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xhxjh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476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已有 707 次阅读2010-2-19 20:11 |个人分类:教案|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从容说课

    基于前两节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开始让学生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

    鉴于教材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内容前后列放,可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板书,从定义、方向、速度、周期等几个方面分别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学生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把“地球自转的方向”知识进行拓展,想象在两极的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建立地球顺时针和逆时针自转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打下基础。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恒星日和太阳日的概念时非常困难。在老师的详细讲解下也很难看懂书中的图1.15“恒星日和太阳日”。有条件的制作课件可以改善图示,拉长地球与恒星之间的相对距离,日地距离可以更靠近一些,把恒星只画成一个,辅以直观的动画效果,最大可能地还原真实,应该能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讲解地球公转的时候,要强调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含义、地球到达该点时的时间及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

    地球自转与时差的教学涉及到昼夜、昼夜交替、时差产生和计算等问题,它们相互关联,在历年的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应通过演示说明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的本质区别,强调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关系,晨线与昏线的区别及判断方法。通过演示讲解地方时差的产生及规律,引导学生对书中“读图思考”进行探究,强调时区和区时、区时和地方时的区别,讲解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和总结配套的解题方法,多加练习巩固,并需反复订正和讲解,才能完成此教学任务。教材没有对“地转偏向力”作要求,但后面第二章第二节的“气压带和风带”中有所涉及,因此教学中可略讲一二,为后续教学作好铺垫。

    地球公转与季节的教学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首先要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认清地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之间的关系,知道黄赤交角23°26′的含义,分析黄赤交角的影响、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为分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打下基础,讲解中还要把夏至日、冬至日地球所处的时间和位置与远日点、近日点地球所处的时间和位置进行比较,找出区别,并练习加以巩固。书中的“活动”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以另一种方式解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轨迹,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探究能力。日常生活中,学生有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高低变化及太阳辐射强弱变化的体会,这些是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带来的结果。引导学生分析书中图1.25,以数据归纳得出结论,具有季节性的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使太阳辐射也呈现有规律的季节变化,从而导出天文四季和统计四季的定义。再联系学校所在地的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辅以学生的生活体会进行举例教学或设计练习,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提高学习兴趣。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是学习和掌握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但是该部分内容空间性强又比较抽象,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电脑动画演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清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在整个高中地理教材中具有深远影响。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教学重点

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

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课时安排

3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下面就来回顾一下。

    (投影表格)

 

概念

成因

特点

所处位置

黑子

太阳光球上的暗黑的斑点

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活动周期为11

光球

耀斑

太阳色球有时出现的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

太阳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的

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的最激烈的显示

色球

太阳风

(简单介绍)

日冕

    师请大家看表格,哪个同学能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生(三个学生看图分别回答,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讲和补充。)

    师答得很棒。(师逐步投影答案的内容)

    前边两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现在让我们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板书)

    推进新课

    师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呢?

    生自转和公转。

    师非常正确。

    (投影表格)

地球运动

 

 

 

 

围绕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运动速度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师我们首先一起来探讨地球自转的规律。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演示地球仪,让其自西向东旋转)

    师地球仪在绕着什么中心转动呢?

    生地轴

    师很好。

    (投影答案填充表格)

    师地轴就是地球的自转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在地球中真有这么一根轴吗?

    生没有。

    师正确。地轴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地球的内部实际上没有这么一根轴。我们把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呢?

    生自西向东旋转。

    师(投影答案填充表格)

    所以,我们看到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下面从不同的角度看地球自转。

    (从不同的角度演示地球仪的自转)请同学描述地球自西向东转。

    生(学生观察、思考后得出结论)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动。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动。

    侧面北极在上,自西向东旋转。

    师(投影答案填充表格)

    (投影练习)

    甲图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

    乙图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

    生甲图中心是北极,乙图中心是南极。

    师非常好。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呢?也就是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长呢?

