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沉迷于网络世界,也许是潜心教学(自我安慰),归根到底是自己潜意识中懒惰与拖延,当自己对现状有所厌倦,希望有新的转向时,提笔发现居然无言以对。大量的浅阅读、片段性思维以及大量刷题后总结陈述影响了进一步的讲述。试着捡起吧。会写,先从会读开始。感谢群里大神提供的《如何阅读学术著作和做读书笔记》,还有北斗共读计划,阅读整本书并做笔记目前还有点惴惴,尝试着从简单文章入手,逐渐提高自己写作能力。
阅读文章:《澳大利亚,越来越不愉快了》
中心观点:经济与政治关系的错位,是中澳贸易摩擦的隐患
1.中澳贸易的由来——澳大利亚与中国经济互补性强,是天然的贸易伙伴。
澳大利亚稳定、高质量的原材料、农产品和留学服务助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地广人稀,显然是澳大利亚最大的优势。
地广——产出多。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铁矿,储量大(世界第一),产量高,铁矿石的品位(品位60%才据开发价值,50%直接铺路,造孽啊)也非常高。丰富的铁矿与稀土分布在西澳大利亚州。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尽管受水资源的限制,澳大利亚的历代农场主们按照降雨量和灌溉水源的多寡,摸索出了不同的农业类型,或种葡萄,或种小麦,或畜牧,形成了几条农业带。
人稀(其广袤领土上仅仅生活着2522万人)——本身消耗不大。
所以澳大利亚稳居世界前五大农产品出口国的地位。矿产资源尤其铁矿在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留学服务。随着逐渐崛起,这些国家出现了一大批重视子女教育的中产阶层。澳大利亚留学服务,也成为重要的创汇来源。(有点专门宰人的感觉)
这些产业都与领土辽阔、人口众多、飞速发展的中国需求高度契合。
中国对大宗商品的惊人需求推高了大宗商品的价格,让澳大利亚近年来获益颇丰。
世界工厂、基建狂魔,这些称号的背后,伴随着对大宗商品前所未有的消耗。钢铁又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钢铁消耗量高速增长。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对小麦、葡萄酒、牛羊肉、龙虾、旅游、留学服务的消费量也在上升。
本应是妥妥的双赢格局,例如:矿产资源丰富的西澳大利亚州,在资源贸易中大赚特赚,成为澳大利亚十年净贡献远超其他区域的地区。又例如:有观点认为,是依靠中国2008年刺激经济的建设狂潮,澳洲才规避了金融危机。
2.争端的根源—— 政治关系,远不如经济关系那般紧密
尽管是移民国家,澳大利亚依旧是以白人,尤其是英国裔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其在文化认同上和政治制度上都是标准的西方国家,是西方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制度、意识形态上存在异质性的亚洲国家高度警惕。(可不可以吐槽一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地缘上的孤立感反而强化了澳大利亚作为西方国家的自我定位。一方面,亚洲国家亚洲国家发展一度相对落后,政治军事实力尤其单薄,政治上接近没有带来实际利益;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澳大利亚的主要贸易对象、外交伙伴、军事同盟和民间交流的目的地却都在地理上相隔最少半个地球的西方。
最大的问题,还在于美国的影响。关乎国家存亡的安全问题与美国达成深度合作,长期的经济交流和政治互信,让美国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投资来源国。
所以说,正因美国势力的存在,中澳之间经济交流与外交关系之间存在着错位。从经济角度考量,澳大利亚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和经贸往来,才是理性的选择。但是,不惹怒美国,承担与体量严重不符的“责任”有是其政治上的考量。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对澳大利亚政府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反思一下,阅读过,认真阅读完并做好笔记,大概用了一个早上的时间。简单的浏览,再参考介绍的方法,尝试着找出总论点,每段或每一部分寻找分论点,整个思路理顺了很多。不过,本文的题目还是不够贴切。姑且用之吧。
当然,只是阅读还不够,自己尝试着提出一些问题。
宏观上的问题,感觉可以就标题设问:
1.为什么说中澳是天然的贸易伙伴?
2.分析澳大利亚矿产品、农产品大量出口中国原因?
3.中澳贸易产生纠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作为澳大利亚政府,你认为何去何从?
微观上问题的设计,可能还需要情景的加入:
1.简要描述澳大利亚各区域近十年经济净贡献情况。
2.为什么称铁矿贸易是中澳贸易的压舱石?
3.中澳贸易纠纷,会对西澳大利亚州产生什么影响?
(越是微观的问题,越需要详细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