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朱庆庆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4000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丹霞山行记3

热度 1已有 215 次阅读2024-3-23 22:43 |个人分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系统分类:关注星韵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丹霞山行记3
   2024年3月20日,农历二月十一,11时06分24秒太阳位于黄经0°迎来“春分”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对于我这个一线的地理老师来说,肯定要考考学生地球运动的意义。今年的春分比往年的早了一天,同学们终于见证了一次课本上说的“3月21日前后”。对于我自己而言,我终于学会了工作和生活爱好的平衡。开学一个月学校各种事情向潮水般涌来,我知道我没办法在3月20日完成我的日志的时,我没有那么焦虑了。因为我知道在3月22江津出完差回来后,工作的事情能如期完成,3月23日周六晚上我将有时间完成,因此在做学校各项工作时反而情绪很稳定,没那么多的杂念。那么现在开始吧!

    2024年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全国科普志愿者训练营一共有5天,前两篇日志已经记录了第1天破冰与开营,第2天正式的训练活动,今天将剩下的三天记录完并进行总结吧!记录第3天正式的训练活动。主要内容摘抄自脚爬客公众号。

雄奇险幽,灿若明霞

走进阳元石—细美寨科考5号线——1月14日上午,由马丽荧、彭露等自然导师带领科普志愿者们前往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阳元石—细美寨5号科考线路。经过群象过江观景台时,彭露老师以一首童谣拉近了志愿者们与丹霞山的距离。勾勒了群象过江观景台的壮丽景观。随后,来到了观鸟小径、阳元石景区,马丽荧老师向志愿者们介绍了这片天地中的一些鸟类,如白喉红臀鹎、麻雀,让志愿者们对这些羽毛世界的精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紧接着对阳元石的形成原因、形成过程以及未来发展,详细地向志愿者们讲解,可以了解到阳元石最初是与阳元山岩墙相连,由于被节理切割,随着流水侵蚀、崩塌和风化而逐渐分开,再受东南风和西北风,风化打磨形成圆润石柱形态。抵达细美寨时,彭凌峰老师为志愿者们讲解了这座寨子的独特之处。细美寨的建筑采用砂岩巧妙砌筑,三道门布局巧妙,旨在提供有效的防御。这座山寨在丹霞山的108个寨子中独树一帜,成为唯一一座可以到达的山寨。同时,还补充介绍了巴寨、屯兵寨等其他的山寨,深入了解丹霞山地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探索通泰桥—混元洞科考6号线——1月14日下午,导师与志愿者们向通泰桥—混元洞6号科考线路前进,马丽荧老师为科普志愿者们呈现了一场生态知识的盛宴,讲解北江铁线蕨、树包石等与自然息息相关的生态知识。混元洞内,吴维平老师为志愿者们深入解读了泥裂的奥秘。泥裂是一种由于干燥脱水收缩形成的层面沉积构造,而其垂直剖面的“小柱子”不仅反映了该地层的深度,还呈现出楔形体的形态。

赏丹霞地貌—水上丹霞科考7号线——傍晚,科普志愿者们踏上水上丹霞的旅程,在晚霞的照耀下感受丹霞山“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美景,感叹睡美人峰的优美曲线,聚精会神地观赏着僧帽群的奇异造型。远望拇指石矗立在远处,宛如大自然的雕刻杰作,引人遐想。巴寨、茶壶峰等丹霞地貌也在夕阳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让每一位科普志愿者都沉浸在自然之美的海洋中。

知识分享环节——实训过程中,李贵清、黄涛老师老师分别给志愿者们带来«丹霞山何以多维?»、«丹霞山文化遗产»专题讲座,从地理概况、多维丹霞、世界丹霞以及中国丹霞四个部分介绍,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享丹霞地貌的红层形成原因和分布情况,以及介绍丹霞山的考古调查、遗产保护等知识。同时,张超老师为志愿者们答疑了关于绝对年龄与相对年龄、地堑与地垒、节理、球状风化、岩石分类等内容,解决了志愿者们的部分疑惑,收获了许多知识。

