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66|回复: 3

[其他资源] 历史上欧洲为什么没能形成统一的国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7 08: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22-1-27 09:06 编辑

从语言和民族上划分,欧洲版图将会是怎么样的?
[url]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410959

[/url]



历史上欧洲为什么没能形成统一的国家



这一问题的探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首先是基于农业文明的概念。在古代由于生产力的限制,所有国家几乎都以农业为核心,一个国家只有充足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才可以维护统治。中国的农业中心近乎相连,9世纪时之前以关中为主,关中地区就交通便利,对于全国的地位优势突出。掌关中而雄势天下,具备管理全国的基础。而欧洲的农业文明核心分散,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地理优势和农业核心,使得欧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各国均势为主,不具备成为统一国家的基础。


掌关中,也是秦国统一天下的根本,在渭水河谷水草丰美,历代王朝都在此建都。除去后来经济中心南移,和军事斗争因素以外。关中都是历代王朝首选,原因除了农业和地位优势以外,关中地区的人口优势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在都江堰之前,关中才是天府之国。此地在春秋战国时,论土地面积并没有周边广阔,如楚国。但所建城池人口密度极大,对于周围还未发展之时有压倒性的优势。战国初期魏文侯的变法就可看出,当地即便有三家瓜分犬牙交错,但改革以后由于人口农业的优势迅速崛起,秦国崛起后抢夺关中也成为是否称霸的首要条件。


但欧洲便没有一个如关中的地方,平原狭窄使得欧洲无法形成一个可以总御全局的地理位置,其次农业的发展不可能像东亚一样大规模生产,但这却可以加强欧洲的海洋优势,到近代大放异彩。欧洲的人口也从未爆发过,至少在工业革命之前。另外,中国建立的统一文明专制王权也在反过来不断加强统一的内涵,虽有分裂但分裂多方都企图统一全国。欧洲就不是,面对自古形成的民主政治的熏陶,欧洲是不会欢迎专制的,而专制恰恰是统一的标配。


欧洲其实有很多有机会统一的人物出现,但都被欧洲联军击败。由于从前没有相应的基础,每当这种人物出现时,欧洲大陆都会冠之以侵略名号,并组织反击。这也是为什么欧洲对于统一虽然向往但却又有几分畏惧的心态。


还有就是民族的融合交往,欧洲的民主交往融合大都比较血腥。并且民族构成没有一个绝对占优势的主体民族。并且这个民族的文化必须是绝对优秀或相比周围来讲。在民族融合过程中,欧洲更多的划分势力范围,但中国的汉族却会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你中有我。这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中国没有宗教问题,各民族之间不会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而导致融合的失败。并且,随着汉族的向外扩张,民族活动范围也逐渐拓宽,这给进一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一说:
并不是什么差异问题,你看古代那么多大帝国,主要是欧洲各国没有像中国古秦的那种大战略,秦始皇再次统一华夏,是经历很多代祖祖辈辈的积累,后来华夏又有了大一统的思想,所以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一说:
理论上来说,欧洲历史上也形成过统一国家,即法兰克帝国,而法兰克帝国崩溃后,其分裂的部分形成了现在的德国和法国。
为什么分裂后的法兰克帝国未能如中国一般再度统一?
个人认为,是语言和文字。
法兰克帝国分裂后,虽然也如同中国一样有个共主(中国是周天子,欧洲是教皇),但各自发展出了各自的语言和文字。而中国的语言文字虽然也有差异,但差异远远低于法语和德语的区别。
当然,秦国也功不可没。
秦国奋六世之余烈,一直孜孜不倦的谋求统一华夏,也是中国最终大一统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国再也没有陷入真正的分裂。哪怕南北朝时期,无论南北,中国人都在谋求着统一 。
一说:
第一是民族原因。中国是一个以华夏-汉族为主体的国家,同一个民族同样的语言和生活方式,使中国人在内心里更倾向于统一。而欧洲虽然在罗马时代曾经统一大半,但因为民族太多,各民族之间存在文化区别和利益矛盾,所以一旦统一的罗马灭亡,马上就陷入四分五裂中。

