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大别山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3437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蒿子粑与清明饼的前世今生

热度 1已有 559 次阅读2017-3-12 20:19 |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蒿子粑与清明饼的前世今生

    蒿子粑粑又称“巴魂粑粑”。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鬼节”,是鬼魅出来勾走活人魂魄的日子,所以这一天要吃蒿子粑粑,把自己的魂魄死死地“巴”住,不让魑魅魍魉勾走。其实,蒿子粑的出名很早,只不过在《舌尖上的中国》播放后,名气大噪。蒿子粑粑又称蒿子粑。是传统江南青团衍生出来的另一种做法。这种做法流行于安徽江淮、江南地区,是清明节及农历三月三的汉族民俗小吃之一(主要以艾蒿、糯米为主要原料按一定的比例,经过蒸煮等工序精制而成。其口感柔润香糯,味鲜色美)。蒿子馍馍是又可称为青团。是中国南方地区汉族传统的小吃,广泛用于清明节期间食用。在中国古代,每逢寒食节,人们便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无需加热的食品。蒿子粑粑是皖南一带的小吃,因其色调而得名。用清明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拌进按比例配好的糯米/粘米/面粉里,手工揉匀,再根据各人喜好包裹进不同的馅料蒸制而成。

 

在中国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传统糕点,制作方法及食用习俗与青团大同小异,皆为清明前后的糯米/粘米制食品。在广东及台湾客家地区称为"艾粄",江西客家地区称为"艾米果",在闽南及潮汕地区称为"艾粿",而广府地区则常称作"艾饼"。制作好的青团食用起来清甜甘香,软糯可口,带有艾叶香气。

 

 

 

 

 

   南方青团(始祖)



 

 

1、传统做法

 

 

 

 

 2、北迁版本

 

 3、 南方清蒸版本

 

 

    结论:每种能够流传很久的食品,它的背后一定有文化的传承。不管是清明饼子还是蒿子粑,形式变化了,内涵没变。这些食品背后的文化:“一方水养育一方人”没变。清明饼子传承地都出产水稻、艾(蒿)、猪肉等,就地取材也。老祖先的智慧就在点滴中体现了。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aqhgzx 2017-3-13 16:16
生活中的地理
回复 大别山 2017-3-18 23:21
是的,发现的能力很重要。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6 14:09 , Processed in 0.07479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