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老赵地理 http://xingyun.org.cn/?175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开开心心学地理

日志

教学中的“因”、“果”尝试

已有 227 次阅读2007-11-30 17:48 |个人分类:地理教学

教学中的“因”、“果”尝试

成都市实验中学     

 

一、实验中学文科学生的概况:

1.我校收生状况:自地理恢复高考以来,我带了四届高三,我先介绍一下我校学生的一些情况:我校生源主要是重点线下的学生,就拿我现在的高二、一班来说,去年重点线是492分,高出这个线的有5人,最高分507,最低分389分,线下20分以内人也只有16人,其余是低于472分的。从我校总的收生状况来看,大概是重点线上占1/3,线下20分以内占1/3,线下20分以外的占1/3。而读文科的同学大多是线下20以外的同学。2.学生基础状况、我的体会:这批学生的各个方面情况都不是很好,学习习惯差,接受能力差,思维能力也不好并且混乱。更多是被动学习。主动学习的同学很少。再加之城里的这部分学生家中条件很好,没有学习动力和学习动机,整天安于现状。就拿我现在的学生来说,进高中的第一堂课我都是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简单摸底,搞一些简单的测试。比如:在地球仪上让他们拨自转方向、搞一些地名的释义,接龙这类的游戏等。很少有人能毫不犹豫的拨对自转方向,甚至于有些同学连东南西北都不知道。有一次我让同学上来标东南季风,;连抽10人次,无一人标注对。又如在讲授大气运动的三种风向时,一般至少三次方能接受。学生记地名、国家一般是只记名字,不记位置,在地图上找地名时,只知道去找那些字,而不是找位置。因此在教学中不得不采用滚动复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只能耐心的教学生在课本上勾画重难点和批注。

二、建交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已成功一半。

要想让学生喜欢地理,首先要让他喜欢这门课的老师,或是对此产生兴趣,然后才能喜欢地理,这种层次的学生非常情绪化,他们是不计后果的。1)与学生交朋友。平常我很喜欢与学生交流,因此与他们接触的时间较多。在接触交流中注意每一个细节。上课时,前一节课下课后我就会在教室,问问学生的学生情况,听课情况,生活情况,说说笑话,探讨热点问题。中午用餐也尽量和他们在一起,谈谈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午间和他们一起搞一些活动。这时他们不会把你当老师,他们会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议论一些学习中问题和生活小事。比如:在2006级的一个班,有几个学生很是调皮,学习也不认真,我是第二学期才接的,我第一次接触他们时,也就是第一堂课,他们商量先试探我一下,当我在讲课的过程中下讲台时,第一排一名男同学在十秒内给第一排每一个同学发了一颗糖。自已也在吃,我发现时制止了他,下课后,也只是问了问,并未多说,就走了。结果第二天因为不遵守纪律被班主任抓去写检查,当我知道后,那天中午我到了他们教室去,我并未直接找他,而是与其它几个下棋的同学在议论象棋,他也凑过来了,这个同学很喜欢象棋,水平也还不错,他向我挑战,我很乐意地答应了,结果他大败。这才借此话题来解决他的问题,他当时就很诚恳的认了错,并说出了目的。并愿意上课时在全班同学面前给我道谦。这事后才知道这个学生是那个小团伙的头目,同时他也对我有了信任感,于是我就将那个团伙全给他管,这样很见效,我的课就少了很多麻烦。还经常与我探讨一些课外话题。最后这一伙人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为高三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如:高2004级学生孙戈的实例。2)在学生面前展示自我。为了在学生中树立我的形象,还经常与他们谈论理科知识,时不时还帮他们的解答一些理科的问题。还找一些他们喜欢的话题来议论。比如:游戏,电脑硬件,网页制作等。让他们感到和我有共同语言。因此,有好几个班的班级网页都是和我一起完成的。这样我的学生渐渐喜欢上我,同时听我的课也很认真,我上课也就轻松多了。再加之,在地理课中有很多推理性很强的知识,与理化有关的知识,这些课我一般都要延伸,讲点相关的理化知识,这样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到老师的知识比较全面,发自内心的崇拜。比如:讲热力环流可以讲大气的容水能力与温度的关系,讲大气运动的三种方向可以讲讲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特点,讲酸雨时可以扯两句O族和N族元素。这样下来学生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三、有目的指导学生读书,让学生熟练掌握主干知识和基本知识点。

