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50|回复: 3

[其他资源] 百度百科 恐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 09: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20-8-2 09:37 编辑

恐惧 (心理活动状态)
恐惧,是一种人类及生物心理活动状态;通常称为情绪的一种。恐惧是指人们在面临某种危险情境,企图摆脱而又无能为力时所产生的担惊受怕的一种强烈压抑情绪体验。恐惧心理就是平常所说的“害怕”。按照凯利的观点,恐惧类似威胁但在程度上较轻。当一个人的建构系统的边缘要素而不是核心建构被证明无效时,恐惧就会产生。
中文名 恐惧
外文名 fear
释    义
人类及生物的一种心理活动状态

目录
1 解释
2 恐惧对身心的影响
3 如何克服恐惧
4 恐惧的相关研究
1解释

“恐惧就像威胁一样,假如这样的话,除此之外他是一个似乎即将接任的新的附属性建构,而不是一个即将接任的综合性建构”(凯利1955,第494页)。一个人如果被一只以前对他友好的狗咬了,他可能体验到恐惧。在一个人的建构系统中这种经验的改变肯定是微小的。例如一只友好的狗成了有时会咬人的友好的狗。


2恐惧对身心的影响

之所以心理学家对恐惧心理的治疗研究一直颇为热衷,是因为外部环境和躯体本身的致病因素,常常首先使人产生恐惧的情绪反应,然后才产生其他心理、生理功能的异常变化。因此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最大的就是恐惧心理。
而恐惧产生时,常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心跳加速或心律不齐、呼吸短促或停顿、血压升高、脸色苍白、嘴唇颤抖、嘴发干、身冒冷汗、四肢无力等等,这些生理功能紊乱的现象,往往会导致或促使躯体疾病的发生。
另一方面,恐惧会使人的知觉、记忆和思维过程发生障碍,失去对当前情景分析、判断的能力,并使行为失调。如旅馆失火时,住在旅馆的人常常显得慌乱、紧张、不知所措、争先恐后往外跑,跑不出去就跳楼。 [1]


3如何克服恐惧

恐惧是人类自身对事物的不了解、不确定,因此通过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扩大认知视野,判定恐惧源。认识客观世界的某些规律,认识人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确立正确的目标判断,提高预见力,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变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就会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对恐惧的免疫能力。其次要培养乐观的人生情趣和坚强的意志,通过学习英雄人物的事迹,用英雄人物勇敢顽强的精神激励自己的勇气。在平时的训练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在艰苦的环境下磨炼自己,培养勇敢顽强的作风。这样,即使真正陷入危险情境,也不会一时就变得惊慌失措,而是沉着冷静,机智应付。
另外,平时积极参加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各项心理素质。比如:进行模拟训练危险情境,设置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形成对危险情境的预期心理准备状态,就能够有效地战胜紧张和不安等不良情绪,提高心理适应和平衡性,增强信心和勇气,以无畏的精神克服恐惧心理。

4恐惧的相关研究

以色列科学家发现,大脑中一个特定区域在产生恐惧感后会变得活跃,从而使人产生勇气。 科学家希望据此研制出可以激发“勇气”中心神经细胞活跃度的药物,帮助人们战胜恐惧症。 [2]
据路透社报道,科学家可能已发现了引起恐惧的基因,这种基因控制着大脑中一个与恐惧反应有关的区域的蛋白质分泌。
这项发现将有可能让科学家找到治疗创伤后压力症和广泛性焦虑症等精神障碍的新方法。据刊登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细胞》上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这种基因名为stath-min(亦称癌蛋白18),高度集中于大脑中产生恐惧和焦虑的区域杏仁体。从事该项研究的美国新泽西大学教授格勒布.舒姆亚特斯基说:“这是认知和记忆领域一项重大突破,将可以令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创伤后压力症、恐惧症、边缘型人格障碍症和其他人类焦虑症。该研究将为我们了解后天和先天恐惧形成与处理过程提供重要信息,同时还可能为新疗法的应用指明方向。”
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对老鼠的基因进行了处理,让它们无法分泌stathmin,结果他们发现这些老鼠就不能记得面对恐惧时做出条件反射。哈佛大学麦克林医院细胞神经生物学实验室主任瓦迪姆.博尔沙科夫也参加了这项研究,他说:“这是科学家首次研究表明称为stath-min的蛋白质与恐惧引起的条件反应有关。”


