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东方飞鹿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518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教师应该向学生学习

热度 2已有 930 次阅读2012-5-4 23:51 |个人分类:读书与学习|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教师, 学习

教师应该向学生学习

    学习学生的学习力。学习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积极的成长境界。学生每天都在拥挤的教室里,被拥挤的思想所包围。但是他们却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以一种虔诚、崇拜而积极的心在跟着教师走。他们的手中拿着笔,在不停地写;他们的眼睛在跟着教师手中的粉笔思考;他们的大脑在高速的运转,在与教师进行着心与心的交流。于是,他们在成长,在思考中成长;他们在进步,在积极的学习中进步。

    学习学生的思想力。思想力即体现着教师的人生高度,彰显教师反思的深度,同时这种思想力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积极的体现与发展。我们认为,有思想力的教师有做人之德、执教之功;有思想力的教师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思辨力强;有思想力的教师会自觉追求反思的深刻性。于是,我们的这种思想力就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创新能力和进步动力。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思想需要经过“躬身体察—学习借鉴—升华提炼—个性融合—实践检验—认识创新”的历程来进行锻造;于是,我们的学生就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中,在学生周而复始的知识实践中体察、感悟,在学生的知识学习中借鉴、融合,在学生的深度练习思考中抽象、提炼,在学生的作业实战中完善、创新。然后,他们就有了自己的思想,然后他们就成为新时代的有思想有作为的劳动者、建设者、创造者、创新者。于是,时代在学生的进步中进步、发展。

    学习学生的落实力。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其成长的过程,而这种成长需要落实到各门基础学科知识的学习中,需要落实到每天的记忆、背诵、默写、作业中。或许学生的知识落实有时会不到位,或许学生的作业完成的是那样的不成体系,或许学生的作业错误一个接着一个,或许……但是,正是在这样的“错误”中,他们在不断的完善着他们自己,在不断的反思着他们自己,在不断的哭泣中进步着他们自己。于是,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错题集”,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整理本”,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得意”成绩。虽然这种落实有时候很慢,有时候还会“反复”,但是,他们在一直的落实着,并一直的进步着。

学习学生的欣赏力。学生在每天的学习中,一直处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知识“轮番轰炸”中,虽然我们也一直在改革着课堂教学,在形成一些所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提升着我们自己的“教学案”形式。但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教学对象,我们教学的真正“主体”——学生,却一直在那里默默的支持着我们、配合着我们、鼓励着我们、承受着我们,虽然有许多时候可能是无奈的、莫名的。但是,正是学生们的这种无奈、莫名,或许说好听一些是叫着“欣赏”吧,对,毕竟是他们的这种欣赏、支持、配合、鼓励、承受,才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一步步在走向成功。

学习学生的发现力。“老师,您今天的胡须剃得好干净。”“老师,您今天的衣服穿得蛮得体的。”“老师,您今天对我的表扬,我真的很受用哩!”“老师,您上次表扬……的作业做的很认真,他其实那天的作业并没有交的。可是,后来他的作业真的做的很好哩!”“老师,……”学生,我们可爱的天使们,他们是充满天真烂漫的生命存在,他们虽然有时候很淘气,有时候还会让我们“郁闷”,但是,他们也在学习中观察,在学习中思考,在学习中发现。有时,静下心来仔细“回味”着他们的“发现”,他们其实也是在观察着我们、学习着我们、鼓舞着我们。这种观察,无疑是在拉近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亲情”“友情”。正所谓:教师眼中有学生,学生眼中就有恩师;教师为学生搭建成功的舞台,师生相依相惜相助,师生就都会有美好的未来。

    教师和学生,其实就像是两棵树,一棵大树,一棵小树。大树陪伴着小树,或者说是小树陪伴着大树,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中、在狂风暴雨的历练中,一天天的都在成长。然后,有一天,在这棵大树的引领、呵护下,小树成长为一片茂密的林海。

    (江苏省丹阳市第五中学侯建成  21230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shida 2012-5-5 13:53
“学习学生的学习力”,学习力成人也是有的吧,只不过懒惰
回复 zwj0371 2012-6-21 15:40
好的立论  老师应该不断地学习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1 15:38 , Processed in 0.07405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