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68|回复: 1

[其他资源] 转帖 食盐战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9 16: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1.1]秦帝国的崛起与其背后的“食盐战争”!

http://k.sina.com.cn/article_5856510244_15d13412400100bor4.html

[size=0.6]秦帝国的崛起与其背后的“食盐战争”!

[size=0.8]食盐对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缺少了盐,都将失去竞争力乃至无法生存。反之在古代,一个国家有盐就意味着富有。《汉书》曰:“吴煮东海之水为盐,以致富,国用饶足。”食盐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军队更是尤其重要,军队缺少了食盐简直是灭顶之灾。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的军队已是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劲之师,所向披靡。短剑、投枪和盾牌是罗马士兵征战世界的标配,但是当时他们还随身携带者一个皮制口袋,里面装着罗马帝国配发给每一个人的特殊军饷,即食盐。就这简简单单的食盐,它可以保证罗马帝国的士兵们有足够的体力投掷投枪、挥舞短剑,摆脱死亡的阴影。食盐不仅能保证像军队这样大运动量人群的体力恢复,也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润燥、滋肾通便、杀虫消炎、催吐止泻功能的简易“药品”,比如大失血的人就需要急饮温盐水。又比如误食了有毒食物,喝点盐开水,可以解毒。除此以外,食盐更是具有杀灭病菌、保鲜防腐的功效。因此两军交战,如一方食盐供给充足,士兵们则体力恢复快,如果遇到肠胃疾病、伏天中暑、食物中毒、失血过多、伤口消炎等情况,被救活的可能性更大,那么军队减员就能得到控制。同时,士兵还能享受到经过食盐处理后的防腐食品,比如肉类。反之食盐供给不足的军队,其作战情形可谓是简直不敢想象。

[size=0.8]盐的种类有很多,但是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主要食用池盐和海盐。《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但是根据钱穆《中国经济史》考证,当时中原人主要还是食用盐卤,即池盐。这个不难理解,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也主要食用的是井矿盐而不是海盐。因为海盐中含杂质较多,要提纯成本较高,不经济。更何况在春秋战国时期要做到海盐提纯,一是技术难以达到,因此海盐质量不高;二是就像这样质量不高的海盐,成本还高得吓人。钱穆在《中国经济史》中还提到一个重要的事情,即盐在春秋战国时期是稀缺商品,并非想吃就能吃到,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产盐的地方不多。《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岭南、沙北固往往出盐,大体如此矣。”可见中原当时盐产区主要在山东齐国,山西三晋,至于岭南地区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在秦汉以前,这个区域尚未开发。既然如此,那为何处于盐产区的三晋和齐国未能统一天下,反而是地处西陲的秦国席卷六国?

[size=0.6]秦帝国的崛起与其背后的“食盐战争”!

[size=0.8]秦帝国的崛起离不开食盐资源的支撑与扩张。前文已经说过,先秦时期中原主要食用池盐,佐以海盐,而且这两大盐产区皆在中原。所以东方六国想对付秦国,只要禁止商人向秦国贩卖食盐,不出数载秦国必乱。但是我们发现历史上并未出现此类策略,因为东方六国知道用此策效果不大,因为关中这个地方太神奇。中原皆用池盐和海盐,而秦国人民却可以独自食用崖盐。崖盐,食盐的一种,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五·食盐》记载:“盐品甚多……阶、成、凤州所出,皆崖盐也,生於土崖之间,状如白矾。”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凡西省阶、凤等州邑,海井交穷。其岩穴自生盐,色如红土,恣人刮取,不假煎炼。”其文中所谓的“阶”乃指阶州,在今天的甘肃武都。其“凤”乃指凤州,在今天的陕西凤县。可见这两个地方都在秦国境内。文中说到虽然阶州和凤州没有池盐、井盐和海盐,但是崖盐很多,随便吃。所以上天对秦国很偏心,关中之地不仅地形地势好,还土地肥沃,更是不缺盐。不缺盐这一项可以气死东方六国,因为你无法对我采取食盐经济制裁。
[size=0.8]后来,秦国占领蜀国后,李冰任蜀守期间,“识察水脉,穿广都(今成都双流)盐井诸陂地,蜀地于是盛有养生之饶”。李冰创造了凿井汲卤煮盐法,这也是中国史籍所载最早的凿井煮盐的记录。因为有了李冰的开创,才会有后来誉满天下的四川自贡井盐。
[size=0.8]秦国自己有崖盐和井盐只能保证自己不被别人“食盐制裁”而亡,但离国家的崛起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秦国要崛起,不仅自己要有崖盐,还应该拥有更多的盐产区,毕竟人口的繁衍会越来越多,国家对食盐的需求也会越来大。另外,想彻底击垮对手也必须从其生理上和心理上进行打击,抢夺敌国的盐产区是摧垮其军队作战能力,瓦解其国家经济命脉的最重要且最有效的手段。因此秦国通过三场“食盐”战争彻底让东方六国回天乏术,而让自己从秦国变成了大秦帝国。
[size=0.6]秦帝国的崛起与其背后的“食盐战争”!

