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wen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51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学点新知识:盖娅假说

已有 761 次阅读2005-3-11 08:47 |个人分类:随便聊聊

       我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竟然发现在西方的地理学中比较多地谈论这个概念。我已经找的一些资料摘录于下。但是这些资料好象都不够清楚,需要自己再整理。

资料一:盖娅假说 GAIA HYPOTHESIS

  一种认为地球并非一堆无生命的岩石、而是一个生物体的理论。盖娅假说于1970年由Timothy Zell首次提出,1972年由James Lovelock和Lynn Margulis改进。根据Lovelock的观点,地球之所以避免了金星和火星那样的命运,是因为大约在30亿年前,它为一种生命形式所占据,这种生命开始将这颗行星变成自身。根据盖娅假说,地球上进化出的所有生命形式,都是盖娅这个生命体的一部分,就像组成人体的细胞。与细胞类似,构成盖娅的不同生命形式相互作用,为整个机体的健康作出贡献。

  根据NASA于20世纪70年代发射的海盗号火星无人探测器收集的信息,Lovelock发展了盖娅假说。他依据火星大气成分提出,生命无法在火星上生存。海盗号着陆器证实,火星表面并不存在我们所知类型的生命,尽管科学家们开始相信,在遥远的过去,火星上有可能存在着简单的生命。他们以此为基础反对Lovelock的观点。Lovelock将他的学说应用于地球,推论说,如果海盗号着陆器落到南极,也不会发现什么生命的迹象。Lovelock从一个寻找生命迹象的外星人的角度审视这个世界,得出结论说,地球本身更像一个整体自足、自我调节的系统,而不是一个栖居着多种生物的行星。换句话说,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Lovelock根据希腊神话中生育了泰坦巨人的地母的名字,将这个生命体命名为盖娅。

  科学家们很难接受Lovelock的盖娅假说,因为其基本原则太难验证。地球上的生命是由数以百万计的不同生命形式相互作用所维持的吗?抑或这数以百万计的生命形式只是一个更大的生命体的微小部件?到现在还没有人能设计出一个实验来解答这样的问题。此外,Lovelock还相信,盖娅的寿命数以十亿年计。鉴于人类科学地观察地球的时间如此之短,要通过发现地球的变化来证实盖娅存在,是非常困难的。

 

资料二:

 

The Gaia Hypothesis

 

In 1965, J.E. Lovelock published the first scientific paper suggesting the Gaia hypothesis. The Gaia hypothesis states that the tempera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 are actively controlled by life on the planet. It suggests that if changes in the gas composition, temperature or oxidation state of the Earth are caused by extraterrestial, biological, geological, or other disturbances, life responds to these changes by modifying the abiotic environment through growth and metabolism. In simplier terms, biological responses tend to regulate the state of the Earth\'s environment in their favor.

The evidence for Gaia is as follows:

  • If not continually replaced by biotic activities gases like methane and hydrogen would become non-existant in the atmosphere in a few decades.
  • Carbon dioxide (C02) in the Earth\'s atmosphere is far less abundant than chemistry alone would allow. If life was deleted carbon dioxide would become 30 times more abundant. Large quantities of carbon dioxide are currently locked up by living organisms.
  • The sun\'s energy output has increased by 30 % in the past 3.5 billion years. Yet, historical climate data indicates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Earth has only fluctuated by about 5° Celsius from the current average global temperature of 15° Celsius. Computer climate models suggest that a 30 % reduction in solar radiation would create a global average temperature of between -10 and -52° Celsius all things being equal.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evels of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must have been much higher in the past when the sun was less powerful. Extra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would have created a greater greenhouse effect and warmer temperatures. Thes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some mechanism must have removed carbon dioxide from the atmosphere as the sun\'s output of radiation increased over the Earth\'s geologic history. This mechanism is the conversion of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into fossilized organic matter (natural gas, oil, coal, limestone, and peat). In other words, Gaia!