    生一天。

    师由于在计算自转周期时,选定的参考点不同,一日的时间长度和名称略有差别。

    (多媒体动画演示)恒星日与太阳日:拉长投影中地球与恒星之间的相对距离,日地距离可以更靠近一些。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注:“三点共线”是指地面上某点位于地心与恒星的连线上)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

    (利用课件中的动画进行分步显示讲述,学生一目了然)

    师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的,遥远的恒星相对于地球而言是不动的,此时地球的公转过程将会忽略不计。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

    (多媒体动画演示)

      

1                2

3

    如图1电脑显示动画:假设遥远的恒星(小圆)和太阳(S)同时对着地球上的一点P,设地球只自转而不公转,那么地球在E1处自转一周(电脑显示P点绕圆运动一周)。

    师(多媒体动画演示)

    如图2先以恒星作参照,动画显示恒星日的长度。

    动画的过程是:地球一边自转(即P点绕圆心运动),一边由E1E2运动(公转),当地球到达E2点停止,此时P点刚好对着恒星。

    师此时地球是否自转了一周,自转的角度是多少,以什么作参照?

    生(学生准确回答)

    师很好!

    (点击鼠标,电脑画出SE2的连线和E2与恒星的连线,标出“恒星日”)从E1E2,地球自转了360°。而因为以恒星作为参照,地球从E1E2的时间间隔就是“恒星日”,时长23564秒,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投影答案填充表格)

    师图3以太阳作参照。

    在图2中可看出,地球在E2处时,P点还未两次对着太阳,即以太阳作参照时,地球自转还不到一周360°。

    (演示动画)地球继续自转(即P点继续绕圆运动),但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到E3处时,动画暂停,P点两次对着太阳。

    E1E3,相对太阳来说,地球是否自转了一周,自转角度是多少?

生自转了一周多。

    师观察得很仔细。(点击鼠标显示连线和“太阳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注:“三点共线”是指地面上某点位于地心与太阳的连线上)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从E1E3的时间间隔称一个太阳日,长24小时,其自转的角度是360°59′。

    师(过渡)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什么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呢?

    生地球在单位时间内自转的角度叫做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师很好!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知道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多少?

    15°/小时。

    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师非常正确。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根据360°/24小时推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15°/小时,1°/4分钟,1/4秒。但南、北极点无角速度,即南、北极点的角速度为零。

    (投影答案填充表格)

    我们再看看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怎样的。地球自转时,某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距离(弧长),叫做该点的自转线速度。

    (投影)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图

    师大家一起探讨地球自转线速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生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因纬度而异(离地轴的距离即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赤道处最大(1670千米/小时),自赤道向两极渐小,两极的线速度为零。在南北纬60°处,自转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

    (投影答案填充表格)

地球运动

围绕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运动速度

地球自转

地轴

由西向东

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

2356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南、北两极点为零,其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即15°/小时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极点逐渐减小,至60°NS处减小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处为零

地球公转

 

 

 

 

    师请大家归纳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共同规律。

    生在南北两极点,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零。

    师非常好。下面阅读教材P14地球自转的证明。

    生(阅读)

    师(过渡)我们已经探讨了地球自转的规律。而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那么地球公转又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

    (演示)地球公转运动

    师什么是地球的公转?

    生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师那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地球公转的规律呢?

    生可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说明地球公转的规律。

    师很好!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做公转轨道,又叫黄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投影公转轨道图)

    师仔细观察,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以下内容同时投影答案填充表格)

    生由西向东。

    师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

    生逆时针转。

    师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

    生顺时针转。

    师我们再来看看地球公转的周期是怎样的?

    1个回归年:36554846秒。

    师回归指的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大家看书图1.18,地球公转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生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师由于太阳略微偏离地球公转轨道的中心,因此,日地距离不断随地球公转而发生细微的变化,地球公转速度也相应有一些变化。根据开普勒第三宇宙定律,行星运行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因此,近日点运行速度快,角速度是61/d,线速度是 30.3 km/s。而远日点慢,角速度是57/d,线速度是29.3 km/s。平均角速度:约1°/日,平均线速度:30 km/s

    课堂小结

    本节课内容较多,主要是关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的对比。

    (投影下面的表格)分别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进行总结。

地球运动

围绕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运动速度

地球自转

地轴

由西向东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

2356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南、北两极点为零,其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即15°/小时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极点逐渐减小,至60°NS处减小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处为零

地球公转

太阳

由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逆时针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

1个回归年:36554846

平均角速度:约1°/日,平均线速度:30 km/s。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的公转

(见“课堂小结”)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探究内容:

1)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填表比较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3)利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来解释两个自然现象。

    探究办法、过程:

    演示、讨论、竞赛的方法。

    (活动)我们一起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下面来做一个活动。先找两个同学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生(用地球仪演示)

    师都很好。说明大家基本掌握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请同学们填写教材“活动”中的表格。

    生(填表:比较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师活动3要求我们同学能解释两个现象,分成小组讨论,看哪一个小组能先解释第一个现象?

