所说的初级学习,对应的学习对象就是结构性知识。课堂的学习应该进行的就是高级学习,对应的就是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不断建构起来与具体情境相关联的非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高级学习在常态翻转课堂中表现为自主做作业,以及通过合作、探究等形式解决作业中的疑难问题。

由此,我们可以明白翻转课堂教师精讲视频录制的内容是:能够通过讲授、展示的结构性良好的显性知识 。而翻转课堂中的课堂应该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做作业和解决疑难问题。(本段内容大部截取自《学习的革命:翻转课堂——聚奎中学的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中视频和课堂的定位(二)


二、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看翻转课堂的视频和课堂

(一)关于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按不同的分类方法把学习分为两组:机械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而这四种两组学习方式是可以组合成四种学习方式的。以下分别介绍一下:

1.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奥苏贝尔根据学习的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所谓机械学习,是指不加理解、反复机械记忆的学习,羊哥认为机械学习的特点就是死记硬背。而所谓有意义的学习,就是与机械学习相对的学习。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学习材料来说,材料本身要具有逻辑意义;二是,对学习者来说,要具有同化学习材料的适当的认知结构(羊哥认为这个类似于布卢姆的“认知前提特征”哈),还要具有掌握学习材料的主观意愿。

奥苏贝尔很推崇有意义学习,他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和保持要优越于机械的学习和保持。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羊哥也是这样认为滴。

2.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奥苏贝尔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所谓接受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是以现成的确定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的,这种方式不依靠学习者的任何独立的发现,学习者只需要将材料加以内化,以便在将来某个时刻可以利用它或把它再现出来。

而发现学习是指不把学习内容的最终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由学生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去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学生必须独立思考,改组学习材料,重新编排信息,使之整合到自已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以便生成一种有意义的产物。羊哥以为:发现学习可以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也可以实现发现学习的哈。

3.两组学习的四种组合

奥苏贝尔认为:“一切接受学习都是机械的,一切发现学习都是有意义的”这种说法毫无根据。在他看来,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者都可能是机械的,也都可能是有意义的。按他的这个观点来看,这两组学习就可以组合成以下四种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有意义发现学习,机械接受学习、机械发现学习。

(二)翻转课堂的视频与课堂如何对应奥苏贝尔的学习类型

1.视频

羊哥以为:尽管视频的主要作用是传递知识,接受即可。但羊哥认为依据不同的学习材料看视频可以是有意义接受学习,也可以是机械接受学习(比如:小学生的九九表之类的学习材料)(有网友问机械接受学习怎么实现,羊哥认为机械接受学习在视频里可以这样实现,在视频里说: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读二十遍。或者说:请同学反复重播,跟读,直到背得)。

但是既然奥苏贝尔那么推崇有意义学习,而羊哥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各位不看在羊哥的面子上,也要看在奥苏贝尔的面子上。尽量把视频做得精彩些,有逻辑性些,并且还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尽量让学生通过看视频就发生有意义接受学习。

2.课堂

至于课堂,羊哥就觉得可以随意些。你如果是发现式学习拥趸,那你就把你的课堂搞成有意义发现学习吧。哪么你常态课堂处理作业时,就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搞定作业吧(广义的作业哦),你作为老师就尽量少插手,直到学生真正需要你的时候再出场吧。

如果你是接受式学习忠实粉丝,哪你就把你的课堂搞成有意义接受式学习吧,你可以选择先讲两道典型例题,再让学生完成相类似的作业。你也可以对作业中的难题作一些方法指导,再让学生按你说的方法进行操作练习。你作为老师可以更多地介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未完待续)

(这一段直接引用了很多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李森主编的《解读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中关于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一章的内容;其余为羊哥个人观点,文责自负,不喜勿喷;转载请注明出处,用稿及付稿酬等事宜请在本空间留言联系。)

        翻转课堂中视频和课堂的定位(三)


三、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来看翻转课堂视频和课堂

1.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2001年版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采用了“知识”和“认知过程”二维框架,其中“知识”维度包含: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四种不同层面的类别。而“认知过程”维度包含: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六个不同层面的类别。

这样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就形成了以下一张表格: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表

知识维
       

认知过程维

记忆
       

理解
       

应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事实性知识
       


       


       


       


       


       



概念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元认知知识
       


       


       


       


       


       




2.翻转课堂的视频及课堂如何对应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表

羊哥以为,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中的认知过程维度来看的话,通过看视频越是高阶的目标越难实现,越是低阶的目标通过看视频越易实现。知识维度也是一样,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比较容易通过视频传授,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虽然也能通过视频传授,但是更为困难。因此,羊哥以为,翻转课堂的视频对应的目标应该是上表的左上方区域,但要尽量向右下方区域扩展(也即为前面所说的初级学习)。

课堂教学的时间更为宝贵,定位就应该是实现上表中更不易实现的教育目标,所以应该是上表的右下方区域,左上方区域只需兼顾即可(也即为前面所说的高级学习)。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20: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eeab0a0102v8fe.html

昌乐一中真“翻转”了课堂吗?

