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十一月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343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使用平板教室有感3(12月20日)

热度 3已有 399 次阅读2013-12-20 21:18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平板

上午第二节,组内公开课,地点:平板教室;内容高二复习洋流部分。总体来说五部分:
 
第一部分,对基础知识的一个回顾,呈现形式ppt,教师讲解。该部分课后评课教师的意见主要有,可以采用微视频的形式,学生自主学习;表述应准确,如暖流是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洋流(我没有强调“较”字),很佩服老教师们对于语言的准确性的把握。
 
第二部分,把视频投到白板上,请学生找出太平洋海区的洋流。此环节耽搁时间小长,原因是学生看不出流动的方向,判断不出哪支是哪支,两次更改后,完成。评课给出的意见是,可以让学生在平板上先看该视频,然后到白板上画出,一下子到了白板上勾画,学生的视角受到了影响,貌似难以全局观看,只能局部纠结,此处也可见教师的功力不够(惭愧)。
 
第三部分,分析洋流的成因。评课给出的意见是,除了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是否也可以做个动画,会更加形象生动呢?
 
第四部分,总结规律。先形成模式图,再转换到文字表述中,由于强调了陆地与海洋以及课前看过太平洋洋流分布规律的微视频,并做了一定的预习,所以我料想的大洋的东西两岸的混乱未出现,反响不错。
 
第五部分,三个探究问题,把理论模式图与实际情况分布图相对应,修正模式图,并观看nasa视频,见证真实。评课给出的意见是,北印度洋的微视频讲解是否可以学生先平板观看,再投影展示,对听课的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整体性的呈现,当然,形式多样之后,课堂时间也随之紧张,教师对课堂的内容的选取很关键,要思考好到底哪些才是学生最想要的;模式图的修正最好是呈现两幅图对比,效果更强烈;是否可以利用白板把nasa视频中的一些洋流名称标注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
 
这节课,我自己的体会有,第一,语言准确性仍需加强;第二,听课教师很看重结构的清晰、知识的讲解是否到位,而学生更看重亲身体验,小小的视频他自己能亲自播放、能到白板上勾画,那种心满意足是难以掩饰的;第三,学生的新鲜感的持久度很高,第一次培训使用到今天上课,都是飞奔而来,难舍离开,除了新设备的使用带来的愉悦,我想更多的是想尝试新鲜事物的心情,不仅是好奇平板,也有对知识的好奇吧,哪怕是呈现形式的变化,学生都很高兴。第四,与其他学科的听课教师的交流很不同。非地理老师的视角更具全局性,今天出了化学老师还有语文老师,可谓丰富多彩。第五,开课的历程很艰辛,经历了两次被调动的风波,最终能顺利开课,感谢师父的协调和支持。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回复 geonet 2013-12-21 13:27
是否考虑基于设备和技术的教学设计?
用新技术和设备去执行常规的教学设计难免不伦不类,孤陋寡闻没用过这么先进的东西,纯属胡言乱语。
回复 geonet 2013-12-21 13:30
只是感觉在中国翻转课堂很难,因为我们的思维和观念、认识都是固化的,弄不好就成了邯郸学步。
回复 ~十一月 2013-12-21 17:37
geonet: 只是感觉在中国翻转课堂很难,因为我们的思维和观念、认识都是固化的,弄不好就成了邯郸学步。
谢谢您的意见,平板的程序适用课程的并不多,有些局限性
回复 csdong701007 2013-12-21 19:03
辛苦了。贾老师的意见提得很中肯。
回复 csdong701007 2013-12-21 19:05
平板应用、翻转课堂之类的尝试现在显得很有必要。不做,永远都在想象不行。只有做了,才有改进和思索的可能。
回复 ~十一月 2013-12-21 20:49
csdong701007: 平板应用、翻转课堂之类的尝试现在显得很有必要。不做,永远都在想象不行。只有做了,才有改进和思索的可能。
同意~尝试过后的进步确实很多,谢谢
回复 耕读渔樵 2013-12-23 21:37
创想在走向实践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失败,但是一个善于总结的失败者一定会走向成功!
回复 ~十一月 2013-12-25 19:01
耕读渔樵: 创想在走向实践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失败,但是一个善于总结的失败者一定会走向成功!
谢谢您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6-14 16:10 , Processed in 0.08118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