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
教育智慧与真情
____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这就需要我们地理老师在任教的课堂中,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深入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观察和研究其结果,对改进教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认识到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把握学生课堂学习时的心理特点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一)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只有老师认真备课了,对所教授内容非常娴熟,才能分出精力进行课堂秩序的驾叹,才能注意到学生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多方面的表现,如听课的表现、课堂参与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小组讨论、思想观念倾向等,这些表现很多是源于他们的兴趣、爱好、动机等心理状态,只有认识到这些非智力因素对课堂状态的影响,才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浅度,进行适当难度、跨度和坡度的设计,再辅以多种形式的手段使课堂呈现更直观更丰富,就很容易调节好学生的良好学习状态。
研究中,根据中学地理课堂的学习特点,我重点观察了学生是否能发挥地理景观优势、是否能注重运用地图等的地理思维状态,找到了不同年级学生的在不同学习策略下的最佳学习状态,如六年级适合任务驱动型读图策略,七年级适合逻辑型读图提问、探究式学习读图策略,在最佳策略下,我尝试了如何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在不同课型的导入上分别实验,找到了合理分配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状态和情绪状态的一般规律:一节课的前两分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注意力集中阶段,3-18分钟使学生达到高效学习阶段,19—25分钟尽量让学生得以放松调整,26—35分钟第二重点学习阶段,36—40分钟安排作业(学生处于大脑疲劳盼望下课阶段)。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地理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学生学习状态常常表现在极为细小的方面,很多方面加起来,就成为最重要的学习习惯。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我选择了最基本的一个小细节,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学生能否在每节课前准备好学习工具——地理书和地图册,是一堂地理课是否有效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这学期以来对准备好地理书和地图册的学生加分,对没准备好地理书和地图册的学生相应扣分,纳入平时地理学习的评价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可以提出稍微高一点的要求,即要求学生注意生活中地理知识的积累;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这些习惯不可能一日或几日就能让我们的孩子们养成,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耐心”就成为我们工作的最大挑战,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相信,如果能坚持这样做下去,学生就会有了好的学习习惯,课堂就会井然有序,学习效果自然会提升。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升地理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
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避免学生消极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地理学习呢?研究发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最有效的策略。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运用地理谚语激发学习兴趣。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大多反映人民生活的经验。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内容,可适当穿插一些谚语。如在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时可用民间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气温的日较差比较大的特点,形象逼真。类似这样的谚语比较多:如“鸟往高处飞,水往低处流”反映河流流向受地势的影响;“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说明贵州一带的地理环境特点;引用“天上宝塔云,地下雨哗哗”说明天气变化,预示大雨到来。“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说明我国南方和北方生活习惯的差异,生动贴切。引用谚语一方面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加深对地理知识理解和运用。
2、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地理环境的广阔性、内容的复杂性,不仅学生,就是教师,也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难以进行广泛的观察和观测,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受时空限制,能形象逼真地反映客观事物,使之化小为大,化不可见为可见,把大量的生动材料,逼真的画面,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理解,增强了课堂吸引力。如我在上日本一课时先播放日语歌曲”樱花色飞舞的时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运用PPT展示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国名、面积、人口、首都等内容,并补充介绍日本国名与国旗的来历及含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借助课件和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比思考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在课堂小结环节的反馈很好,说明教学目标很好达成了。
3、使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就要让学生的思维活动紧紧围绕课堂内容展开,因此采取何种方式导入新课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很重要。例如,在讲季风时先让学生思考历史上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出发时间、返航时间,然后再问为什么?在学生的思考中引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季风。紧接着讲季风的概念、成因、分布、风向,再引申季风气候的特征,对航海、农业生产和工业布局的影响,这样一环套一环,环环紧紧扣,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动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以优美感人,生动幽默的语言导入新课,如果一个教师富有严谨、简洁、精炼、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有积极的作用。比如在讲环境问题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每当散步时,总希望看到一排排优雅别致的楼房,掩映在碧绿的树丛中;楼前,树间镶嵌着各种各样的花圃,草坪;阳台上,各种鲜花姹紫嫣红引人注目;微风摇曳花叶相映,小鸟在树丛中歌唱……
4、补充新鲜教学内容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让学生从现实生产和生活中去学习地理知识,教师要经常关注新闻媒体、报刊杂志中瞬息万变的信息,这些信息中往往包含了现实生活中鲜活的地理知识,敏感的地理问题,是对地理课本知识的及时补充和修正。老师平时要做有心人,经过剪辑,供学生上课使用,同时可引导学生到图书馆翻阅浏览,到互联网点击遨游,增强地理学习的兴趣。
5、有效课堂提问激发兴趣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地理学习兴趣有重要作用。经过实践,课堂提问做到“二要”就能以“智”激趣。一要有价值,例如在课堂上提出“今年我国长江流域又遇特大洪水原因是什么?”“假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我国地理环境方面会有什么变化?”这些问题提得有价值,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二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如:提问“我国为什么要西电东送?”学生受各方面能力的限制,一时作答困难。于是提问“西部地区水能资源为什么蕴藏量巨大?东部地区工业发达,但缺少什么资源?西电东输对东西部经济发展起什么作用?”这样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递进式提问方式,不仅非常容易解决问题,而且使学生思维向知识纵深拓展。
(四)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是提升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捷径
自然万物各有其特色,身处其中的人不可能是千人一面,有着特殊身份的我们——教师,理应有自己的风格。 “艺术的灵魂是情感”情感就是教学风格的主线。如果一名老师,每一节课都是充满激情和深情走进教室,把教室当成是艺术的殿堂,把学生看成是自己满意的作品,用欣赏的眼睛看,用享受的心情去教。心与心的激情会碰撞,情感就会如波涛涌动。这种风格的主打是情感,也是我所追求的一种教学风格,心有灵犀中,眼神的交流就能让孩子读懂老师的心。情感做主线,还需幽默来装点。风格形成决非一朝一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了每一个四十分钟的精彩,我不断在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这种做法,无形之中牢牢吸引住了学生,激活了他们的学习状态,起到了一个曲径通幽的效果。
(五)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升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桥梁
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上好课的关键。作为老师要对学生“投其所好”。对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六(2)和六(4)班的学生虽然很淘气,但他们都很聪明,需要老师去和他们用心沟通。面对天真的孩子,老师也要有一颗爱心,要和他们一起天真。如果老师面对那些天真的孩子提出的可笑问题,讽刺挖苦,或是恶语相向,天长日久,孩子们就会渐渐疏远老师,在这个老师的课堂上,孩子将越来越不愿意说活,孩子的激情和学习的兴趣会逐渐消失。这样的课堂再谈有效,那将是空谈了,所以,我认为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走进有效课堂的桥梁。
总之,学生有积极的学习状态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还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老师教得幸福快乐。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1-23 09:20 , Processed in 0.07329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