        ----山东昌乐一中参观学习后的思考



11月8号与9号,本人到山东参加了由北京师范大学培训中心举办的“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论坛”,而本次活动的重头戏就是对昌乐一中翻转课堂模式的介绍(内容包括张福涛副校长的报告与学校的实地听课考查)。经过一整天的学习,特别是张校长所作精彩报告与沉闷课堂所形成的鲜明对比,自己对昌乐一中的翻转模式有了不吐不快的强烈感受,现将自己个人的感受与思考记录如下,偏颇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对昌乐一中翻转模式的理解

通过学校的介绍与实地的考查,我对昌乐一中的翻转课堂的“二段四步十环节”的教学模式有了一个大致了解。所谓的“二段”,其实是昌乐一中对翻转课堂进行固化翻转地点的本土化处理,即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全部是住读生),教学采用了AB课的形式,其中A课由学生根据下发的纸质导学案进行自学,并通过教材及微课完成学习任务,此段学习类似于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但以自习课的形式进行(在A课中,老师主要负责纪律的维持,一名任课老师同时负责两个班的A课)。B课则类似于翻转课堂的课堂学习,由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所谓的“四步”则是将教师传统的备课过程分为课时规划、微课设计、两案编制与微课录制四个步骤,并将过去由教师个人完成的备课过程改为由教研组主导完成。所谓的“十环节”则是课堂教学具体实施的十个步骤,包括有A课的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与在线测学和B课的疑难突破、训练展示、合作提升、评价点拨与总结反思。

在实地的听课过程中,我观摩的高中的7-8节课的教学过程都严格遵守了学校的翻转模式,其基本教学流程均为:在A课中,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学,并借助微课完成任务单(有的班还会完成在线的评测练习);在B课中,则由老师以导学案中问题的解决为基本思路,以学生以分组展示为基本形式,师生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二、对昌乐一中翻转模式的感受

    完成考查学习后,自己对昌乐一中翻转模式最大的感受恐怕就是失望了,特别是翻转课堂核心要素的缺乏不禁让人疑窦丛生。

1. 良好课堂氛围的缺乏

课堂氛围的沉闷可能是昌乐一中翻转课堂给我的第一感受(其它听课老师也有相似的感觉)。由于整个教学过程全部以导学案中的知识点为主线,而且老师与学生在学习中的角色与活动已经被流程化,因此无论是A课中学生自学的部分,还是B课中学生自主展示交流的部分,整个课堂都显得异常安静,十个环节构成的教学过程也显得十分平淡,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投入性明显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而强化学生自我展示(生生互动)的结果也使得师生的互动交流甚至少于传统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我既看不到老师授课的激情,也感受不到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2.学习乐趣的缺乏

学生难以从课堂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是昌乐一中翻转模式带给我的另一个感觉。由于昌乐一中提出的“十环节”的教学模式抛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激趣、导入环节,所以学生要在学习目的并不明晰、学习兴趣尚未激发的情况下完成一份几乎包含所有教学知识点的任务单。而在这种模式之中,学生学习难度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对学习的心理接受度不高也是很容易理解的(更何况课堂上的自习与家中自学的心理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虽然微课对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帮助,但是却难以解决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的问题。

张校长在报告中曾向参观的老师展示了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来论证学生对翻转课堂模式的认可,但在与学生的实际交流过程,我听到的却是他们对这种学习模式的反感与厌烦。张校长也举例说经过学校的翻转课堂之后,有学生向他反映晚自习后会感到十分疲倦,并据此认为这样的学习模式使学生的大脑得以充分运转,但我认为学生的大脑不同于机器,如果以这种方式进行长期的学习,可能我自己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会感到疲倦,学习的兴趣也会很快地消失。

3. 个性化学习的缺乏

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大概是翻转课堂实施的最主要目标。但从昌乐一中的翻转模式中,我却完全没有感受到个性化学习的存在。

从学生层面来说,虽然A课的自学部分看似是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但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任务单实际上已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它实际上已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完成规定的任务----从教材或微课中找到标准答案并进行填写,A课与其说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如说是让学生完成一次开卷的测试。另外,由于任务单上所有的任务(或称之为习题)几乎是封闭的问题,都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所以在B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很难看到学生个性的显示,所谓小组的合作展示已经转化为学生之间核对答案及个别学生代替教师进行习题解答的过程。

