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xhxjh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476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2011年江苏卷解析

已有 193 次阅读2015-1-12 10:40 |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江苏卷

1-2题:本题组考查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等知识点。由两幅图的对比可知,2003年冰川面积比1992年明显缩小,说明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大面积消融。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从海陆相互作用看,海洋作用强于陆地作用,所以海岸侵蚀加剧。

3-4题:本题组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地方时、昼夜长短、太阳直射点的运动、地球运动等。第一小题,以第一天为代表,通过计算可知,三地的昼长分别为14小时、11小时22分、13小时08分,根据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的的理论,三地中纬度最低的是②,最高的是①,所以本题选B。第二小题,由上题可知此日北京昼长夜短,则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次日北京昼长为13小时10分,长于前一日,说明昼变长,则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变大,二分日时,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相差为0,达最小值。

5-6题:本题组考查了等值线及天气系统的有关知识。第一小题,可以判断出M以西为高压中心,由此可知,M点的风向为西北风。第二小题,读图可知,在降水带的东南处有一明显的低压槽,槽线处形成锋面,根据两侧冷暖空气强度的对比,可知其为冷锋。

7-8题: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第一小题,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所以①地附近的河流的流向是从东北流向西南,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所以四地中坡度最陡的是④,瀑布的观赏宜从低处仰视,所以④处并不是最佳观赏地点。③地坡度较缓,适宜茶树生长。第二小题,读图可知,该线路海拔最低的点是①地东南方向的居民点,最高的点在④地附近,根据高差的计算公式:(N-1D≦⊿H﹤(N+1D,可知其高差在300米到500米之间。故答案选A

9-10题:本题组考查了洋流运动的知识,及学生对地图的基本判读能力,第一小题较为简单,可以看出日本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变化特点为自东向西深度加大。第二小题,日本位于中低纬大陆西岸,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日本群岛附近的洋流(日本暖流)向东北方向流动。

11-12题:本题组考查了地质构造、地理信息技术、及地形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第一小题,根据岩层的褶皱形态及断层线可知,①、②、③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背斜、向斜、断层。第二小题,根据GPS的定位可知,点相距较近时,说明骑行困难,为能为上坡路段,若点较稀,说明骑行速度快,为下坡段,图中从甲地出发伊始,点间距较大,说明为下坡路段,后点距离均匀,说明道路较为平坦,然后出现两个间距较大的点,其又为下坡路段,最后到乙处时,计时点越来越密,说明其为一个明显的上坡路段。

13-14题:本题组主要考查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交通运输线的区位等知识点。第一小题,垂直自然带谱最丰富的是中低纬的高山地带,纬度低,热量丰富,相对高度大,水热变化才大,所以珠穆朗玛峰南坡自然带丰富于北坡的原因是相对高度大,纬度低。第二小题,修建墨脱公路最大的目的是加强其与外界的联系,促进及经济发展。

15-16题:本题组考查了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等知识点,以及学生的图表判读能力。第一小题,通过计算可知,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也在减少。第二小题,2010年和2000年相比,江苏014岁人口比重下降,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减缓,1564人口比重略有上升,说明劳动力增加,就业压力增大,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说明老龄化进程加速。

17-18题:本题组考查了城市空间结构及剖面图等有关知识。第一小题,根据图中地价等级的变化可知,一类地在中心偏N地处,另外在铁路经过的地方其用地等级低于两侧,其西为三类地,其东为一类地。第二小题,P地地价低于周边并不是因为其远离市中心,而是由于铁路的影响。

19-20题:本题组考查了等值线的判读、影响气候的要素等有关知识点。第一小题,由图可知,该等值线大体上有东南向西北增大,并且其受位置、地形、季风等因素影响,存在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第二小题,②地区干旱程度高于的主要原因是①地区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而②地区则在背风坡。③地区等值线的分布主要是由于季风与地形的影响。

21-22题:本题组考查了水圈与水循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的防治等知识点。第一小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城市中洪峰到来时间提早,洪峰时径流量加大,而修建水库可使洪峰滞后,并削弱洪峰时流量,地下径流比较稳定,所以城市化后洪水过程线是①,修建水库后洪水过程线为③。第二小题,污水处理厂的兴建是用来防止水污染的,道路建设与防止城市内涝基本没有关系。