This theory is important to Physical Geography and other Earth Sciences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

  • The Gaia theory suggests that the abiotic and biotic environment is made up of many complex interrelationships;
  • Many of these complex interrelationships are quite delicate and may be altered by human activity to a breaking point; and
  • The theory suggests that humans must learn to respect Gaia by reducing their intentional modification of the Earth\'s abiotic and biotic components.
 
 
资料三:

 

蓋婭「有機系統論」與技職環保通識課程規劃之研究

華筱彭*

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

摘要

從蓋婭理論 (Gaia theory) 的論述中,「生命」的定義不再如傳統觀念那般狹隘生命現像僅侷限於生物體本身,生物與地球環境乃截然二分而是把「生物」與「地球環境」整體看作是具有生命現象的巨大有機「活體」蓋婭 (Gaia)。理論中最值得吾人探究的地方有二,其一是它所隱含極其豐富、活潑的有機系統思維,其二為開創跨領域、整合型知識的絕佳契機。本文中以蓋婭「有機系統論」 (organic systems theory) 來統稱兩者的融合,並據以引申作為技職院校規劃環保通識課程有效思考模式與實作之借鏡。

 

一、前言

(一)國內環保通識教育實施的重要

自從工業革命以降,人類任由「工具理性」過度膨脹,科技至上的價值觀彌漫整個社會,往往凌駕於固有傳承智慧對於人文價值與生命關懷的訴求之上,導致人與自然普遍呈現疏離、異化的現象,如此情境中所進行種種之人類活動,造成地球資源過度使用及衍生出大量的污染物,面臨日益惡化的地球生態環境,人類永續生存的願景似已不在。「世界監測研究所」甚至曾將九○年代定為「轉捩的十年」(Turnaround Decade),認為這期間是挽救人類走上生態自毀之途的最後機會 (鈴木&麥康納,2000),正如同當代著名生物學家威爾森 (Edward O. Wilson) 一再的告誡我們,人類已啟動一場地球生態系統中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而這其中也包括人類自身的滅絕。

值此危急存亡時刻,世界各國有識之士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地球生態危機,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努力尋求一個合理思考及配套解決的方案,期能度過危機,繼續朝向永續生存的社會目標前進。面對當前地球生態危機,身為地球村一份子的台灣子民,在舉世環保意識覺醒之際,究竟該如何因應這股後現代思潮呢?雖然各界已有各種想法和見解,無論如何,基礎教育始終是最根本的一環,於是該如何盡力做好環保通識教育之札根工作,在此際便深具有前瞻性的時代意義。

然而,針對台灣環保通識教育的現況作檢視,我們不難發現當前從事環保通識教育工作者的素質普遍是低落的,深究其中原因,一方面是教育工作者本身的環境素養 (environmental literacy) 不足,另一方面則是環保教育工作者習慣以外科手術醫治內疾的方式來思考問題。事實上,前者容易解決 (譬如,強化科學認知,重視地球科學及生態學之教育訓練),而後者則導源於近代價值觀的丕變 (從傳統有機系統思維轉向當代主流之機械觀、化約主義式的推導),造成人與自然的關係十分疏離,因此在強化科學認知的同時,也必須納入改變主流價值觀之教育素材。

(二)技職環保通識課程實施的現狀與困境

環顧目前國內大專院校通識課程規劃設計,誠\如推動國家級通識教育課程的前教育部長吳京院士所言,大學普遍缺乏環保通識教育課程,而實際上我們進一步認為,這種情形在技職體系是更為嚴重的。在技職體系當中,原本通識課程就普遍不如各專業領域一般受到重視,倘若真有環保通識課程的實施,可能多半屬於點綴的性質,並不容易成為校內的重點通識課程。