而从教师的层面来说,昌乐一中的翻转模式也不利于老师进行个性化的教学。首先,在设定好的“十环节”的教学步骤中,老师们的教学行为实际上都已经被固化为规定动作,而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是很难让老师有个性化发挥的时间与空间的。同时,为了在短时间内推广自己的翻转模式,昌乐一中采取了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导学案与微课设计制作的方式,这也使得许多老师在实际教学中都必须使用由其它老师设计完成的导学案和微课,个人的教学想法难以实施。虽然学校也鼓励老师个人进行导学案及微课的开发,但我想多数老师个人恐怕会受限于时间、技术能力等因素而无法完成个性化导学案与微课的设计制作。

4. 技术合理应用的缺乏

通过对昌乐一中技术应用环节的学习,我发现其技术应用的水平仍处在相对较低的阶段,甚至给人以简单粗暴的感觉。首先,学校几乎把微视频作为技术应用的唯一手段,除了微视频及简单PowerPoint画面内容的展示之外,课堂看不到电子白板、交互课件、网络等其它技术的任何应用。另外,学校对学生的技术运用也采用了限制的手段,学生对平板的使用被限定于微视频的观看及在线评测的完成,除了指定的微课平台外,学生无法通过平板访问任何其它的网站。最后,昌乐一中目前微视频的质量仍普遍不高,老师主要通过录屏软件及PowerPoint课件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不但技术应用方式及表现形式同质化情况普遍,而且也缺乏老师对教学内容的个性化的处理及技术的个性化运用。

三、对昌乐一中翻转模式的思考

国外的实践研究表明,翻转课堂能起到提升学生的学业质量、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自主性、改善课堂纪律、增进师生关系、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密切家校联系的作用。但如果将昌乐一中的翻转模式与之对照,我们不难发现上面提到的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自主性等多数效果在昌乐一中是无法实现的。究其原因,我认为这是因为昌乐一中翻转模式更接近于曾经的杜郎口模式与微视频的融合,它在实施目的、实施过程及技术应用水平上与国外翻转模式仍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1. 实施目的的差异

对比两种翻转模式的实施目的,我们可以看到国外翻转课堂更多的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及能力的培养,而昌乐一中的翻转模式则仍是以传统知识点的传授为主要目的。从课前学习内容(或导学案)的设计上,我们可以看到,国外的课前学习多从实际问题进行导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问题相对较为开放,为生成性课堂的产生奠定基础。而昌乐一中的课前学习则多从老师的角度出发,导学案中的问题多而细,以求将知识点(或考点)一网打尽。同时,以掌握考点为目的的设计模式也会使导学案中的问题过于封闭,极易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变成标准答案的寻找过程。

2. 实施的过程的差异

由于应用出发点的不同,虽然两种翻转模式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实施的过程却往往是南辕北辙。国外的翻转模式由于以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为起点,所以知识学习与知识内化的翻转反而会使得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更具个性,不同学科、不同班级及不同老师的课堂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而昌乐一中的翻转模式由于以知识点的掌握为主要目的,所以其应用方式自然趋向于对学生学习行为(甚至老师教学行为)的规范,学生与教师个性化的发展则会受到固化教学模式的限制。课堂也会在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操控下变得日益僵化,学生与教师的个性不但无法彰显,反而日渐模糊。不同学科、不同班级及不同老师的课堂上所呈现的多是师生默默完成一个又一个知识点任务的场景。

3. 技术应用水平的差异

    除了实施目的与过程的不同之外,我们还能看到两种翻转模式在技术应用的水平上的差异。首先,国外翻转课堂的实施一般都有完善的LM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网络学习系统平台作为支撑,学生的学习过程及评价都会被即时记录,以便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而昌乐一中的翻转课堂目前并没有真正学习平台的支持,学生使用的只是一个相对简单的网络资源平台(完成在线的微视频浏览与评测),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仍主要通过导学案的批改来完成。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国外翻转模式对技术的使用更加灵活,师生会根据不同的需求使用不同的技术。而昌乐一中翻转课堂对技术应用不仅方法单一,技术含量较低,而且对学生技术的选择与使用也进行了限定,无法让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自主探究学习。

在对昌乐一中翻转模式的学习研究过程中,我不免感到几分遗憾,虽然学校在翻转课堂本土化的实践中做出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其实践的理念方法与技术应用水平离真正翻转课堂仍有较远的距离。现在,我们经常说“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我也衷心的希望昌乐一中的翻转模式能尽快解决自身所存在的问题,真正点燃学生心中的求知之火。

昌乐一中真“翻转”了课堂吗?
昌乐一中张校长介绍学校AB课的设置情况
昌乐一中真“翻转”了课堂吗?
上课前的学生
昌乐一中真“翻转”了课堂吗?
学生进行A课的自学
昌乐一中真“翻转”了课堂吗?
学生正在进行导学案的填写
昌乐一中真“翻转”了课堂吗?
                学生通过教材及微视频查找答案
昌乐一中真“翻转”了课堂吗?
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展示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20: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咱们放下教材,开始更深入的对话吧。 CFP供图