第二是地理原因。中国虽然算是面积广大的大陆国家,但在内陆中存在大量可以直接行船的河流,同时中国人在历史上也修建了包括大运河、灵渠在内的大量运河,使整个国家的水系全部连为一体。而欧洲虽然被海洋包围,但内陆却缺乏可以行船的大河,更没有一个可以连接整个欧洲的的河流体系。在古代没有铁路的时代,河流是维系各地区之间商业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因为陆地道路是无法达到河流的运载量和运输速度的。完善的河流网络,使中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远比欧洲紧密,也使中国维持统一更加容易。而欧洲缺乏内陆河流,使某些可能统一欧洲的强大国家只能影响到沿海地区,而对内陆地区鞭长莫及。

第三是文化原因。中国自古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统一观念,这种文化观念使中国人在分裂时期宁可经历残酷的内战也要实现国家统一。而欧洲人则缺乏这种文化观,他们实行的是封建领主制,人民向领主效忠,领主向上层领主效忠,一层层的分封使整个国家每个地区都处于分裂状态,人民只知领主,不知国家,所以国家分裂也无所谓,大家都是跟着领主混的。

第四是经济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中国自秦代统一后就是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农民和地主拥有土地,而土地权利直接来源于国家而非个人,这种经济模式使整个国家都处于一种统一状态,国家的分裂会严重影响农民和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的行使,这也使中国人更愿意保持国家同意。而欧洲的经济是封建领主制经济,土地属于领主所有,小领主的土地是大领主分封,大领主的土地是国王分封,和国家本身没有关系,领主只是效忠于上级领主而不是国家,这导致了无论人民还是领主对国家没有任何兴趣,国家分裂、灭亡都不会影响他们的土地权利,只有效忠对象的存亡才会影响他们的土地。
一说:
主要是 文明构成不 同。什么说地形,种族这些都是不对的。欧洲地形比中国更利于形成统一国家,除了比利牛斯山,基本就没地理分割。要说人种,在5000年前,中国的民族数目绝对不比欧洲少,犬戎什么的很多,只不过后来都被灭绝或驱逐了,当时中国的南方,还属于现在东南亚的人种,直到汉代华夏人才占了主导。而且中国压根就没进入过封建社会,中国根本就不符合马克思历史观的那一套,总体来说中国就俩时期,分封奴隶制和集权奴隶制。
中国之所以能形成统一国家,在早期来说是因为文明起源于游牧民族,黄帝部落显然是典型的游牧文明,扩张倾向比较强,后来得到了中原地带才稳定下来,再者中国的地形特殊,除了黄河流域由于大河的作用比较 富庶,北方的气候严寒,南方是大片山区以及未开发带,导致周边民族必然长期骚扰中原地带,迫于生存压力,中原部落则不得不选择消灭他们,由于疆域扩大,为了在信息不畅的时代保持对领土的控制,就催生了忠于王室的理念,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在后期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是家族兴社会,土地观较强,统一观深入骨子深处。其次是由于中国的政治体制发展到秦汉,基本奠定了绝对中央集权的构架,在这种体制下,是不允许出现割据的 。
欧洲不同,大部分地区都是 平原,由于海洋气候,使得大陆上生活环境很平均,人们没有对生存空间的激烈争夺,而且由于地形平坦,通商便利,使得商业精神和冒险精神强,个人观较强,这种思想直接形成了后世民主思想,再加上后来基督教的影响,使得君王君权与神权分化,不能够形成绝对核心。长期实行分封制,使得国家林立
一说
https://www.sohu.com/a/192237434_620984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2-1-27 08: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760301266533464324.html

以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例,天下的趋势总是分久必合,统一乃是大势所趋,而这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便是战争,以强国消灭弱国,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更为有利的一点是,中原文化大同小异,千百年来虽然有变革,但其本质上并没有改变,老祖宗的传统依然一致。

但是反观欧洲大陆,其实也有无数次机会可以完成统一,但可惜的是并未形成如同中原一般的橘色,而若是深究其中原因,无非是地理、民族、文化,语言、体制,宗教等因素。

地理

地理是其他因素所产生的前提条件,因为存在着地理的差异性,从而被分割的各个国家逐渐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文化理论,而国家所蕴含的文化正是促成了宗教以及国家体制的形成。

中原大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因为有天然屏障喜马拉雅山以及太平洋的存在,注定了中国有独立发展的机会。因此,历朝历代只需要修筑长城,便可抵御外敌。同时,这也为中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但是欧洲并非是如此优秀的地理位置自然防卫更是少之又少,如此这般,便造成了欧洲一直在面临着外地的入侵。

