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个月的备考,今日孩子们终于走进考场迎接最终的检测,送考后一直在考场外等候区域等待,一开始比较平静,越接近考试结束,越紧张,题目难吗?孩子们会发挥的如何?终考铃响,孩子们走出考场,看起来好像并不太乐观,经询问后,果不其然,“难!”学生如是说。我的心里有点慌,尤其担心那些平时基础就薄弱的孩子,及格是否都成困难?同时,也迫切的想要看看试卷,到底出了些啥?
看到试卷的第一时间,仔仔细细从头到尾一道题一道题认真看了一遍,部分题目难度确实有一点。还没来得及仔细研究,有一道题目特别的引起了我的“关注”,现记录之。
25.区域开发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因地制宜,精准扶贫。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德国一位教授根据中国区域景观差异将各区域分别命名为“绿色中国”、“黄色中国”、“银色中国”、“金色中国”、“蓝色中国”,其中“银色中国”代表( )地区,蓝色中国则代表( )。
这道题会引起我的“特别注意”是有渊源的。两年多前,我在承担我们学校一次期中考试命题过程中,曾改编过这道题。原题相信有不少老师也做过,原材料中“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把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命名为“绿色中国”“黄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当时我借用这段材料,命了一道中国四大地理分区的题目。故今日在2017年的会考卷上见到,有种“亲切”的感觉。每一年各种大考的试题都是备受关注的,所以我的第一点感觉怪怪的地方是,几年前的原题“银色中国”代表什么区域,再次出现在中考卷中,真的好吗?
其次,这次的一个变化,还加入了“蓝色中国”。这个“绿色中国”“黄色中国”“银色中国”“金色中国”并非杜撰,且确与四大地理区域一一对应,若一定要加“蓝色中国”,以这样的方式是否更好?“中国学者认为,还应加上"蓝色中国",你认为这里的“蓝色中国”是指?”是否更合适呢?这样学生自然能联想到,是除了四大地理区域之外,还要加上“蓝色中国”,也就很容易想到我们的蓝色国土——海洋。这样也与近几年“竖版地图”的出版强化主权意识,维护海洋权益的理念相融合。
草草记之,试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