钟启泉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者按
  深深地沉下去,倾听教育一线的声音。高高地昂起头,仰望教育发展的前沿。
  当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当我们开始强调“内涵发展”,我们应该直接聚焦课堂,迎接课堂转型挑战。课堂教学改革直接关系教育质量提升,应该置于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课堂教学转型是教育发展转型的关键环节,没有课堂的转变,学校教育的效果可能南辕北辙。近期,我们拟推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钟启泉的系列文章,与您一起探讨课堂转型这一教育难题。
  自2001年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正处于转型之中,这是确凿无疑的。但同样确凿无疑的是,在这种转型过程中存在诸多盲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今天,应当强调“内涵发展”了,但不是什么“校舍”、“课桌椅”之类的学校硬件建设或者走班制、集团管理之类的教育组织问题,而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学科设置、教师研修,特别是课堂变革的问题。迎接课堂转型的挑战,是推进新课改的当务之急。
  迎接课堂转型挑战
  国际教育界一直重视微观改革,即课堂层面的变革。“课堂不变,教师不会变;教师不变,学校不会变”——这就是学校改革的定律。
  所谓课堂革命,说穿了,就是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从灌输式教学转型为建构式教学。灌输式教学基于客观主义理论,以为只要学生经由听、看、读的练习,就能习得教师传输的微言大义,于是衍生出一套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灌输式教学认为,知识是客观存在的,如课本中的知识,是万古不变的,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熟记这些真理。建构主义并不认为知识是独立于学习者之外的客观的东西,而是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起来的。要使得课本中的文字符号本身具有意义,就必须借助教师的讲解或者经由学习者凭借个人的经验去领悟。所以,建构式教学认为,学习者必须有假设、预测、操作、提出问题、追寻答案、想象、发现和发明等经验,借以产生新的知识建构。这意味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造:从被动接受现成知识的方式转型为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教师“一言堂”的时代过去了。
  建构式教学是尊重差异的教学。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谓差异,即学生的多样性。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学习风格:有偏于直觉的或感知的,有偏于图像的或语言的,有偏于归纳的或演绎的,有偏于线性的或非线性的,有偏于外向的(同他者合作)或内向的(反思型)等。差异也表现为不同欲望、认知差异、情感差异、社会差异、文化差异等。学生差异绝不是课堂教学的困惑或是负担。我们可以进一步说,没有差异就没有对话,没有对话就没有教学。教学不是告知与被告知的事情。教师上课的本质恰恰在于,如何尊重学生的差异,尽可能地调动儿童活跃的思维,发现不同的思路,激活认知冲突,展开集体思维。学生的疑难、困惑、冲突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是课堂教学的困惑与阻力,恰恰是教师指导的出发点,是课堂教学的原动力。
  洞察课堂教学本质
  革新的教师首当其冲的课题是,洞察课堂教学的本质。教学过程是在一定的班级集体中,按照一定的目的而展开的,它是认知过程与集体过程的统一。自赫尔巴特以来,对作为教学之前提的“管理”的认识得以普及。不过,从教与学是“儿童自身的事情”这一观点看来,管理其实是儿童学习集体的指导问题,是为儿童自身参与课堂教学开辟道路的。这样,教师的教学工作涵盖了两个过程——学科内容的教学与对学习学科内容的儿童集体的指导。着眼于教学实践的这种结构,现场的课堂研究可区分为认知过程与集体过程的研究,关于是教学的集体过程的独特课题,是作为确立学习动机与学习纪律的过程来抓的研究。
  不过,根据日本学者吉本均主编的《现代授业研究大事典》中的观点,认知过程与集体过程是不可分割地进行的,课堂教学的优劣取决于这两种过程以及两者结合的基本方式。第一过程是以教学内容的习得作为直接目的而展开的对话过程。就是说,学科内容不是直接地灌输给儿童的,而是借助对话来逼近学科内容的。学科内容的把握必须靠学生自身自主、能动的知性活动。第二过程是形成儿童集体的指导过程,即所谓学习集体、学习体制、学习纪律的层面。如果说,第一过程是学科逻辑、教材逻辑的分析,那么,第二过程是基于集体逻辑的分析。
  排除课堂转型阻碍
  课堂转型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事实上,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种种焦虑和诸多盲点,这些盲点违背了新课改的诉求,归根结底是应试教育恶性膨胀的结果。
