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蜗牛的目标 http://xingyun.org.cn/?333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地理学性质的透视>的摘抄

已有 408 次阅读2016-5-24 20:39 |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哈特向的<地理学性质的透视>是一本关于地理学性质的很有名的书,这本书是解决若关于地理学的混乱的一个尝试,它可以帮助读者对地理学的性质更为清晰,并鼓励地理学工作者对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寻求一个较好的解答。

本书尝试解答如下问题

1 地理学主要运用归纳法

2“地理学是地区差异的差异意味着什么

地理学的目的是提供地球表面上的变异特性正确的,有规则的和和合理的描述及解释

3 地球表面意味着什么

 阐述地理学范围最简捷的提法是单纯“世界一词,而不企求更明确的定义。

4 研究复杂现象的统一是地理的特点吗?

地理学的目的是认识相互关联上各地变异的地球表面。

5 地理学上的重要性如何衡量?

任何自然或人文现象在地理学的重要性,其范围和程度取决它与同一地方的其他现象的相互关联性,或它与其他地方的现象的相互关联性,所引起的那些现象的地区变异性以及整个地区的变异性。

地理学从地球要素的无限变异中选择那些对人类重要的变异性结论,同时亦解释地理学研究范围限于人类世界的地球外壳的历史事实。地理学研究作为人类之家的地球”.

  地理学是描述和解释做为人类世界的地球各地方之间变异特性的科学。

6 我们必须区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吗?

 地理学研究主题的地球外壳是多种现象在多种方式下相互关联所产生的不同统一体所组成的一个组合体。

 在地理学发展史的一个短时期内,强加了一个“环境论“的哲学概念,在这个概念下,地理学有责任具体探讨人文和非人文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因而必须抽象的区分那两大类。但这个概念是不必要的,对地理学的基本统一性是分裂的。我们可以追随洪堡来避免环境论问题”,在考虑地球表面的多种要素和因子时,不按那条武断的,抽象的线条划分为二。

 总之我们同意普雷特的意见,就地理学而论,“环境论似乎已活过了时代,应作为一个更好的障碍而加以消除。”

7 地理学按部门区域的划分

 地理学如果希望能同系统科学媲美,只用通过它的各分支都认识到自己的独特目的,即观察和分析由不同因子相互关联所组成的地球因素。

 地理学的独特作用,在于目前趋于分化的文化生活,重新予以统一。

8 地理学中时间和发生

 正确了解时间在地理学的作用的关键是:要认识地理学所经常关心的并不是研究现象的本身;亦不是它们在地球上的各种变异,而是现象之间相互关联的地区变异(或作比比较简单的统一体,或作比比较复杂但仍属局部的统一体),从而接近相互关联现象的整个统一体,后者又形成作为人类之家的地球的变异特性。

直接探讨现象在统一体的地区变异只限于现在,但前人的文字记载,再加上已知的基本不变之要素的现在观察,使我们有可能了解较早历史时期的地理情况宛如目睹。

 研究一个地区这样一系列的地理情况,我们就可以增补一个地区特性的变化记录。这种统一体变化的历史研究,只要注意力继续集中在地区的特性(它是由于某种过程而发生变化),就是地理的,而非历史的;历史的兴趣在于过程的本身。

9 地理学是否可分为“系统的”和“区域的的地理学?

 我们通过部门划分,将在地方上相互关联的,并在地方之间相互联系的现象所组成的现象所组成的现象所组成的综合统一体划分为分片,每一分片都组成一个较不复杂而密切的统一体。因此,两种探讨方法都应用了区域方法,即把所研究的整个地区划分为分段,每一分段在性质上或一贯性的组织上具有最大程度统一性。人们不论当时用的是部门的或区域的方法,他可以最有效的利用区域的不同的概念。

10 地理学企图建立科学法则还是描述个别事例?

地理学企图1 在尽可能独立于观测者的实验观测之基础上,用最大的正确性和肯定性来描述现象;2 在这个基础上,尽可能用一般概念或普遍性将现象加以分类;3  合理考虑这样取得的事实,并通过分析和综合的逻辑过程达到现象的特殊相互关联性最大的理解4 把这些发现排成有次序的系统,从而使已知的直接引导到未知的边缘。

地理学是这样一门领域,它的主题包括了最大的复杂性现象,同时又比大部分其他领域对发展和应用科学法则的能力较差,然而和每一个其他领域一样,尽可能发展科学法则。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表壳之变异特性具有使我们对大部分要素比较容易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内在性质。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23 19:46 , Processed in 0.07207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