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xhxjh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476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浅谈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已有 367 次阅读2015-1-12 15:22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创新思维, 教学

新世纪以来,国际间教育的交流越来越多,大家普遍发现,相比较国外学生,中国学生大多基础扎实,计算能力出色,而论起创新来,严重不足。这暴露出国内教育的一块短板,即重视基础教育而忽视创新教育,这将极大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后备人才的培养,值得我们引起高度重视。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多种因素互相激发、互相推动、螺旋上升的过程。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健全学生的创新性人格,而创新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那么,怎样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            优化师生情感,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自尊心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旦挫伤了自尊心,失去了自信心,也就要丧失了“超常”的思维能力。而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正是学生好奇心与自信心充分表现的“温床”。因此我们要让情感进入课堂,努力营造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用自己的创新情感去感染学生,并合理有效的使用激励评价手段,推动学生参与创新过程,享受创新乐趣,体验成功与失败。

二.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创新思想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阶段,教师凭借自己的经验,把这节课所有遇到的问题都讲到了讲透了,在课堂上追求讲清楚,要求问题答案的唯一化;学生想听清楚,就紧跟着老师的思路,没有、也不敢有自己的任何想法。这样,学生提出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就慢慢退化,其创新的意识自然就萎缩了。这怎么能培养出创新思维品质呢?其实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学生的学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即教学生学”,教师应少用陈述式的语言,大力倡导探究式教学,多用想一想试一试这种语言,变注入式启发式、“探究式”。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动脑、动手,起到加工知识,自我增长知识的作用,达到激化创新思想,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曾观摩过一堂地理课,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国西部大开发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缺水,请向怎样解决?学生各抒已见,有的说人工降雨;有的说把天山、祁连山等地的冰川融化;更有大胆的设想:用核武器把喜马拉雅山脉炸一个大口子,让印度洋上的湿润气流长驱直入我国的大西北!一个个创新的设想在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尽管有些想法近乎天方夜谭,但谁能说今天的异想天开在明天不会成为现实?时代呼唤创新,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以此为契机,奏响创新的主旋律,培养一代又一代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三.优化教学方法,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践证明,一陈不变的教学方法很难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会扼杀创新思维的产生。因此在课堂教学时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充分体会到上课的快乐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开拓他们的创新精神。例如,在学习大气热力环流这部分的知识,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篝火晚会的情景,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篝火中心灰烬会随着火苗上升,在四周落下。问题提出之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在黑板上板书出气温、气流、膨胀上升、冷却下沉、气压等词,画出篝火中心与周围气流垂直、水平运动图。这个图其实是学生提出来的一个假设。学生假设是否正确,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本文字阐述和图样来检验假设,再引导学生讨论。待学生获得热力环流形成原理这一知识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探索: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因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热力环流?这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去发现城郊之间、海陆之间、山坡山谷之间的热力环流。在学生发现了理论上的热力环流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这一问题:如何在生产生活中运用这一原理。这一过程充分开放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更深入、更广泛的分析、比较、想象,从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四.创设创新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新思维不可或缺的心理因素。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地理想象去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鼓励学生预见想象,超前思维。在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宇宙、地球及大自然之谜都可以促成学生去想象。有没有外星人?外星人长什么样子?我们人类将来能不能移民到外星球生存?诸如此类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如果能稍加引导,学生非常愿意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此外,在授课过程中,可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超乎常规、进行假想性想象的问题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比如,在学习了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后,我们可以这样设问:假如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那么洋流的流动方向会不会发生变化?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思考或讨论,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塑造创新人格

创新就是推陈出新,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向前人创造中不合理的成分发出质疑和挑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用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的学风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鲁教版教材在“混合农业”这一目中,提到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鱼--蚕混合经营的模式,有同学指出,现在塘基上已经极少种桑了,而是改为种植花卉、蔬菜、果树等市场利润高的作物。确实,教材的写法已经落后于实际。学生的这种不迷信教材,关注实际,大胆质疑思维品质值得我们鼓励提倡。而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辩论,集思广益,营造一种竞争又和谐的探究氛围。

六.加强读图、绘图训练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它能直观简明地表达地理事象及其特征。注意地图的使用,特别是读图、绘图技能的训练,可以充分开发、活化大脑的潜能有助于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陶行知先生晚年讲六大解放,其中之一便是解放双手,让学生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此外,在教学中,教师除运用各种现成 的图像(地图册、课本插图)等 ,还应创造性地把课本文字转化成图像进行教学,从而在培养学生一般空间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思维的图像性。例如在学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的规律时,单用语言去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把这一规律画成一幅类似正弦曲线这样的示意图,学生就很容易掌握这个规律,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要搞好地理创新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健全创新人格,需要教师及时转变观念,顺应科技发展,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崭新的教育模式,来培养和造就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陶行知 《陶行知文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06出版)

王文岭、 徐志辉编 《陶行知论创造教育》 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 (2010-04出版)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7 11:43 , Processed in 0.07580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