  盲点一,“翻转课堂”。这种师法美国的翻转课堂,诀窍是“先学后教”——学生先在家里学习教材,然后带着问题在学校的课堂里展开讨论。在应试教育的教学体制下,仅仅满足于知识点的灌输,在解题技能熟练的条件下实施这种实践,无异于扩大了应试教育的地盘——把学生捆绑在教科书之中,不得动弹。同时,也把教师原本应当承担的教学责任轻飘飘地转嫁给了家长。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课堂转型课题,不是东施效颦式的花样翻新,而是应当首先翻转“教育观念”,潜心于儿童理解与儿童研究。因为,倘若离开了对于儿童的认知方式、知识基础、生活体验的把握,离开了集体思维的组织与展开,教师难以指导儿童基于各自体验,共同展开信息梳理,并达到知识(概念)的建构。
  盲点二,“借班上课”。所谓上课,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而是通过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求得彼此的不断变化。学生借助这种影响,获得新的知识、技能、见识和人生观,完成自身的人格。倡导借班上课或许是一种无奈,对新任教师或许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这种课堂绝不是真实的课堂,本质上不过是老练的教师表演其成熟的教学技巧而已。这种课堂从表面上看,环环相扣、对答如流,简直天衣无缝、无可挑剔,实际上教学过程中原本应当出现的种种认知过程与集体思维的特征——迷茫、困惑、挫折、冲突、发现、惊喜等,丧失殆尽。严格说来,这种课堂是不真实的、虚假的,而且是两败俱伤的:对于担任主讲的资深教师而言,其实践智慧与上课的风采势必大打折扣;对于学生而言,不过是充当了为教师的表演服务的一种“跑龙套”角色罢了。
  盲点三,“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落后于时代的。欧美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曾经进行过广泛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怀疑:仅有一部分调查证实了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大部分显示了无效性与危险性。分层教学在教育上带来否定性效果是所有调查研究的总体结论。美国学者奥克斯(J.Oakes)得出的判断是,其一,分层教学并不有利于学生学力的提升,特别是对“下位”组学生而言,分层教学是危险的。其二,分层教学对人际关系与学习态度会产生影响。初中“上位”组学生热心于学习,但“下位”组学生显示出被孤立、被排斥的倾向。“上位”组学生的学习自信是否就是分层教学的效果,尚不明确。其三,通过分层教学,学生之间的学力落差更为加剧。其四,分层教学对整个学校的学力提升是无益的:分层教学对“上位”组的一部分学生能发挥有效的功能;但对“上位”组的众多学生、“中位”组的学生而言是无益的;对“下位”组的学生是有害的。从本质上说,分层教学是上流阶层与中流阶层对精英教育的垄断和阶级、阶层歧视的固化。
  取代分层教学的是“协同学习”。协同学习可以排斥个人主义竞争、走向集体主义学习,为尊重差异、共同学习的互惠学习提供准备。美国的科恩(A.Kohn)在《超越竞争社会:无竞争的时代》中断言:大量历史的、实证的研究表明,“竞争有效性”的主张不过是基于错误信息编造的一套神话而已,协同学习的效果优于竞争学习。课堂教学绝不是在提供或者灌输现成标准答案这一意义上的积累知识、技能的活动,也不是凭借这种知识、技能的积累决定集体中优劣的活动,而是三种对话性实践的活动:在每一个人自己的头脑中琢磨、认识周遭的自然与社会的种种知识与技术,亦即通过反复地咀嚼与回味所经历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形成与重建自己的判断;在同新的自然世界与社会世界相遇的同时,同新的自身,即形成新思考与新见解的自身相遇;在同伙伴的交流之中获得不同思考与见解,发现秉持不同思考方式与见解的伙伴,形成了新的人际关系,从而感受到学习行为本身带来的乐趣与喜悦。
  这样一种教学的意义倘若实现,就意味着摆脱了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课堂,真正实现了课堂的转型。
 文章转载于求是网 原文链接:http://www.qstheory.cn/science/2015-03/16/c_1114648745.htm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20: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信息化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015-05-2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f4c090102vfub.html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很多专家与教师的殷切希望,然而推广多年似乎成效不佳。我曾经在多篇文章与《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书中对此进行剖析,认为其中存在“信息化误区”,就是我们总试图通过将某种技术及其产品引入课堂,以改造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甚至一度认为,传统课堂与教学模式在当下仍有其存在的价值与理由,与其在课堂上下功夫,莫如在课外找出路,通过发展课外网络教育与在线学习,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最终颠覆学校与课堂教学模式。



