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
一、确定典型区域问题
n依据:问题的选择要源于生活,以社会现实为背景,并能反映某一类现象或过程的本质属性。
n原则:典型性、时代性、真实性
二、确定典型区域
n依据:所选择地区是典型区域问题的热点地区,能系统的体现出该问题产生的实质。
n原则:典型性、突出性、范例性
三、教学案例
n典型区域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问题)
n典型区域:青藏高原
材料一 青藏高原区位图
材料二
青藏高原(25°N~40°N,74°E~104°E),是亚洲中部的一个高原地区,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势高峻,平均海拔为4000~5000米,有许多耸立于雪线之上高于6000~8000米的山峰,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高原上还有很多的冰川、高山湖和高山沼泽。
n青藏高原是人类留给自己除南、北极之外的最后一片净土, 但因地处高寒, 动植物生长极为缓慢,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加之全球“温室效应” , 使这里的原始植被大面积退化,湿地萎缩、湖泊干涸、雪线上升、冰川消融、森林面积锐减等, 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致使荒漠化和沙漠面积不断扩大。
四、教学效果
(1)原因:
自然原因 ①物种的自然演化
②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人文原因 ①生态环境破坏(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
②过度开发(乱捕滥杀;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
③人口增长
④外来物种入侵
(2)措施 ①建立完善自然保 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③加强宣传教育 ④控制人口增长
⑤防止外来物种和建立 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
总结:典型区域问题主要包括资源、环境、人口、发展问题,体现出地理学的核心素养—人地观念。选择典型区域问题进行主题式教学让学生的“记”变成“析”,由“重知识”变成“重能力”,由“重结果 ”变成“重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也能满足对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学科素养的培养。区域地理的学习就是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生产活动,用地理思维评价人类活动的合理性,这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新课程理念也是相吻合。
——吉林省实验 张雪
网友lixd认为区域最好在一轮复习完成后,结合专题复习来讲,可能效果会好些。
学习感悟:
1、区域地理是高考的载体。
2、区域地理的内容庞杂繁多,复习时间的安排很关键。
长春师大附中在高一学生入学时即进行区域地理的复习。
我们的安排:
高一下学期必修二学习后:中国地理复习(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地形、气候、河流)
高二上学期必修三学习后:中国地理复习(北方、南方、西北、青藏、港澳台)
思考:这部分是否可以穿插在地形、气候、河流中,不再进行进一步复习?
高二下学期:世界地理复习
思考:世界地理复习是否可以穿插在必修二、三学习中?
3、庞杂的知识,只是按照八股文似的方式复习,实在令人厌烦,主题式案例教学不失为一种捷径!
水土流失:黄土高原
最后附上学习笔记:
叶片水滴: 如果用主题式案例教学的话,那么在复习地形气候或是河流的这种大一点的专题的时候,时间就会延长了,如果用得好的话,倒是有点像高考的案例试题的感觉
叶片水滴: 区域地理我们一般是在高二下学期,上完必修三就开始上区域地理
spring1109: 得用一学期讲区域地理吧,那一轮复习只能在高三才能进行了?我们想把一轮复习尽量提前到高二下学期,能讲多少算多少。所以区域地理就得见缝插针。
lixd: 相关一轮复习结束,选择合理的区域案例,即复习了区域地理知识,又能构建的一轮知识深化应用。所以我喜欢先一轮,再区域。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5 14:09 , Processed in 0.07250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