不僅如此,鑑於專業掛帥之本位主義現象所波及,授課師資往往缺乏統整觀念及能力,僅留意本科專精之領域,因此在環保通識課程設計上,傾向將內容以化約式的科學認知方式編排,對於環境保護問題極可能見樹而不見林,令學習者難以一窺環境問題的全豹。偶有開設有關價值觀改變的課程,若是教師本身的環境素養不足,課程設計也可能僅流於各價值學說之探討,恐怕無法讓學生洞悉環保科學性問題之真正所在。在實際教學情境之中,如前者僅強化科學認知而缺乏人文價值與生命關懷之探討,學生特別容易感到課程的艱澀與沉悶;後者也因經常限在文字格義的層面上,情形十分雷同,以致皆無法獲得學習者廣泛的學習興趣,最後導致環保通識課程實施之教學成果大打折扣。

為了解決上述國內技職體系推展環保通識教育的迫切性,並且活化整個環保教學的內容,本論文擬探究一套系統性思維蓋婭「有機系統論」作為環保通識課程規劃的引導,期能幫助教師培養跨領域知識整合的能力,並能有效提昇環保通識課程的教學成果。

二、蓋婭「有機系統論」

「蓋婭」(Gaia) 一詞原意指的是古希臘人所信奉的神址,被視為眾神之母,又名「大地之母」。自從1970年代英國學者James E. Lovelock借用蓋婭一詞,發表令科學界頗感震憾的「蓋婭假說」 (Gaia hypothesis) 之後,使蓋婭有了嶄新的意涵。在蓋婭假說中,Lovelock (1979) 一反過去科學界認為地球環境主導著生命的演化,地球生物是以被動的方式來適應變遷地球的環境,他則大膽假設自從三十五億年前地球有生命以來,由於生命本身的存在,持續改善地球表面的物理與化學環境,才使得生命能夠處於舒適、穩定的狀態。自蓋婭假說提出後,贊成與反對聲浪皆有之,目前的科學界普遍採行折衷的看法,認為生物與環境乃彼此共同演化 (co-evolution ),此亦構成今日所謂「蓋婭理論 (Gaia theory) 的主要內涵。在太陽能量不斷的補注下,地球上的岩石、海洋、大氣及生物,彼此間藉由能量與物質的轉換,共同發展出自我組織與正反饋調控的機制,所形成的地球生態系統巨大的有機生命體,此一有機「活體」Lovelock將之命名為「蓋婭」。

從蓋婭理論的論述中,吾人可以察覺到「生命」的定義已不再如傳統般的看法那樣狹隘,總將生命侷限於生物體本身,認為生物與地球環境是可以截然二分的,如今則是把「生物」與「地球環境」看作是具有生命現象的有機複合體,這種強調生物與地球環境難以分割的觀點,確實會帶給當代人不少的困惑,甚至於產生極大的排斥感。然而,姑且不論蓋婭理論是否已將地球生態系演化做了完善的解釋,其援引的科學理論、相關證據是否正確無誤,或對於生命有著不同於傳統的看法,本文作者認為在此理論中吾人最值得探究的地方有二,其一是它所隱含極其豐富、活潑的有機系統思維,其二為跨領域、整合型知識的開創性嘗試,此兩者正可作為技職院校規劃環保通識課程有效的思考模式與實作借鏡,本論文中以蓋婭「有機系統論」 (organic systems theory) 來統稱兩者的融合。

蓋婭「有機系統論」不同於當前一般應用於工程的系統論,兩者雖同樣以系統性思考 (systems thinking) 作為主要的心智模式,但前者所呈現的是生物學中的有機體概念,因此特別彰顯對於「生命」向度的有機思維。當研究觀察一個系統時,擁有蓋婭「有機系統論」思考方式的人,除了傾向於將任一系統都看作是「活的」,最重要的考量是系統中所有組成要素在整體運\作下所呈現的特性,即所謂的湧現特性或外顯特質 (emergent property),它是一種見「林」先於各別組成之「樹」的思考方式,也是一種整體主義/整全觀 (holism)蓋婭「有機系統論」是運\用多元邏輯、非線性思考與因果循環的有機系統思維來研究系統,等到系統整體運\作特性有所掌握之後,此時才會把注意力放在各別組成要素的特有性質上,轉而採用當代主流思潮中的機械論 (mechanism) 與化約主義 (reductionism) 思維,以解析式手法深入研究系統。蓋婭「有機系統論之所以特別強調有機系統思考的心智模式,必須凌駕於機械、化約主義式的心智模式之上,主要用意在於提醒我們切勿捨本逐末地深陷在永無止境的解析思維泥淖中,如此才不至於事倍功半,甚至造成見樹不見林之憾。

