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08|回复: 6

[其他资源] 2 创造自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科学发现之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3 12: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22-1-23 12:51 编辑

帖子太长了不方便浏览,再开一帖。、

http://www.xingyun.org.cn/thread-69602-1-1.html
1-8节(第一部第二部)愚阅版


前言
第一部 出发:新生的想法 Departure:Emerging Ideas 1
1 开端  3
2 想象与自然:歌德与洪堡 15
3 寻找目的地  30
第二部 到达:收集想法 Arrival:Collecting Ideas 41
4 南美洲  43
5 亚诺斯平原与奥里诺科河 54
6 穿越安第斯山脉 69
7 钦博拉索 80
8 政治与自然:托马斯·杰斐逊与洪堡 89
第三部 归途:整理想法 Return:Sorting Ideas 105
9 欧洲 107
10 柏林 121
11 巴黎 132
12 革命与自然:西蒙·玻利瓦尔与洪堡 141
13 伦敦 160
14 兜兜转转:偏离中心的病症 171
第四部 影响:传播想法 Influence:Spreading Ideas 185
15 返回柏林 187
16 俄国 199
17 演化与自然:查尔斯·达尔文与洪堡 215
18 洪堡的《宇宙》 214
19 诗歌、科学与自然:亨利·大卫·梭罗与洪堡 249
第五部 新世界:想法的演化 New Worlds:Evolving Ideas 263
20 大洪水后最伟大的人物 265
21 人与自然:乔治·帕金斯·马什与洪堡 283
22 艺术、生态学与自然:恩斯特·海克尔与洪堡 298
23 环境保护与自然:约翰·缪尔与洪堡 316
后记 337
致谢 340
插图来源344
注释 345
洪堡著作简介430
原始资料与参考文献 433
译后记 456 出版后记45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16: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言115
第一部 出发:新生的想法 Departure:Emerging Ideas 1
1 开端  32 想象与自然:歌德与洪堡 15
3 寻找目的地  30
第二部 到达:收集想法 Arrival:Collecting Ideas 41
4 南美洲  43
5 亚诺斯平原与奥里诺科河 54
6 穿越安第斯山脉 69
7 钦博拉索 80
8 政治与自然:托马斯·杰斐逊与洪堡 89
第三部 归途:整理想法 Return:Sorting Ideas 105
9 欧洲 107
10 柏林 121
11 巴黎 132
12 革命与自然:西蒙·玻利瓦尔与洪堡 141
13 伦敦 160
14 兜兜转转:偏离中心的病症 171
第四部 影响:传播想法 Influence:Spreading Ideas 185
15 返回柏林 187
16 俄国 199
17 演化与自然:查尔斯·达尔文与洪堡 215
18 洪堡的《宇宙》 214
19 诗歌、科学与自然:亨利·大卫·梭罗与洪堡 249
第五部新世界:想法的演化 New Worlds:Evolving Ideas 263
20 大洪水后最伟大的人物 265
21 人与自然:乔治·帕金斯·马什与洪堡 283
22 艺术、生态学与自然:恩斯特·海克尔与洪堡 298
23 环境保护与自然:约翰·缪尔与洪堡 316
后记 337
致谢 340
插图来源344
注释 345
洪堡著作简介430
原始资料与参考文献 433
译后记 456 出版后记45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2-1-25 20: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22-1-25 21:14 编辑






书中这段,如果不是作者刻意以现代观点解读,那么就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洪堡同时在推进若干部书稿,但其中帮助他度过最艰难时刻的还属《自然之观点》(Views of Nature)。它将成为洪堡最受欢迎的著作,被翻译成11种语言,畅销各国。洪堡在该书中创立了一种新的体裁,将生动的文字、丰富的景物描写与科学观察结合起来,是今日自然文学的范本。在自己所有的著作中,《自然之观点》也是他最喜爱的一部。
《自然之观点》重现了安第斯山巅的寂静,以及雨林生境的丰润与富饶;书中还展现了流星雨的魅力,还有在亚诺斯平原捕捉电鳗的残酷奇观。在他的笔下,“地球闪耀的子宫”“珍宝点缀的河岸”洋溢其中;沙漠是“流沙之海”,舒展的树叶“迎向初升的太阳”,猿猴的“长声哀鸣”回荡在密林之间。洪堡回忆道,奥里诺科河的急流激起一阵阵水雾,彩虹在其间跳动,如同捉迷藏般的“光学魔法”。他乐于创造一个个富有诗意的生动场景,例如,他会这样描写某种奇特的昆虫:“将它们发红的磷光浇注到芳草覆盖的土地上,地面荧荧发光,好像是富有生命的火焰在燃烧,又仿佛天上的星幕沉降到了地表。”
这是一部不回避诗意抒情的科学著作。对洪堡而言,文笔和内容一样重要。他不允许出版商更动哪怕一个音节,这么做也是为了保证文字的“旋律性”不受破坏。公众可以略过那些更为详细的科学解释,因为这些占据大量篇幅的细节藏在每章末尾的注释里。③132
在《自然之观点》中,洪堡展示了自然对人类想象力的影响。他写道,自然以神秘的方式与我们的内心情感沟通。例如,仰望晴朗的蓝天时所激发起的情感反应,完全不同于看到阴云密布时的心情;满是香蕉和棕榈树的热带景象也不同于开阔的白桦林。我们今天对于情绪与外界环境的关联早已习以为常,然而对洪堡那个时代的读者而言,这却是全新的发现。诗人或许早就知道这些,但从没有科学家这样尝试过。
《自然之观点》再次将自然比作一张生命之网,植物与动物相互依赖,世界生机勃勃。洪堡强调“自然力量的内部联系”,将非洲的沙漠与委内瑞拉的亚诺斯平原以及欧洲的荒原相比较:虽然它们相隔万里,但可以合为“一种自然图像”。从“自然之图”开始的思考变得更加宽泛,他开始用“自然之图”的概念解释自己的新想法。那已经不仅仅是一幅图了,它可以扩展为《自然之观点》这样的文章、一场演讲,又或是一个哲学观点。
《自然之观点》写成之时,普鲁士的政治局势十分堪忧。洪堡在柏林也郁郁寡欢。他邀请读者“与我一起,愉快地走进雨林深处,徜徉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登上安第斯山脉的山脊……在山中等待诸位的是自由!”他希望把读者带到一个远离战争和“生活中的惊涛骇浪”的魔幻世界中去。133
歌德告诉洪堡,这种全新书写自然的手法如此引人入胜,甚至让他感觉已经“跟着你潜入了最荒僻的地带”。无独有偶,另一位友人,法国作家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 Fran çois-Ren é de Chateaubriand)也赞扬了这部超凡的著作,称它能让人“相信自己正与他一起乘风破浪,或与他一同迷失在丛林的迷踪险境之中”。在之后的几十年中,《自然之观点》将启发好几代科学家与诗人。亨利·大卫·梭罗和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都读过这本书,后者曾称,洪堡一举将“布满蛛网”的天空清扫干净。查尔斯·达尔文写信给兄弟,请他寄一本到乌拉圭,这样自己就能在“小猎犬”号航行到那里时收到。19世纪下半叶,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以《雄伟的奥里诺科河》(The Mighty Orinoco)向洪堡致敬,并在《格兰特船长的儿女》(Captain Carant’s Children)中安排了一位法国探险家:这位探险家坚持认为没有必要再攀登特内里费岛上的泰德峰,因为洪堡已经到过那里。“我还能做些什么呢,”这位帕加奈尔先生问道,“在那位伟人之后?”所以,也不难理解《海底两万里》中的尼莫船长为什么收藏了洪堡的全部著作。