但是另外一方面,由于阿尔卑斯山脉以及比利牛斯山脉的形成,将欧洲大陆逐渐分割成许多个小版块。天然屏障在欧洲大陆的阻隔,使得山脉两侧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民俗文化以及国家体制,久而久之,两个国家自然是无法跨过山脉,形成融合的统一体。

另外,水源对于古代百姓的必要性,使得老百姓只能傍水而居。而中国称得上真正的母亲河只有长江和黄河两条,百姓群而聚之,既然文化差异微小。但是欧洲大陆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母亲河,不必为了水源而相互聚集,自然可以分而治之。

民族原因

封建社会民族的大融合从唐朝开始,以汉族为主体,其他少数民族遍地开花。但是欧洲的情况,却始终没有真正形成一个标杆式的民族,周围民族的文明程度都没有太大悬殊,无法真正形成一个领先体,既然便缺乏了向上的凝聚力。

虽然有人可能借此反驳,欧洲历史上的古罗马文明便可以成为标杆,但其实纵观古罗马历史,是一部侵略以及周边国家的历史,并非是文明本身的传播。与此同时,古罗马的文明其实只是古希腊文明的一个分支,并不能真正做到统率的作用。

文化以及语言原因

而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本不是扎根于欧洲大陆的文明也随之瓦解,各自的国家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化。这一点倒是与中原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差异相似,但是从秦始皇统一汉字书写规格之时,汉字已经成为了历朝历代的标准字体,并不从根本上影响交流。但是欧洲方面,几乎每个国家都存在着属于自己国家的母语,文化交流并非易事。

体制以及宗教原因

因为中国封建社会乃是中央集权制,皇帝有着最高的话语权以及一票否决权,能够最终决定国家的走向以及发展的趋势,同时,科举制度出现巩固了帝王的统治。但是欧洲国家,国王只是比较高等一些的贵族,其他贵族。也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而真正对于欧洲国家有着最终的话语权便是宗教,例如传教士,其中地位便能与欧洲的贵族旗鼓相当。与此同时,在欧洲的国家制度之上,宗教人员是可以对自己所管辖地区实行最高的权利,这样便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国王的权力。国王权力无法最终下达,国家自然无法凝聚,地区分散是显而易见。

结论

所以纵观这些因素,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确实可以促成国家统一的完成。但是欧洲大陆却与中国的社会情况背道而驰,或者从根本上来说,欧洲大陆从历史之初便不具备形成统一国家的条件。一个国家若是想要真正的合二为一,文化是最根本的存在。正如外国人对中国所持有的信念的怀疑,中国其实是因为千百年来所流传的文化而凝聚,千百年来的习俗已经深深地刻在每个国人的心中,无论身在何处,都铭记其中的一份情怀。这也是千百年来战争以及后期最为惨烈的抗日战争,国人的凝聚力所在。

但是欧洲国家,各个国家都是势均力敌,强国征服弱国几乎不存在,彼此双方只能独立存在,无法融合,也无法做到抗衡。




  古代欧洲曾经形成过大一统的国家,最早的雏形就是希腊,还有古罗马,虽然最后分裂成了拜占庭帝国但是有一段时间还是形成了一个大一统国家,罗马帝国。到了拿破仑时期,拿破仑除了英国,其他地方也都基本征服了,但是在出征俄国的时候不小心栽了跟头,最终兵败流放。我个人理解上来说(欢迎指正)觉得欧洲不像中国一样能够几千年来形成大一统的国家是因为中国的文化具有更强大的包容性;我们听说过很多欧洲因为宗教原因而进行打仗的故事,但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在思想上进行了统一,并没有什么因为宗教原因开战的先例,并非像很多人说的,中国人有奴性。只是中国文化求同存异,包容性太强了,这也就是所谓的“汉化”,“胡人无百年之国运”,而欧洲的宗教至上,没能在武力征服上进一步的思想征服。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2-1-27 09: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各国历史、宗教文化都类似,为什么不能形成一个面积较大的、稳定的、统一的国家呢?... 欧洲各国历史、宗教文化都类似,为什么不能形成一个面积较大的、稳定的、统一的国家呢?




