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54|回复: 10

[课堂教学] 点破一层纸的功力——也说逆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5 14: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中地理中对逆温的关注,似乎始于2000年前后的广东高考,也就是下面这道堪称经典的试题。这道题在涉及大气的教学和复习中屡屡出现。当时我还在职业中学混日子,最初看到的似乎也是这道题。
图中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       ℃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       时。
(2)一般逆温时间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         时以后。
参考答案:(1)10(4分)8(2分) (2)10(2分)
不过这道题现在看来是有些“单薄”的,因为它只是借助逆温现象考察了一个知识点:即近地面每升高1000米下降6℃。对学生的读图要求不高,但对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要求不低。
根据康同杰老师的研究,高考试卷中曾多次出现关于逆温的考察,他举例如下:
1998年全国高考地理试卷(广东卷)第25题:
25.1997年下半年,巴黎、圣地亚哥等大城市先后发生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其原因有
A.城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CO2
B.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的大量排放
C.近地面大气出现了温度上下相近,甚至上暖下冷的情况
D.近地面大气出现了上冷下暖的情况
参考答案:BC
这一题其实和逆温没有很“亲密”的关系,它只是从大气的温度上来考察冷热和大气运动的关系。不过,其C选项中的现象就是逆温——也算有关系吧。
1998年全国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第6题:
1781年,西班牙航海者在下图所示地区创建洛杉矶镇。这里每年有200多天出现逆温现象,在人口不太多时,是宁静、环境优美的小城镇。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洛杉矶的地理坐标约为纬度         经度        
(2)当地气候属于        气候类型。
(3)经常出现逆温现象是因为这里属于      地形。20世纪初,随着电影业、石油开采和加工业、飞机制造业的发展,城市面积、人口、汽车拥有量急剧增加,空气污染日益严重。(4)在上述地形条件下,每当出现大气的逆温现象时,大气的扩散条件     ,空气中污染物积聚,其危害便格外明显。
参考答案;(3)盆地(一面靠海三面环山)(4)变差
这道题我今天看到了原题。题中是明确点出逆温的。不过这对学生的要求还是是很高的——学生一定要知道什么是逆温——这是一道单纯考察学生知识的题。我觉得,这种题在今后的高考中会越来越少。

Flash: 1998

1999年全国高考地理试卷(广东卷)第34题:
因为原图不太清楚,我找了一张很相似的图,除了图中一月均温上标的数字外和原图一致。

图中表示的是地形剖面,以及对应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
⑴夏季月均温最小值出现在海拔约_______m处。
⑵冬季出现大面积逆温的两个地区中,地势起伏较大的位于天山_______侧。
⑶海拔2000m高度上,南北两坡年降水量分别约为250mm、mm。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⑷只考虑温度高低,则天山北麓牲畜过冬牧场应位于海拔__________m。
参考答案:(1)4500左右(2)北(3)570左右北坡有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补给(4)约2000
这道题涉及逆温的内容集中体现在第2小题上,其难度是很大的,能够准确解决这道题,需要对逆温概念的了解,而且需要掌握熟练而准确的读图方法。我对这道题的推崇是远高于广东2000年的那道试题,尤其在读图能力的考察上。
或许就是因为广东高考频频出现逆温,于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对逆温现象和相关的内容成了一个热点。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老师都整理了关于逆温的概念、复杂的成因和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其中关于逆温的成因,有很多材料都涉及到了大学中大气的内容。
对老师这份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对考题的研究精神我们应该大加赞扬,不过,从上述关于高考试题的意图来看,显然只需简单了解逆温的概念即可,而解决相关问题的途径都是依靠读图或其他中学地理基础知识,我们对逆温知识的罗列和堆砌显然违背了高考的导向——能力立意。逆温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一个“媒介”或载体而已。
而且,很多关于逆温的成因其实在我们中学地理中早已涉及,只不过我们缺少了一双发现的眼睛,缺少了对知识深入的研究和浅出的魄力,一句话,我们点破一层纸的功力还不够!
在以下高中地理知识点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潜藏的逆温身影:
1.热力环流
在学习热力环流中,我们都会去请学生画海陆风和山谷风,我在网上输入山谷风搜索了下,图片甚多,当然是差不多的画法。
如图


我们看夜间的山谷风。由于山顶或高地夜间降温快,使近地面降温也快,因此冷空气会沿地形往山谷下沉,并在山谷地处“堆积”。如果我们此时在山谷低处某点向上垂直测量温度,那么就可能会出现逆温现象——也就是低处冷空气温度低,较高位置的空气气温会稍高一些。相关的论文如:《兰州山谷大气污染的物理机制与防治对策》
2.冷锋
相信每个学过地理的高中生都知道冷锋,而且几乎每个人都会画冷锋图。
下图是一张立体图,曾出现在江苏省某年的高考题中。