人类的恐惧从何而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420294

要回答恐惧(fear)的来源,应该从三个关键的方面入手:

恐惧的Phylogenetic Continuity(种间一致性)
恐惧的基本分类
恐惧的神经基础
以上都是脑洞。不过道理是相通的,人类的恐惧即使在毫无刺激源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总结起来,人类的恐惧就是对某种退避的倾向状态,与自身的经历相比对,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特有的情绪词汇,概念化出的一种情绪范畴。说白了,人类的恐惧更多的是一种社会事件,用于表示自己不希望又没有能力处理的将要发生的事情,而且这也是有跨文化差异的。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0-8-2 09: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疫情时期如何降低恐惧感

新民晚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r=spider&for=pc

发布时间:06-1721:15新民晚报官方帐号
“人有善愿,天必从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每天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前程不会错,未来也不会错。


疫情时期我们如何降低恐惧,当年英国的历史学家汤恩比跟挪威的和平之父约翰·加尔通讲的一些观点在今天仍有一些借鉴意义。他们讲,当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各种危机。

这次疫情也是人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发生了错误。如何矫正这种问题呢?汤恩比和加尔通说,在中国经验里面去寻找智慧。中国经验是什么样的经验呢?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文明跟西方的物质极大化、印度的精神极致化相比,我们的文明是中道文明。中道文明就是把物质和精神生活统一在一定的度,就是中国人讲的“中庸之道”。

维护“中庸之道”在五千年的文明中有许多智慧,最朴素的就是“耕读”传统,“耕读”传统有什么好处呢?通过读圣贤书降低人的焦虑,让人心量放宽,为他人着想,为大自然着想,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保障。

今天我们看到了耕读传统的优越性,过去的农村是自给自足的,面对未来的灾难没有恐慌。读圣贤书的好处是让人放松。无论是孔子或者孟子都是让人扩展心量,放下恐惧。庄子将死亡叫做“回家”,视死如归。在今天读老庄有利于降低人的恐惧。

我大年初六建议全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平台用读书这种心理暗示的方法来降低恐惧。河南离湖北很近,他们走出了疫情最重的两个月的焦虑期和抑郁期。在后来的总结会上我发现,两个月之内坚持读书的群有七十多个,长期读书的有八千多人。坚持能够写读书笔记的有一千二百多人。我在总结会上做了一个半小时的分享,上线观众将近三万人,可见关键时候心理暗示很重要。


人在无助的时候别人一句话也许就会让人心神安定,这个心理学已经做了证明。在疫情时期我们特别需要重建信心,任何事物或者团队如果信心不倒总会有生机,最害怕信心倒掉,因为无助会感染无助,孤独会感染孤独,恐惧会感染恐惧。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重新从古老的中华典籍里面寻找智慧。我们通过半年时间的实验发现,这种时候用经典式的一些阅读来降低焦虑,是很成功的。

在湖北,有读书群的很多没有受到疫情恐惧情绪的影响,而且读书群的许多成员最后都变成了志愿者,深入到家家户户为大家服务,这足以证明读书可以缓解现代人的焦虑。

读什么书呢?读能让人扩展心量和放松的书,比如读《庄子》《大宗师》等这些书。读这些书到最后对死亡都没有恐惧了,还有什么恐惧呢?这种齐生死,齐是非,齐万物的观点对人有很大的放松作用。太太去世了庄子还能敲着盆子唱歌,这会对许多人一个心理暗示,就是说死亡并不是生命不存在了,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态。人的所有恐惧究其根本就是死亡恐惧。生活恐惧、生存恐惧其实都是死亡恐惧。

中国人都有一种田园情结,人人有一块田园,有菜可种,有粮可种,有水可喝,这种小循环就形成了。

今天我们也许要重新倡导劳动教育、自给自足的教育,重新倡导耕读传统,借这次全球性的疫情,让我们重新回到土地,重新回到阅读,回到很朴素的中国人的耕读传统里面去。汤恩比、加尔通、日本的池田大作们为什么这么看好中国文化?因为中国文化是一种集体主义生存的文化,利他的文化。在今天的疫情时期,我们可以看出集体主义的优越性。


