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蜗牛的目标 http://xingyun.org.cn/?333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3.1 气温的分布教学说明

已有 479 次阅读2016-6-14 12:09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一)教材,学生分析

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一样构成了中国的气候的两个要素,是中国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对河流,工业,农业,交通等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气温分布是中国地理部分的重点亦是难点,学好本节对学生是否能学会用地理视角的来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影响和决定的气温的分布涉及到地形,纬度等知识,因而需要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来思考和分析问题。
   此外气温分布涉及到等温折线的判读,年平均气温图的阅读,分析和解释等一系列的图表知识,因而这部分内容地理学科特色十分鲜明。

由于我们面对的是充满好奇心活泼好动的初一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地理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和方法的积累;气温分布能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够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再有课外延伸到课堂,也就是说他们能否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系列的情境如开始时“春天的30个纬度”春分日最北和最南漠河和海口的景观比较,同纬度西部的拉萨和上海的景观比较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破口,进行一次气温分布的教学活动。

(二) 教学思路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各种地理图表,运用探究式的问题链,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为基础的全方位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开放,创新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本方案设计时,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谋求让每一位学生“活起来,“动”起来,积极参加到问题的探究中去。

 1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从全国年平均气温图,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中国7月气温平均气温图提取信息,让学生的“眼”动起来

2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式的问题链接积极思考----吐鲁番盆地夏季气温最高的原因,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

3 引导学生尝试画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进行小结,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4 引导学生在积极中就吐鲁番盆地夏季为什么是气温最高的地方展开讨论,并就讨论的结果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表达,让学生的“嘴”动起来。

5 创设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在讨论和互动中引导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探究,并及时鼓励和肯定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心”动起来。

() 教学模式

为适应地理“实践与应用”的新要求,根据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节课我积极探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策略,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策略,把课堂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建构,解决问题。

地理的综合性,开放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决定了学习和研究地理的人特备需要用右脑进行形象思维来认识地理环境。读图用图的训练是培养和训练形象思维最核心的内容,所以中国年平均气温,中国1月气温分布图,中国7月气温分布图的气温分布规律需要学生充分利用地图进行分析,判断和总结规律。学生在读图分析总结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热情。因此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式学习进行课堂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主要通过6个环节来落实三维目标。第一环节(导入部分):创设情境春天的30个纬度,直观感受和描述中国春天最南,最北,西部和东部的景观差异;并质疑。第二环节:读中国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的规律并分析影响因素;第三环节:读中国1月气温分布图和7月气温分布图总结规律;第四环节:探究吐鲁番盆地夏季气温最高的原因;第五环节:寒假1月去4城市旅游谈见闻和所带物品。第六环节:思维导图小结。六个环节是一个有机整体,环环相扣。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意图

创设情境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集体回答

 

观看PPT投影,

集体回答。

播放ppt春天的脚步

1从海南海口到漠河

2从上海到拉萨

比较春分日的景观差异,并分析原因

观看景观图片,学会观察,比较和分析及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激发学习热情,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

活动与探究一:自主学习中国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完成任务1,自主学习东部城市年平均气温分析原因。

完成任务2,合作学习,读出同纬度东部和西部城市年平均温度分析原因。

1.展示:我国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地形图

指导学生读图。

读出东部城市自南向北的年平均气温分析原因。

读出同纬度东部和西部城市年平均温度分析原因。

阅读与分析等温线图,提高读图技能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气温一些因素。

活动与探究二:合作学习中国1月气温分布图和7月气温分布

 

 

完成任务3,阅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思考分析,讨论,回答问题。

阅读中国7月平均气温图和中国地形图 多角度分析问题

完成任务4

1.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总结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2. 10度等温线穿过哪些地方

3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总结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4为什么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最低?

养成读图习惯;

通过读图培养从地图中获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合作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活动与探究三: 合作学习吐鲁番盆地夏季气温最高的原因

阅读吐鲁番盆地文字资料

为什么吐鲁番盆地气温最高在?

 

通过探究吐鲁番盆地夏季高温的原因,学会多角度综合分析问题。

展示图表,汇报与交流

寒假里明明全家去了海口市,上海市,北京市和哈尔滨市,结合气温图描述他所见到的景观。

结合气温图描述他所见到的景观及他所需要带的物品

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读图分析,学以致用,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设计简单的旅行攻略。

思维导图小结

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画出思维导图

学会归纳总结。

(五)本节课的亮点

 这节课总体来说是成功的,师生配合好,学生发挥也比较正常,给了学生更自由的环境和更大的想象空间。

1)注重图表直观演示和引导判读,本节课主要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在复习之前的等高线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扫描了书上中国年平均气温,中国1月气温分布图,中国7月气温分布图并在这些图上标示出一圈圈的等温线和纬线并配以中国的地形图以方便学生阅读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由于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让他们看到会出现的结果,深刻认识,集大家的智慧,一起寻找问题的根源,总结规律。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让学生做学习的小主人。

2)注重活动的多元化设计

导入北纬的春天的30个纬度,直观感受和描述中国春天最南,最北,西部和东部的景观差异作为认知活动的引子,使枯燥的的认知活动趣味化,生动化;使孩子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活动中去。课堂快结束时,明明全家去了海口市,上海市,北京市和哈尔滨市,结合气温图描述他所见到的景观及他所需要带的物品给予学生更多自我发挥的空间和学以致用的机会。

(六)本节课的不足

1)学生思路较窄 讨论开始时,学生有一点拘谨后来气氛越来越激烈,只是学生的思路较窄,平时积累的素材较少,信息交流不够致使一些问题回答的不到位,总结不全面;思维碰撞的火花较弱,这也是教师努力的方向。

2)注意探究活动的广度性 学生的全员参与是探究活动成功的关键,这节课中老师惊喜的看到一些平时发言较少的学生积极的参与和勇敢的展现和表现自己;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游离于课堂的探究活动;学生的知识背景,性格不同;因此教师仍需思考如何最大限度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个性,得到提升的方法。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1:51 , Processed in 0.07559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