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47|回复: 6

北京10年抽干地下2800个昆明湖 地面沉陷拟引水回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7 08: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2-2-27 08:28 编辑

北京10年抽干地下2800个昆明湖 地面沉陷拟引水回灌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文静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文静

‘ 北京是世界上少有的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大都市。市民喝的每3杯水中,就有2杯来自于地下水。超采数十年,北京已处于一个2650平方公里的地下水大漏斗上,赫然列入地面下沉城市之一。

为此,北京拟计划在2014年“长江水”进京后,加大回灌地下水力度。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初步计划,将在自然渗透的基础上,采取人工回灌方式涵养地下水,实现北京地下水的补采平衡。’

-问题

10年抽干地下2800昆明湖

北京地下水水位已由1999年的平均12米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平均24米左右,已形成了2650平方公里的沉降区。

1972年北京遭遇大旱,随后开始大规模开采地下水。至2000年前后,北京市共打生活井1万多眼,工业用井近5000眼。至上世纪90年代,北京地下水超过地表水,成为市民生活主要水源。

到2008年,地下水约占北京市用水量的65%,平均每年地下水开采量维持在25亿立方米以上。而按照国际标准,利用地下水的极限是40%,如超过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北京市水务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北京去年用水36个亿,其中20多个亿来自地下水,剩下的10多个亿是地表水。另一组数字显示,北京10多年来超采的地下水超过56亿立方米,相当于抽干了2800个颐和园昆明湖。目前,北京地下水水位已由1999年的平均12米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平均24米左右,已形成了2650平方公里的沉降区。

“不可否认,超采地下水是造成北京地面沉降的原因之一。”水务局该负责人表示。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艳在《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文中透露,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最大年沉降量达到137.51mm,最大累计沉降量1163mm。沉降现象严重的地区,包括海淀、朝阳等经济、文化繁荣的城区。

北京市水务局供水处处长胡波表示,“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会引发很多次生灾害,对气候生态环境都有影响。像上海已有地面沉降的问题,虽然北京因为地质、土壤等原因,并不存在突出的沉降,但是我们还是应及早重视这个问题。”

此前,有专家称,目前,建筑、道路和基础设施相当密集的北京市区受沉降影响已逐渐显现,其中地下管道面临着最大挑战,易弯曲、变形甚至破裂。拿自来水管来说,2000年以来,超过1/3的北京市自来水供水管线破损开裂是由地基下沉引起的,而且水管破损现象多集中在地面沉降发育较严重的朝阳区和东城区。其他如燃气管破损、路面塌陷等市政设施的破坏事件,也有地面沉降的潜在影响。

水垢缘于地下水过度开采

“就像喝一盆粥,刚开始喝上边的都是稀的,越喝到下边越稠。”北京市水务局供水处处长胡波,以此来形象地说明居民自来水质越来越差的原因。

通州居民张先生习惯每天晾一大杯凉白开,给全家人喝。同样的习惯是剩下的半杯水要倒掉,因为这半杯几乎都是白色的渣子。不但是水杯里,这些白渣子也粘满了烧热水的水壶内壁,和装热水的暖瓶内壁。如今,大部分北京市民甚至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自来水。

胡波说,水垢的根源是北京自身的水源特点决定的。北京多是地下水作为水源,同时由于连续10多年的干旱天气,地下水的水质硬度逐步在增加,而过度的开采,地下水越来越深,这样越往下,地下的残留物就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水里,导致水的残留物越来越多。

胡波说,对这样的水,老百姓叫水碱大、硬度大,确实有一定道理。胡波强调,这些沉淀物经过卫生部门等检测,均符合国家饮用水的标准。“如果采取净化工艺全部去掉,反而让自来水变成了纯水,一些矿物质元素都会被去掉,对居民的身体健康并没有好处。”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文君表示,沉淀物并不代表水质不好,这些沉淀物是碳酸钙,对人体没危害,只是让人感官上难以接受。他同时表示,从常规上来讲,未受污染的地下水含有丰富的各类物质元素,比地表水还要好。

胡波透露,满是白渣子的情况随着2014年长江水进京,将得到显著改善。届时,北京将会用长江过来的地表水取代一部分城区内的自备井,这样居民喝的自来水中,地表水的比例大了,自来水的水质就会提高,水垢会明显减少。

