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老赵地理 http://xingyun.org.cn/?175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开开心心学地理

日志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

已有 339 次阅读2007-11-30 17:48 |个人分类:地理教学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

 

单位:蒙自县第二中学

 姓名:张    鸿 

邮政编码:661100

 电子信箱:hanghongmz@163.com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校本教研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问题,以教师为主体,强调实践反思、伙伴合作、专业引领的实践形式,使我们教师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完善自己、学会了开发教育资源,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校本教研(实践反思、伙伴合作、行动研究、专业引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但目前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主要发生于以学校为本的在职阶段,现有的教师在职教育有多种形式,归总起来有短期课程培训、教学观摩研讨等,所有这些形式都要面对理论到实践的转移问题。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在参与了这类培训后,都很难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的课堂上,这已成为不易解决的“顽症”。因此,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落到实处的根本保障。

一、校本教研的概念

所谓校本教研,概括地说,就是以新世纪基础教育培养目标为目标,以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以促进学生健康、生动、充分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研究活动。重点是教师将教学实际、教学研究和进修密切结合的探究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因此,校本教研的特点是强调实践反思、伙伴合作、专业引领。

校本教研活动这些特点,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使我们教师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完善自己、丰富自己、发展自己。使我们的教师尽快走入了新课程,学会了开发教育资源,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使我们的教师与新教材共同成长,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一)实践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教学反思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的教师。

1、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这样他就能主动地将与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重审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教学问题。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2 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以及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做出的教学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通过反思、通过研究,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使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成为真正的研究者。

3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我们从教师成长的规律中可以看到,教师的实践经历不会自动生成科学经验,从而促进专业化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只有经验+反思才会有效地促进自我更新取向的专业化发展。
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深透,它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总之,教学反思为教师提供了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为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及学习新方式,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永葆青春。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有效途径,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伙伴合作——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办法

新的课程计划的颁布,新教材的推行,新的课程理念的逐步渗入,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等等这些都要求教师间彼此合作,共同提高;另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共育英才。在此系统中,教师要学会与家长及时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沟通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伙伴似的关系,这样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有效的开挖。因此,教师学会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同样的在校本教研过程中,除了要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研究意识外,也要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学校要形成有效的对话机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研讨提供操作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同一个学科的教师在总结交流、反思每周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周的教学内容,或者是在听完观摩课后进行评议时,无论是主讲教师,还是普通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受训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集体备课活动,集中了教研组或备课组集体的智慧,把团体合作学习方式引入到校本教研活动中,强化合作意识,实行资源共享,做到优势互补。通过交流,教师经过自我反思,学会寻找教学目标、教学期望与实际教学效果之间的差距。

此外,合作方式可不拘一格,如:教师的网上备课平台、互动平台,新老教师结对、教研组活动、备课组的活动、问题交流中心等,并且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政的现象,让教师在开放互动的环境里学习。学校还定期开展教学观摩、问题讨论、课题研究等促进教师们互助互学,让教师感受合作的需要,享受合作的乐趣,实现教育教学的共同体。

因而,学校应该创设一个资源共享、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的人文环境,包括教育教学资料的共享,各位教师教学课件的共享,教育教学设计的相互借鉴,教育教学方法的借鉴等等。鼓励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教育教学智慧的交流与学习,教育教学反思中的相互促进与启迪

(三)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实际的教育中,基于学校,源于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研究的起点和对象是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制定计划、系统地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付诸实施、检验和反省成果,把学习与培训、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研究的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学实践的改进和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以研究成果为依据,进行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师学习培训和教学过程相统一,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因此,近年来,行动研究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1、让行动与合作、反思相随

行动是校本研究的出发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校本研究就必须从研究“行动”开始,始终紧扣教育教学“行动”进行研究,并且把落脚点放到提高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上。使校本行动研究,由“行动”开始,通过“合作”与“反思”达到高一层次的新的行动。立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方法更为注重教师对自己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研究成果直接改善教育教学行为,以老师的变化促教学的变化,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2、行动研究的过程:

1).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发现明确问题。教师借助内省和对话审视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熟悉的观念提出质疑,而且可以是对新的教学理念或教学模式的质疑,以及新的理论、新的模式与自己已有经验的比较中产生的各种想法,有助于教师形成问题意识。

2).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症结。教师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界定,把那些只能用模糊语言进行描述的问题转化为能用比较准确的概念说明其实质的问题,使对教学现状的反思提升到对教学本质的把握,从而找准问题的症结。

3)假设一种或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或途径。教师根据自己对教学对象的了解,对自己的经验以及所能收集到的资料的分析把握,形成解决办法的不同设想,用来解释情境,从而形成一个总体的行动计划。

4).实践、尝试解决问题。由于行动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改善实践的质量,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需要实践中寻找证据,进行证实和证伪。因此,在这一阶段既要按总体计划实施行动,同时又要对行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收集有关资料,不断分析,充分考虑现实因素的变化,根据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保证计划顺利实施。

5).反思总结。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进一步明确问题是否解决,解决到了哪一步,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并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假设。

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可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的教育发展观、人才观、教育教学观构建新的教育理念,使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和动力;还可以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的课堂创新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

(四)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

知识迅猛更新客观上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养成学习的习惯,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课堂常教常新;要树立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认真学习和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相关的理论知识,自觉地在研究中应用;还要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学习、学习、再学习。要做教学实践中的“有心人”,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究,积极探索,锲而不舍,勇于革故鼎新。

1)个体学习

首先教师要主动学习间接经验。其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向周围其他同仁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巧妙移植,可以少走弯路;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再者,要积极主动积累直接经验。要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灼见,实践长才干。

2)互动学习

师生间的教学活动,主旨是培养学生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堂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要积极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探究活动。师生、生生、生与媒体间可以尝试专注式学习、合作学习、专题学习、网络探索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使我们的学习真正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愿学、乐学、创造性的学。网络探究学习是一种以单一主体探索为导向的学习活动。它经常以网页呈现问题作为开始,引导学习者解决问题。

3)团队学习

合作是校本研究的途径与方式,我们的社会正从“学历化社会”走向“学习化社会”,若研究只停留在教师个体,虽然教学行为也会产生一时的变化,但这种变化难以持久,也难以从个别教师的行为转化为群体教师的行为。,唯有教师集体参与的研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学校要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用共同的远景目标培养成员对学校的长期承诺,客观的审视自己,不断改善心智模式,团队中成员不断超越自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全局利益出发,全面提升整体的教书育人水准,全力打造学习型学校。

(五)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

在学习化的社会里,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凭靠一次学历受用终身的时代早已过去,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往往会向向周围的同事、学生、家长学习,向书本、实践学习,同事互助缺少专业引领:校内同层级教师的横向支援,明显缺少了纵向的引领,尤其是在当今我国课程发展大变动的时期,先进的理念如若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没有研究者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同事之间的横向互助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反复。因此,教师还必须向专业人士和成功人士学习,不断接受先进理论、技术、方法和经验的专业引领。提倡校本教研必须联合大学、各级中小学教研部门、教师进修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专业研究人员与中小学教师共同研究。建立起平等交流、共同成长、互补互益的伙伴关系。人人平等,能者为师。

校本教研活动,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使我们的教师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完善自己、丰富自己、发展自己。使我们的教师尽快走入了新课程,学会了开发教育资源,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使我们的教师与新教材共同成长,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6-5 20:00 , Processed in 0.07619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