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独孤先生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573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直面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以湘教版《中国的民族》为例

热度 4已有 1329 次阅读2016-9-13 22:45 |个人分类:心得交流|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上周,参与网络教研,听了河北范光清老师的讲座《直面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改革地理教学理念和策略》,本人任教于初中,近日也在思考课堂教学问题,听完讲座后,颇有所感,遂结合近日思考的《中国的民族》一课,记录所思所感。
   范老师作为一名教研员,在大量听课中,她总结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如下:①地理课缺乏趣味性;②重点、难点把握不够到位;③重读图数量,轻读图质量;④重知识点记忆,轻方法梳理;⑤重讲授教学,互动教学低效;⑥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缺乏循序渐进;⑦教学评价单一,缺乏科学依据。范老师针对不同的问题有提出不同的解决策略,并进行了举例示范。
   我的思考,来自于本学期的教学实践,上周刚刚完成《中国的民族》的教学,教材中总共有三部分内容,如下:

   长沙是初二进行生地会考,一般上学期就要完成八上、八下两册教材的教学,故而到了初二课时较紧张。这一次,也如往常般,集体备课时,经讨论最后还是将课时划分把人口和民族划为一课时。如此,问题就暴露的更明显了。经过自己上课以及听同组同事这一节课的感受,现将主要问题记录如下。
   重点、难点把握不够到位。
范老师提出教学重点的确定应以课标为依据,深以为然。虽然很多次都提醒自己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但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的课标意识不强。一开始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来是教过一遍之后就觉得没有太多必要,这真真是要不得!课标中对这一节内容的要求只有一句话“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我对这句标准粗浅的理解是,教学重点是放在民族分布上,要分析民族分布,就必须先了解民族构成,56个民族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讲到每一种民族,这就要重点认识部分民族。比如五个民族自治区的主要民族:壮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另外,这句标准还指出了学习民族分布特征要“运用民族分布图”,最后要达到的目的是“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这个“说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非教师。
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我自己还是我听的课,要么是教师先“告诉”学生中国民族的
分布特点或者是带学生找一遍主要少数民族(湘教版教材中,设计有活动题让学生找主要分布省区的民族主要包括:壮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苗族)的分布后,老师总结告诉学生中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但无论是哪种方式,到最后都变成了是“教师说出”而非“学生说出”了。当然,这一问题的产生,可能主要是课时紧张,学完人口后留给民族的时间便所剩无几了。且由于时间紧迫,“民族构成”“民族分布”“民族风情”三部分内容基本在均衡用力,重点并不突出。
   地理课缺乏趣味性。
重读图数量,轻读图质量。民族一课如果用心准备,其实是很有趣的,尤其是民族风情部分。民族风情有其文化性,也有其地理性。有些民族风情比如某些特色服饰就跟当地地理环境、物产等有很大联系,最典型的例子比如藏袍。且,虽然湖南长沙大部分还是以汉族为主,但一个班上也还是有那么一两个少数民族,比如苗族、土家族、瑶族、侗族这几个比较常见。然而,在听课过程中发现,教师顶多是找几张图片,点一下常考的那几个民族风情,诸如傣族泼水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侗族风雨桥等。我在想,关于民族风情的素材如果用心搜集应该有很多,除了图片外,再比如民族歌曲、视频等都很好。我至今都对大学时一位土家族姑娘唱的民歌印象深刻。当然,即便是只用图片,也未尝不可。但用图过程中,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重读图数量,轻读图质量。表现在,老师可能找了一堆关于民族风情的图片,有些一个节日有多张图片,课堂上给学生看一看,图一多切换速度就很快,学生最后也就变成走马观花似的了,大概除了记住了一个节日名称或者一个乐器名称便没什么实质性的收获了。这一问题其实在很多时候都很常见,尤其是一些景观图。教师是否可以尝试,图少一点,精一点,讲解有内容更生动一点?例如讲藏族的雪顿节,我想,与其给学生看十张场面盛大的图片就告诉学生一句“这是藏族的雪顿节”,不如精选一张,除了告诉他们这是雪顿节,还能讲讲图片中节日的庆祝活动或者节日时发生的有趣的事,学生是不是会印象深刻一些?当然,这对教师的素养有要求,我也一直希望自己无论是通过“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都能不断丰富自己,更丰富的自己也才能给学生带来更精彩的课堂吧。
  