[size=0.8]池盐,虽在三晋地区,但是在晋国解体之后,该盐产区落在魏国境内。池盐产区主要在解县,即今天的山西运城市,当时属魏国河东郡管辖。公元前 293 年,白起在伊阙击败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这二十四万斩首也是长平之战前,秦军在战场上杀人的最高数字。战场上的失利,迫使韩、魏两国再次做出割地换和平之举,韩国将自己的武遂、魏国将自己的河东郡割让给了秦国。公元前 286 年,魏国更是连旧都安邑都拱手让给秦国了。从此池盐产区成为了秦国的囊中之物,中原盐产区的江山倒了一半。
[size=0.8]海盐产区,主要在齐国。公元前284年,燕国乐毅率领五国伐齐,秦国也凑了个热闹,趁火打劫。此役,齐国本土惨遭联军蹂躏,虽最后复国成功,但从此告别了强齐“东帝”的时代。相信齐国历经此劫之后,海盐生产能力受到严重破坏。海盐本来生产工艺要求较高,产量不大,齐国饱受战火摧残之后,海盐产量很难再做到对外输出。即使能做到对外输出,想必齐国也不愿意卖给曾经狂揍过自己的敌人。海盐产量少不仅由钱穆论证过,其实读《史记》也会发现因盐业致富的商贾也不是做的海盐生意。比如大盐商猗顿,做的就是池盐生意,《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猗顿用盬盐起”,盬盐即池盐。所以,经过五国伐齐之后,中原海盐产区也基本失去了对外输出的能力。
[size=0.6]秦帝国的崛起与其背后的“食盐战争”!

[size=0.8]即使这样,中原还有最后的一块泉盐盐产区,司马迁虽然没有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到,但他确实实在在存在,而且产盐量很大,这就是楚国的黔中郡和巫郡。巫郡在现在重庆的巫溪县,先秦时期这里曾经建有一个国家,叫“巫咸国”。这个国家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也有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这个国家盛产泉盐,曾经富可敌国,只是过后被巴国吞并。当时除了巫咸国盛产食盐外,巴国本身也盛产食盐。我们要知道食盐还有一种俗称,叫“盐巴”,从“盐巴”一词从就可以看出巴人是盐贩子。确实,他们不仅贩盐而且产盐。巴国有三道泉盐产盐区,第一道泉盐区是清江流域;第二道泉盐区是伏牛山盐泉(重庆涪陵区和黔江地区);第三道泉盐区就是原来的巫咸国所在地(重庆巫溪巫山奉节地区);只不过这三道泉盐产区都被楚国陆续夺走了。楚国把第二道产盐区设为了黔中郡,把第三道产盐区设为了巫郡。敲黑板,重点来了:也就是秦国灭亡巴国之前,巴国的产盐区早已落入楚国之手,秦国灭巴之后并未得到泉盐产区。
[size=0.8]不过,江山顷刻易手,还是战神白起为秦国解决了这个问题,断了楚国复盘的经济命脉。公元前280年秦国启用白起再次伐楚。白起率秦军越过秦楚边境山区,自断后援,分三路快速突进楚境,直围楚国的都城郢都。楚军此次作战算得上拼劲全力,因为涉及保卫首都。但是想不到白起作战神出鬼没,次年(公元前279年),一支秦军突然穿插到楚军背后,造成楚军阵脚大乱,楚军大败,楚国都城郢被秦军攻占。与此同时,白起又成功攻占了楚国的产盐区,即巫郡、黔中郡。秦国把巫郡和黔中郡合二为一, 成为了新的黔中郡。
[size=0.8]从此,中原地区再无可以支撑东方六国王侯将相和普罗大众用盐需求的盐产大区了,也就剩下齐国残破的海盐基地勉强维持。秦国站在食盐经济命脉的高地上俯视着东方六国,看其国家经济如何被瓦解,看其军队作战能力如何被削减。在楚国丧失中原最后盐产区的十七年后,秦国终于迎来了长平之战。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21-5-5 10: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奖网性因素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消防安全的发展。如何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尤其是火灾事故频发的九小场所,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字幕毛边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1-5 13:29 , Processed in 0.06806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