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北纬31度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322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万千变幻的背后只有一个真实的世界

已有 241 次阅读2016-2-3 20:30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万千变幻的背后只有一个真实的世界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在“翻转课堂”教学案例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实例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关于教育、教学和学习中最重要的问题:即学习、教学、测评和一致性四个基本问题,有利于教师透过复杂的教学现象了解教学的本质。

【关键词】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微课;翻转课堂;中学地理

【引  言】“微课”、“翻转课堂”、“慕课”……在当下的教育领域,名词的不断翻新、理念的不断变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教师这个有着几千年传统的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的挑战。2014年安徽省开展了初中地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优质课评选活动。在新奇、繁华和热闹落幕之后,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争议和反思。翻转课堂的目的何在?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优质课的评价标准又是什么?其实,万千变幻的背后只有一个真实的世界,不管采用什么教学形式,教师都需要解决关于教育、教学和学习中最重要的四个基本问题。

1.在有限的学校和课堂教学时间内,什么是值得学生学习?(学习问题)

2.如何计划和进行教学才能使得大部分学生在高层次上进行学习?(教学问题)

3.如何选择或者设计测评工具和程序才能提供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信息?(测评问题)

4.如何确保目标、教学和测评彼此一致?(一致性问题)

       下面将尝试运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对此次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合肥五十中孟斌老师的一个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案例: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课

《中国的行政区划》

教学方式——小组合作限定式翻转课堂教学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可以用一个称之为分类表的二维表格来表示。分类表的行和列分别由知识纬度和认知过程纬度构成。知识纬度与认知维度相交之处构成分类表的一个个方格。无论目标是外显还是内隐的,它们都包含了能够在本框架中分类的知识部分和认知过程部分,因此,目标能够被放置在分类表的方格之中。任何一个强调认知的教育目标都应该能够被归于该表的一个或多个方格之中。

1 分类表

知识纬度

认知过程纬度

1.记忆/回忆

2.理解

3.应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A.事实性知识

 

 

 

 

 

 

B.概念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元认知知识

 

 

 

 

 

 

第一部分:目标

课标要求: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经过分析,该目标可以具体分解成2个子目标。

目标1: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目标2: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从知识纬度看,目标2的名词短语是“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属于事实性知识中的第2个亚类“具体细节和要素的知识”。目标动词“记住”属于认知过程纬度中的分类1“记忆/回忆”。因此,基于对动词和名词的分析,把目标2归入分类表中位于记忆与事实性知识交叉点的方格之中。

       目标1的名词短语是“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和目标2一样都属于事实性知识。但是,动词短语“找出”,不仅包括“识别”还包含“分析”的认知过程。要想实现“准确找出”的目标,学生还必须运用地图、我国河流及山脉分布规律等相关概念性知识。因此,基于对动词和名词的分析,把目标2归入两个方格之中,一个对应于记忆与事实性知识交叉点(方格A1),另一个对应于分析与概念性知识的交叉点(方格B4)。

2  教学目标分类表

知识纬度

认知过程纬度

1.记忆/回忆

2.理解

3.应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A.事实性知识

目标1、目标2

 

 

 

 

 

B.概念性知识

 

 

 

目标1

 

 

C.程序性知识

 

 

 

 

 

 

D.元认知知识

 

 

 

 

 

 

 

 

 

 

 


:目标1=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目标2=学生能够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及测评

这一节课的结构模式可以用以下结构图来呈现:

 

课前活动

老师:

1:录制了微课,

2:借助于微信与QQ群等网络平台,老师建立了与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联系。

3:按照中国行政区域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的顺序进行推进,布置了五项课前学习任务。

4:对学生反馈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

学生:

1:观看微课,自主学习。

2:完成课前任务单,并将完成结果反馈给老师。

3  课前任务单中的活动在分类表中的位置

知识纬度

认知过程纬度

1.记忆/回忆

2.理解

3.应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A.事实性知识

任务1、任务2

任务3

 

任务4

 

 

任务5

B.概念性知识

 

 

 

任务2

 

任务5

C.程序性知识

 

 

任务4

 

 

 

D.元认知知识

 

 

 

 

 

任务5

注:

任务1:大家来“找茬”。学生找出错误的省级行政区域名称。

任务2:查字典学简称。学生在记忆简称的同时了解简称的由来。

任务3:“对对碰,碰碰对”游戏。学生与家人或同学在一起用卡片的形式来记忆省级行政区域名称和行政中心。

任务4:分组研讨,巧妙识记。学生按照老师教授一些识记方法,分组完成相应省级行政区地理位置的定位。

任务5:地名听写大会。让学生创作省级行政区域名称的地名听写试题。

评注:

      从知识纬度分析,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属于事实性知识;任务2 “我国简称的由来”是有一定规律的,可以分为几类,属于概念性知识;任务4 “方法”属于程序性知识;任务5 “创作试题”除了需要掌握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还需要策略、任务和自我了解等元认知知识。

       从认知过程纬度分析,任务不仅包含识别、辨认等属于记忆/回忆认知过程;任务2“了解简称的由来”包含分析归因等属于分析认知过程;任务4“完成相应省级行政区地理位置的定位”是在给定的情境中执行程序,属于应用认知过程;任务5“创作地名听写试题”要求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生成新试题,属于创造认知过程。

课堂活动及测评:

1个环节:检测反馈

检测1:老师首先反馈根据课前学习任务1各小组自我检测的得分情况。

活动1:老师选取一位同学的答案,请该同学介绍自己判断的依据,分享自己识记34个省级行政区域名称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其他同学介绍自己识记的好方法。

检测2:老师根据课前学生发送的不会读或易写错的简称,选取其中的5个简称,让两位同学上黑板进行听写,其他同学也同时进行听写检测。

活动2:老师引导学生对错误及时进行了订正。学生通过查字典,明白简称的来历,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老师对简称特点及来历进行了归类讲解。

2个环节:基础练习

       基础练习主要是针对教学目标1“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而设置的,对应的是课前任务单中的任务四。教师在微课中列举部分省区介绍两种记忆方法,包括“口决记方位和想象识形状 ”。老师将全班学生分成ABCDE五组,通过微信或QQ将字母代号发给学生,学生通过微课介绍,在课外时间搜集、探讨识记省级行政区域的方法,

检测3:老师提前用KT板做一幅中国省级行政区域的轮廓图和各个省的小图。老师示范粘贴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四省区的位置。根据课前安排让五组同学依次上台挑选各小组省区的轮廓图,并向大家介绍该省区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评分标准:快速、准确,积极踊跃。

活动3:老师邀请每小组一位同学和学生分享识记小诀窍和如何准确进行定位的方法,对出现的问题,老师及时提醒并纠正。

 3个环节:进阶训练

活动4: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别完成“A.沿40°N纬线的省级行政区域,B.沿长江干流的省级行政区域,C.与安徽省相邻的省级行政区域,D.沿海的省级行政区域,E.边疆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的贴图任务。

检测4: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 评分标准:快速、准确、美观、团队合作。

4个环节:运用提升

检测 5:老师带学生进行互动环节“八(12)班地名听写大会”,老师从学生中挑选五位同学,让他们上台担任小考官。小考官读出自己创作的地名听写试题,下面的同学举手回答,小考官及时对同学的回答做点评。

5个环节:结课升华

       统计各组检测成绩,公布结果。老师再次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的必要性,最后老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评注

       本节课由于运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过程和一般课程的教学过程有很大不同。由于主要知识已经在课前通过微课学习完成,老师在课堂上主要依据测评结果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主要通过活动对课前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训练。

       检测1和检测2:都是考察学生对事实性知识的记忆。通过课前和课堂,个别和全体的检测,老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自我检测情况的反馈,教师有针对性的将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对事实性知识的记忆上。为了强化记忆的效果,活动1让学生总结自己的记忆方法,总结认知过程属于理解,方法属于程序性知识。活动2通过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简称的来历,认知过程属于分析中的归因。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来历是有规律可循,属于概念性知识。

       检测3和检测4不仅考察学生对事实性知识的记忆,还考察了对概念性知识的分析和运用。活动3和活动4都是通过小组合作围绕“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这个教学目标开展的。活动3注重34个省级行政区空间位置记忆方法的指导;活动4通过不同的分类方式,使学生对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规律有了更进一步了解,包含程序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活动4的重点放在对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的分析和运用,认知过程属于分析中的区别和应用中的执行。