    生(小组代表抢答)恒星被看做是固定不动的。照片上的恒星会出现圆弧状轨迹,是由于地球自转,照相机也跟随转动,其结果是恒星看起来运动起来了。

    师答案非常准确。哪一个小组能解释第二个现象?

    生(小组代表抢答)地球公转时,我们北半球夏半年即从春分日到秋分日期间,在远日点附近速度慢,因而日数就会比较多,达到186天,冬半年地球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因而日数就会比较少,只有179天。

    探究结果:熟练地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见上节课“课堂小结”)

    生(根据老师提问分别回答)

    师(学生回答的同时,对应表格中的每个空格逐个投影显示答案)

    师昼夜的更替、时差的产生、四季的变化,都是因为地球运动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地球的自转能带来哪些地理现象。

    (板书)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三、地球自转与时差

    推进新课

    (演示地球仪,侧面有灯泡照射地球)

    师大家知道,地球自己不能发光。看地球仪的演示,如果地球是透明的,还有昼夜之分吗?

    生没有,整个地球都是白昼。

    师很好。可实际上地球是不透明的,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地球的不透明就使地球上有了昼和夜的分别。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一面是白昼和一面是黑夜。

    师非常正确。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形成昼夜现象。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即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另一个半球是黑夜,即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也就是中间的大圆圈,叫晨昏线,或者叫它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晨线和昏线有什么区别呢?

    (合作探究)

    生(讨论)

    师由夜变为昼的半圆弧叫做晨线,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昼半球,即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白昼时段;由昼变为夜的半圆弧叫做昏线,昏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夜半球,进入黑夜时段。

    (演示地球仪——自转)

    师晨昏线的位置是不是静止的?

    生不是,晨昏线的位置在不断向西移动。

    师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晨昏线的位置也在不断地移动,地球自西向东转,晨昏线则自东向西移动。再看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有什么关系呢?

    生垂直。

    师答得好。晨昏线一定垂直于太阳光线,并过平面图中的中心。再给大家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太阳高度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

    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投影昼弧和夜弧)

    生(观察昼弧和夜弧)

    (演示地球仪——自转,地球仪上用红色标出一个点)

    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自转着,假如这个红点代表就是你站在那儿,你看到的昼和夜是怎样变化的?

    生昼夜不停地交替。

    师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停地交替。

    (板书)1.昼夜交替

    师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过去人们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今天,人们的起居作息也深受昼夜交替的影响,因此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过渡)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因此,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地方时。

    (板书)2.地方时

    师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使用起来很不方便。19世纪中叶,欧美一些国家开始采用一种全国统一的时间。随着长途铁路运输和远洋航海事业的日益发达,国际交往频繁,各国采用的未经协调的地方时,仍给人们带来很多困难。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我们已经知道,从理论上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实际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

    (投影文本)

1)有的国家根据本国所跨的经度范围,采用半区时,即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的时区的边界经线的地方时。例如,亚洲的印度(东5.5区)。(2)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采取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例如,朝鲜位于东八区和东九区之间,但采用东9区的区时。(3)还有的国家虽然领土跨度很大,但仍采用一个时区的区时。例如,中国领土跨5个时区,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联系和协调,全国目前统一采取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请大家看P171.21,时区和国际日界线。

    (投影文本)(1)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作为中央经线?

    0°经线。

    师(投影文本)(2)中时区以东和以西,依次分为哪几个时区?

    生依次分为东西各12个时区。

    师(投影文本)(3)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

    生东十二时区和西十二时区合二为一。

    师(投影文本)(4)伦敦、开罗、莫斯科、北京、东京、纽约分别在哪个时区?

