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姚卫新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75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初中学生环境道德培养研究”报告(2)

已有 527 次阅读2011-9-23 10:54 |个人分类:我的课题|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科学发展观, 初中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初中学生环境道德培养研究”报告(2)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课题组

执笔人 姚卫新

(二)科学探索了初中学生环境道德培养的内涵、价值与目标

环境道德教育旨在帮助人们形成有利于维护和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情感态度和行为规范,是改造价值观、培养环境意识塑造“生态人格”的深层教育,是全民教育和学校教育、素质教育和人格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统一体,它在人的全面发展、环境保护实践、实施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初中环境道德教育实施过程中,准确把握中学环境教育的内涵、价值,合理构建目标体系,有利于寻求最佳教育方式,提升教育效果,更好地实现环境道德教育价值开创初中学生环境道德培养的新局面。

1.关于初中学生环境道德培养的基本内涵

环境道德的构成要素,从心理角度分析包括:环境道德认知、环境道德情感、环境道德意志、环境道德行为;从环境保护实践的角度分析,主要有三个内容: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不破坏生态;节约资源,不滥用、浪费资源。为此,我们将初中学生环境道德培养的基本内涵主要分解为以下五个方面——

(1)环境知识要素。在初中学段应该说有着比较充分的课程资源,初中的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都会从自己的学科视角关注环境问题,无疑能为学生提供比较充分的环境科学知识。但要真正回答日常碰到的环境问题,现有的课程资源又是不够的,需要学校和老师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实际补充相应的校本课程。同时在环境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钻研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样才能让环境道德的教育和培养走上科学发展观的正轨,为环境道德的教育和培养提供持久的生命力。

(2)环境情感要素。在初中阶段培养正确的环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要依赖国情世情教育,初中政治、时事政治、地理等学科扮演着主要角色。其它学科也有相关渗透,正确的环境情感的培养整体上效果较好,初中学生对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认识上是比较充分的,从我校进行的相关书面考试和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看,合格率达90%以上。

(3)环境法律要素。在初中生环境道德培养实践中,对于“环境义务”强调颇多,然而很少从“环境权利”的角度去切入,导致环境道德教育难以有理想的实效。事实上,正如芬伯格所说:“权利比义务更加切实,权利的论证比后者更能够获得公众的高度感知、高度理解和高度支持。”环境污染是一个普世问题,环境人权便是一个普世人权。人需要从小就认识到保护环境不仅是自己的义务,更是自己的权利。“环境人权”在真正意义上触及到了“环境破坏与污染”的本质——侵犯了人(类)的生命权、健康权、人格尊严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环境人权或许是对“以人为本”的最好注解。

(4)环境伦理要素。环境伦理是环境意识在道德主体思想意识中的反映,是道德意识在环境领域被赋予的新内涵。在处理个人、他人、集体、国家及人类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子孙后代的关系等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时,环境公正意识、责任意识、平等意识、互利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是必不可少的道德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环境伦理体系。与此相应的环境道德规范可概括为:第一,热爱自然,关爱人权。第二,利益兼顾,造福子孙;第三,日常性环境道德规范(需要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倡议)。

(5)环保参与要素。环保参与是环境道德体系的归宿,是实现环境道德意识到环境行为实践的飞跃的升华点。环保参与意识的“行为冲动”不仅要有以上其它环境道德要素的支持,还需要在实实在在的日常道德实践中去培养,去体验。这一方面需要学校开设相应的环境道德实践性活动课程,另外,还需要生活社区的相应社会氛围的支持和引导。在行动中可以磨砺学生的环境道德意志,陶冶环境道德情操,逐渐使“自觉参与”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关于初中学生环境道德培养的时代意义

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了认识——

(1)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科学发展观的视域来看,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努力促进国民自觉的环保意识与环境道德素质的养成,环境道德来调整人们的行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平衡。而中学时代是一个人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青少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整个民族未来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水平,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将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未来公民进行环境道德培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基础教育和“国民教育”的共同任务,这是在初中学生中强化环境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立足点。

(2)冲破“考试文化”束缚。从整个面上看,多年来学校一般都没有单独开设环境教育课程,也没有系统的环境教育计划来整合各学科的环境教育内容和行动,更无明确的环境教育推进的目标体系和考核要求,导致环境教育的目标、任务犹如“无序的碎片”飘散在其它学科中。学校环境教育无法真正触及到价值观、道德观的层面,因此收效甚微。某种程度上,种种形式主义“环境教育”活动反而直接妨碍学生环境道德品质的提升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主要原因还是根深蒂固的“考试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社会以文凭为本,教育以考试为本,学校以应试为本,家长以分数为本”,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有学校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与升学考试“无关”的环境教育成为“副科”中的“副科”,难以得到学校的真正重视,并且这种状况短期内很难改变初中学生中强化环境道德教育,是顺应素质教育和“减负”的教育背景,冲破“考试文化”束缚的一种有益实践。