英文版Views of Nature《自然之观点》
http://www.doc88.com/p-4982876449445.html

目录(根据英文机器翻译)
内容编辑的序言
简介:回收一致性
翻译记录
洪堡的自然测量单位
自然观
第一版的序言
第二版和第三版的序言
1.关注大草原和沙漠
2.关于秃鹰和梅普雷斯附近的奥里诺科河的瀑布
3.原始森林中的夜间野生动物
4.催眠附录
5.植物形态学的思想
6.关于地球不同地区火山的结构和作用
7.生命的力量,或者说是罗得人的天才
8.卡哈马卡高原,印加阿塔瓦尔帕的老城区;从安第斯山脉的山脊上第一次看到太平洋
注释
索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2-1-28 15: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22-1-28 15:57 编辑

向外行走,其实即是向内回归

Able走世界  2017-12-14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985327/


用了完整的2天半时间把《创造自然》读完,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部分竟然是作者对于家人的感谢篇,清楚地写明了每一个帮助的人还有博物馆图书馆,而且最终把这本书作为给女儿的献礼:感谢你,我最棒的女儿。你让我完整,并且幸福。国外的传记作者真的挺严谨的,好吧,妹子也是个德国人,那就更不用说了,巡着洪堡的足迹满世界的跑,雪山也爬了,图书馆也翻底朝天了,真是不得不佩服这种治学态度。

有怎样的世界观才能写出怎样的文字,这本书是我看过的不太像人物传记的记录文学。似乎在讲伟大的曾经非常知名的人,但是传达的却是一脉相承、意味深长的对于世界对于自然对于人类的看法。

如果它被改编为电影,我一点都不奇怪,也一定乐于买票观看。我们说在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人开始了一件正确的事情。大致就是文中记述的现象。

我喜欢这本书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线之外的历史政治辅线穿插的恰到好处

就在中国的晚清时期,西方国家竟然发生了那么多精彩丰呈的故事,今年年初我有幸去葡萄牙旅游的时候,特意去参观了海事博物馆,偌大的博物馆里只有几个人,一个洗手间的水声都能在大厅回荡很久。我一只船接着一只船仔细地张望过去,从帆船看到蒸汽船再看到烧柴油烧汽油的大家伙,16世纪-18世纪是属于葡萄牙西班牙的黄金时代,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加速了两牙向南美洲殖民地移民的进程。虽然只是看到等比例缩小的船模、航海道具、旗帜徽章等等海事相关的文物,但是当年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黄金时期仿佛都能通过这些带着海腥味的点滴里感受到。

而18世纪-19世纪,是属于开启蒸汽时代的大不列颠帝国崛起时代。那时候欧洲的法德也相继开始工业革命,法国在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追求三权分立追求自由民主的思想,而德国在那时候还没有统一,北部是普鲁士南部是奥地利。世界的动荡在那个年代尤为明显,一下革命了一下又复辟了,拿破仑打着统一的旗号建立帝国却也免不了需要冠冕加权。而洪堡就出生在18世纪60年代末,一生看尽了奴隶制的邪恶、革命与专制的较量、南美洲人民追求自由独立的解放运动。这些社会的环境和动荡都对洪堡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也可以看出思想解放的潮流中,虽然有约束和禁忌(比如英国人在翻译出版洪堡的部分作品时会删去章节)但是总体的包容和开放使各种言论得到尽情的释放,各种思想得以碰撞产生神奇的火花。

而这些的描述不是像我们从前看到的历史书里简单在开头交代下当地的历史背景或者三言两语描述带过,这里对历史的深挖对政治的思考都融入到了人物的眼中、口中、行动中,让人觉得生动,从前历史书里死记硬背的知识仿佛一下子就融会贯通了。

我摘抄下面一段,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身处罗马的玻利瓦尔、罗德里格斯和另一位来自南美洲的朋友,在8月一个酷热的日子登上萨科罗山,俯瞰整座城市。在那里,罗德里格斯讲述了古罗马平民如何在这座山顶发动暴动,以从共和国分裂出去相威胁,抗议贵族的不公正统治。听到这个故事,玻利瓦尔双膝跪倒,抓住罗德里格斯的手发誓,一定会解放委内瑞拉。他立志:在“打碎镣铐之前”,自己绝不会放弃。这一天成了他生命中的转折点:自此之后,祖国的自由成了指引他人生方向的火炬。两年后,当玻璃碗儿回到加拉加斯,他不再是那个声色场中的花花公子,而是一个拥有坚定自由新年的革命者。解放南美洲的种子就从这时萌芽。“

