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3|||
作为老师,听课是提高自己教学的一条重要捷径。为此,每年我都要听很多课。2月22日我认真观看了辽宁营口崔广财老师讲的部级优课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录像,着实感到这是一节接地气的成功的地理课,收获颇多,简述如下:
一、教学设计巧妙
崔老师用江苏的简称“苏”的繁体字引入新课,江苏历史上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这样的引入,直接揭示本节课主题,学生十分感兴趣。
在练习环节,崔老师采用“比一比”的形式,让学生猜字谜,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结环节,崔老师采用“大家来找茬”的新颖形式,让学生梳理本节课主要内容,通过学习笔记来挑错,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二、课件制作精美新颖
崔老师的课件中色彩搭配给人以美感,主次清楚,简洁,一目了然。课件中一些小环节的设计不仅新颖,而且体现着学法指导。比如:位置和范围内容加入小栏目“热身运动”,区位优势内容加入小栏目“劳逸结合”,自然特征篇归纳为:判地形、辨气候、寻河流。
三、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时事热点等地理素材引入地理课堂中,让学生亲近地理,体现着地理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比如:江南地区吃鱼时间表、中国发展灯光图、全国大中城市GDP统计表、苏州疯狂房价还能持续多久的新闻报道等资料的运用,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地理就在身边,是鲜活的、是有用的。通过学习河流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利弊分析,帮助学生树立一分为二、辩证分析的态度,联系乡土人情,培养学生科学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四、教师基本功扎实
具体体现在:教学环节承转自然;指导学生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电子白板主动学习;板书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教态亲切、自然、仪表端庄、举止从容;语言生动形象、诙谐幽默、有启发性,鼓励性语言具有针对性,整个课堂体现着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
五、学生表现精彩
本节课绝大部分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在教师指导下,读图、动手画航线、上台表演描述生活经验、文字游戏、小组讨论、合作展示,学习积极、主动,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融洽活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值得商榷的地方:“同城效应”活动题的处理是以一个学生的表演形式来完成的,不太自然。如果把鲜活的事例设计成一家三口分角色扮演的对话,不仅有说服力,而且对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4-20 03:20 , Processed in 0.06215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