其實有機體系統的研究範圍,大則可至整個浩瀚無邊的宇宙,小可至物理學界所發現的微中子 (就目前所知)。若以整個宇宙系統為研究對象,根據大霹靂學說 (Big Bang theory),宇宙初始狀態為一範圍極小的極高能量,自150億年前產生大爆炸後即不斷的向外擴展,至今在擴張的宇宙中已形成無數的星體。每一星體的生與死,歷經「成、住、壞、空」四個演化階段,在能量與物質的流轉作用下,星體發展出自我組織與調控的機能,一如有機生命體般的演化。以愛因斯坦著名的質能互換 (E=mc2) 觀點來論,其實整個宇宙萬物的生成皆是能量流轉下的活力表徵,萬物涵攝能量,彼此間相互關連、互為依存,宛若一超級巨大的「有機生命體」,生生不息的演化著。除了上述以整個宇宙為研究範疇外,如果縮小範圍,來到人類居住的地球與太陽系之間也有密切的關連,吾人已知地球行星難以脫離太陽系外而獨自運\行,因彼此間有重力牽引的互動關係,而地球生態系統的運\作則有賴於太陽高品質能量的源源不斷補注,才能生生不息;如果再次縮小視界時,人、生物與地球生態系統的互動關係亦是十分密切,是一無法隨意分割的有機整體。這宇宙中所發生的一切自然現象,如同樂團正演奏著行雲流水般的美妙樂章,雖無固定的演出腳本,卻總能保持著整體和諧之美感。在蓋婭「有機系統論」的思維引導下,吾人察覺宇宙系統內萬物有如生命共同體,系統內沒有任何一部份是可以和其他部分作截然劃分的,亦即無法加以機械式的分割,而這類整全觀的有機系統思維,其實並不新穎或有任何出奇之處,早就普遍存於東西方古老的文明中,成為對治當前人與自然疏離的傳承智慧。

以蓋婭「有機系統論」作為思維推導的模式,吾人自然會認同於當前維護地球生態系統動態穩定的強烈環保訴求。以熱力學的角度審視之,人類實不應於一兩百年極短的時間內 (與地質時間相比),恣意進行地球生態系統內部能量大幅度的轉換,如此形成過多的火商 (entropy),不易依循既有的地球生態系統調控機制排放至地球外,終究使地球生態系統瀕於崩潰的險境。如何避免過度干擾地球生態系統的正常運\作,以挽救未來陡降惡運\的頹勢,基本的科學素養不言自明是人人應必備,這其中又以地球系統科學 (如大氣、水圈如何運\作) 與生態學 (如生物多樣性的維護) 等整合性系統科學的認知最為重要。然而,以目前科學進展所能理解的大自然 (包括地球生態系統之運\作),平心而論還是極為有限,其實任何人為累進的干擾都有可能引發不同程度的生態危機,所謂「人定勝天」是人類不自量力的想法,本文作者深切認為唯有學習大自然、跟隨著大自然的步調起舞,融入其中,才是人類永續生存之道。這種心靈深處渴望與大自然融合為一的感觸,在歷史上有許多音樂、藝術及文學的創作,皆表達了此項意念;此外,舉凡先民尊重生命的有機世界觀,諸如原住民、美加印地安人的文化表達中,因缺乏人類自我為中心的 (anthropocentric) 傲慢想法,也有一曲同工之妙。

