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67|回复: 0

[其他资源] 水之道德之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9 08: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www.doc88.com/p-206185622128.html
https://www.doc88.com/p-6922037745350.html





《水之道与德之端》这部书,是美国达慕思大学艾兰教授的最新专著,原文,版1997年由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印行。现在经张海晏博士译为中文出版,对于这样一种非常专门的学术著作来说,应该算是相当快的了。
中国学术界对艾兰教授是熟悉的。作为老朋友,她多次来华参加文史、考古以及古文字学的会议,提出有创见的论文或作演讲,她的《龟之谜》一书,前几年也出了中文版。艾兰教授还与我们合作,编著了《英国所藏甲骨集》、《欧洲所藏中国青铜器遗珠》和《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古物博物馆所藏甲骨》等书。她可称与中国学者联系最多的当代汉学家之一。
这部书的中文版有一个副标题:《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本喻》,如艾兰教授在原文版序言开端所说,“它既是对中国早期哲学观念的解读,又是对语言与思想之关系的考察”。从对中国古代哲学观念进行解读这一层面来说,《水之道与德之端》乃是中国哲学史的研究,特别是对东周这一“中国哲学的黄金时代”《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典籍的研究。其特点在于运用现代西方哲学隐喻(metaphor)的概念,做出新探讨和分析,并延展到思想文化与艺术的若干方面。
艾兰教授所强调的,是这部书尚有更深刻的层面,即通过隐喻的解析去论证语言与思想关系这样的重要哲学问题。作者在中文版序里明确地告诉大家,“此书是一部关于语言以及语言组织思想的方弍的著作”。书中反复讨论,《论语》等书是两千多年前“用古汉语这种与西方全无渊源关系的文字系统写成”的,然而在翻译后仍能为现代西方人所接受,有的甚至流行,这证明人类思想存在着普遍性;不过西方人在通过自己的文化与语言去接触中国古代哲学时,又不免有所隔膜,无法全面准确地体受其间的精徼,这又证明人类思想具有差异性。在这里我想为艾兰教授补充--句,就是对于体现西方思想文化渊源的那些作品,我们中国人如果不能由其原来的语言来阅读,尽管译文已尽力做到信达雅,也必然不能曲尽其妙处。这种现象究竟有怎样的哲学以及认知科学上的意义,实在是值得研究的。
从哲学史出发而着重于哲学问题的探索,艾兰教授的这一学风,我猜想是受了她多年同事葛瑞汉教授的影响。她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取得博士学位后,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任教长达二十三年。该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简称SOAS(读音如“漱阿斯”),系国际汉学界著名中心之一。艾兰教授在《水之道与德之端》致谢辞呈提到的三位汉学家:葛瑞汉、谭朴森和刘殿爵,都精研中国古代典籍,有许多著述翻译。其中葛瑞汉教授不仅是汉学家,而且有纯哲学的著作,他的最后一部代表作《论道者》,既通论了中国先秦哲学史,又贯彻着他本人的哲学观点c艾兰教授讲她受葛瑞汉氏的影响最为明显,无疑乃是实情。我曾多次访问亚非学院,获识这几位先生。尽管我不能喝酒,但对那里地下室酒吧中学术讨论的热烈气氛,至今仍记忆犹新。
《水之道与德之端》向中国读者展示了艾兰教授学识的广博。不少人只知道她研究甲骨文、青铜器、竹简,却不了解她在亚非学院长期讲授的是中国古代哲学文献。透过这部书,大家也可以感受她所说在亚非学院汉学家间“一度盛行的独特的学术氛围”。
这部书由于其性质和体裁,绝不是容易翻译的,幸好张海晏博士从各方面来说都是译者的最佳人选。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思想史研究室工作,受有中国哲学史专门训练,又曾任亚非学院访问学者,并在那里学习西方哲学。他熟悉葛瑞汉教授的著作,翻译了《论道者》,也译过艾兰教授的若干作品。对于这部书,张海晏博士反复绎读,数易其稿,最后还由作者本人审校,因而能够克服翻译中的重重困难。对于他这种不辞艰辛的精神,我们应当表示敬佩。
李学勤
二OO—年五月三十日


中文版序
此书是一部关于语言以及用语言组织思想的方式的著作。它也旨在讨论将一种语言完美地译成另一种语言的不可能性。我完成此书的初稿是在1995年,那恰是在我离开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去美国达慕思大学(Dartmouth College)接受现任教席之前。我于1991年初认识张海晏先生,当时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作学术访问。1992年他作为访问学者来到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我们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几年前,他说希望能将我的这部著作译成中文,对此我感到荣幸。因为我知道他熟悉我的著作,而且阅读过作为我的这项研究之基础的有关西方隐喻理论的书籍,成以,我觉得他是该书的理想翻译者。然而,我一度对本书是否真正可以译成中文且词达意顺心存疑虑。现在我必须坦言,当我看到他的中文译稿时,我感到欣喜与惊讶。
本书的主旨在于指岀,由「中国早期哲人认定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有善共同的原则,所以,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最有意义的概念都以源于自然界的本喻(root metaphor)为模型。因此,例如,“道”这个概念尽管抽象,但它也是以水的隐喻为原型的。“道”的最初意象是指以泉为源的河流。由此意象进一步拓展,尤其在道家文献中被扩展为无形无象的水自身,由坚冰到蒸汽的各种形态.虽然我认为这一理论能够用来理解中国早期哲学的所有文献,但我在本书只将研究限定在如下这些最为流行的中国早期哲学文献:《论语》、《老子》、《孟子》和《庄子》。
本书英文版出版以来一部对我们理解水在中国早期思想中的角色作用极为重要的竹简问世了。1998年春,文物岀版社岀版了《郭店楚墓竹简》,此批竹简系1993年出土于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我惊奇地发现其中一篇被称作《太一生水》的文献。郭店楚墓下葬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其中有若干以前未知的儒家文献,也有二篇竹简含有《老子》(《道德经》)的思想资料。称为《太一生水》的这篇文献是这三篇竹简之一。此篇开头便讲:“大(太)一生水,水反木甫(辅)大(太)一,是以成天。天反木甫(辅)大(太)是以成陞(地)。……”它提出中国早期哲学思想中水居于首要地位的宇宙论纲要。我在一篇名为《太一•水•郭店〈老子》》的论文中简略地讨论了这篇文献,此文发表于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所编《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然而,其中仍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我计划在以后的著作中详加讨论。
是以为序。
艾兰
2001年2月
于达慕思大学