       检测5要求学生用自己创作省级行政区域名称的地名听写试题对其它同学进行检测。这个检测是双向的,首先是对命题者的检测,看他们的题目出的是否正确、恰当;其次是对答题者的检测,看他们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要想创作出合适的题目,要求命题者不仅要掌握有关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还需要策略、任务和自我了解等元认知知识。从认知过程分析,命题者要记忆、理解相关知识,还要有应用和创造的认知过程,并且还要对同学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认知过程比较复杂。由于初中生的水平和能力有限,学生创作的题目主要是考察事实性知识的记忆。

4  教学目标、课前任务单中的活动、课堂活动及检测分类表

知识纬度

认知过程纬度

1.记忆/回忆

2.理解

3.应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A.事实性知识

目标1、目标2

任务1、任务2

任务3

检测1、检测2

检测3、检测4

检测5

活动3、活动4

 

任务4

 

检测5

任务5

检测5

B.概念性知识

 

 

检测3

检测4

活动4

目标1、任务2

检测3、检测4

活动2、活动4

 

任务5

检测5

C.程序性知识

 

活动1

活动3

任务4

 

 

 

 

 

D.元认知知识

 

 

 

 

 

任务5

 

 

 

 

 

 

 

 

 

 

 

 

 

 






注意:深色阴影表示最强的一致性——目标、教学活动和测评出现在同一个方格中,淡色阴影表示三者中只有两个出现。

第三部分:总结分析

      根据四个基本问题——学习问题、教学问题、测评问题以及一致性问题——来审视本教学案例

学习问题

       就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而言,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记忆事实性知识。虽然认知过程的复杂程度不高,但是数量多(100多个地名),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是比较大。老师计划学生自己通过微课自学,与家长互动和小组合作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

教学问题

       由于第二个目标主要是在课前通过学生自学完成,本节课堂上的主要时间用在与第一个目标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的活动上。在本节课中,学生参与的活动涉及复杂程度较高的认知过程类别: 理解(活动13)、评价(活动5)、应用(活动4)和创造(活动5)。在目标的陈述中并没有包括以上这些认知过程,老师是希望通过复杂程度高的认知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深层次加工,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复杂程度低的目标。为了激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和组间竞争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测评问题

      本节课前和课堂共有五个测评,其中一个是课前作业、一个是当堂检测、三个是通过活动完成。针对目标15个测评,针对目标22个测评。为了使检测更全面,老师将课前检测和课堂检测连为一体,学生在课前检测得分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活动的表现获得积分,最后得出每个小组的最终成绩,使学生的表现得到了全面的评价,也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一致性问题

      在表4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目标、教学活动和测评之间存在的一致性。3个课前任务和两个课堂活动与5个检测都和目标1一致,了解学生对事实性知识的掌握情况。

       但在知识纬度方面,课前任务4、课堂活动13 都是强调程序性知识,而却没有教学目标和明确的检测对应。可能老师认为学生了解程序性知识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不需要检测。在认知过程中,课前任务和课堂活动都保括超越教学目标的复杂认知活动,这可能与老师认为本节需要记忆的地理名称较多,让学生的学习处在所谓高阶认知层次上,从而使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更加深刻造成的。

第四部分:问题思考

       通过对本课的分析,感到有以下三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1.在记忆事实性知识的过程中,较复杂的认知过程有什么用?本节课老师在课前和课堂让学生在更高的认知过程层次上(例如:理解、分析、运用、评价和创造)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是否会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通过本节课。我们似乎可以合理假定,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记忆事实性知识。

        2.如何准确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和一般教学方式不同,翻转课堂是建立在学生事先学习的基础上,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再学。由于学生通过微课在家学习,孟斌老师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微信、QQ等和学生建立联系,对学生反馈作业进行批改,在课前就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通过当堂检测可以进一步准确了解学生的薄弱点,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可见,技术的进步是教学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

        3.翻转课堂如何处理好课前和课堂的关系?微课原则上要求不超过10分钟,但是学生往往看一遍并不能完全掌握微课中的知识,加上完成课前任务单中布置的任务(本节课课前任务单中有5项任务),会花费学生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课前学习了,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如何开展才是更加合理和有效的,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思考和完善。

 

参考文献

翻译著作类

 [1]洛林·W·安德森等著,蒋小平等译:《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和第21页。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20 06:35 , Processed in 0.08544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