鉅著GaiaA new look at Life on Earth中,Lovelock為喚起世人重視維繫地球生態系統穩定的重要性,改善人與自然的關係,曾將科學、人文與美學等領域努力的結合,雖然未臻於完美,但所呈現出跨領域、整合型知識的開創性嘗試,已為吾人立下了一個絕佳的典範。有鑑於地球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人類自救的環保意識隨之高張,類似蓋婭「有機系統論」為思維取向,努力開拓跨領域、整合性的知識,以建構一套適用於環境保護方略,提昇環境倫理素養,日顯重要。譬如,晚近威爾遜 (2001)大著知識大融通 (Consilience),企圖融通人類文明中各大領域的知識,雖然成果見人見智,但即為深切體察此一認知所作的努力。

三、以蓋婭「有機系統論」作為規劃技職環保通識課程之引導

自當代機械、化約主義思潮襲捲以來,長期主導學術界之發展,其所強調的單一邏輯、線性思考與絕對因果關係的思維模式,已使得當前各學門領域過於壁壘分明,這對於通識教育界倡導科際整合課程設計與教學理念,不諦是項嚴峻的挑戰,而技職院校的情況可能更為嚴重。在規劃技職環保通識課程上亦然,環保通識教育授課師資本身受限於傳統分殊學科的訓練,在規劃課程與教材設計上,一方面極可能傾向先行分化以後,再尋求重新加以整合,另一方面則可能無法有效掌握其它相關領域的知識,而將其融入課程中。若以蓋婭「有機系統論」觀之,此舉可謂本末倒置、事倍功半的作法,教學效果必然大打折扣,無法發揮預期的功能。為了有效解決困境,第一個步驟或許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即是教師思維模式應做改變,事前教師得做好心理建設,並有打開胸襟、廣博學習與整合諸多領域的強烈決心,此過程必然十分艱辛,但卻是值得去做的事!

如前言所述,目前國內大部份師資以往所受的教育是專業領域為主,少有旁通統貫其他知識領域的機會,因此在面對錯綜複雜環保問題容易見樹而不見林,課程規劃的視野恐偏於一方,為使其短時間內即能跳脫既有之思維窠臼,尚未開始規劃課程以前便導入蓋婭「有機系統論」的概念,強化教師腦海裏隨時浮現多元邏輯、非線性思考與因果循環的有機系統思維,先行體悟知識體系的統整性,才正式開始規劃課程,本文作者認為此法乃避免以主流思潮來規劃環保通識課程時,每當整合跨領域學門時,心理不由自主產生認知上的障礙。

俟每位教師擁有蓋婭「有機系統論」的概念以後,雖然整合不同領域時心理抵抗力已弱化,但考量到一個人的能力終究有限,有時團隊合作共同規劃課程也是必要的步驟,藉由密集圓桌會議/讀書會和不同專業領域的同事們 (或其他學者) 虛心討論,不斷敞開心胸且投諸時間、精力來學習與蓋婭「有機系統論」相關之領域語言,幾番研究後努力克服心中原有的陌生感,並達到彼此間的尊重與理解,漸漸把各自所學之「專業」領域加以「整合」,在「合而不同」的認知基礎上,事半功倍地勾勒出一個具備跨領域、整合性之環保通識課程的風貌。在課程規劃之際,對於知識體系的瞭解,原則上首先必須先見林而後見樹,亦即先掌握知識體系的整體架構與特性,之後才深入了解各知識領域於該體系中所能發揮的功能,進而尋求共同的教育理念與教學主題,擬定一份「多樣化」領域的整合型課程大綱。

整合型課程大綱擬妥之後,便可再進一步以蓋婭「有機系統論」深入探索環保通識課程設計與教學歷程的核心,以環保教育的觀點來看,其目的是把學習者從「心」加以改造,除了以大自然作為研究對象,並時常關心人類及其他物種生存之外,更應積極地培養學習者一種「整全觀」的宇宙素養 (holistically cosmological literacy) 與養成健康環境倫理 (sound environmental ethics) 的觀念。在這種環保教育歷程中,是以整體的教育觀來考量課程設計模式,屬於科際整式的 (interdisciplinary) 甚或超科式的 (transdisciplinary) 課程設計,其中美學陶養、戶外教學、系統性思考的教學策略及內在價值 (intrinsic value) 的判斷,皆是缺一不可的教育必要元素,全然以有機的方式,交互運\作於整個環保教育歷程之中。