  第一,国家要统一,需要的是高度趋同的发展理念。
我们知道,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秦制的基础上形成的。
中国自西周起,在周王”封邦建国,以藩屏周“的思想指引下,实行起了周王与群臣共治天下的局面。西周大分诸侯,各个诸侯国对周王尽义务、守天下,造成的局面就是虽然各诸侯国的宗教、文化很相似,实施西周的礼制。但是,时间一长就会呈现出差异性来。


慢慢的文字不一样,思想认识就会不同,交流起来就会逐渐有障碍。各地方言,均附着在各国自己的文字基础上,使其有了自我的认知上的区别。其次,地域的局限,造就了不同的发展理念。这就是为什么西周后期,礼崩乐坏,各国自主发展,架空了王室。

秦灭六国之后,秦始皇正是看到了国家统一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实行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北筑长城、南通漓江等策略,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大发展。只有在高度趋同的发展理念下,国家才可以实现大一统。
第二,欧洲缺乏高度趋同的国家发展理念。
目前,欧洲的发展是以松散的邦联形式呈现的。欧盟更多的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在发挥作用,在欧盟内部,各个国家的利益争斗非常厉害,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化的拳头。政治上法国引领,经济上德国在推动,而德法之间也是各自有各自的打算。这样的国际联盟是无法实现一个国家的梦想的。要实现欧洲的一体化、国家统一化,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存在,很明显,松散的国际联盟不符合这个条件。

但是,欧洲一体化以来,随着欧盟的建立,已经看出了他们向一个声音迈进的努力!毕竟欧洲现在已经实现了货币的统一,欧盟拥有共同的贸易壁垒,共同的普世价值,也拥有快捷的交通!但是,没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字,意味着没有统一的民族倾向,这也就是无论怎样紧密发展,他们都是一群熟悉的陌生人!


欧洲各民族主要是操印欧语系语言的民族,也有从东方迁徙过去的使用芬兰-乌戈尔语系语言的各民族和古老的巴斯克民族,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尚有一部分使用阿尔泰语系的民族。基本是以民族国家划分,有的生活在不同国家的操同一语言的人群承认属于同一民族,但有的不愿意承认,只强调自己是那一国家的人。
目录
1 印欧语系
2 芬兰-乌戈尔
3 阿尔泰语系
4 亚非语系
5 语系不清民族
1印欧语系
日耳曼语族
盎格鲁-撒克逊族
德意志族/奥地利族/列支敦士登族/瑞士德意志族
荷兰族/比利时佛拉芒族
丹麦族
挪威族
瑞典族
冰岛族
卢森堡族
罗曼语族
法兰西族/比利时瓦隆族/瑞士法兰西族/摩纳哥族
意大利族/瑞士意大利族
西班牙族
葡萄牙族
罗马尼亚族/摩尔多瓦族
罗曼什族
加泰隆族
斯拉夫语族
俄罗斯族
白俄罗斯族
乌克兰族
波兰族
保加利亚族
捷克族
斯拉伐克族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族/穆斯林族/黑山族(蒙特内格罗族)
斯洛文尼亚族
马其顿族
波罗地语族
立陶宛族
拉脱维亚族
希腊语族
希腊族
阿尔巴尼亚语族
阿尔巴尼亚族
凯尔特语族
苏格兰族
爱尔兰族
威尔士族
伊朗语族
吉普赛族

2芬兰-乌戈尔语系
芬兰族
马扎尔族
爱沙尼亚族
拉普族
乌德穆尔特族
马里族
莫尔多瓦族
卡累利阿族
科米族
3阿尔泰语系
鞑靼族
楚瓦什族
巴什基尔族
卡尔梅克族
4亚非语系
马耳他族
犹太族
5语系不清民族
巴斯克族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2-3-14 17: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华教授孙立平:普京在事与愿违的意义上改变了世界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Mar 13 18:46:22 2022), 站内
  
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日前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对俄乌战争国际影响给出了自己的最新判断,以下是全文。
  
zz
  
无论结果如何 普京都在事与愿违意义上改变世界
2022年3月10日
  
实际上,现在乌克兰战事在军事上的结果已经不重要,可以说,无论军事上的结局是什么,其影响都将会差不多。
  
这种影响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普京在事与愿违的意义上改变了世界。说得具体一点,四句话:第一,帝国梦碎,俄罗斯在世界舞台中心消失。第二,国际秩序失去三角稳定性,我们少了一个战略缓冲。第三,世界反俄大联盟形成,世界秩序再次重构。第四,大脱钩开始,世界产业链重组。
  