但最近我的思想有了一些变化,慢慢向主张“课内整合模式”的专家靠拢,逐渐接受了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在中国目前国情下,学校,尤其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仍然是重中之重,教育变革要想取得突破,绕开学校、绕开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是不现实的。这虽然是一个“硬骨头”,但还是值得“啃”的。而且,我还感受到中小学老师对变革课堂教学的渴望与不懈努力,体会到网络对课堂教学带来的强烈冲击与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到了非变革不可的地步了!



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在学校与课堂教学变革中取得实质性进展?过去十多年“课内整合”不成功,仅仅停留在公开课、各种比赛和少数学校少数课程中,始终无法大面积推广的原因到底在哪里?现在我慢慢有了新的答案,我以为关键在于我们找错了“技术”与“方向”!



过去我们向课堂内引进了哪些技术?物质技术方面有电脑多媒体技术、电子书包、电子白板、电子投票器、数字化平台、所谓“智慧课堂”设备等,观念技术方面有数字故事、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微课与翻转课堂等等,这些软硬技术的引进虽然对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构成了挑战,但始终无法取而代之。为什么?因为我们过多的关注了技术及其产品,而忽视了教育教学本身;过多地关注课堂,而忽视了网络。



今天,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挑战最大的不是电子书包与电子白板,也不是微课教学与翻转课堂,而是一个看上去不大起眼,但实际上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手机与网络。专家与教师对此要么不屑一顾、要么避之唯恐不及。大学里不少教授反对在课室安装Wifi,中小学干脆连手机也不准带入学校与课堂,连入课室的网络端口被封闭不用,连平板电脑与电子书包也被设置了禁止上网的功能,要上网,只能上学校的局域网与教学平台,至于互联网,那是不可以的。



然而尽管如此,手机与网络还是成为课堂里的“第三者”,对教师的讲课带来严峻的挑战。教师对课堂里的“低头族”,既忧心忡忡又无可奈何。李克强总理还要求提网速降收费,在不久的将来,用手机上网将变得更加容易与普遍,教师可以不惧怕平板电脑和电子书包、电子白板,但惧怕手机和网络,因为网络越来越成为取代老师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重要来源,网络对学生的吸引力远远大于传统的课堂与教材,网络提供的便利如资料检索和问题求助比看书和请教老师也许还来得快捷方便,而且网络给出的答案是丰富的与多样化的,不再是单一的与标准化的,网络上的信息与知识多与当下的现实生活真实世界息息相关而不像书本知识那样遥远而不接地气;老师不再拥有在课堂上至高无上的地位,弄不好学生把你讲错的地方“直播”到网上,看你怕不怕?网络是超链接的,不像教科书一样一页页的线性结构;网络是可以随机进入与退出的,不像课程一样只能从头上到尾,既无法提前又不能推后。所有这一切,都对传统的学校与课堂教育造成了颠覆性的影响。



现在可以明白了,为什么我们以前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成功,因为我们捡了“终端”这个芝麻、丢了“网络”这个西瓜,电子白板、电子书包这类产品,都只不过是一种终端设备与技术,而互联网与互联互通这个信息技术的核心要素却被我们拒之门外;今天信息与知识的主要承载形式是互联网、是超链接,而我们的教学依然死死抓住教材、应试不放,死死围绕着学科知识体系这样的线性结构进行,引进再多的设备与产品又有何用?!



赶快放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时观念吧,把思想转到“互联网+”上来!换一种思维就会变得海阔天宽的。也许你会觉得这个想法很荒唐,很可怕,但别着急,大胆假设,再小心求证,可能会发现一片新天地!



一次,在某个翻转课堂的QQ群里,我提到了新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与教学法,一位中学校长说了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对一般老师来说,翻转课堂已经够疯狂的了,但新建构主义者说,还不够疯狂“,另一个老师则说,其实,换一种思维,也许原来以为疯狂的事情,也会变得很正常的了。至于如何实现“互联网+”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我已经有了初步的设想,今天还有新的事情要忙,容我下回再谈!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20: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竹立:我是怎么给研究生上课的? (2015-05-2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f4c090102vg54.html
我为研究生开了三门课,分别是《教学系统设计》、《创新思维》和《网络时代的学习》,说是三门课,其实说是一门课也可以的,因为这三门课虽然开的学期不同,内容也各有侧重,但教学方法与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截然分开。我越来越主张打破学科界限,进行综合性、开放性与混合性学习了。

前几年上课,我采取的是跟其他老师相似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讲,然后由老师提问和点评。比如说,上教学设计课时,我会给他们指定一本教材或参考书,前几次课由我主讲,内容主要是教学设计的内涵、主要模式、基本分类与过程等核心知识,然后我让同学们自己选择书中的一部分内容(通常是一章或一个专题)提前做好准备,上课时让同学们轮流上台讲课,然而大家交流讨论,老师点评引导。有时也会让他们以小组形式进行协作与探究式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

几年下来,我发现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主要表现为书本上的知识过于理论化与抽象化,与实践结合不密切;教材内容更新太慢,有很多过时与无用的知识;学生学完后无非了解了一些名词术语和前人的理论,对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并无深刻的认识;学生对这些内容兴趣不大,只是为了应付讲课,所讲的内容偏浅偏少,有时老师不得不再讲一遍,耗时较多,不够经济高效。

近年来,随着我对网络时代学习的研究逐渐深入,提出了自己的新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思想,我开始有意识地在研究生教学中进行探索与实践。比如我的教学设计课,不再拘泥于教材与书本,而只是以教材内容和框架结构作为基础与线索,直接从网络和工作中寻找真实的案例与实践任务进行探究性学习。