至於實體上的環保通識課程規劃內容與教材設計,本文作者建議教師們能盡可能貫穿蓋婭「有機系統論」中所涵蘊的地球系統科學、生態學、美學 (音樂、藝術、文學欣賞等) 與尊重生命的有機世界觀,嘗試以多元角度思索當前地球生態環境議題並積極統合、活化整個教學歷程,使學習者在面對當前錯綜複雜環保及相關政經議題時,一方面能有較為合理的科學判準依據,另一方面也能誘發其對於人文價值的重視與生命關懷的情操,體悟如何才能達到永續生存的美好願景。在實作上,對於教學成效的評量,建議任何技職環保通識課程的規劃設計與教學歷程,應期盼達成以下四個彼此連貫、相互融通的環保教育目標:

1.          培養學習者瞭解在浩瀚宇宙中,地球行星無法獨立於宇宙之外,無論往外延伸至整個太陽系乃至整體宇宙視界,或本身地球內部之生態系統,無一不是彼此相關、互相依存的有機生命體,使其具有整全觀的宇宙素養 (其中地球系統科學與生態學認知尤其重要)

2.          以此素養及認知為基礎,能進一步洞悉大自然與人為力量並駛之際,如何牽引全球環境變遷的未來走向;

3.          能以音樂、藝術及文學欣賞角度體會地球生態之美,並認識多元文化傳統智慧中強調尊重生命的有機世界觀,弱化其對於大自然普遍存有的「工具理性」價值觀;

4.          能重新思索人與自然的關係,擺脫人類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桎梏,深切體悟人與自然本應和諧相處,藉此誘發其內心保護地球生態環境及愛護生命物種的強烈決心。

四、結語

一位教師的思維模式對於環保通識課程規劃走向、實際課程設計與教學良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為使環保教育真正落實於技職體系中,每位教師如何致力於旁通統貫其他「專業」領域,化「繁」為「簡」地整合成一套圓融無礙的知識及價值體系,這等工夫日益顯得重要。針對國內師資思維模式轉化及強化課程規劃統合能力培養的諸多困難點,本文特別提出蓋婭「有機系統論」作為規劃技職環保通識課程的引導,期能奠定跨領域、整合性環保課程的理論基礎,協助師資在整合知識體系時達成一定程度的共識,這項嘗試無疑地需要深入探究之處還很多,但主要目的是為了拋磚引玉,期待有更多的學者能投入這方面的研究,集眾人之智慧,無私無我地共同為維護地球生態系統的穩定而努力,留給後代子孫一片藍天綠地

 

 

 

參考書目

洛夫洛克 (1996,金恆鑣譯),大地之母:地球是活的 (第二版)!台北:天下文化。

鈴木、麥康納 (2000,何穎怡譯)神聖的平衡:重尋人類的自然定位。台北:商業周刊。

威爾遜 (2001)知識大融通。台北:天下遠見

Lovelock, J. E. (1979). Gaia: A new look at life on earth.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本文作者為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環保教育、環境哲學。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hellozhanghuan 2005-3-12 09:59

盖娅假说第一次听说

资料一说得有点唯心似的“这种生命开始将这颗行星变成自身”

资料二:好象更理性,强调有机和无机之间得关系。

The theory suggests that humans must learn to respect Gaia by reducing their intentional modification of the Earth's abiotic and biotic components. 好象与可持续观点得本质是发展相矛盾。
资料三;实在看不惯繁体字,建议换换
一个问题请教:民国95年是公历那年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我是风 2005-3-18 00:25
民国95年是公历2006年,哈哈
回复 hellozhanghuan 2005-3-18 07:46

谢谢风,我懂了,是按辛亥革命算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21 05:44 , Processed in 0.07920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