-应对

长江水进京取代五环内自备井

2014年起,北京将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用长江水替换下城区的自备井。

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处长戴育华强调,目前北京的地下水沉降速度相比10年前已经减缓,尤其是东部地区的地面沉降。

为减少地下水开采,防止地面沉降和漏斗区形成,目前北京明确两个治理方向,一是停止对开采过度的地下水区域的继续开采,禁新建自备井,市里统一政策每年取缔一批自备井。胡波说,“不开采就是给地下水提供了涵养的时间”。

另一方向是从地下水的水源保护方面来考虑,针对城区的地下水水源地,北京划定地下水保护区,避免污染地下水。

目前北京城区和郊区有一万多口自备井。通俗地讲,自备井就是一些单位、机关、院校、小区等开凿的、供自身生产生活用水的水源井。如今,自备井存在水质恶化、出水量降低等问题。

胡波介绍,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从2014年长江水进京开始,北京将利用三到五年时间,用长江水替换下城区大概800多个自备井,届时自备井将在五环内彻底消失。一旦这些自备井关闭,市民将会感觉到水质的提高。“但每年替换下多少,要看长江水的来水量”。

剩下的未列入关闭计划的近万口自备井,主要分散在郊区,用途包括工业、农业等,也有些是生活用的。胡波解释,因城市供水管网铺设不到,这些自备井还担负着供水任务,所以不能停掉。“但从目前的监测来看,远郊区自备井因污染少等原因,水质非常好,很稳定,也没必要替换下来。”

针对通州这些新城的自备井,胡波说,目前这些新城都在启动供水管网铺设工程,届时将会陆续有一批自备井被停掉,用上管网里的自来水。

长江水进京后有望平衡补采

人工回灌主要是选择天然地势低凹区域,来进行雨水的集中收集,然后再集中回灌到地下,届时北京有望实现补采平衡。

开采地下水的同时,北京也在实施补给,主要补给方式是降雨。戴育华说,因为缺水,又遭遇多年连续干旱,地下水的补给远低于开采量。北京出现了补采严重失衡的局面。

戴育华说,2014年,南水北调大约有10亿立方米进京,这样就能替换一部分地下水开采量。如果水源充沛还可以研究人工回灌的策略,增加地下水涵养。

人工回灌的方式主要是选择天然地势低凹区域,进行集中收集雨水,然后集中回灌地下,此外本市还在研究一些其他废弃用水回灌地下。届时北京有望实现补采平衡,也就是地下水的开采量和回灌补给的水量得到平衡。

水务局另一位人士表示,目前考虑在京西地区利用天然的大坑,储备雨水实施人工回灌。戴育华表示,人工回灌的前提是长江水足够充沛,进入北京的水量稳定有保证。这种情况下,雨水并没有其他用途。但如南水北调的来水量并不足够,还是要优先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需求。

据悉,上世纪90年代,北京曾搞过人工回灌,但因遭遇干旱被迫终止。

-专家观点

雨水回灌效果有限

参与研究回灌地下水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文君介绍,目前还在初步考虑,但何时实施还未明确。刘文君透露,除雨水收集回灌的思路外,还有一种考虑是利用长江水管道维护的水回灌地下。

刘文君介绍,南水北调来的长江水,不可能一年365天都通水。不进水时,输水管道需要大量水来维护,但这些维护冲刷管道的水是不能浪费的。“所以我们考虑,用大容器收集这些水利用起来,要用时抽上来,不用时回灌到地下”。他表示,该思路目前还在研究中,具体如何实施还未明确方向。但刘文君认为,不论哪种思路都要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对原本就干旱的北京,利用雨水来回灌效果肯定有限。涵养地下水的根本是限制开采使用地下水,同时根据条件回灌。

地下水无法取代

>>追访

针对现状,北京是否会对地下水采取更严格的管理政策,如禁止开采?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处长戴育华明确表示,目前还不可能做到,因为北京本身缺水是客观事实。自2011年5月以来,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已降至100立方米以下,不足国际公认的缺水警戒线人均1000立方米的十分之一,成为中国最“渴”的城市。当然,除缺水外,北京还面临人口增加等带来的用水量增加。“北京五年人口数量增加600万,但用水总量却从40亿下降到36个亿,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