23-24题:本题组考查了自然(土地)资源的数量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第一小题,从200年到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其中在2002年到2003年间减少最快,但我国耕地总面积均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第二小题,根据图13可知,林地与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上升幅度最大,说明一方面我国生态退耕还林效果显著,另一方面,建设用地大大增加。

25-26题:本题组考查了我国工业生产、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其原因,和学生的对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第一小题,21世纪初,我国技术型加工产品占出口总额比重最大,说明其贡献最大。而依据同时期我国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额比重中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大于技术型加工产品,说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更强。第二小题,对比20世纪90年代与21世纪初的数据可以发现,我国技术型加工产品出口比重上升,而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下降,说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劳动力素质也明显提高。

27题: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知识点,并考查了学生对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能力。(1)根据题意,在解答过程中要依据分别描述气温与降水的差异之处,并不需要描述共同点;第二问注意题目所给的限制性条件: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应该从这个角度来时行回答。在回答时要利用题图中的经纬度。(2)乙地为尼罗河谷地带,注意题目要求是有利的农业区位因素方面进行分析,在解答过程中可以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3)该地区受地形、气候、经济等因素影响,城镇多分布在沿海地区。(4)在回答此问题时,要充分利用图中所给的信息,特别是矿产资源、城镇、等高线等图例进行综合回答。

28题:本题主要考查了区域经济的分布与发展等知识点。(1)由图及图上的说明可知,佛山市工农业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邻近广州方向多为工业,佛山市区以西多为农业。(2)改革开放之初,外商在此投资较多的区位因素主要是位置、交通、政策、劳动力、侨乡等。(3)本小题考查了工业集聚的优点。(4)本题考查了产业转移对迁出区的有利影响,可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角度进行回答。

29题:本题主要考查了区域差异及区域的特征等知识点。(1)新疆的地形特征主要是三山夹两盆,以山地、盆地为主,根据题图,其矿产资源以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为主。江苏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地形平坦,河流径流量较大,河网密集。(2)本小题考查了某自然要素的空间分布,属于地理基本能力范畴。通过观察地图便可知答案。(3)本小题考查了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题目只要求描述比例的差异,并没有要求分析原因,解答时将三次产业逐一进行对比即可。(4)此题考查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双赢效益。(5)霍尔果斯的最大的区位优势是其沿边,是通往中亚地区的门户,其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说明其有政策优势,此外读图可知,其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30A: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洋资源与海洋灾害等相知识。(1)第一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图能力,很明显沿海地区大于远洋地区。(2)此题较为简单,可从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方面回答。(3)读图可知,③地初级生产力最高,饵料丰富,所以海洋生物资源最丰富。(4)赤潮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海洋生物与海洋生态两个方面。

30B: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等知识点。(1)由图24可知,该城市发展的方向是东北、西南、东南,影响因素主要是铁路与河流。(2)重化工业运输需求大,有较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所以该工业园应布局在城市河流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向。依据图中的风向玫瑰图可以读出该地盛行风主要为偏北风,图中河流流向自北向南。此外M处交通便利,所以重化工业园区布局在M地是合理的。(3)交通线一方面是城市延伸拓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30C:本题考查了旅游资源的分类、价值、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与经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知识点。(1)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属于自然旅游资源,因其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热带森林,所以其还具有科学价值。(2)线路①与其它线路的比较优势是经过的景点多,各景点游客到访率高,空间组合好。(3)第一问可从社会与经济发展两个角度回答,第二问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方面的防治来回答。

30D:本题考查了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危害、分布及防治等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图表判读和解析能力。(1)此题可通过对图26的判读来回答。(2)物质在四大圈层中可以进行迁移,所以箭头都是双向的。(3)由图27可知,判读此图时要注意高速公路两侧的距离的数据。铅和镉等重金属资源距离公路越近,浓度越高,可以判断出其污染来源主要是汽车尾气。(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的重金属污染要从根本上入手,如汽车尾气的达标排放,推广新能源汽车等。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7 12:51 , Processed in 0.0812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