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柴静《看见》节目之“告别卢安克”,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其中有一段采访印象特别深刻:
柴:有的孩子给我讲说,我希望陆老师凶一些。
卢:这不是一个长久的解决。
柴:那什么才是长久的解决?
卢:还是作为他们心中的权威、心中的英雄。他们需要一种归属给他们力量。
柴:有人可能说,给他一个秩序就够了。
卢:秩序没有这个力量。秩序没有力量。
柴:归属跟秩序的区别是什么?
卢:归属是心理需要,秩序是社会需要。有利归属,人就会替事情去想。可以发挥他的,他想照顾一件事情的愿望。
我们的身边,学校、教师、父母权威建立在秩序之上,我们对缺乏陪伴和理解,无法给予孩子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没有对权威的认同感、没有安全感!会总跟处于权威地位的人有冲突 (比如顶头上司,比如跟父母或伴侣的父母),最普通的反应是:他凭什么可以做决定?他们不会接受权威这个事实,再试着与权威沟通讨论妥协。
我们常常指责孩子们不会感恩,甚至出现高考后殴打老师解气的情况,这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秩序教育的恶果之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