-专家建议

回灌清洁再生水

暂不考虑再生水

对于人工回灌的方式,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表示这是一个可以肯定的想法,但他认为,政府部门还会考虑经济等多方面因素,是否真正成行还是未知。同时,回灌一般只能补给地下表层的水,并不能补给深层的地下水。

他建议,是否可以考虑用再生水来回灌,目前在国外有这种方式,但前提是将再生水处理得非常纯净,非常安全。不过如果再生水企业将再生水处理得非常好,可能就卖掉了,舍不得用来回灌。这是目光短浅的做法。当初开采地下水,就是考虑相比外调水的成本更低。但实质上,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将会付出更大代价。

>>追访

对于是否使用再生水回灌到地下涵养地下水,戴育华表示,现在没有这方面考虑。再生水是污水经过处理的,再回灌到地下,可能还会发生污染地下水源的潜在危险。我们还不能冒这个险。
·京地下水年均降1.1米 2015年前居民用水全部阶梯水价
·地下水濒临枯竭 宁夏西吉水荒持续3年8万居民饮水难
·内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 地下水64%遭严重污染
·超50城发生地面沉降灾害:一边是高楼 一边是深渊
·上海陆家嘴地区由于超高楼建设地面现沉降
·中国内地超50个城市发生地面沉降 京沪高铁地基下陷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08: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2-2-27 08:36 编辑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02-27/3698994.shtml
http://finance.ifeng.com/news/region/20120227/5661739.shtml

[新闻1+1]地面沉降,不能承受之重?!(20120220)
http://news.cntv.cn/china/20120221/101316.shtml
中国网络电视台综合消息:我国发生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最严重的是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由于地面沉降,有城市甚至被预言会在几十年后消失。其中华北平原区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范围,达到6万4千平方公里,占整个华北地区的46%左右。2012年2月20日央视《新闻1+1》播出《地面沉降,不能承受之重?!》,以下是节目实录:
视频:西安地下水超采引起地面沉降现14条地裂缝
  节日导视:
  以前那个水面很低的,地面高,现在是水面高了,陆地低了反而。
  三层变成了两层小楼,底下一层已经变成成地下室了。
  它两边都裂了,已经裂空了呢。
  地面沉降,被称作温水煮青蛙的慢性病,它到底有多严重。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08: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地下水年均降1.1米 2015年前居民用水全部阶梯水价2012年01月30日 05:18
来源:新京报 作者:饶沛
http://finance.ifeng.com/news/bgt/20120130/5509157.shtml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 ... t_313226.htm?div=-1
发本报讯 北京将规划建设93个地下蓄水池,解决立交桥积水问题,2015年前全面推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这是记者从《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及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获悉的。

93蓄水池解决立交桥积水

《规划》提出,2015年前本市要在城区及新城包括公园在内的所有绿地全部实施雨水利用工程,实现雨水全收集并结合道路桥梁建设和城市积水点改造,规划建设93个地下蓄水池,重点解决下凹式立交桥排水问题,增加雨水利用量。

本市将充分挖掘河湖蓄滞雨洪能力,规划在中心城西部地区建设雨洪水引渗工程,在中心城东部修建雨水调蓄工程。

城六区湖泊全部用再生水

本市将全面推行节水产品、器具市场准入制度,在2015年前更换不符合标准的用水器具62万套/件,全市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5%以上。

城六区现有污水处理厂全面完成升级改造为再生水厂,并规划新建东坝、郑王坟等12座再生水厂,到2015年,城六区再生水厂将达到22座,新城规划新建、扩建再生水厂30座。城六区将实现4大热电中心、30条河流、27个湖泊和多处郊野公园全部使用再生水。

将合理调整居民用水价格

《规划》称,2015年前,本市将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推行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超额累进加价制度,合理调整居民生活用水水价,全面推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

2009年12月,北京举行居民用水价格调整听证会,市发改委、水务局等部门提出,当前北京实行阶梯水价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人户分离的情况比较普遍,计水时间不好掌握等。