英文版序

本书是对中国早期哲学思想中本喻的探讨。它既是对中国早期哲学观念的解读,又是对语言与思想之关系的考察。我这里所讨论的哲学文本,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至前3世纪,即中国哲学的黄金时代(the golden age).其中包括《论语》、《老子》(《道德经》)、《孟子》、《庄子》和《荀子》。这些著作是检验中华文明的文化试金石。
这些著作是2500年前用古汉语这种与西方全无渊源关系的文字写成,然其与当代欧美在语言与思想上的距离几乎不是很大。一方面,它们是人类思想普遍性的证明:它们可以被理解,至少大体上如此。我们能够学会阅读古代汉语,而它们也能翻译成欧美文字。一旦翻译成西方文字,它们不但易于理解,而且寓意丰赡,甚至以可能应用于我们现实生活的方式来谈论事情。确实,《老子》与《庄子》不啻为风靡当今世界的流行著作。然而,另一方面,这些文献又是人类丰富差异性的明证。西方人对中国早期哲学的理解,尤其当他们从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中介走进它们的时候,乃是不全面与不准确的。
这些文本之所以如此易于为西方人所接受,原因之一是它们的世俗性--中国古代没有宗教正典(religious canon ),没有神圣叙事(sacred narrative),确乎如此,本书旨在指出,古代中国人缺乏超验观念(transcendental concept),他们直接而向自然界---水及其所润育的植物---寻求其哲学概念得以建构的本喻。他们的思想路径是整体性的:经由对自然规律的考察便能洞识人类社会的支配力量。因此,在将抽象概念系统化的哲学阐述中,他们从自然现象中提取了原型。
近年来,当西方哲学家越来越意识到自己传统的特殊性以及对其中许多基本信念产生动揺之时,不少学者已经将视角转向中国,作为一种开发与寻找新问题与新解答的方法。这样,他们倾向于用欧洲哲学的抽象的专门性术语来重铸(recast)中国哲学。即使是中国哲学文献的欧洲语言翻译,也模糊了中西哲学思想间的许多差异。如此这般,好像中国人讨论的问题,尽管有时答案不同,但却与西方别无二致。
我的研究是具体性的。从具体意象而非抽象概念切入,并试图重构(reconstruct)而非解构〈deconstruet)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框架体系,逋过揭示隐含于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中的物象,我们开始了解这些概念意义的潜在范围,以及它们彼此间结构上的关联。通过建立这些结构关联,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特定的哲学家所讨论的特定的问题。
这并非一种比较研究。然而,尝试从另样的思想体系来思考,用不熟悉的方法组织我们西方旳思想,摒弃西方人的许多固有成见,这样的特殊方法将使西方人获取若干审视自身概念体系的新视角,这-概念体系是某种并不亚于古代中国人的历史与文化环境的精神产品。

作者简介
艾兰(Sarah Allan),著名汉学家,1945年生于美国,1974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博士学位。1972年始任教于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现为美国达嘉思大学(Dartmouth College) “中国研究"讲座教授,曾著有《世袭与禅让》、《龟之谜---商代神话、祭祀、艺术和字宙观研究》(有中译本)、《思想与文化---早期中国历史》(有中译本)、《英国所藏甲骨文》(合著)和《欧洲所藏中国青铜器遗珠》(合著)等。她的著作在海内外汉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水之道与德之端---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本喻》是她最新的一部专著,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西方哲学的隐喻认知理论认为,隐喻不同于属于修辞领域的比喻,不是用来表述已经形成的思想,其本身就是一种认知力量,对思想观念的形成起一种引导性的作用,隐喻的来源不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某一文化的样态或特质,该书借签了隐喻理论,重点从“水”的本喻(root metaphor)这一视角来研究中国早期哲学思想,通过揭示隐含于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中的物象,来了解这些概念意义的潜在范围,以及它们彼此间结构上的关联。从具体物象而非抽象概念切入,试图重构(reconstruct)而非解构(deconstruet)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主要的概念范畴和框架体系。这种研究方法颇为新颖和极具创造性,该书中文版的出版将对中国哲学思想史的研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序......李学勤I
中文版序......1
英文版序......1
致谢   ......I
第一章导论......1
思想资料来源......6
本喻与概念体系......10
中国早期宗教......19
水与埴物生命......22
研究步骤......26
第二章水......31
“水” ......35
有源之水长流......38
水循道而流 ......41
水之就下 ...... 45
水卷泥沙......51
柔弱,屈与不争......52
水无常形......54
止水为仪 ......55
止水清如鉴......55
水难领悟......59
山与河......59
水与火......62
第三章道及其他观念......69
道......73
《论语》和《孟子》......77
《老子》与《庄子》......80
“无为” ......87
心......93
气......95

第四章德之端......105
万物......109
德......115
性......121
才,材......125
端......129
仁......130
自然......131
性与伪......133
第五童哲学家......141
《论语》......147
《孟子》......149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3-29 18:36 , Processed in 0.08056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