2.不是单纯的描述一个人的作品,而是去讲他的影响

在很多人心目中,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的评价最简单,也最恰当:洪堡堪称是“大洪水后最伟大的人物“。

是怎样的人可以担得起如此盛名。是的,那是一个对科学家还没有完全定义的年代,他却博学到用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小组就独游南美洲和俄罗斯的荒野,去探寻自然的秘密。

他不仅用严谨的科学仪器去记录、测量、总结和著书,而且他用诗意的整体的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他在后来的著作中写道:“人类必须先理解自然之规律,才能通过行动将她的力量化为己用。”他告诫道,人类拥有破坏环境的力量,后果不堪设想。

是他,发明了等温线、植被带这些概念。他为西方科学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看待自然世界的视角。这些在如今的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概念和知识,在当时都是用身体力行的穿越攀爬,无数个流血的脚印得出来的真知啊。

那时候的洪堡在德国演讲,就像如今的演唱会一样水泄不通,需要经常到现场维护秩序,即使这样也会造成大规模的交通堵塞,你们知道柏林才多大的地方啊。现在我们太享受视听感官的娱乐,而放松了对于自然和学文的狂热追求,这是件多么可悲的事情。我们消磨在泡沫剧和城市的拥挤不堪中,甚至没有时间走到户外去看看星空。

洪堡的著作有很多,比较有名的是《自然之观点》(作者本人最喜欢的作品)、《旅行故事》、《关于新西班牙王国的政治随笔》(可见也是个关心国家大事的主儿)、《宇宙》(耗时最长最费心力的精华之作,20年历程共5卷),这些著作当时都是畅销书,成为影响好几代人的案头书。比如达尔文-进化论作者;梭罗-美国自然文学代表人物;海克尔-艺术博物学家、放射虫发现者;约翰·缪尔-美国环保运动先驱

因为洪堡的旅行、他对科学的观察热爱、一生不断地创作演讲、在自己生活相当拮据的时候还资助年轻科学家探险和搞科学研究,他的影响力不断地扩大,他似乎不是一个人,而成为了一种符号,成为那个年代自然的、人文的、科学的、艺术的一些联结,他使科学第一次离庙堂之远,走进千家万户。

3.让我们感恩自己所处的年代

那个时代洪堡去世后要好几天的时间消息才能从欧洲传到北美,他出生的时候通信靠马,他逝世的时候通信靠火车。而我们现在只需要光纤和卫星,不到一秒就知道了世界每个文明角落的讯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速度快到让我们自己都害怕。

我们有更精良更专业的户外装备,有更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唯一缺少的是时间和忙碌连轴转的生活中,去用肉体感受自然变化,与小花小草对话的闲心和勇气。

缪尔说,“标准的时钟和手表取代了太阳和月亮自然起落的报时,人们开始以这些机械的运转来测量生命的流逝速度”。这是些我们不想去察觉的事实,可是当我们慢慢成熟,总有一天需要面对。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辞了多年的工作,给自己留出时间学习,为了摄影和瑜伽,想去看看更多人迹罕至的风光,想去与自己的身体做更亲密的对话。而这些在外人看上去太过文艺、太过冲动的不合时宜之举,在缪尔的文字里我找到了答案:

一切都始于洪堡和一次远足。“我只是出门走了走,却最终决定待到太阳落山,”缪尔归来后写道,“因为我发现,向外行走,其实即是向内回归。”


弗雷德里克·埃德温·丘奇代表作-《安第斯之心》礼献洪堡
《创造自然》:重新发现亚历山大·冯·洪堡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5324390682244500&wfr=spider&for=pc


亚历山大·冯·洪堡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是近代自然地理学奠基人。


近代自然地理学奠基人-亚历山大·冯·洪堡


几年前,笔者在读研期间为完成课程论文曾对亚历山大·冯·洪堡的思想进行过简单地研究。当时,在中文文献中,对洪堡的介绍散见于各种地理思想史的著作中,竺可桢、黄秉维、候仁之等老一辈地理学家也曾撰文专门介绍洪堡的地理学思想。因此,笔者对洪堡的认识仅局限于对地理学的贡献。


后来,笔者偶然读到德国历史学家安德烈·武尔夫的《创造自然》(注:文中内引文字均来自本书),欣喜于这是第一部系统介绍洪堡生平及学术思想的中文译著,更惊奇于洪堡在思想、科学、文学、艺术等众多领域的影响及其对当今世界的重要意义。


《创造自然》封面


读《创造自然》,笔者对洪堡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也是武尔夫写作本书的主要目的——重新唤起人们对洪堡及其思想的关注。


01
何谓“创造自然”

自然本身不能被人类“创造”,但是人类可以“创造”新的关于自然的观念。洪堡通过对自然的考察、思索,提出“整体自然观”的思想,革新了近代自然科学形成以来盛行的“机械自然观”。


1.近代自然科学的“机械自然观”


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此后,在莱布尼茨、笛卡尔、牛顿等人的影响下,机械自然观成为17、18世纪自然科学家普遍奉行的观点。


机械论自然观把自然看作是机器,认为自然的本质是简单机械的,没有生命和活力,自然要素之间仅有外在关系而无内在关联。


机械论自然观把自然看作是机器


受机械自然观的影响,对自然进行分类研究成为科学家的主要工作,自然科学逐渐分化出植物学、动物学、地质学和化学等子学科,这种专业化的趋势割裂了学科之间的联系,科学家的视野日益狭隘,不可避免地限制了科学的发展。


同时,机械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是分离和独立的,将人置于自然之外来研究自然,这种观念下充斥着“自然可以被改造得更完美的想法”,导致人类肆意改造自然,却意识不到对自然的破坏。


2.洪堡的“整体自然观”


“整体自然观”并非洪堡首创。早在古希腊时期,即存在“自然现象内部存在着固有的联系”的观点,但这种观点只是“天才的直觉”的结果,并没有用实验或严格的思维方法加以证明。


洪堡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毕生致力于对自然的考察,足迹遍及亚洲、欧洲、南北美洲。洪堡通过对自然细致地观察、测量,将不同区域中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异同,并联系其他现象探求其因果关系,用科学观测和逻辑分析向人们证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一切都相互关联”的自然观念。