举措

每年引黄河水3亿立方米

将规划新建第十水厂、郭公庄水厂等8座水厂,城六区自来水厂供水能力由目前的313万立方米/日达到456万立方米/日。

将利用南水北调京石段干线工程,继续实施河北四库应急调水进京,建立北京市与河北省调水机制,争取2014年前每年调水4亿-6亿立方米。

本市还将争取从黄河引水济京,进京水量每年约3亿立方米。

南苑垡头区域将换自备井

2014年南水北调引水进京后,本市将逐步实施城区自备井的置换工作,规划2015年对城区水质较差的南苑、垡头等地区的自备井进行置换。

本市还将开展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等河流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其中北运河流域将对紫竹院湖、高碑店湖、红领巾湖、团结湖等26处城市湖泊进行生态系统修复,完善湖泊生态系统功能。

现状

地下水年均下降1.1米

近12年,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从11.9米下降到24.9米,年均下降1.1米。

按2009年和2010年年均来水20亿立方米预测,通过采取继续超采地下水、动用密云水库库存、扩大再生水利用等措施后,2012到2015年年均仍存在4.5亿立方米城市供水缺口。

2015年南水北调年来水10亿立方米,在应急水源地停止开采,城区自来水水源井涵养、自备井置换的情况下,缺水1.9亿立方米。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08: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 地下水64%遭严重污染2011年11月14日 03:5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张淼

http://finance.ifeng.com/news/macro/20111114/5055876.shtml
2011年,一系列轰动全国的土地遭受重金属污染的新闻事件,其受影响范围之广、污染时间之长、污染程度之深、未来造成长期损害之重,使得土地重金属污染问题再次成为焦点话题。

根据国土资源部近期公布的数据,全国每年因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相当于广东一年的粮食产量,可以养活常住珠三角的4000万人口。

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2-7年的连续监测显示,中国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了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由于地下水污染难以被清理,重金属难以降解,尤其是深层的地下水一旦被污染,治理起来格外艰难。

尽管国家在《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将内蒙古、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14个省区列为重点治理省区,有138个区域被列为重点治理区域,采矿、冶炼、铅蓄电池、皮革及其制品、化学原料及其制品五大行业的4452家企业被纳入重点监控,以此强调环境保护的决心。但现实依然残酷地摆在面前,解决问题的瓶颈并不仅仅是技术一环而已。

以爆发最多的血铅中毒事件为例,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中关于铅的限值并不低。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了铅的平均浓度为1.50毫克/升,与美国现行标准相同。然而,我国工业排放标准规定的气体铅含量年平均值是100毫克/升,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规定相差1万倍。因此,现阶段以生产排放达标为目的的铅污染防治体系根本无法应对环境健康需求,如果不能从工业污染防治体系转换到以人群健康风险防范为核心的防治体系上来,在环境污染危害滞后的特征下,血铅事件只会越积越多,难以从根本上遏制。

近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原来被工业企业占用,甚至污染的土地需要进行再开发,这些城市工业污染场地特征错综复杂,比如重金属污染场地中,主要来自钢铁冶炼企业、尾矿,以及化工行业固体废弃物的堆存场,代表性的污染物包括砷、铅、镉、铬等;来自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那些曾经生产和广泛使用的杀虫剂类POPs(主要有滴滴涕、六氯苯、氯丹及灭蚁灵等),虽然有些已禁用多年,但在土壤中仍有残留。另外,还有含多氯联苯(PCBs)的电力设备的封存和拆解场地等;以有机污染为主的石油、化工、焦化等污染场地。污染物以有机溶剂类,如苯系物、卤代烃为代表。也常复合其它污染物,如重金属等;电子废弃物污染场地,这类场地污染以重金属和POPs(主要是溴代阻燃剂和二英类剧毒物质)为主要污染特征。

即使在积极进行土壤修复的背后,却存在着另一种隐患。由于城市土地快速开发的需求,污染场地修复治理的时间越短,土地投入运营的速度就会越快,资本收益也就越高。为此,业主及土地开发商要求修复过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因而更偏向于短期快速的修复方式,如焚烧、填埋等。这些追逐快速化修复场地的方式可能对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比如,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如二噁英)对大气的危害,填埋可能会造成填埋区的二次污染。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08: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50城发生地面沉降灾害:一边是高楼 一边是深渊2012年02月24日 23:10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唐黎明
http://finance.ifeng.com/news/house/20120224/5656829.shtml
当城市的天际线不断向上延伸,我们仰望高楼和星空时,可能没有料到,脚下的土地正在无声息地下沉。一边是高楼,另一边可能是看不见的深渊。

