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背景分析(二)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1.课标原文:
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
2.课标解读:
本条要求的设定主要是想:结合近些年发生的海洋争端事件(主要是南海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问题和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问题),说明海洋权益(政治,经济,安全,科学四个权益)及海洋发展战略、以及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海洋意识薄弱,重陆轻海,错失海洋发展的机遇,同时存在不少海洋忧患。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战略意识,唤起国民对海权的重视“说明”表达了这节课要达到的教学效果,要求学生能在理解国家海洋权益的基础上,去思考如何应对当前中国所面临的海洋权益的争端问题,能根据材料分析归纳出国家维护海洋权益的措施和意义。要上好这节课老师必须要站在国家和民族的根利益层面,结合近年来我国海洋权益屡屡遭受周边国家侵犯的事实,向学生证明我国越来越重视海洋问题的原因,以及我国在维护改革开放成果时的策略及达到的效果。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二上学期《疆域》一节课中已经学到过与我国“海洋”有关的基础知识,加之有的学生比较关注时政,对海洋权益的相关内容也有所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已经能够进行一定的逻辑思维,这有助于学生从“法”和“理”的角度来论证南海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归宿问题。但是,由于性别的差异,大部分男生可能比较关心国际形式,对海洋权益的相关知识都有所了解。但女生可能对该部分知识并不是很感兴趣,甚至毫不了解。所以在设计本堂课时应尽量照顾不同性别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充分考虑并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三.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
1、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地理2第五章第三节。该节内容为教材新增内容,突出了国家对海洋问题的重视。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不仅能扩大中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其关心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还可以提高其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国家安全的意识。
2、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分析:
重点:
(1)海洋权益及其范畴:海洋权益是一个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产生的权力和由此产生的利益。只有掌握海洋权益的相关内容才能更好的促进国家海洋的发展,维护我国延伸出去的利益。
(2)我国海洋发展战略:一个国家的海洋战略指导着该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科技进步,海洋环境保护和海上安全保障。故该部分内容也是本节学习的重点。
难点:
(1)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的划分:该内容较抽象,且与生实际生活联系不大,故为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2)从“史和法”的角度证明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由于学生搜索信息手段单一,且信息分析处理能力还较弱,故该部分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突破的难点。
3、教材处理
要学习海洋权益和海洋发展战略的相关知识,必然要涉及到我国的海洋国情,而课本的下一节课标又单独对南海和钓鱼岛问题进行了讲述。个人认为两节内容不可截然分开,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这一内容前面增加了一个模块“我国的海洋国情”。只有把海洋国情认识清楚,学生才能认识到维护海洋主权的迫切性,才能更加自然的过度到“海洋权益维护”这一内容上来。此外,本节课打算只侧重讲南海问题,而下节课再具体分析钓鱼岛的主权问题。这样既避免了本节内容的空洞,也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了解中国目前两个最主要的海洋争端问题。再者,教材开篇所用的中国地图为横版地图,为了突出南海诸岛是中国的领土,本节课所用到的中国地图一律采用“竖版地理”。
4、教学资源的运用与开发
本节将作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并且播放南海相关视频,同时运用手绘中国地图让学生明确南海诸岛的位置。
课堂预设生成:学生可能会完全按设计内容一步步完成学习。但也有可能会提出诸多疑问比如:以前的南海11段线现在现在为什么变成9段了呢?为什么我们不用武力解决南海争端呢?国际仲裁时中国为什么没有应述?一旦学生提出以上疑问,不妨顺势来一场课堂辩论。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提前将相关资料整理好,做到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