洪堡的考察足迹遍及亚洲、欧洲、南北美洲


在对不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寻求因果联系的过程中,洪堡形成了将多学科融为一体的“整体式”治学观,这必然需要多种学科的知识储备,因此洪堡大力提倡跨学科交流,这在近代自然学科日益分化的过程中,不啻为一股清流。


另外,洪堡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互相关联。因此洪堡将人纳入对自然的研究范畴,并特别关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指出“人类不能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


洪堡的“整体自然观”为人们树立了全面认识世界的思维模式,并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自然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革。


02
“大洪水后最伟大的人物”

洪堡一生贡献卓著,影响了同时代及其后来无数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和文学家,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盛赞他为“大洪水后最伟大的人物”。


洪堡在许多自然科学领域均有开创性研究。


在地球物理学方面,他最先发现两极之间地磁强度逐渐减弱的规律。


在气象学方面,他首创等温线概念,第一次绘出世界等温线图。


在地质学方面,他首先用剖面图进行地质研究。


在植物地理学方面,他最先发现植被分布的水平分异和垂直分异规律,明确区分了“植物区系”和“植被”的概念。


在海洋学方面,他是用图解方法说明洋流(洪堡洋流)性质的第一人。


在自然地理学方面,他首次将自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用比较、综合的方法寻求因果,奠定了自然地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在自然科学领域外,洪堡的影响还触及到文学、政治、艺术等领域。


他的《自然之观点》和《旅行故事》将生动的文字、丰富的景物描写与科学观测融为一体,成为同时代浪漫主义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威廉·华兹华斯等人创作灵感的源泉,也是今天自然文学的范本,亨利·大卫·梭罗则深受《宇宙》的启发而重新书写《瓦尔登湖》。


《植物地理学随笔》对拉丁美洲山峰、河流、森林等自然景观的描述,唤起了玻利瓦尔投身解放拉丁美洲事业的热情;《关于新西班牙王国的政治随笔》则为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制定关于拉丁美洲的政策提供了依据。


在艺术领域,美国画家弗雷德里克·埃德温·丘奇受洪堡启发,绘制成一幅长10英尺,高5英尺的巨幅画作《安第斯山之心》,忠诚地回应了洪堡“将艺术与科学合二为一”的号召。


安第斯山脉


此外,洪堡还致力于科学的普及,让科学变得平易近人。在柏林,洪堡免费开办大学讲座,并向所有民众开放,用通俗易懂而不失生动的语言讲述全新的科学内容,取得了巨大成功。


1869年,在洪堡百年诞辰集会上说“在西方世界,孩子们手中的教材或地图册没有一本不受到洪堡思想的影响。”洪堡的自然观已渗透到每个人的意识中,持续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思考。


洪堡去世后,他的追随者们带着他的思想一起进入到了新世纪,并演化出了新的思想。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启发自他提出的“一切都相互关联”。洪堡对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理解,成为马什《人与自然》的写作基础。恩斯特·海克尔借用洪堡的整体自然观首次阐释了“生态学”的概念,并实现了艺术与自然的完美融合。约翰·缪尔受洪堡的感召,走遍美国荒野,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运动。


03
洪堡思想的现代意义

现在,洪堡在学术界之外几乎被遗忘了。武尔夫提到两点原因:第一,洪堡去世后,各学科分野日益固化,他的“整体式治学观”也慢慢不受重视,成为19世纪最后的通才之一;第二,两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反德情绪逐渐将洪堡从我们的集体记忆中抹去。


但是,洪堡的思想对当今科学、社会发展遇到的新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一,洪堡以前瞻性的视野开创了近代自然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气象学、地球物理学等众多领域的研究,对19世纪之后的艺术、浪漫主义文学也产生过重要影响,一直到今天,自然科学家、环保主义者、艺术家、文学家仍然可以从洪堡的思想中获取宝贵的财富。


第二,当前,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需要人类携手共同应对。尤其是全球变暖“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广泛和不可逆的影响”,更需要借助洪堡整体性的视野来理解自然。洪堡提倡知识的自由交流,鼓励科学家们联合起来进行跨领域合作,已成为今日科学研究的根基。


第三,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洪堡关注的问题,他警告道“人类需要理解自然中各种作用力运行的原理……人类拥有破坏环境的力量,后果不堪设想!”这无疑为当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行为敲响了警钟。


歌德曾将洪堡比喻为“一座多头喷泉,各股泉水喷涌而出,清新、源源不绝,而我们只需要把容器放在下面盛接。”如今,这座喷泉依然清新,依然源源不绝。正如武尔夫所说,“现在正是重新发现亚历山大·冯·洪堡的最好时刻!”


参考文献


[1]黄秉维.亚历山大·洪堡的生平及贡献,地理学报[J].1959,25(3).


[2]安德烈娅·武尔夫.创造自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科学发现之旅.边和 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11.


[3]肖显静.从机械论到整体论:科学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中国人民大学学报[J].2007(3).