1.教会学生读书,从课本中提炼主干知识。教会学生读书也是很重要的。学生认真读书比老师讲授更重要。在第一轮复习中,我把必修本的内容分成三个类。第一类主要是老师讲授,比如:地球运动的意义,大气环境这两部分内容讲得多一些,并且是讲练结合。第二类是学生能自己阅读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引导。比如: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等内容。先让学生阅读并理出知识点,然后对理得好的同学进行展示,最后教师定正。并让学生列举身边的实例,将所学知识与身边的地理事物进行联系。教师适当点评、讲解。第三部分内容是课后活动,这部分内容一般是让学生分小组课后完成。活动内容作适当修改,加强对实际的联系,为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打基础。在必修本知识的复习过程中仍然是以学生为主体,全册共分为52节,我把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小组人数不等,有几节内容就几个人,找一个组长,每位同学负责一节的知识点,在全班复习,当一回老师,一节课两个同学,一个同学十五分钟,然后由组长补充,教师定正。一些有难度的内容由教师复习,这样有意让学生去看书,树立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去竞争。学生既有展示的机会,又能掌握主干知识,达到复习的目的。

2.在掌握了主干知识的前提下再将知识点回归课本。为了能让学生将主干知识回归到课本,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读图能力的训练。在进入高三复习前作好一切准备。首先给他们营造氛围,每个班都让学生在教室里挂上地图,鼓劲学生自购地球仪,为复习作准备。还让学生自制仪器,比如时区表等,有利于学生掌握时区计算。在复习世界地理的时,让学生自己准备地图册,这样学生会有不同类型的地图册,在上课时教师可以使用学生的地图册,他会有一种成功感,觉得自己选的地图册好,老师都能看上。在复习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知识过手,我为学生准备了五张带经纬网(但不标经纬度)的空白地图,并在旁边留有一定空白,边复习边让学生填图,把它们分类。比如:第一张填分区、主要的岛屿、半岛、经纬度,第二张主要填地形、河流。……  在课余时间并对学生进行填图辅导,填完教师批改,并让学生自已纠正错误。复习中国地理时,采取同样的办法。但以三大自然区和经济区有主线。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系,又让他将知识体系和知识点联系起来了。再配合练习,效果更好,同时也可作为学生以后再复习用。这样既让学生能熟练掌握各知识点又能训练学生的能力。

四、加强对试卷的精选和考后的细致分析,并及时讲评

1.试题的精选要做到精、变、活。对三个字只作解释。

2.考后要指导学生总结,提高应试能力。在第一轮的复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定时练习我分成了考前、考中和考后。考前20分钟,考中10分钟,考后一堂课。考前我给学生20分钟的时间,有意将考试的知识点透露给学生,让他们兴奋,会抓紧时间去复习,在考试时能因做得好更感到兴奋,这样会加深学生的记忆。考中10分钟,就是在学生做完试题收卷前的10分钟,让学生收好笔,对照试卷在课本上去找答案,教师提供页码。这时学生会有很大的反应,并达到刺激学生加深记忆的目的。同时,在学生兴奋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加以适当刺激(鼓励或点评)。考后一节课就是精讲试卷,复习相关的知识点,将知识点再还原到课本上,加强知识的联系和扩展,并加以强调。这样一来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对学生所作的试卷,我一般都是面批,当面给他分析考点、找出错误,指出不足,并提出要求。当然不是每次都面对全体学生,而分批有计划地进行。特别是那些有望考大学且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会有很好的作用。在评讲试题时一定要广泛联系相关知识,尽量举一反三的,不能就题而论题。

五、加强区内集体备课,实行区内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我们区成立有高三地理联组,每两周有一次集体研究的活动。且都有明确的主题,第一轮复习主要研究如何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重点放在第二轮复习和几次诊断性考试的分析。以我区专题复习为例:把所有知识分成十个专题,每位高三老师负责二到三个专题,主要设计讲稿和设计练习,然后一起进行讨论,修改完善。每位成员并在全区内展示一堂专题课。在每次诊断性考试后,教研员组织联组教师讨论总结,并将暴露的问题收集并商议提出解决办法,整理成册,做到每位教师人手一份。另外,我区实行月考统一命题,每次命题确定一定的考察重点或解决一定的问题,有目的和有计划的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以达到最佳的效果。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去迎接高考。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6-4 03:38 , Processed in 0.07497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