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等十多部委联合编制的《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年~2020年)近日获得国务院批准。因为这则报道,许多公众才知晓以下触目惊心的数据:我国发生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20个省区市。全国累计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地区达到7.9万平方公里,其中最严重的是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

有意思的是,近日风传的上海陆家嘴[12.63 4.12% 股吧 研报]的地面裂痕也为地面沉降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网络上的图片显示,环球金融中心与在建的上海中心发生地面裂痕,长约七八米,两侧地面有明显错位。虽然有关部门迅速回应沉降乃正常现象,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地面沉降的严重性,以及出台相关规划的必要性。深究引发沉降的原因,有官方报道的地质原因,更多的是人祸。

上海和长三角地区,一直都是地面沉降的重灾区。上海自1921年发生地面沉降以来至今,沉降面积已达1000平方公里,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达2.6米。

从地质上看,上海坐落于现代冲积三角洲平原上,土质松软,软土能承受的荷载相对较小,同时面临着地面沉降和海平面上升的双重压力,致使海岸侵蚀加剧,海水入侵,地下水受到咸潮污染,地面沉降带来的问题将更为严重。这样的地质条件建设高楼本应慎之又慎,然而上海却是中国最高的城市,它的高度还在不断地增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上海新建的高层建筑约40幢,上世纪80年代新建约650幢,上世纪90年代开始明显提速到2000多幢,百米以上的超高建筑就有100多幢。1993年以后,上海的高楼就以平均每天就“站”起一幢的速度迅猛增长。

为了支撑上海的高度,背后是看不见的巨额投入。“十一五”期间,上海仅在防止地面沉降的管网改造方面,就投入200亿元。数百个亿的投入,换来的是以毫米计的成果。2007年上海全市地面沉降量,从2005年的8.4毫米,减少至7毫米以下,而在不久前通过的上海市地面沉降“十二五”防治规划中,提出的目标是确保全市年平均地面沉降量控制在6毫米以下。就是这样来之不易的成果,却面临着越来越高的挑战,在建的上海中心632米,环球金融中心492米,毗邻的金茂大厦420.5米……位列世界第四最高城市的上海,还在高速成长,它会给受到沉降威胁的上海带来更大的挑战。

地下水超采,是造成地面沉降的另一个原因。据统计,华北地区已经“透支”了1200亿立方米地下水,已形成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依靠自然生态恢复,需要上万年的时间。

眼看着涸泽而渔造成的恶果,地方政府的应对措施往往是亡羊补牢外加巨额投入。上海每年要投入1亿元回灌地下水,防治地面沉降。而南水北调到华北地区的水,也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回灌防治沉降。然而,回灌防治也并不是金钱投入就可成功,还面临着行政制度的制约。

上海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就制定了相关市政计划来应对地面沉降,如限制地下水开采及人工回灌地下水。由于上海城区的不断扩大,人口已大量迁移至郊区。虽然市区限制地下水开采,郊区却自发打井开采地下水,使得之前卓有成效的地下水限采措施大打折扣。因为地下水具有流动性,光一个地方采取行动,也只是暂时解决问题而已。跨区域的地下水保护,超越行政边界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还需要跨区域的地方政府统一协调,共同谋划。而这种行政协作精神,恰恰是中国区域协作所欠缺的。

一边以巨大的投入在建设摩天大楼,加重地面沉降;一边又以巨额的投入来防治沉降带来的灾害。一边是不知节制的粗放发展;一边又是杯水车薪的修复弥补……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矛盾面孔,这样的发展必然是危险且不可持续的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08: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陆家嘴地区由于超高楼建设地面现沉降引发因素已基本消除
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20222/5638666.shtml
陆家嘴 (SH:600663)最新价:12.63  0.5 4.12%行情走势大单追踪资金流向最新研报公司新闻最新公告个股股吧优股预测龙虎榜
据新华社上海2月21日电(记者 陆文军) 近期,上海陆家嘴[12.63 4.12% 股吧 研报]地区由于超高楼建设导致个别马路“开裂”的现象引起社会关注。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有关专家。专家经过实地勘察后均表示,引起陆家嘴个别地段地面沉降的因素目前已经基本消除。