重讲授教学,互动教学低效 这个问题,大概是很普遍的。其实我有时候很困惑。课堂上的“互动”,有师生互动,也有生生互动,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要花时间的,比起来,“教师教授”看起来好像效率更高,故而,重讲授教学,互动教学低效,这个问题非常普遍和常见,包括我自己,尤其到了初二课时任务紧的时候。是否有年轻老师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花心思在课堂上搞搞活动,反而被说成“花里胡哨”、“搞这么多花架子”?其实认真反思之后我觉得,讲授教学和互动教学在课堂中都是需要的,要看你是如何讲授,又是如何互动的。有时候我回过头去看自己课堂上曾组织过的有些活动,存在以下这些问题:①活动必要性不大,为搞活动而搞活动;②活动环节设计不紧凑连贯甚至不合理,效果大打折扣;③活动组织不力,使得实际的活动效果与活动预期相去甚远。课堂上活动开展是否有序最后又是否能高效并达到活动预期,活动的前期设计其实很关键。
   中国的民族这一节最后一部分内容“独特的民族风情”,当我意识到纯粹由教师来讲授不仅很无聊而且效果并不好时,我想不如交给学生,让学生来介绍,但没有提前用心设计,提问也很随意。随堂调查提问“咱们班上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吗?”,这个问题其实很随意,后来少数民族同学在同学的笑闹中举起小手时,我紧接着又问“能否为大家介绍一些你们民族的民族风情?”这又是一个很随意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民族风情有很多啊,我是要讲吃的?穿的?节日?乐器?还是什么?又或者我从小在长沙长大,并不太了解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所以我发现孩子站起来竟有些不知所措……这个效果没达到,我居然还要接着问“有没有同学在平时看书、看电视或者通过其他途径了解过一些民族风情的?”虽然也有两三个同学举手介绍他了解的民族,但这时又容易跑偏或者扯远……下课后细细一想,其实诸如“班上有没有少数民族同学”这种属于学情问题,课前有准备的提前去了解一下岂不是更好?了解到学情之后,也跟学生做简单的交流,让他心里也有些准备岂不是更好?
   因课程内容差异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是很好的,无论是讲授教学,还是互动教学,这两者的关系也许从来都不是“多”和“少”的问题,而是是否有效的问题。有时候想,其实每一堂课真的都值得细细去雕琢,在这方面,要更努力更用心才是。
   范老师在讲座最后以一句“希望我们能直面地理课堂教学问题,改革地理教学理念与策略,与学生一起开启地理智慧之门!”与老师们共勉。在地理教学实践这条路上,经常觉得自己做得还很不够,反思的也还不够,而也许,正是反思——直面问题——改革理念与策略,才能有所进步,也才能真正和学生一起开启地理智慧之门吧。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回复 ludog 2016-9-14 06:11
学的认真,反思的具体。民族就应该是一课时,若放在人口之后,时间肯定不够。湖南既然有许多少数民族,从学生身边教起就挺好的,问题具体不只是这一节课,其他课,也是都需要注意的。
回复 geonet 2016-9-14 07:52
路老师说的好利用身边的事例可以较快进入问题,更多相信学生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于问题有效解决。直面问题,要勇于探索。
回复 guanxin007 2016-9-14 07:52
教学活动丰富没有错,错的是我们不知如何设计课堂!
昨天在行政区划活动课上就暴露了很多问题,临时换教室教学环境不熟悉,活动形式单一低效,效果不好!
回复 独孤先生 2016-9-14 14:44
ludog: 学的认真,反思的具体。民族就应该是一课时,若放在人口之后,时间肯定不够。湖南既然有许多少数民族,从学生身边教起就挺好的,问题具体不只是这一节课,其他课 ...
嗯,路老师说得是,我也是最近在上这个内容,然后也听了几堂课,所以就想了想,确实其他课也有要注意的,以后要多多反思
回复 独孤先生 2016-9-14 14:46
geonet: 路老师说的好利用身边的事例可以较快进入问题,更多相信学生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于问题有效解决。直面问题,要勇于探索。
嗯嗯,谢谢贾老师~直面问题,勇于探索
回复 独孤先生 2016-9-14 14:48
guanxin007: 教学活动丰富没有错,错的是我们不知如何设计课堂!
昨天在行政区划活动课上就暴露了很多问题,临时换教室教学环境不熟悉,活动形式单一低效,效果不好!
是的,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太年轻,课堂经验和课堂智慧太少,要多想多做
回复 qian 2016-9-18 22:49
在使用教材时,我喜欢把多版本的教材都研读后,综合出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版本”来上,感觉收获颇丰。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3:11 , Processed in 0.06240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