    生伦敦在0时区、开罗在东二区、莫斯科在东三区、北京在东八区、东京在东九区、纽约在西五区。

    (方法引导)

    师(讲解区时的计算方法)(1)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所得余数<7.5,则整数即为时区序号;所得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

2)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差:异区相加,同区相减。

3)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东加西减。

    师下面再做一个小练习。

    (投影文本)(5)从北京出发分别到伦敦、开罗、莫斯科、东京、纽约旅行的游客,在到达目的地时,怎样拨动手表时针,才能使手表显示的时间与目的地的时间一致?

    生到达伦敦要拨慢8个小时,到达开罗要拨慢6个小时,到达莫斯科要拨慢5个小时,到达东京要拨快1个小时,到达纽约要拨慢13个小时。

    师再强调一次地方时的基本计算方法:(1)地方时计算:已知A地的地方时,计算B地的地方时,B地在A地的东(西)面用加(减)法,两地经度相差1°(15°)时间相差4分钟(1小时)。(2)地方时计算尺:在下面计算尺上把A、B两地按经度分别标示,再按“(1)”法计算即可,此法直观形象,不易出错。

    请大家做一道高考题:(2004文综旧课程卷第11题)希腊雅典(东二区)19时向世界转播体育比赛实况,我国的体育爱好者在电视中看到该实况的时间是( 

A.13                             B.次日凌晨1

C.次日17                        D.23

(合作探究)

    生(讨论作答)

    师(解析)该题是根据时区进行区时换算的题目,把我国采用东八区区时视为常识。据方法(1)(2)可轻易得到正确答案B

    (过渡)如果此时北京是今天上午8时,问纽约的日期和区时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生昨日19时。

    师对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区会出现两个不同的日期。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板书)3.日界线

    师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开始。请大家看教材P171.21,时区和国际日界线。日界线和10°经线吻合吗?

    生不吻合,日界线并不完全在180°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

    师很好。这是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避开了陆地。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所以,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下面来看两个例题:

    (投影文本)

【例1】 一对孪生姐妹出生在轮船上,船行在东十二区时,在当地时间20012148点钟,恰好姐姐出生,航行在西十二区时妹妹出生。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妹妹出生在2001215                    B.妹妹出生日期为2001213

C.姐姐出生日期一定比妹妹大一天                  D.当时船是自东向西航行

    (合作探究)

    生(讨论)选B。

    (方法引导)

    师非常好。船通过日界线航行,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一天。因为先出生的是姐姐,姐姐出生在东十二区,妹妹后出生,出生在西十二区,由此可知,当时船是自西向东穿过日界线的。根据日期变更的原则,由西向东穿过日界线日期要减去一天,所以妹妹虽然后生下来,但出生日期应为213日,按出生日期来看,妹妹比姐姐大一天。所以选B

    师我们这儿新的一天从几点钟开始?

    生子夜0时。

    师我们这儿一到子夜0时就进入新的一天,因此,0时经线也是日界线。日期判断方法——0时经线向东(西)至180°为新(旧)日期范围。题目里若有“图中阴影区为x日,非阴影区为y日”等字样,应以此法作为解题切入点。请大家再看一个例题。

    (投影文本)

【例2】 当北京时间为1018时,全世界还有( 

A.恰好一半地方是101                   B.少一半地方是101

C.少一半地方是930                     D.多一半地方是931

    生(讨论)选A。

    (方法引导)

    师此类问题,必须明确:地球上划分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划定的界线(日界线),另一条是两天的切换点(旧一天的24时,新一天的0时)所在的经线。

    因北京是东八区的区时,如果东八区是8时,那么中时区为101日的0时,所以0°经线指示的就是101日的0时。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判断,0°经线和180°经线为930日和101日的分界线。所以全球恰好有一半地方是101日,所以选A选项是正确的。

练习:

(投影文本)

1.已知日本东京时刻为下午4时,美国纽约(75°W)时间为几时?北京(116°E)地方时为几时?

答案:美国纽约(75°W)时间为2时;北京(106°E)地方时为1444分。

2.已知甲地时间为凌晨3时,北京时间为20时,求甲地的经度位置。

答案:135°W

3.某年6226时,一架飞机从东十二区的甲地起飞,向东经过5分钟的飞行,飞越180°经线到达乙地,此时乙地的时间为多少?