[4]徐纪敏.当代自然科学的分化综合与科学学,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J].1980(2).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2-1-29 11: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我们来聊聊科学人物——洪堡,我们来聊聊他的科学发现之旅。
洪堡是谁呢?你可能没听过这个名字,其实,洪堡在自然科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在去世前就已经是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学家了,有一本书叫做《丈量世界》,里面就讲了他和高斯的故事。
在洪堡生活的18世纪,可以说他是继拿破仑之后最有名气的一个人。甚至连达尔文都说,他是因为受洪堡的影响,才能写出震惊世界的《物种起源》。
那洪堡到底做了什么呢?洪堡对我们现代科学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重新定义了“自然”这个观念,他把自然作为一个多种多样且互相联系的生命整体来看待。这种观念至今仍然还在塑造和影响着我们看待自然的方式,他让我们认识到,自然是一张生命大网,里面的各个物种都是互相关联的。
洪堡的想法对我们今天有什么意义呢?比如说,人们不断地开荒种田,看起来好像是人类驯化了土地,但是没想到,野生植被少了,暴雨来了,很容易冲走表层的泥土,土壤反而会变得贫瘠,收成不好,然后为了提高收成就必然会施肥,结果就引发了另一轮农药残留、土地碱化、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你看,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措施,就是没用洪堡“整体自然观”看待世界的后果。这里面洪堡向我们揭示了自然是环环相扣的联动机制,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今学科分化得越来越细,像洪堡这样有全球化、跨领域、跨区域的眼光,希望能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宏大视野,几乎很少有人能及了。
接下来我们就讲讲洪堡是怎样定义了我们今天看待自然的方式的;为什么在洪堡的时代,博物学曾经那么重要;通过洪堡的启发,我们今天该怎么面对自然和环境的种种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洪堡是怎样定义了我们今天看待自然的方式的?他是如何形成他的整体自然观的?
在讲洪堡的思想理念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时洪堡身处的那个时代,人们都是怎样看待自然的,为什么他提出的理论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洪堡之前的两个世纪里,欧洲社会一直把自然看作是一台复杂的机器,认为自然是宇宙中最伟大而精密的仪器。你看,人类都能制造精巧的钟表和器械,那上帝的造物更不用说是何等宏伟了。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就认为“自然是机械模型”,甚至大物理学家牛顿也支持这个说法。可以看出来,这个机械模型论的说法在当时是非常深入人心的。不过,当时有一些科学家已经质疑这个学说了,认为这不足以解释大自然和生命,洪堡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认为,自然和物质并不是僵死的,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肯定存在相互的作用力。
洪堡的这种想法是怎么出现的呢?可以说,是起源于德国哲学家康德。洪堡生活的18世纪,是一个全新的启蒙时代,文艺复兴以后理性慢慢开始主宰人们的思想,当时占主流的科学研究活动是自然哲学。这里我稍微解释一下,自然哲学一般来讲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前身,博物学和数理科学在当时都属于是自然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部分。那时候,全欧洲的科学家与思想家都在探索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理解自然。有的人利用数据科学走向实验科学,利用实验来拷问大自然,比如培根。然而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掀起了一场哲学革命,他强调知识是有系统性结构的,每个单独的事实都应该嵌入到更大的框架中来理解。洪堡很崇尚康德,康德这个关于系统的论述也成为影响洪堡整体自然观的关键。
洪堡能提出整体观的观点,也是因为他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通才,什么都会一些,这种通才的特性从他上学时就显现出来了。
洪堡生于柏林贵族家庭,先后在法兰克福大学、哥廷根大学完成了地质学、数学和科学的专业训练,后来进入了矿产部门工作。不过,他从来也没把自己局限于地质学这个狭小的领域里,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来研究他感兴趣的其他学科了,像植物学、动物学、天文学,而且他很善于把这些知识融合起来,用比较的眼光来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现事物之间的隐秘链条。虽然,现在大部分学科已经在不断的分化为非常细化的学科了。但在18世纪洪堡就认为专业化的趋势会让人的视野变得狭窄,容易注重细枝末节而忽略整体。
洪堡最终完成他对自然的定义,是在他的南美洲考察之旅当中。“史诗级的探险”来形容洪堡这趟持续了5年的壮举。
这次探险的范围有多大呢?洪堡和他的同伴、法国科学家邦普兰从葡萄牙、西班牙出发,越过大西洋探索了连接亚马孙水域的两条河流和热带雨林,成为第一批对亚马孙流域进行科学考察的欧洲人。接着又穿越了纵贯南美洲大陆的安第斯山脉。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他们几乎登上了它的最高峰钦博拉索山,这是一片当时从未有科学家踏足过的区域。在这5年里,他们的足迹包括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秘鲁、厄瓜多尔,还造访了墨西哥和古巴岛。俩人绘制了走过的大片陆地,提供了这些地区最精确的地图。
这趟探险几乎花费了洪堡所有的财产,换来的,是数十本笔记、数百张素描以及庞大的天文、地理、气象学的观测数据。他满载的行囊内还有大约6000个物种的植物标本、动物的标本,其中近2000个物种是之前欧洲植物学家、动物学家从没见过的。考虑到在18世纪末,已经经过分类和定名的物种一共只有6000种左右,洪堡的收获无疑是相当惊人的。
收获这么多,洪堡这次探险的目的是不是就是这些资料呢?当时许多的博物学家远征探险的目的,都是热衷于发现新物种,以自己的名字为它们命名,填补分类学上的某个空白,洪堡却跟他们不一样。在这趟行程之初,他就有一个明确的使命,那就是他想验证大自然的所有力量是怎么相互作用和交织的。他收集的是想法,而不只是标本,他想要发现物种之间在地理上的相互关联。
那他最终发现了什么呢?洪堡站在安第斯山脉的最高峰上,此前他种种的所见和所想终于拼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洪堡确定无疑,地球是由许多不同的区域组成的,每个区域都因为当地的环境条件不一样而有所不同,海拔、温度、气候和地理决定了植物的分布,也因此,各大陆都有相对应的植被与气候带。这些听上去很熟悉是不是?实际上,植被带、气候带、等温线、等压线,这些概念直到今天我们的地理课本里都在使用它们。用直观的信息图表来展现塑造自然的全球模式,大自然各个机体之间的互相作用机制一目了然,这些都是洪堡的首创。
不仅如此,洪堡还是第一个提出万物之间存在联系的人。在此之前,亚里士多德的“自然万物为人而生”这种理念已经深植人心几个世纪了,但在洪堡之后,人们意识到,在这个生命之网里,即使是最微小的有机体,都不应该被看作是孤立的,一切事物都相互作用,有往必有还。这种全新的自然观念开始改变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从更大的尺度来看,洪堡让人们意识到,人类并不是宇宙的中心。
南美洲一直是洪堡思考自然地理问题的重要参照。他以美洲为研究范例,提出了自然的概念,也就是我们刚才说过的,他觉得自然是一张生命大网。这之后的30年多年,洪堡写作和出版了记录南美之行的游记和调查结果的多部巨著,其中包括博物学,还涉及政治经济学、美洲探索史、人类学的内容。如果说哥伦布在地理意义上发现了美洲,那么洪堡则是在博物学的意义上几乎完整地解释了美洲。
所以你看,为什么我们现在要了解洪堡?因为像他这样,拥有一种能够觉察万事万物之间存在关联的眼光,在今天仍然很重要。洪堡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将全世界相互联系起来,他当时其实就是在用一种全球化的眼光以及跨区域、跨领域、跨大洲的比较方式来思考问题了。他把整个世界当成他的研究对象,看到了其中各环节之间的共存和竞争关系。洪堡拥有的跨学科的广泛知识是他整体自然观的基础,他更关注不同学科之间的共性而不是差异。
以上就是我们要说的是洪堡怎样定义了我们看待自然的方式,我们看到了一个全能型的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如今,我们的知识是学科领域细分后的结果,像科学学科和人文学科就是两种不同的知识体系,学科之间难以比较,在这个背景下,洪堡这样的通才代表了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如果我们的涉猎足够广泛,就能找到里面的相通之处。他也在帮助我们重建一种看待世界的眼光,提醒我们不要陷在自身狭小的局限之中。作为一个科学老师,更应该有这样一种看法,我们不只是在教孩子科学学科内的知识,我们首先是一位老师,其次才是一位科学老师。
好了,今天先聊到这里,让我们一起认知越狱,自我迭代,格致教育工作坊每天都在这里等你。
讲座时间:2019年01月07日
文稿整理:曾宝俊 孟祥磊
《洪堡兄弟》
洪堡兄弟
作者: [德]曼弗雷德·盖耶尔(Manfred Geier)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副标题: 时代的双星
译者: 赵蕾莲
出版年: 2016-6
页数: 396
定价: 5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大师馆
ISBN: 9787531687016
内容简介  · · · · · ·
威廉·冯·洪堡(1767—1835)和亚历山大·冯·洪堡(1769—1859),这对兄弟书写了历史。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成绩斐然,出类拔萃。洪堡兄弟毕生彼此联系非常紧密,然而,他们在性格气质和兴趣爱好方面却迥然不同。《洪堡兄弟——时代的双星》作者曼弗雷德·盖耶尔借助书信和作品节选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两兄弟会走上如此的殊途?在突出了他们人生中的重要站点——比如在魏玛与歌德和席勒的相遇,同时,也描绘出他们生活的光辉时代。