比如,我会让大家结合当时的一些教改热点进行分析,如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法和翻转课堂真实案例、慕课等,尽可能紧扣当前热点问题。又比如我接受了去汕尾为中小学教师做教育技术培训的任务后,立即组织学生赴汕尾中小学进行实地考察与需求分析,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培训的设计。我的一般做法是,先让同学们提出自己的分析与设计方案,然后在同学们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或者提出自己的分析与设计,并说明老师设计的思想与依据,让同学们进行对比,然后根据设计方案实施培训教学,检验设计效果,收集各种第一手资料进行反思。我希望通过对真实教学设计的参与式学习,让同学们领悟书本理论与实际情况的异同,体会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我还利用为本科生上《现代学习技术》通识课的机会,让同学们以助教身份,全程参与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与反思过程。在教学中我较少讲解抽象的理论,较少死抠书本知识,更多地示范如何运用实践智慧,激发创新思维,以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最终目的。

我的第二个做法就是把教学与自己的最新思考结合起来,把教学与研究创新结合起来。我会经常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自己最近在想什么、在思考什么问题、写了什么文章,遇到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向学生示范自己的研究与思考过程与方法,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和教训,让同学们有所领悟与仿效。有时还会动员同学们参与我的研究过程,和我一起设计调查问卷,进行一些研究实验。在分析调查与实验结果时,我也是采用让同学们先说,然后自己后说的方法,进行点评与示范式教学。

我的第三个做法是常常抽出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从网络或其他地方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学生分享的知识与技能有很多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觉得自己在这样的课堂上收获甚至比学生还多。我的课堂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我常常从网络上或实践中撷取教学内容与素材,较少对书本理论进行过多的解读,有些过时的内容甚至提都不提。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写博客或文章,有时也让他们对一些碎片进行整合。我很少从头到尾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方法混合使用。有时讲授,有时研讨;有时翻转,有时实践;有时让学生主讲,有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协作与探究,随机应变、不拘一格,常常有即兴之举。但有一点是贯穿始终的,就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兴趣为中心,以思考与探索为中心。对学生的评价,我很少采用考试的方法,而是结合作业与日常表现,给一个综合分数。我不鼓励学生看重成绩,而鼓励他们以自我评价为主,关键是要感到有所收获就可以了。

很多同学喜欢我的课,在我的课上较少分心,他们说上王老师的课常常要保持思维的高度紧张,怕跟不上我的思路。同学们还说,我的每一次课都有些不一样,有时甚至会猜测我的下一次课会以什么为主题?我有时会把自己的设想提前告诉大家,有时也不会,而会到时再让同学们有些意外和惊喜。

也有同学对我的教学方法表示一些不理解。因为我的课常常不按常理出牌,有时会让同学们难以适应,另外会觉得有些散,找不到中心。不像传统的课程那样有本可依、有迹可寻、有试可考。每当这时,我会根据大家的意见做一些调整,加强总结与梳理,跟他们进行一些沟通,向同学们阐述自己的新建构主义教学理念,那就是今天的学习应该以真实问题为中心,学习与生活工作密不可分,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工具,在做中学;打破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以创新为目标,学会零存整取,建立个性化知识结构;紧跟前沿,保持知识的时代性等等。我说老师现在用的是新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而不再是行为主义或建构主义的理念了,大家不能以记住了多少名词术语或学说理论为衡量效果的唯一标准,而应该多多体会与领悟,学会自己进行总结与再加工。大部分同学都对此表示理解。

我甚至想,这样的教学方法会不会成为一种未来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小学中也可以部分采用呢?在上一篇博客中我重点讨论了网络对课堂教学带来的冲击与挑战,今天,老师再想像从前那样满堂灌是不可能的了。为什么不能像我这样,把网络引进课堂,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和电脑从网络上获取知识并进行分享与协作探究?比如,在中学上一堂语文课前,老师可不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前和课中,用手机或电脑搜索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问题、练习等等,在课堂上交流与分享?老师可不可以对网络上有的知识少讲一点,多讲一点个人的研究成果、心得体会?在课后鼓励学生们通过互联网进行延伸阅读与交流?教学内容可不可以不必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允许学生有一定的选择权与自由度?评价可不可以不只看考试分数,而采取更加多元的评价方式?如果这样做了,手机与网络就不再成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敌”,而成为很好的帮手。我的课堂不仅不反对学生使用手机、电脑和网络,还鼓励他们尽量将这些东西带来,我会有计划地让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这些设备与手段。

此外,中小学可不可以开设一门类似于我们的“现代学习技术”课程,让同学们每天在学校有一个固定的时段,利用网络搜索、学习、分享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技能?从小学阶段开始,老师除了教会学生基本的读写算之外,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搜索、如何选择、如何思考、如何交流、如何网络写作这五大网络学习技能,让他们从小培养通过网络学习的意识、习惯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落后于时代。