如果我们在冷气团一侧某点向上垂直测量气温,会不会有逆温存在呢?——答案是显然的。
下图的来源是:冷锋过境时北京大气边界层内风速、风向、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图中给出10月22日11:30至23日02:30,冷锋经过北京市气象塔32 m和280 m上10 min平均风速、风向、气温及相对湿度的时间变化。


我们看其中的第三张图,约在21点至22点之间,受冷锋的影响,在32米和280米之间的空间存在了一个明显的逆温现象。其实我们可以找一张更简单的图来示意一下:位置如下图中的红线。

逆温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常见到,尤其是在现在——秋冬的早晨,如下图:


这是我在送孩子上学时,在他们幼儿园门口拍下的照片。一层薄雾,轻纱般的漂浮在大地上,这层薄雾怎么形成的?为何悬浮于地表?有为何日头升高后会消失?如果适时的指导学生去思考,那么学生的兴趣不仅大增、印象也会深刻——这是真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逆温作为一个现象,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大气一章节的前提下了解,因为这是和正常状态下气温垂直分布的一种不一样的现象,但我们没有必要对这种现象来大动干戈归纳出诸如辐射逆温、地形逆温、锋面逆温等等组织学生复习。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就要对其他类似的地理现象都去如此学习和分析,学生岂不累死,我们自己岂不累死?——当然,如果你能挺下来,肯定能成为地理大家——这是一句真心话!

如果说点破一层纸的功力是对知识点的深入,需要老师在专业学术上不断探究;那么,浅出的魄力则需要我们对考纲和高考试题以及教育规律和知识认知要有一种在高度上的、宏观的分析、思考和把握能力。
仔细看我在前面罗列出来的关于逆温的高考试题以及我罗列出来的中学地理隐含逆温的知识,逆温成因几乎都罗列在内,而高考题大都也是着眼于对读图能力的考察上,并没有在什么是逆温、以及逆温的形成上纠缠。这些,都是平时地理教学基本涉及的东西。所以我一直认为,如果我们平时的地理教学就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这个词我现在一直在思考)、读图能力和良好的结题习惯,那么,应付高考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新课改背景下,单纯考察学生知识的试题会越来越少,即使有新的概念和名词,都会在试卷上事先告知学生。以后的试卷,我们将越来越无法推测高考到底会考什么——因为考试也在创新,但如果我们还是按着以往固定的思维——考什么就教什么的话,那么我们依旧会生活在“磨驴”的被动状态下劳累奔波。我觉得,现在是我们真正要转变教学和教研态度的时候了。如何做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拓宽学生学识眼界、提升学生生活智慧——解决学生“营养不良”和“消化不良”的问题,让学生能以不变应万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是对于我吧。
附件:

8  [发布时间:2010-01-25 15:06:46]

7  [发布时间:2010-01-25 15:06:42]

6  [发布时间:2010-01-25 15:06:36]

9  [发布时间:2010-01-25 15:10:00]

4  [发布时间:2010-01-25 15:00:03]

3  [发布时间:2010-01-25 14:41:43]

2  [发布时间:2010-01-25 14:24:18]

1  [发布时间:2010-01-25 14:23:36]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6: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修改了怎么无法全部显示呢?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0-1-25 17: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0-1-25 17: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0-1-25 18: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逆温除了在广东高考中
在其他试卷中出现时均是以新知识的面貌而出现
在材料中均体现了逆温的本质、现象等
考查的是学生的即学能力

我们在备考时完全没必要特意去讲逆温
否则,高考中新增加了什么,我们就去讲什么
那岂不是应了龙泉老师的那句话:高考结束后,我们越来越累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星韵网友  发表于 2010-1-25 22:28:18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0-1-26 00: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孙老师的研究水平,也像逆温层,越往上走,温度越高啦!学习了,谢过啦!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0-1-26 10: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的成就,取决于做题之外,我们教给学生的那点东西。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0-1-26 10: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做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拓宽学生学识眼界、提升学生生活智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教育的成就,取决于做题之外,我们教给学生的那点东西。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5-6-12 10: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得很详细,利于师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和提高。不过,逆温在我校高一时只向好班学生介绍了一下。进入高三,全体学生都介绍,因为习题中有相关习题。不过,不花太多时间,理解该现象的形成,能解释与大气污染的关系即可。拜读了,多谢!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5-7-4 16: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这篇文章,感慨很多呀!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5 01:11 , Processed in 0.07954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