作者简介  · · · · · ·
赵蕾莲,在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自2011年起在德国“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的资助下从事为期18个月的科研项目研究),兼任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理事。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和谐观研究”。出版海涅和克莱斯特研究专两部,在《外国文学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国外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和《德国研究》等国内核心期刊以及境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出版译主要有《尼采遗稿》、冯塔纳的小说《混乱与迷惘》和《施蒂娜》以及人物传记《格林兄弟》和《弗里德里希·尼采与科茜玛·瓦格纳》。



目录  · · · · · ·第一章 悲哀的少年时代/001
如此热爱自然的两个孩子,为什么总是感到备受折磨?
第二章 要有勇气驾驭你自己的理性/028
这两个年轻人如何进入柏林启蒙思想家的圈子?他们向这些启蒙思想家学习到了什么?
第三章 迈入世界的第一步/049
这两个大学生如何构成其精神?最初的交友如何?
· · · · · · ()
第一章 悲哀的少年时代/001
如此热爱自然的两个孩子,为什么总是感到备受折磨?
第二章 要有勇气驾驭你自己的理性/028
这两个年轻人如何进入柏林启蒙思想家的圈子?他们向这些启蒙思想家学习到了什么?
第三章 迈入世界的第一步/049
这两个大学生如何构成其精神?最初的交友如何?
第四章 关于对象本身/087
亚历山大和威廉在莱茵河畔旅行中观察和了解到了什么?
第五章 奇怪的事实的目击证人/112
洪堡兄弟如何经历法国大革命并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
第六章 每个人都必须为整体发挥作用/143
为什么威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而亚历山大追踪生命的足迹?
第七章 耶拿的各种社会状况/186
洪堡兄弟如何与歌德和席勒交友,并且发展关于整体的古典思想?
第八章 怎样的一种享受啊!/223
亚历山大如何最终到达美洲?他在美洲向他的哥哥威廉报道了什么?
第九章 人们必须在世人面前尊重祖国/264
为什么威廉·冯·洪堡从政于德国,而亚历山大变得越来越法国化?
第十章 我对所做的事并不后悔/318
洪堡兄弟如何能够在老年时享受幸福,共同生活在一个地方,并且撰写他们的毕生著作?
译者后记/361
附录/366
简写书名/366
人名索引/367
参考文献/385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2-2-15 20: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念德国文化巨人洪堡逝世150周年采访录

亚历山大.冯·洪堡(1769-1859)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亚历山大.冯·洪堡(1769-1859)
纪念亚历山大·冯·洪堡(1769.9.14-1859.5.6)逝世150周年之际,洪堡研究者奥特马·艾特(Ottmar Ette)教授盛赞这位伟大的学者是一名杰出的、勇于打破陈规的思想家。他说,洪堡的思想超出了他生活的时代,其中许多内容对我们当今是十分重要的。洪堡曾一再表明,科学并非象牙之塔,它不能只为少数精英占有。德意志电台记者Durak对艾特教授进行了采访。
记者:作为文学研究工作者,亚历山大·冯·洪堡最让您着迷的地方在哪儿?
洪堡和Aime Bonpland在安第斯山脉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洪堡和Aime Bonpland在安第斯山脉

艾特:亚历山大·冯·洪堡的许多东西都让我着迷。首先,他的思想非常活跃,他特别能够启发人。他对许多学科都有着很深的研究,并能将它们融会贯通。他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工作者,之所以杰出,在于他的独到之处。他以其特有的热情从事科学研究。我们能从洪堡的思想里汲取很多精华,尤其是着眼于今后人与人之间的共同生活。

记者:他的所谓独到之处究竟有那些?