答案:6216:05

4.右图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21日,非阴影区为322日。读图并回答问题。

1NA的经度为_________________NB的经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时北京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

解析:先画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知NA经线以东为22日,是新日期,故NA000NB180°经线,NA经度为180°-120°=60°E,北京在116°E附近,为东八区,位于图中22日范围,东经60°E000,则北京时间为000+4=400

答案:160°E 180°(222400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了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和日界线等知识,了解了晨昏线的特征、昼弧和夜弧的分割、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利用日界线进行日期的判断等。这些知识是本章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中的重点,对你的日常生活也会有现实的帮助。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时区的划分和日界线。

    探究内容:读教材图1.21

1)在图1.21中找出国际日界线。

2)地球上哪一个时区的时刻最早,哪一个时区的时刻最迟,为什么?

3)分析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或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是怎样变更的?

4)与同学谈谈从哪些方面还可以感受到时区和区时的存在。

探究办法、过程:读图分析,共同探讨

探究结果:

1)共同找出国际日界线,看它与180°经线的关系。

2)东十二区的时刻最早,西十二区的时刻最晚。这是因为人们规定日界线以西的东十二区是地球上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所以时间最早。而日界线以东的西十二区是地球上最迟见到太阳的地方,所以时间最迟。

3)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4)比方说,新疆和我国东部时差两小时,因此全国高考开考时间的安排要统筹照顾。

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现象,下面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1.(单选)东经121°比东经120°的地方( 

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C.一定先看到日出          D.地方时晚

2.(双选)在北京时间820分时( 

A.东经130°的地方时是9

B.东经130°的地方时为740

C.东经130°(位于东九区)的地方时正好等于区时

D.东经105°(位于东七区)的区时为720

1. 2.AD

师回答正确。看来同学们掌握得很不错。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那么地球公转又会带来哪些地理现象呢?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板书)

四、地球公转与季节

    推进新课

    师(动画演示)地球是倾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地球自转的平面,也就是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或赤道面。

    (动画演示)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叫黄道面。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因此,地球的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用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关系即黄赤交角来表示。

    (板书)1.黄赤交角

    (方法引导)

    生(指认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

二分二至日时地球的位置与黄赤交角

    师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多少度?

    90°。

    师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多少度?

    66°34′。

    师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多少度?

    23°26′。

    师刚才大家观察的三个角度很重要,要记住它们度数的大小。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其方向总是自西向东;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也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即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即黄赤交角,保持23°26′。但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时刻在变化,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线在变化,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也在变化。

    (动画演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绕太阳转动。

    生(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的过程)太阳有时直射北半球,有时直射南半球,有时直射赤道。

    师如果地球不公转,太阳直射点将永远直射在同一纬线上;如果地球不倾斜着自转,直射点将永远在赤道上,可事实上正是由于地球倾斜着绕日公转,即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才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春分、秋分日直射赤道,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

    (演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的动画效果

    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太阳直射点自南纬23°26′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北纬23°26′;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自北纬23°26′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南纬23°26′。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南北的这种周期性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36554846秒,就是我们前边学习的回归年。

    (投影表格)

    生(根据观察演示填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代号

日期

节气

直射点位置

运动趋势

A

321

春分

赤道

B

622

夏至

北回归线

C

923

秋分

赤道

D

1222

冬至

南回归线

师可以把上述内容总结为:

    需要注意的是,远日点和近日点的位置与夏至日和冬至日的位置有明显的区别。不能混淆远日点与夏至日的位置,也不能颠倒近日点与冬至日的位置。

    生(观察远日点与夏至日的位置、近日点与冬至日的位置)时间上夏至日比远日点早一些,冬至日比近日点早一些。夏至日过后很快就到远日点,冬至日过后很快就到近日点。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按步骤画示意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探究内容:

1)按等间距画三条直线分别表示赤道和太阳直射点所能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纬线。

2)在三条直线的适当位置标注四个点,分别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的直射点。

3)结合课文关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描述,画一条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探究办法、过程:根据演示逐个画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讨论合作进行。