据悉,位于陆家嘴的中国第一高楼设计总高度达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已于去年12月完成了地下结构施工,由此而引起的地面沉降因素已经基本消除。对于去年12月就出现的路面裂缝,有关方面已经进行了初步恢复。根据计划,今年3月初,上海将对陆家嘴周边的街道和管线进行全面检测并维修,不会影响安全和使用。

中科院院士、著名地下结构工程专家孙钧说,陆家嘴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地面沉降引发地面裂缝的现象,在工程建设中是常见情况,从目前来看,不会影响周边在建和既有的建筑,以及周边管线设施的安全。上海属于典型的软土地基,软土承受的荷载相对较小,地质条件决定了工程建设中必然会有一定程度的沉降发生。只要监测数据与设计预测数据一致,就是安全可控的,如果沉降数据出现偏离,就要马上采取措施,但目前没有发生这种情况。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08: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2月20日央视《新闻1+1》播出《地面沉降,不能承受之重?!》
http://news.cntv.cn/china/20120221/101316.shtml
主持人 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要问中国的运动员里谁个最高,毫无疑问,上海的姚明啊。但是去年姚明退役了,不过姚明虽然退役了,上海这座城市在中国的高度的冠军榜上依然不会让开位置,接替它的是高楼。来,我们看看身后的照片。这是三栋高楼,跟瓶起子那栋高楼隔着一栋高楼的是,正在建设的中国第一高楼它的名字叫上海中心大厦,它的设计高度是632米,了不得了,现在它早已长出了地面以七天一层的速度正在向上建,大家可以想象什么时候它就会封顶了。但是看着非常棒的一栋全中国的第一高楼,可是最近突然跟这样的一个画面联系在一起了,地面上怎么出现了裂缝呢,好多人的腿和脚也证明了大家也是感到非常的担心。不知道这是不是摄影记者还是微博的发布者,大家都在关心,这个中国第一高楼,和地面的沉降到底有没有关系,跟这个裂缝到底有没有关系,我们一起关注一下。
解说:
  号外号外,陆家嘴环路,即环球金融中心与在建的上海中心发生地面裂痕,地形已经开始上下错开。2月16日,一位网友一条微博几张图片,引发的是强烈关注。长约七、八米,两侧地面有明显错位,一直延伸到北侧的人行道上和花坛周围。这条位于环球金融中心花侧车库出口附近的裂缝,一时之间它到底因何而生,又是否干扰安全?
  2月16日当晚,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上海发布作出了回应,就网友关注的陆家嘴东泰路地面出现裂缝现象,上海中心大厦建设方表示,大厦则开工之日起即进行严密跟踪监测,均处于受控状态,地面裂缝是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正常沉降现象。目前地下结构工程已完成,引起沉降因素基本消除,正待阴雨天结束都对裂缝进行修复。跟踪监测不会停止。
  正常的沉降现象,处于受控状态,这样的回应暂时打消了人们的顾虑,但却让地面沉降这个老话题再次升温。
上海市民 杜月明:
  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就是柱子,铁栏杆,铁链条把它连起来的两边,以前拉各水面很低的,地面高,现在是水面高,陆地低了反而。
记者:
  以前地面比水面高多少?
杜月明:
  高两米。
  解说:
  不断的地面沉降,地面的高度已经明显低于苏州河河面,根据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从1921年到1965年上海市区总共沉降了1.69米,有专家称,如果当时没有开始治理沉降问题,那么上海可能早就在2000年前就下海了。而过度抽取地下水,曾经是造成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所以从1966年开始,上海开始限制地下水开采,和人工回灌地下水,要求地下水用户在冬天将地下回灌与其夏季开采等量的自来水,从而恢复土层弹性,控制地面沉降。
  本台记者 陈常伟:
  您现在看到就是位于上海大学内的一口地下河暗井,这口井现在正在向地下100米到300米的含水层注水,像这样的一口井每小时的流量达到近30吨,而全天的注水量可以达到近500吨。
解说:
  目前整个上海市共设有121口这样的回灌井,每天源源不断地为上海市的地下回补水源。此外上海市每年都会拨出大量专项资金用于地下水的监测。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陈华文:
  在十一五期间,我们上海地面沉降的投入在管网的改造就两百个亿,那么在我们的监测方面,大概一年是将近两千万左右,那么我们还有其他的措施,比如回灌这个措施上,大概一年也是这样,一个亿左右。
解说:
  巨大的投入所换来的是以毫米计的成果,2007年上海全市地面沉降量,从2005年的8.4毫米,减少至7毫米以下,而在不久前通过的上海市地面十二五沉降防治规划中,提出的目标是确保全市年平均地面沉降量控制在6毫米以下。来之不易的成果,而未来的挑战也不容小视。在建的上海中心632米,毗邻的金茂大厦420.5米,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92米,在2009年的一份排名榜上位列世界第四最高城市的上海,还在高速成长,它是否会给受到沉降威胁的城市带来更大的威胁,而最近一个新的词汇也为人所熟知,就是不均匀沉降。
  今年1月,上海地铁4号线海伦路站就因为发现有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实施了封站大修。
 白岩松:
  上海毫无疑问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城市,甚至在世界的最高城市上排名都是前几名,我们看看它长高的过程,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新建的高层建筑是40幢,八十年代新建是650幢,九十年代开始明显提速2000多幢,百米以上的超高建筑就100多幢。1993年以来上海平均每天就“站”起一幢高楼,目前高层建筑已经有七、八千幢了。但是就在我们看着上海越来越高每个人都去仰望上海的时候,可能不知不觉地我们的脚却在向地下陷落,上海这座城市会不会成为海下呢?这还真不是一个耸人听闻的感觉,接下来我们要连线一位专家,是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的蒋明镜教授。
   白岩松:
  蒋教授您好。
 同济大学地面建筑与工程系教授 蒋明镜:
  你好。
 白岩松:
  上海中心大厦的旁边出现了这样的一个裂缝,到底两者之间有没有关系,要不要开始为它的担心,是不是地面沉降的一种征兆?
   蒋明镜:
  应该说从目前情况看,它应该是一种施工期引起的一个沉降,由于施工沉降产生的一些灾害,是不是长期的,比如说若干年之后,比如说十年、二十年以后这个情况呢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白岩松:
  但是蒋教授这幢楼就是再次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因为上海的高层建筑已经七八千幢了,而且还会继续增长,但是对于上海这样一个沿海而且在浦东的地区,整个地基也未必那么坚硬,而是相对松软,我们是不是要采取一些防范甚至是强硬的措施,制止上海越来越高了?
  蒋明镜:
  这个要看技术,我们的现代技术,应该说如果说我们高楼这个技术有能力打入到下盘非常僵硬的地方,并且在施工期的时候,能有一些方法比如说目前可以引进日本的气压沉降法,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在施工期对周边产生的沉降的影响,应该说可能。但是如果说我在处理不够,或者没有打入到很坚硬,或者是施工方面不能够保证我的技术这一块,沉降很小,还会有长期沉降的危险,特别是这种作用下上海这么一个天然软土,沉降如何呢,应该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还有待我们国家,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呢在这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大投入找到解决的方法。
  白岩松:
  好,蒋教授,最后就是一个向您征求一个非常简单的一个态度,面对未来就是对于地面沉降,对于上海的威胁来说您是更乐观一些,还是更担心一些?
  蒋明镜:
  我觉得只要我们上海市政府,在软技方面加大投入,不仅仅控制地下水方面加大力度,而且在土体的退新,施工方面加大力度,应该说我觉得还是有能力,中国人很聪明的,我觉得更乐观一点。
  白岩松:
  好,谢谢蒋教授接受我们的连线。其实大家听到这里的时候可能觉得只有类似像上海、广州、天津这样的一个沿海的城市可能在面临着地面沉降这样的威胁,在今天的《新闻联播》当中有一条消息非常短,短到了可能让您忽略不计的这样一种感觉,但是其实在这么短的一条消息里却隐藏了非常让人担心的一个局面。来,我们先看看这条消息。
     白岩松:
  走路的时候我们经常用深一脚浅一脚来形容往往在走夜路时候的那种状态,不过面对地面沉降这样的地质灾害恐怕深一脚浅一脚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城市的生活当中。按理说是一种地质灾害,应该我们都已经非常熟悉,并且早已经警觉了,但是地面沉降却并不是这个样子,为什么呢,因为它是一种慢性病,它来的非常缓慢,我们的肉眼看不见,可能是很长的时间才几毫米,但是往往到了已经沉降形成了非常大的灾害的时候,我们再想已经来不及了,而造成这样一种局面,要么由开采地下水,要么是开采地下的油气或者是地下的矿藏,包括地上建的楼越来越多形成了越来越大的负荷,综合而形成的,但是地下水的开采在这其中占据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好了,形成原因大致的局面可能我们知道了,它会给我们现实生活带来什么危害,仅仅是深一脚浅一脚吗,接下来我们要连线的是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的副院长张作辰。
     白岩松:
  张院长您好。
  张作辰:
  您好。
  白岩松:
  其实可能很多人在知道了这件事情马上开始关心了,它给我们现实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张作辰:
  地面沉降影响的范围其实非常广泛,比如说我们熟悉的地面沉降首先会导致我们地面高层的降低,造成高层的损失。其次会造成城市排水系统的失效,防汛能力的降低,另外不均匀的沉降会导致地表建筑物的地基下沉,基础开裂,造成建筑物的破坏,还造成地下建筑向水井、油井的倾斜,甚至拉裂破坏,还对我们现在大家比较熟悉的大量的线状工程如铁路、输水、输油管线、桥梁、通讯线路等造成破坏。
白岩松:
  我在看到这个报道的时候,我有两个印象让我非常深,一个是说去年泰国曼谷的大水迟迟不退就跟它的整个地面沉降有关系,还有一个说咱们京沪高铁每年都要在地基底下去垫石头,因为地面在沉降,当时让我心一惊,这都是事实吗?
  张作辰:
  这都是事实。
  白岩松:
  好那一会儿还会有一些问题向您咨询,接下来我们就要关注既然如此危害巨大,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未来的受害者吗?我们要关注的就是,如果已经知道了它的相关危害的话,那么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透过下面一个短片我们一起一下。
  解说:
  按照现在的速度,到2050年长三角可能就此桑田变沧海,几年前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长郭坤一,经过四年的调查,发出了这样的警告,对于长三角地区而言地面沉降是共同的难题,1999年上海、江苏和浙江联动防沉降工作开始,沉降程度较轻的浙江每年大幅降低地下水开采量,控制沉降。而形势较为严重的江苏,则是在2000年由江苏省人大颁布了《关于在苏锡常地区限期禁止开采地下水的决定》,在全国率先通过立法,实施地下水限期禁采,此后,地面沉降速率有所减缓,长三角的巨大投入联动机制,都成为应对地面沉降的成功案例,但其他地区能否效仿也许并不那么现实,在华北则面临着更严峻的形势。  
   吴爱民:
  9到12月份,也是几乎没有降雨的,这几个月咱们只能靠开采地下水,来维持农作物的生长。
    解说:
  降水分布不均,也不具备储存降水来分配使用的能力,所以不得不依靠对地下水的开发和使用,但华北平原的地下水开采量占到整个供水量的75%—80%,这样一个概念就是整个华北的经济社会发展,几乎全部是靠地下水来支撑的。
  吴爱民:
  目前,一个比较公认的一个说法,就是华北平原地下水(每年开采)可能保持在200亿之内,是比较合适的,就是每年对地下水的开采量应该控制在200亿以内。
  解说:
  而目前,华北平原地区已经超采地下水1000多亿立方米,如果依靠自然循环来补充这些地下水,有专家测算,需要上万年。
  吴爱民:
  那么另一项措施,那就是还是靠节水灌溉,滴灌还有喷溉,这些技术的应用,应该说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最根本的一个问题。
  解说:
  缺水但又必须发展,怎么办,专家建议是在合理开采和地面沉降控制之间达到一个有机的平衡,对于已经紧锣密鼓应对地面沉降的华北地区而言,这是的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而在汾渭盆地则需要克服按下葫芦又起瓢的问题。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3 06:29 , Processed in 0.0812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