艾特:亚历山大·冯·洪堡的独到之处首先在于,他从不将自己拴在某一门具体的学科上。我们把他称之为无学科的学者。他的思维从不是孤立的,而是综合的、概括的,就是说,他首先把自己和别人掌握知识的不同形式拆开,然后再将其中不同的思维形式以及他自己的思维结果重新组合,进行综合思考。正是综合思考的行为反映了洪堡的最迷人之处。换言之,他的很多思想在20世纪逐渐失落了,也就是说,在两种文化交锋的背景下,为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大家的生活以及我们社会的生活,必须考虑知识的不同形式这一因素。

1799年, 洪堡和Aime Bonpland 在南美观察流星雨Bildunterschrift: 1799年, 洪堡和Aime Bonpland 在南美观察流星雨

记者:两种不同文化指的是什么?

艾特:我指的两种文化,也是亚历山大·冯·洪堡自己先分开、然后又合并在一起的两种文化。他将其称之为"精确科学",这是一方面,但还有另一方面,即涉及到人的科学。我们可以认为,洪堡在他生活的时代已将文化和自然科学区分开来进行思考,以他的视野来思考,也就是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

记者:那么,这些在亚历山大·冯·洪堡生活的年代可行,他如果生活在今天,就不能进行科学研究,也不能周游世界了?

艾特:今天,他可以以多种形式体现自己的博学,他将生活的不同形式有机地相互连接。而我们呢,几乎习惯地将生命科学单纯从生物科学或者医学角度来理解。我们在洪堡那里却看到,生物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因素,Friedrich Georg Weitsch1806年画的洪堡肖像Bildunterschrift: Friedrich Georg Weitsch1806年画的洪堡肖像

因此他将文化因素考虑进来,让二者建立有机的联系。这样,我们就在洪堡那里学到,重新思考生命科学,并把眼光投向宇宙中我们的自身地位,或者套用一句洪堡的话,就是在宇宙中重新理解生命科学。

记者:不过我想,像洪堡那样生活、教书,在今天是不大可能的,除非他是亿万富翁,自己支付所有的一切,因为决不听命于人并同时以多种形式表现自己,那就是说,他不能像您这样受雇于一家研究所,也不能把他划归当今的某个学科。那么,这一切在当今都是不可能的?

艾特:是不可以的。但另一方面,当亚历山大·冯·洪堡1829年前往西伯利亚的旅行途中,曾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兄弟让他担任柏林博物馆岛上第一座博物馆馆长的邀请。他认为,这是一次让他受制于博物馆的企图。这座博物馆就Eduard Ender (1822-1883) 画的洪堡 和 BonplandBildunterschrift: Eduard Ender (1822-1883) 画的洪堡 和 Bonpland

是今天的柏林老博物馆。亚历山大·冯·洪堡抗议,他说,不愿担任"哪家画廊 "的主任,不愿成为哪个机构的一部分。然而,亚历山大·冯·洪堡这个历史人物熟悉科学脉搏的程度,超过了19世纪任何一位同代人,而这正是他无学科学者的真谛。他理解管理科学的内容;他知道把我们称其为科研经费的资金该用到什么地方;他明白,科学的循环是怎样运作。今天,我们有了精英机构、精英大学,人们自然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我们也许可以将洪堡大学精神更多地看作是威廉和亚历山大两兄弟的思想结晶。

记者:如果您向年轻人、比如向那些不大关心教育或修养的年轻人介绍亚历山大·冯·洪堡,激发他们对这个人物的兴趣,哪些东西会是对年轻人最有吸引力的呢?

艾特:我想,从这一角度看,最有吸引力的可能是一种好奇,一个人永不满足的求知欲。第二点要理解的是,亚历山大·冯·洪堡是一个行动之人,他总是要踏上征程。到达目的地对他而言不是目标。也就是说,对他而言,重要的不是抵达什么地方,然后其乐无穷地过日子。对亚历山大·冯·洪堡来说,上路和旅行才真正能使他幸福。我想,这里,洪堡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不认为,到达某处便是幸福,找到位置、安静下来就是幸福。他认为幸福的原本是一种挑战,是走上旅途,是即将行动。洪堡1799 至1804周游世界的路线Bildunterschrift: 洪堡1799 至1804周游世界的路线

记者:也许可以这么说,不轻易让自己满足,总是提出问题,并对每个答案都重新质疑?

艾特:我想,可以这么说。亚历山大·冯·洪堡头脑机敏,能言善辩,从某种角度看,他也是一个矛盾体,他常常将一些不该联系在一起的事情也联系在一起。着眼于未来,亚历山大·冯·洪堡市对知识和科学会产生很大影响,他知道,知识不仅属于精英,知识不能只在沙龙里高谈阔论,它应该属于全社会,尽可能地让全社会的人都能享受到它。亚历山大·冯·洪堡从来不是一名躲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的科学家。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2-2-16 19: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斯坦福大学镇馆收藏,180幅对比地理绘图,带你感受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19世纪被称为科学世纪,它不仅使我们在物质上迈入了电气时代,而且开创了众多知识学科,比如近代地理学。


当时探险家刚到达世界几乎所有的大陆,而大众又急切地想了解这个奇异的世界。在没有卫星绘图和手机互联网的时代,用机械的文字和数字来表达吗?不,这一点也吸引不了大众。视觉上,最直观的莫过于绘图。为了将文字信息转换为在视觉上的呈现,科学家发挥了超常才智,完美地结合了科学与艺术,匠心独运,绘制了一幅幅地理对比图,开创了科学的一个时代奇迹。这些绝无仅有的地理绘图珍藏于斯坦福大学。


今天,这些藏品汇集出版成《斯坦福大学奇幻地理:科学、艺术与想象》,让我们可以一睹这些传世之作。


原价168元,现只要99元!