下面具体说说这四句话。
  
帝国梦碎,俄罗斯在世界舞台中心消失。开战前后,一直有人在论证俄罗斯出兵的合理性。但俄罗斯在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上,是用一种过了时的方式来实现这些目标。在当今时代,被人们认同的办法,是经济的纽带,是价值观的凝聚力。而俄罗斯用的是过时的帝国模式。这种方式注定了最后的结果。
  
这里关键是有关国家与民族及世界秩序的想象。在传统时代,我们曾经有一种天下观,即只看重藩属是否归顺,而轻视疆土划分。俄国关于世界的想象,则更强调地缘、民族与历史的因素。历史上的疆界在哪里?你是不是属于我?我们是不是一个民族?苏联时期的有限主权论,也基于此。你作为一个国家是有主权的,但主权是有限的。由此就演绎出,你乌克兰,作为东斯拉夫三国之一,必须服务于俄罗斯的安全。这就是俄罗斯理直气壮出兵并控制乌克兰的理念性基础。
  
然而,现在世界已经进入了民族国家的时代,民族国家的主权和边界是神圣的。也就是说,帝国模式已经不能为当今的世界所接受。这就决定了世界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决定了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处境。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战争的消耗,国际的制裁,战事结束后世界对俄罗斯的警惕,都注定了俄罗斯未来的命运。
  
国际秩序失去三角稳定性,我们失去一个战略缓冲。我们一定要意识到,中美对抗是当今世界唯一的主轴,没有第二个。我原来就说过,中美之间,任何对抗都是战略性的,任何缓和都是策略性的。这是一场长期的终极对抗。从根本上说,这种对抗源于关于人类与世界的不同愿景,这种愿景的差异根植于古希腊时代。在具体的政治层面,所谓终极对抗是指,美国已经彻底检讨了1972年以来的对华政策,把中国视为终极对手,不会再有包容、妥协、放弃和演变的想法做法。这种思路在理念上是以彻底打败对方为目的,绝无妥协。
  
但在这个主轴中,俄罗斯的存在是有意义的。我们知道,三角关系是最稳定的,同时也赋予整个结构以一定的弹性空间。有无论是的存在,哪怕他的力量有点不对等,但可以不时吸引双方的注意力。可以作为一种钳制的力量,甚至有时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正因为如此,才有中俄联盟之说。但俄罗斯这个因素具有高度不稳定。原因在于俄罗斯的体量,就是我说过的,从体量上说,它既太大又太小。这就注定了它具有极大的可变性。
  
世界反俄大联盟形成,世界秩序再次重构。前几天我曾经说过,我很在意三个消息,即德国态度与立场的急剧转变,日本前首相安倍主张日本应申请加入北约,瑞士放弃中立国地位,加入对俄罗斯的制裁,还有瑞典、芬兰要求加入北约。还不仅如此,联合国秘书长已经明确表态,大部分国家对俄罗斯纷纷进行谴责并加入制裁,世界许多地方爆发民众抗议俄罗斯的游行示威,甚至在俄罗斯国内,也有强烈的反战声音。这些动向意味着什么?一个反俄大联盟有可能形成。这是在冷战结束后没有过的现象。
  
几天前我就指出,如果全球反俄大联盟形成,也许将会另有含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一定不能放弃道义的制高点,防止出现道义之失。网上一些不理智的言论,有可能授人以柄,乱上添乱。说一句没有原则的话,我们可以退到人道主义的立场,除了斡旋以促进和平之外,尽量在人道主义的层面多做一些工作。
  
大脱钩开启,世界产业链重组。目前世界的稳定性,或者斗而不破的局面,是建立在三重依赖的基础上的:西方特别是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西方对中国的市场依赖,中俄对西方的科技及高端设备依赖。这也是当今世界冲突中弹性或投鼠忌器的地方。未来世界的产业链重组,将围绕解决这三方面的依赖来进行,也就是大脱钩。大脱钩将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
  
后两个方面的脱钩,在战前就已经开始。美国和西方在努力摆脱对中国市场和供应链的依赖,中国也在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摆脱对西方技术和高端设备的依赖。而这次战事之后,反思和调整的重点将是西方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最新的消息是,欧盟制订新的能源独立计划,在2030年摆脱对俄的能源依赖。由此,新能源的发展也许将进入新的天地,俄罗斯的能源将逐步失去战略意义。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1-5 13:38 , Processed in 0.08041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