所有的恐惧只要你回到现场之后就没有了,恐惧来自于心神分离,恐惧来自于目的性对人的干扰,当人心神合一的时候恐惧就降低了。

我们细细想一下,在过去的农耕时代,人们有多少对于物质的焦虑,为什么今天就有了呢?究其原因是我们离开了土地,离开了第一生产生活资料,同时我们对生活的目标定得太高。这个时候我们可能要重新调整生活方式,选择生活环境。我有一个侄子焦虑就少,为什么少呢?他可在城市生活,也可以回到老家,他的焦虑就低。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去降低焦虑,第一,回归“耕”和“读”的传统;第二,回到现场,回到当下,把今天的事情做好,过去的事情,未来的事情,我们不要过多的去思考;第三,不要看过度的疫情报道和视频。最近我有几个朋友因为过度关注疫情报道,抑郁了,甚至有些人病倒了,因为信息的心理暗示和传染性非常强烈。

心理暗示对人的心理影响特别重要,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隐恶扬善,要看积极向上的报道。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更要改变认知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把物质最大化的生活方向,人生观调整为心量最大化,集体服务意识最大化,利他地活着。用中华传统文化很朴素的哲学思想降低疫情带来的恐惧,“人有善愿,天必从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些话天天暗示给自己也可以降低焦虑,每天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前程不会错,未来也不会错。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0-8-2 09: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恐惧有两种:无意识的和有意识的。前者通过久远的积淀和下意识的积累形成本能反应,后者通过明确的认知形成理性判断和排斥。两者能够互相转化,无意识的内容有时会进入意识层面,意识的内容通过遗忘等方式成为无意识。无意识就是潜意识,有意识指的是显意识,下意识处于两者中间。

恐惧的根由是执著于“我”,有对立取舍,出于对“我”的保护而排斥、害怕、恐惧。其实当我们对某些内容排斥恐惧的时候,这些内容已经是我们心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我们的恐惧和排斥,它们不仅证明了自己的存在,而且获得了成长的力量。弗洛伊德曾经在《梦的解析》中分析过那些令我们恐惧的内容是如何随着恐惧的发展而发展,并最后形成了精神的病症。

解除恐惧,需要从根由处下手,解开小我的执著。“我”不是一个绝对的东西,而是因缘和合、变动不居的,它的内容是种子习气。什么时候开始改变自我,解除恐惧就开始了。首先是解除对立排斥,从而解除仇恨杀伐。嗔恨心的来源是认知上的拒绝。当我们开阔胸襟,能够以新的眼光来面对曾经排斥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就在道德和智慧上踏上了新台阶,心灵中就更多一些友善和温暖,恐惧相应就会减少。第二步是智慧的光明增长,我们通过道德和智慧的积累会逐步解除心灵中的微细污垢,洞察恐惧的曲折幽深的隐秘,从而在更加微细的层面上解除一些属于人类的根本无明。第三步是解除对于喜乐、善、智慧、光明等“正面”内容的执著。善者对恶的惩罚是善的恶业因缘,对人类认知上所谓“正面”内容的执著,构成了斗争,产生了血腥,催生了有相的“我”和能够解构“我”的内在对立面。对分别取舍的解除,才能够解除对立和斗争,从而解除恐惧。第四步是恐惧内容的新变化。曾经喜欢的东西,不管是事物还是理念,作为源于分别取舍的执著和选择,都是欲望和无明,会引起无穷的后果,所以佛教中有一句话:“菩萨畏因”,还有一句是:“阎浮提世间,但有念起,皆是罪过”;西方的象征说法就是基督教关于人类的原罪,伊甸园的先祖在毒蛇的诱惑下吃了知善恶树的果实。到了这一步,清净心开始显发,无明渐微,恐惧更少。

恐惧伴随人类文化和心灵,须臾不离。当人类的“正面”价值茁壮成长,“我”的“存在”和“幸福”就使恐惧潜滋暗长,根深叶茂。虽然随着人类的发展,曾经恐惧的内容经常会成为显意识的审美对象,但这种勇敢面对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容易使人类产生新的精神问题。只有从无明业力入手,通过智慧的、道德的方式,逐步解除“小我”的执著,才能真正解除恐惧。当然,由于人类文化历史的漫长,恐惧的根深蒂固,解除恐惧也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0-8-5 22: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美] 段义孚
出版社: 立绪文化公司
副标题: 无人类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恐惧感
原作名: Landscapes of Fear
译者: 潘桂成 / 邓伯辰 / 梁永安
出版年: 2008
ISBN: 9789867416865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20:01 , Processed in 0.06308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