最后,我用几句话总结我认为的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目标与方向,那就是:突破教材大纲、连通课堂网络、消弭学科边界、实现个性目标、培养创新人才。

下面附上在课堂上学生们分析总结的我上课特点的一些关键词,我要求同学们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思考。

王老师上课特点



一、 创新:内容来源于近期的问题;注重启发创新思维

二、 包容:不否定学生观点,

三、 引导:与主题相关

四、 新建构主义:情境、会话、意义建构

五、 聚焦:

六、 分享:

七、 不循规蹈矩、形散神不散

八、 紧跟前沿:

九、 启发式:

十、 鼓励为主:

十一、 解析:

十二、 关注每个学生

十三、 艺术

十四、 多角度:

十五、 循循善诱

十六、 开放性

十七、 真诚务实

十八、 亲和

十九、 注重实效

二十、 培养思维

二十一、 敢于尝试

二十二、 注重学生体验

二十三、 特立独行

二十四、 针对性

二十五、 思维规范性

二十六、 注重细节

二十七、 独到


困惑与不足:

一、 整理不够

二、 跟不上老师思路

三、 问题不明确

四、 内容不感兴趣

五、 没有针对学生需求

六、 缺少专题性

七、 讲得太少

八、 无法准备、比较被动

九、 看书不明白

十、 希望了解生活中创新案例

十一、 思维跳跃

十二、 需要精神高度集中

十三、 碎片化

十四、 把握不准、捉摸不透

十五、 有时会有疏离感

十六、 门槛太高

十七、 威严感

十八、 引入他人视角和观点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6-5 17: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课堂“翻转”以后,需要避免的几个问题

2015-05-07 E之家


  1.无边界的自主

  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这种极端化的倾向在一些对新型教学结构掌握得不太好的教师中存在着。于是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让他们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不但数字化学习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连传统教学中教学任务的完成、必要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人格魅力的熏陶都等丢失殆尽。

  2.不知所措的老师

  把学生放开后,教师活动指导不明确、不具体,茫然不知所措、独立于学习群体之外,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小组对话流于形式,没有评价、没有实质交流。在翻转课堂下,教师要发展、学习、研究自主学习的调控技能。把学生放开的课堂调控策略与教师讲授的课堂策略是不一样的。

  3.浅层次的对话

  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浅层次的问题,开展的是浅层次的对话。教师要提深层次的问题,科学设置问题,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将学生的认知从低层次引向高层次。在翻转课堂上教师怎样有效设计问题呢?

  祝智庭老师提出了“五何”提问法。即:

  由何:问题是从哪里来的(Who,When,Where)?针对“由何”的设计往往产生的并不是真正的问题,而是任务的布置或情境的导入。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一个情境,也可以还原到问题产生的初始情境。

  是何:即What,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需要完成事实性知识的回忆与再现,或者通过说明、解说、转述、推断来阐明某种意义。

  为何:即Why,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需要弄清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构成方式,以便对事件、行为和观点等进行恰当准确的解释和推理。

  如何:即How,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必须具备将知识应用于具体情境的能力,或者了解有利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原理、概念和理论。

  若何:即If……then,要求学生推断或想象如果事物或情境的某种属性发生变化,结果会怎么样。此类问题是创新和发现问题的“启动机”。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必须善于对事物的多种属性进行判断,充分发挥自己的洞察与神入能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翻转课堂上教师要多提为何、如何、若何的问题,问题要体现层次性。

  4.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误导

  在信息时代,学生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接受知识,获取信息,思考评价,解决问题。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一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网络信息容量巨大,同时也良莠不齐,有的只是对某一问题的观点罗列,有的则带有片面性甚至误导性,那么这种数字化学习的能力培养就要求学生能够站在较为客观的立场进行分析,再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做出相应的判断。有的教师只是提出“从网站找出一条信息来表达或证明你的观点即可”。这种引导学生分析学习资料的思维方式就带有误导。它易使学生人云亦云,甚至以偏概全,有碍其正确判断,有理有据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如果教师连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都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训练的话,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更无从谈起了。要对学生汇报进行质疑、质询、反问、批判、反驳、引导。

  5.以信息作为知识

  信息即知识,这是严重的认知错误,信息与知识根本就不是一个意思,信息只有内化到人的认知结构中,并对人的思考与行动产生影响后,才能称为知识。因此,认知网络和联接的重要性在于内化,而不是孤立的数据或信息的简单排列,更不是因过于广泛而无法整理或归类的一大堆内容。课堂上粘贴与拷贝、无意义的阅读与探究皆源于这种认识。

  知识是内化到人的认知结构,并能指导人的行为的有用信息。在翻转课堂上,要让学生外化知识,用知识指导他解决问题,要转变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并在情境中运用知识。

来源: 复兰科技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9 01:55 , Processed in 0.11204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