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数据可视化既形象又直观,是大势所趋,读懂信息图成为每个人必备的能力,无论是在商业企业还是公共管理机构都应用极广,全国多所高等院校也开设了相关专业。




亚历山大·冯·洪堡、艾梅·邦普兰《赤道地区植物地理学:安第斯山脉及相邻国家物理图》


(1805年)


事实上,数据可视化这种形式早在19世纪就曾风靡一时。极具代表性的山高图、河流图等比较地理绘图虽然不像当今的GPS地图一样写实,也没有完全统一比例尺,但处处充满艺术的气息,让人们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获取了大量地理知识,打开了认识世界的全新模式。




约翰·汤姆森《苏格兰主要河流长度的比较视图》(1832年)


01


近代地理学开山之作,视觉艺术的历史先驱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出现了少量对山体的描述,限于文字和数据,并不能直观地展现山脉。18世纪,人类到达了地球大部分陆地和海洋,但细节仍不清楚。大众渴望认识这个新奇的世界。19世纪,近代地理学逐渐建立,全球各地的探险家陆续展开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多种方式,测得了山峰和瀑布的高度、河流的长度、湖泊或岛屿的面积等地理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辅以对未知之地的想象,绘制出一幅幅极具视觉享受的比较图,开启了信息可视化的历史典范。




本书包含180幅颇具代表性的比较地理绘图,汇聚洪堡、李特尔、歌德等地理学巨匠的传世之作,展示了科学制图和探索的历程,也带我们一览地理学的概貌。


从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到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再到岛屿、湖泊、瀑布和人造建筑,多种元素集中呈现,重新排列,展示了一个充满艺术和想象力的世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些版画来自斯坦福大学大卫·拉姆齐地图研究中心。它是美国西海岸最大的地图收藏机构,拥有超过15万件珍贵的藏品。




02


创新的绘图方式,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众所周知,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和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相距遥远。在我们熟悉的画作中,这两座山脉从来没有在同一个画面中出现过。比较地理绘图却将它们画在了一起,不止如此,在这种绘图中,欧洲和美洲的山峦还可以肩并肩排列。这让我们得以在同一张图上,可以总览不同地域的山体,以整体的眼光来看世界。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新旧世界高度图》(1807年)


山高图是地球上最高的那些山峰(包括火山)的概貌图,它将山峰集中呈现并重新排列,创造出一种虚拟的风景。在绘制山高图时,绘图者很少会考虑写实的需求,而是会追求一种艺术效果的表现。




路易斯·布吕吉埃尔《世界上主要山脉的形状和高度比较图,献给男爵亚历山大·冯·洪堡先生》(1850 年)


现实中的山峦嶙峋且形态各异,绘图者通常不会将它的形态完全还原,而是选用具有美感的线条,对山体轮廓加以修饰。同一座山在不同的山高图中位置也不尽相同,绘图者会根据各自的划分方式,将各大山脉重新排列。




查尔斯·史密斯《世界主要河流长度的比较视图》(1817年)


河流图虽然比山高图少见,但也有着独具新意的创作。上面这幅图为第一幅河流比较图,也是拉直河流这种奇妙的表现方式第一次出现在版画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它们放进小小一页纸的空间。




詹姆斯·怀尔德,约翰·汤姆森《世界主要河流长度对比图》(1824年)


有的河流图也会采用统计学的风格,用直线来表示河流。




有用知识传播协会《标明流向、国家和相对长度的主要河流图》(1834年)


在众多的河流图中,仅有一幅图没有采取拉直河流并将其并排排列的方式。在上面这幅图中,河流呈圆形排列,汇聚流向在构图中心的内海。虽然采用这种构图便于更忠实地描绘各条河的流经路线,但也产生了几组相当奇妙的毗邻关系:拉普拉塔河旁边就是幼发拉底河,伏尔加河则成了波托马克河的邻居。




查尔斯·史密斯父子《世界主要瀑布比较图》(1836年)


这种汇集并比较信息的狂热也激发了对最高瀑布、主要湖泊和最大岛屿的汇编工作,后来,更是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版本:世界主要人造建筑物图。人们也开始将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特色建筑放在一起来比较高度。




詹姆斯·雷诺兹《世界主要建筑比较视图》(1850—1851年)


03


丰富的色盘与精巧的空间布局,带来极致的视觉感受


绘图者以肖像画或风景画的构图来加工山高图,通过对色彩、明暗的运用,以及空间布局的调整,加强纵深感,在二维平面上呈现出了三维的立体世界。




克里斯蒂安·冯·梅歇尔《瑞士中部最高地区远景图》(1786年)




约翰·汤姆森《苏格兰主要山脉高度的比较视图,以格兰扁山脉为典型代表》(1832年)




马里亚诺·费利佩·帕兹·索尔丹《秘鲁海拔高度比较概况图》(1865年)


04


创新的地理信息表达方式,地形、植被等一目了然


比较地理绘图巧妙地将科学信息融入了艺术创作之中。以山高图为例,绘图者会将山脉名称、海拔高度等信息标注在相应位置,一些山高图也会标明植被垂直分布线、雪线和冰川。人造建筑、热气球、人物形象等元素有时也会出现在图中。我们可以在这样一幅图中获得大量的信息。




阿尔文·J.约翰逊《约翰逊的非洲、亚洲、欧洲、南北美洲山峰相对高度和河流长度图表》


(1874年)




布拉,丰塔纳《地球主要山脉、河流和瀑布比较图》


(约1826年)


在下面这幅图中,我们不止可以根据等温线的分布掌握各地的气候差异,还能在下方比较世界各大山峰的高度。




海因里希·伯格豪斯《北半球等温曲线图》(1845年)


05


直击历史现场,启迪探索精神


《斯坦福大学奇幻地理:科学、艺术与想象》也记录了人类对世界逐步探索的历程。




弗里德里希·格奥尔格·魏奇《亚历山大·冯·洪堡和艾梅·邦普兰在钦博拉索火山山脚下》(1810 年)


珠穆朗玛峰作为世界最高峰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它被发现之前,钦博拉索山曾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亚历山大·冯·洪堡和艾梅·邦普兰二人共同探索钦博拉索山,留下了大量数据。很多学者在绘制比较图时,都使用了他们的数据。直到1852年,孟加拉国地形学家拉达纳斯·西格达将珠穆朗玛峰确定为世界最高峰,这座山峰才被加入山高图中。




詹姆斯·雷诺兹《群山图》


左图创作于1848—1850年,右图则创作于1852年之后。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右图新增两座山峰:乞力马扎罗山(于1848 年发现)和珠穆朗玛峰,其中珠穆朗玛峰没有附上数据,它高到溢出框架,几乎触及页面边缘。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1-5 13:27 , Processed in 0.07974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