丹霞山特色夜观课程——晚上,在丘英翔、黄玮、胡影陶三位老师的引领下,科普志愿者们开启了一场引人入胜的昆虫夜观课程。揭开了昆虫世界的神秘面纱,在夜幕降临的丹霞山,昆虫们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多样性,志愿者们学到了如何辨别灯蛾幼虫、蟑螂、蚰蜒等各种昆虫。通过仔细观察、了解生态特征,他们逐渐领悟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独特作用和地位。

   这是第三天的训练活动,有科普讲座与5、6、7号线路实地学习科普知识与夜观课程。我最感兴趣的是夜观课程,因为以前没有参加过夜观课程。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很多注意事项,针对有机会自己带出学生夜观的老师,还分享了一些很实用的经验,讲完之后我们都跃跃欲试呢。

朝霞满天,丹山巍峨

探索丹霞山长老峰科考2号线——1月15日上午,在闫罗彬、郭剑强等自然导师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前往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长老峰2号科考线路,实地考察丹霞山的丹山碧水、背斜地貌、盆地的形成等内容。前往长老峰2号科考线途经舵石、韶音亭、龙王泉等地,闫老师为志愿者们讲解了丹霞地貌的背斜地貌特征、板块运动对丹霞地貌形成的影响、龙王泉形成原因等知识点。其中,志愿者们对晚秀岩的构成十分感兴趣,在闫老师的建议下,志愿者们尝试咀嚼晚秀岩岩石碎片,它的碎片是不硌牙的,可以看出晚秀岩的构成泥岩占了很大一部分。

 走入丹霞山锦石岩寺科考1号线——1月15日下午,前往锦石岩寺1号科考线路,途经崖壁、梦觉关、通天洞、锦石岩寺等科普点。摩崖石刻的“法海慈航”、“诞先登岸”大型石刻出现在别传寺门前,闫老师分享了摩崖石刻形成的原因。梦觉关是一系列蜂窝洞穴群,由于流水侵蚀、风化作用形成的大型蜂窝状洞穴,其形状圆润的原因可能湿度、微生物等因素有关,例如蜂窝状洞穴“龙鳞片岩”,因差异性风化,它的形成是一个随机过程,岩石上的绿色是因为有微生物蓝藻分布,会因干湿程度而变化颜色。吴雪芳老师沿途还补充了树中的“癌症”,松材线虫病相关内容。在垂直节理、流水侵蚀、风化的作用下形成的通天洞内,躬身穿洞后,会发现别有洞天的一线天景观,锦石岩寺前,可以看到典型的赤壁丹崖—锦石岩大崖壁,该大崖壁为丹霞组锦石岩段的命名地,锦石岩大崖壁中间最后一层的砂岩曾经可能是沙漠或者是风尘,它的岩层倾斜度较大。

讲解模拟沙盘——志愿者们汇聚在丹霞山地质博物馆,跟随顾丽娟老师在沙盘前了解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公园的五个景区在哪个方位,以及核心无人区巴寨、飞花水、韶石山等景区的相关知识点。展厅内,志愿者们对于丹霞地貌、丹霞山生物、丹霞山文化进行学习,充分展现出丹霞山核心价值和丹霞山的魅力。

科普知识分享——晚上代明月老师分享了关于动物登陆过程的生物演化故事,从登陆的先驱者鱼类展开分享,再是两栖类肺的进化,最后是成功登陆的关键——羊膜卵。在代明月老师的分享中结束了今天的行程。明天依旧在此如期而至。

   这是第四天的训练活动。在考察2号线时大家晚秀岩的构成十分感兴趣,在闫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尝试咀嚼晚秀岩岩石碎片,它的碎片确实是不硌牙的,可以看出晚秀岩的构成泥岩占了很大一部分。于是我们都去掰了几块,咬起来试了,我还把我咬过的这块带走了,跟我的带的饼干是不是很像!我想我们大抵是爬山爬饿了,中午在别传寺吃斋饭,吃得别提有多香了。