(3)创新学校德育范式。从学校教育层面上看,环境道德教育是环境教育与学校德育内涵交叉的重合部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伦理道德教育,环境道德培养与学校德育工作相辅相成。一方面,环境道德培养丰富了德育工作的内涵,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责任意识的增强、人格个性的完善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对中学德育内容和目标定位的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环境道德培养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工程,必须纳入学校整体德育计划和行动之中才能有效实施。因此,将反映时代特征和要求的道德新内涵及时纳入学校整体德育计划之中,将环境行为作为检验学生文明素质、道德素养以及评价班主任管理工作绩效的重要尺度之一,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学校德育工作新范式,是在初中学生中强化环境道德教育的一个闪光点。

(4)促进学生人格完善。作为一个人内在特质的总和,人格包括了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完善学生人格,就要在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形成以科学精神为内蕴的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具备现代社会公民所必须的素质。在环境问题上,初中学生”反差明显多数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准则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对自己的环境行为自律不够,履行环境保护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的责任意识淡薄。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缺乏的不是一般浅显的环境知识,而是一种强烈的环境情感,一种自觉的环境责任,一种内在的环境道德。因此,在初中学生中强化环境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是要努力帮助学生在环境问题、社会问题上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避免多重人格,形成“生态人格”,从而增强初中环境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环境道德教育的价值目标落到实处,这也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3.关于初中学生环境道德培养的目标体系

我们首先确立了初中学生环境道德培养目标体系建构的主要原则,即——

(1)道德原则。环境道德是指导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伦理基础,在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2)整体性原则。初中环境道德教育内容、思想方法和管理机制应具有整体性、统一性,在形式上、实施方法上可以丰富多彩,但核心内涵和目标要求应具有一致性和计划性

(3)实践性原则。初中环境道德教育特别强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把学生从教育的客体转化为实践的主体,让学生通过亲历亲为,切身感悟,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基于上述原则,我校在实施初中环境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将初中环境道德培养的一级目标确定为:促成学生价值观的改变,培养生态人格,初步养成环保行为和习惯。

在一级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了以下五个二级目标, 即——

(1)环境知识不断丰富:通过各个学科的渗透、多个部门的协同,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同层次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环境和生态知识,理解人类与环境、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有关环境和生态问题及其危害,明确人类在环境中所担当的角色、所起的作用和应尽的责任,了解环境保护的一些基础知识、法律法规以及发展概况,了解家乡的环境和环境问题。丰富的环境知识积累是培养环境意识、形成环境情感和环保行为的基础。

(2)环境意识初步形成:人们对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反映和认识,称为(环境)认识意识,如将这些认识意识变为自觉行动,称为参与意识。环境意识是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培养的起点,是提高环境道德水准的基础。在初中学生对环境知识有一定认知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家乡、祖国、世界的环境,对人类与环境、环境与发展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产生意识和敏感,基本养成环境、资源的危机意识和协调人地关系的自觉意识,从而提高对资源、环境的一种责任感、道德感,激发热爱自然、热爱文化、热爱科学的情怀,自觉提高参与意识,努力保护环境。

(3)环境情感趋向科学: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情景,关心全球特别是家乡的环境质量,明白环境、资源的价值性,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科学的环境情怀,树立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环境态度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正确的环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环境行为中作出合理决策的依据,是培养环境道德的重要目标。

(4)环境技能得到提升:环境技能是学生运用一定的环境知识认识和解决周围地区和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和参与各类环境实践的能力。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为环境而认真思考和行动,逐步形成收集信息、处理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信息处理能力,观察自然、考察环境、社会调查的综合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表达的沟通能力,进行环境问题(特别是家乡环境问题)假设与验证的环境探究能力,对自己、他人、团队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5)环保行为逐渐养成:初中环境道德培养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促使改善和保护环境的个人和集体的环境保护行为习惯的养成。个人的行为也许微不足道,但把每个人的力量联合起来,便足以托起一种文明,一种与自然互惠共生的文明,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学校为学生提供在各个层次积极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采取对环境负责的行动,鼓励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在环境行动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在解决问题中提升能力、发展自我,逐步形成保护环境的生态人格和行为习惯。

 

 已同步至 tzzxywx的微博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6 09:32 , Processed in 0.0732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