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老赵地理 http://xingyun.org.cn/?175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开开心心学地理

日志

“问题解决式”地理专题复习模式的构思与课堂实践探索

已有 235 次阅读2007-11-30 17:46 |个人分类:地理教学

“问题解决式”地理专题复习模式的构思与课堂实践探索

才溪中学   lpc1234

 

一、“综合能力测试"考查需要新的地理专题复习模式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现实问题立意,依据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重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05年文科综合高考考试大纲对地理学科的能力要求中提到“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运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观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体现了对学习能力,即选择、加工、提取信息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的较高要求,也反映了鼓励从多学科、多角度来解决问题方法的开放性思考与创新精神。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复习课的优质高效?能否找到一种好的教学模式进行复习教学?笔者尝试的问题解决式地理专题复习模式,就是针对此一要求所作的探索。

二、 “问题解决式"专题复习模式的解说和基本操作程序
  1. 模式的解说:
  问题解决式"地理专题复习模式是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和时事热点,结合地理学科知识设计成问题"专题,为解决问题"教师首先引导、梳理知识,唤起学生回忆;通过分析问题的要求和条件,找出联系,多层次、多角度地选择和判断,获得最佳的答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2.基本操作程序:
  呈现问题:
  呈现问题的实质是教师为短时高效有着眼点有所选择地向学生提出了地理问题,并引导学生回忆地理知识对其身边的现象和问题情景进行观察和思考。
  提供解决问题载体:
  如何才能很好地解答问题?首先是从众多的地理知识和信息中鉴别有用的知识,这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选择最有用的地理知识,并简要地进行回忆理解。
  知识的运用与拓展:
  这是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它是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信息的关键、知识与知识间的关系与联系,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和说明地理问题。并对地理知识适当的拓展。
  训练迁移:
  解决某一具体地理问题并不是最终的目的,通过典例训练促进,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才能迁移和发展。

反馈矫正:
通过多角度的检测获得反馈,引导发散和创新思维,引导自主的矫正。

                           教学活动框架图

三、“问题解决式"地理专题复习模式的设计原则和实施例举
(一)“问题解决式"地理专题复习模式的设计原则
   
1.“问题内容的基础、核心、可再生原则
能力是以一定的知识为载体的,综合能力测试区别于一般能力测试是它涉及一定的学科知识,然而又不是全部的所有的学科知识,因此设置专题的问题不能随意,问题的选取首要考虑的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必须要具备基础的、核心的、可再生的知识的先决条件,基础的东西往往是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最能体现素质倾向的东西。地理学科最基础的知识应是综合能力之源;核心的知识是指地理科最重要的基本原理、规律;而可再生的知识指程序性知识,即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问题的现实性原则
  问题的类型、数量是很多的,高三复习不可能也不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都选取,因此选材时又要考虑现实生活中、身边发生的地理问题,又可创设一个新的教学情境,纠正学生只顾课本知识复习而忽视现实的学习习惯,以实现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的时间序列原则
  以问题解决组构的专题必然打破原教材的知识内容编排,应该说可以完全不按教材顺序进行复习,然而考虑到综合科复习时间紧迫,因此地理专题的讲解顺序应遵循一定的时间阶段性,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自学。地理专题顺序应先引导学生认识综合能力",然后交待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求,以区分一般能力测试的能力要求。再对应高中地理上下册的知识顺序,组织有先有后的地理问题专题。
  4.实施的精讲精练原则
  综合能力测试下的复习不同于一般能力测试复习,一来是由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只不过未有调动出来,一来是时间紧张,因此在各地理专题教学上必须是先有问题,然后帮助学生提取解决问题应具有哪些学科知识,进而形成各知识的联系,这是教师要讲的内容,复习时如果做不到精讲,肯定不能完成复习任务,复习要精讲——到点,讲到位;最后应设置思考训练题,让学生动脑、动手去做,从而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力是不能由教师讲授出来的,必须是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过程中体现出来,而题目训练不应是随意的,讲求精心挑选,要精练——练在典例上,练在关键处。
  5.加强方法指导原则
  综合能力考试关注的主要不是学生的记忆能力,而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学习的潜能,因此课堂上教会学生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联系与发展等方法,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最好的途径是通过高质量的题目训练(老高考题),并有及时的讲评,对每道题的分析着眼点是引导学生追求解题思路、过程比追求答案更重要。
  6.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
  从这几年来的高考试题比较来看,高考改革的趋向,就是自然地理相比以前难度有所下降;而人文地理则相对有所加强,更表现内容上强调了观念、观点教育,因此专题讲解必须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强化地理教育的功能。

(二)“问题解决式"地理专题复习模式的实施例举
  1“地球生命存在大揭秘"专题的课堂教学要点
  1.开门见山地提取教材中的"知识:即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介乎0°C—100°C之间的温度;一是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2.引导学生分析地球为什么具有0°C—100°C之间的温度?"即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3.估计学生只关注教材的知识,而没进行发散性思维。因此设置一道既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的思考题,并从下表数据中发现影响地球温度有哪些方面

行星

与太阳平均距离(百万千米)

公转周期

(天)

自转周期

表面温度(℃)

 水星

57.9

87.9

58.6

350(白天)~170(夜晚)

 金星

108.2

224.7

243

480

地球

149.6

365

23小时56

22

火星

778.0

1.9

9小时50

23

 

 

 

 

 

 

 

 

 

 

 


4.让学生提取题目的信息来分析问题,从而得出见解,再加以引导还有其它什么因素?(地球宇宙环境相对稳定、大气削弱和保温两种热力作用、地球上的海洋水调节作用等。)

5.再对知识进行整理,形成以下知识内在联系的示意图:

                                                                                                                                                                                                

6.最后强调本专题的目的是强调学生先运用发散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从多因素来分析问题,形成综合思维的方法。

2印度洋大地震海啸”:

新华网北京1226日电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412268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北纬3.9度、东经96度)发生87级地震。震中距海岸约30公里。地震引发强大的海啸,给印度洋北岸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理专题的课堂教学要点
    1.先从
印度洋大地震海啸"这件最热的时事问题引入,再从地理学科角度谈:(1)海啸产生原因;(2)地震海啸的时间表;(3)影响地区:东南亚、南亚。
    2.引导学生回忆:(1)海啸、地震、震级、烈度、震源、震中、震中距、等震线、灾害防治;(2)地方时、时区与区时、北京时间、日界线;(3)影响地区:东南亚、南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基础知识,对其加以适当讲解。
  3.从印度洋大地震海啸灾害延展到其他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时间计算方面对基本知识再加适当的延展;从影响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延展到与中国的经济开发的地理问题。
  4.可设计如下题目让学生思考:

1有关此次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B.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C.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D.处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4.海啸造成该地区人员重大伤亡的原因是①人口老龄化 ②沿海人口密度大③多河流入海口④缺乏海啸预警系统

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

③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经常遭受飓风、海啸和风暴潮的袭击,请简要说明其自然原因。人类可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

     2①该地震发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右图中的

A.B.C.D.

.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A.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D.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海啸以800千米/小时的速度传播到马尔代夫的首都马累

(4.2°N73.5°E)时,当地区时约为A.6  B.9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23 17:28 , Processed in 0.07460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