仙山琼阁醉游人

科普讲座分享——1月16日上午,志愿者们聚集在丹霞山自然学校,参与由第一届丹霞山全国科普志愿者朱家强老师分享的科普讲座。本次讲座以《丹霞山的古村落》为主题,着重介绍了仁化古村落的数量和地位,特别聚焦在丹霞山附近的夏富村和牛鼻村。这两个古村落以其独特的丹霞山特色而闻名,其中的夏富村更是曾经李永茂居住的地方。此外,朱老师生动而简洁地描述了夏富村和牛鼻村的建筑特色,介绍了部分房屋是如何采用砂岩进行建设的。还详细展示了夏富村的房屋分布和众厅等情况,使得志愿者们对这片古老而美丽的丹霞山地区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游丹霞山科考8号线——志愿者们乘坐着竹筏,沿着仙山琼阁醉游人的锦江竹筏8号线,漫游在丹霞山西部风光游览区。在这片宛如仙境的景区里,他们感受着清新的锦江之风,欣赏着悠然流淌的锦江水,沉浸在丹霞山千峰叠嶂的壮丽景色之中。地质文化村夏富村是充满艺术氛围的村庄,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布景设计,钟小飞老师详细介绍了建筑背后的故事,揭示了这个村庄的多元文化和生活面貌,这不仅为志愿者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也为志愿者们对丹霞山历史文化的了解注入了更加生动的色彩!

圆满落幕——1月16日下午,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主办、武汉地学之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年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全国科普志愿者训练营顺利结营。本次活动旨在利用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天然的自然资源优势,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活动核心,积极展示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科学和生态价值。与此同时,通过多层次的学习与培训,让志愿者们深入了解丹霞山的地质背景、生态特点,进一步提升对其的认知水平,使志愿者们成为丹霞山科普事业的中坚力量,为公园的自然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结营仪式上,进行了志愿者成果汇报和表彰颁奖等环节。志愿者训练营营长李迎鑫进行了结营总结。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科技科相关负责人对各小组汇报进行了总结点评,表达了对志愿者们辛勤付出和积极参与的赞赏。并表示期望志愿者们后续能够继续投入到科普志愿活动中,为丹霞山的科普事业献出一份力量。也热情地欢迎各位志愿者再次莅临丹霞山,共同推动地质公园的科普工作,促使更多人深入了解丹霞山的独特之处。

   第五天的活动我们认识很多当地的科普志愿者,他们既是当地的村民也是科普讲师,就像回营志愿者李贵清老师进行的讲座《丹霞山何以多维?》其中一点就是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比如“做中学”,科普达人成长。其中有些村民发现了丹霞山的特有种植物和动物还联合丹霞山学校的老师发表了论文。很多的商家也都有各自的特色,一边开店,一边做特色的丹霞山特色研学活动。能感受到大家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宣传自己的家乡。至此我们的整个培训活动接进入了尾声,下午我们迎来了结营仪式。媒体组的伙伴们将我们这几天的活动剪辑成视频,一帧帧一幕幕的欢声笑语让我们越发舍不得结束这次行程。丹霞山的陈老师最后总结时说我们是丹霞山的“荣誉山民”,每年都可以凭身份证回来看丹霞山和这里的人们——“我们也是有靠山的人了”!

   从丹霞山第一顿饭开始我们就体验到了“舌尖上的中国”饮食文化的差异之——广东的汤。知道广东人爱喝汤,每吨饭上菜前都是先上的汤,第一顿的汤很甜,你猜里面放了啥?——没想到甘蔗都可以拿来炖汤!另外一个差异是饮食习惯—使用公筷。每张桌上都放有公筷筒,我的室友柿子同学就是广东潮汕人,特别贴心,每道菜一上来就很自然地放到每道菜上,其他同学们也很自觉,我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的好习惯点了很多次赞!主办方把培训期间的食宿安排都特别的棒。照顾了来自不同省份营员们的口味,第二天开始就上了非常下饭的“辣”菜,真是深得我这个重庆人的心和胃!

      现在的我,依然还有很多想法和不足,我这篇日志写到的也只是我所看到的一小部分,看到丹霞山人的行动,我明白了,光想,是永远到不了我想去的地方,想,就要马上行动!于我就是要坚持记录,持续地输出!我相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当像鸟飞往我的山!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景荣 2024-3-24 23:25
非常棒,继续第四篇
回复 朱庆庆 2024-3-26 10:32
景荣: 非常棒,继续第四篇
谢谢景老师鼓励 后续还做科普任务,我肯定会持续记录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8 20:18 , Processed in 0.07701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