    探究结果:学生画出图示,并能解释所画图示的含义。理解南回归线、北回归线的含义。

    师在太阳直射点上,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分配具有了回归年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定性地描述。先来探讨一下昼夜长短的变化。

    (板书)2.昼夜长短的变化

    (演示)逐个演示二分二至日全球昼弧和夜弧的长度

    (方法引导)

    生(观察、归纳、总结某地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某日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1)春分日—秋分日: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获得日照时间最长的季节,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2)秋分日—次年春分日: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获得日照时间最短的季节,各纬度昼长小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3)北极圈以北地区:夏至日有极昼,冬至日有极夜现象。

4)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5)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获得日照时间相等,都是12小时。

    生略

    师昼夜长短的变化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对于北半球来说,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有规律的,可以归纳为:

    (投影)

    师下面是解答昼夜长短相关题目的三个方法,请大家记住并做一些练习。

    (投影文本)

1.求某地点某日昼(夜)长的方法:过该地点作纬线(地球侧视图)或纬线圈(地球极心图),判断昼(夜)弧长短。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极昼区昼长24小时,极夜区昼长0小时。

2.某地点某日昼长2x小时,则该地点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尺为:

3.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晨(昏)线过极点,则为春(秋)分日:该日全球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

    (过渡)昼夜长短的变化从日照长短体现了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分配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则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分配的变化。

    (板书)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演示)太阳高度示意图

    师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与过太阳照射地点所作的与地球表面相切的平面即当地地平面的夹角。正午太阳高度是当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是某地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下面是相关的解题方法和一道练习,请大家看投影。

    (投影)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此法可作为求解地理坐标和地方时的切入点。

【例题】 (经典考题)读右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问题。

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A.东经70°         B.东经90°              C.西经70°     D.西经110°

    生(合作探讨)选A

    师答案正确。(解析)据该方法可知12:00经线就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由西半球是夜半球可知东半球是昼半球,则20°W6:00,可得12:00经线是70°E。因此答案是A

    (演示)逐个演示二分二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生(教师引导观察、分析、讨论)

    师(分别提问,归纳讲解)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辐射最强;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太阳辐射最弱。

3)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辐射最强;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太阳辐射最弱。

4)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北半球太阳辐射强度相当。

师正午太阳高度的求解是重要的考点,以下是解题方法,请看投影。

(投影)

求某地点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太阳直射点纬度与该地点纬度之差),612)月22日北(南)回归线及以北(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

【例题】 (经典考题)下列4天中,北京某地(40°N)测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接近50°的一天是(   

A.3月4                           B.3月8

C.3月13                          D.3月17

    生(合作探讨)选D

    师非常正确。(解析)据此方法知纬度差约为40°,则太阳应直射在赤道附近。故选D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知道除赤道外,全球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辐射也随季节变化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了四季。请大家看书P2134段,看看四季是如何划分的。

    (板书)4.四季

    生(小组讨论,总结)

    天文四季: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季节;春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获得太阳辐射居中。

    师答得不错。天文四季这样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呢?

    生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师很好。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影响了某地太阳辐射的大小和强弱。我们的祖先创立了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四季的划分是以24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开始。谁能说出24节气呢?

    生(背诵二十四节气或阅读教材P22“阅读”部分的内容——二十四节气与四季)

    师很好。那么“四立”分别是哪四个节气呢?

    生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师立春是春天的开始,而此时在我国北方大地,还是数九寒天的隆冬季节,立秋时正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时节,可见,我国传统的四季与气候变化不符。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开始又略显迟了些。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变化相符,现在北温带的许多国家在气候统计上一般把345月划分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练习:

1.(经典考题)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的这一天,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2)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的这一天,北极圈与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差______________度。

3)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的这一天,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_________________(多或少几小时)小时。

2.(经典考题)在30°N附近的日光城拉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约为( 

A.23.5°            B.30°              C.47°            D.60°

3.(经典考题)当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下列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悉尼              B.新加坡            C.广州            D.东京

答案:1.1)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20 3)少12

2.C 3.C

    课堂小结

    我们刚才学习了“地球公转和季节”,讲解了黄赤交角的形成,分析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了解了四季的形成。

    板书设计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3 23:32 , Processed in 0.0885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