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xychengjs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165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关于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教学处理及反思

热度 4已有 495 次阅读2012-12-4 22:22 |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教学

全球性大气环流是全球气压带、风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根据假设条件的不同,可以将大气环流分为单圈环流和三圈环流两种情况来分析。


单圈环流形成过程其实就是简单的热力环流形式,根据热力环流过程中近地面的气压形成特点可以推出赤道和两极的气压分别是低压和高压,然后再让学生根据书上的图示说出具体的气压名称。这里设计了一个问题,即为何在赤道和两极分别形成了低压和高压?从而得出这三个气压带的成因都是热力原因。讲完单圈环流再画三圈环流。三圈环流的处理主要是采用了实物模拟的方法来进行,特别是要讲清楚30°上空垂直方向上气流的下沉不是由于近地面温度偏低造成,而是由于高空气流增多,空气被迫下沉,这样在30°的近地面就形成了高压带,即为副高。按照同样的方式说明60°近地面的低压也和温度无关。总之,在30°和60°纬线附近所形成的气压带都是动力原因所造成。

另外,在引导学生读三圈环流图过程中可以适当说明一下在赤道和南北纬60°附近容易形成降雨。也就是上图中所示的云。赤道地区和南北纬60°附近所形成的降雨类型是不同的,赤道地区的降雨叫对流雨,60°附近的降雨叫锋面雨。可以适当说明一下降雨的原因。但是观察图例还可以发现一个特点,就是凡是地面为低压带的,垂直方向上气流都是上升,天气都是可以形成降雨的。相反,凡是高压控制的地区,气流都是下沉的,天气一般都是晴朗的。

讲完气压带后,对于风带的形成我主要是让学生来进行风向的绘画。风向绘画过程中一般可以分为两步走,第一步: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此方向即为风的初始方向。第二步:画出实际风向,实际风向一般是与原始风向之间存在一个约40°左右的夹角,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风带部分,我处理时重点是说明了风带对气侯的影响。当风是由热的地区吹向冷的地区,则往往会形成降雨。而当风由高纬度吹向低纬度,则不易形成降水。

通过这种讲解,基本上达成了教学要求中所提出的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对气候的影响。但是通过一节课的讲解后感觉,还是存在几个问题:

1、三圈环流的处理有点偏难了。尤其是在说明高低空气压的时候,感觉讲的太多了。有的学生不理解。

2、对于风带和气压带的命名和绘制,没有明确一下在绘图过程中要注意文字的书写规范。规范不仅是指不要写错字,更要注意名称书写时的位置。因为在地理图上,每一个文字或者名称不仅表示一个事物的名称,还表示该事物所处的位置。即字写在哪里,即表示该事物就位于哪里。

3、课堂节奏偏慢了,结果到后面就没有时间处理气压带风带的移动问题了。

4、我疑惑,这个部分讲解究竟要讲到什么样的程度?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具体影响究竟要不要讲?讲多少?举多少例子就能达到教学要求?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shida 2012-12-5 14:24
我听其他的老师讲课也是这样的,学生听完后照样迷糊的很多,因为是涉及到立体空间,所以好多想象不出来。采用新的教具及和生活联系一下,比如赤道地区太阳辐射那么多,为什么赤道没有过于热,两级地区辐射少,为什么没有过于冷,还是有生物存在?用这样的提问引入讲课,有时学生就会理解为什么要学这节课了(偷师偷的,不知如何?)
回复 椰风海韵 2012-12-5 14:27
不错,简洁明白,有过程,有反思。
回复 水冰雪 2012-12-5 16:27
这个是高一的新课吗?如果是,我觉得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突出课本案例中的三种气候类型和季风气候就可以了。
另外,我觉得楼主的设计挺好的,突出了地理原理
回复 天地星辰 2012-12-5 19:04
处理得很合理,效果应该还不错!因为本来就是难点,学生存在疑惑是在所难免的!
回复 xychengjs 2012-12-5 21:44
shida: 我听其他的老师讲课也是这样的,学生听完后照样迷糊的很多,因为是涉及到立体空间,所以好多想象不出来。采用新的教具及和生活联系一下,比如赤道地区太阳辐射那 ...
不错不错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6-29 16:16 , Processed in 0.07148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