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3||
我们需要怎样的二轮复习课?
——高三联合教研观摩听课有感
今天(3.16)上午,江北区与渝中区举行高三联合教研,美女罗老师执教了一节二轮复习课,课题为《农业的区位因素》。教学主线大致如下:呈现课标、解读课标——默写区位因素,强化结构性知识——高考真题演练,培养解题能力。
观摩罗老师的这节课,有三大亮点:
1、课标解读、分解到位,注重针对课标要求组织教学。
上课开始,罗老师首先呈现课标,本节教学内容对应课标为“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罗老师将将这条课标分解为:(1)能记住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2)能说出描述农业区位的常用语言;(3)结合案例,找出案例中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4)结合案例,分析农业区位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5)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整节课教学注重针对课标要求组织教学。
2、区位因素默写,查漏补缺,完善结构性知识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默写区位因素,并安排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写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学情不同,教师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方式不尽相同,罗老师采用当堂默写的形式,是建立在她对学情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相信这一教学行为能够很好地检验学生对区位因素结构性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通过教师的评价和再补充,
能起到查漏补缺,完善体系的作用。
3、案例分析注重学生的做题习惯和综合题答题规范化指导
结构性知识体系重构之后,罗老师选择了几组高考真题作案例分析。这一环节罗老师很注重对学生做题习惯的指导,例如通过勾画关键词,获取和解读图文资料中的地理信息;通过学生互评,指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区位因素的结构性知识。同时,罗老师还特别注重对综合题答题规范化的指导,例如,指导学生养成答题要点化,要点顺序化的习惯;呈现高考题参考答案时,以不同颜色和文字加粗的形式突出答案中的关键词等,坚定学生对结构性知识重视程度。
一点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二轮复习?
我以为,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弄清楚这一阶段的学生缺什么?我们组织二轮复习,是为补充系统性知识还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经过一轮复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系统性知识基础,在查漏补缺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的,是地理思维能力的建构和解题能力的培养。
农业区位是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知识,二轮复习课进行农业区位的再复习是很有必要的。回看今天观摩的这节课,罗老师对学情显然是很了解的,才有了这节的教学设计,目的旨在查漏补缺。从这个角度看这节课,查漏和补漏是做到了,找缺和补缺似乎稍显不足。个人认为,区位问题分析应该具备时空观,空间即区域性,时间即过程性(变化性)。罗老师这节课选择中国和世界地理不同地域的农业类型进行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和评价,是做到比较到位的,很好地贯彻了区域性的特点,然而,区位因素的过程性(变化性)这方面基本没有涉及。
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这节课的教学只解决农业区位条件分析,甚至从某种程度讲,只是自然条件的分析,容量是否小了点?如果重在区位条件分析,是否可以专门做一节“区位因素”专题,对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等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如果重在农业,是否可以专门做一节“农业”专题,从农业区位因素到区位因素变化,从农业区位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主题化纵向分析?毕竟,这阶段的教学,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指导学生用系统的地理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去解决具体的地理问题。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4 13:49 , Processed in 0.06143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