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凭海临风 http://xingyun.org.cn/?172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执著有为,地理有位

日志

我国少数民族民居简介(部分)

已有 1238 次阅读2007-3-13 08:28

   

吊脚楼

    在西南地区广西、贵州、湖南、四川等省份,吊脚楼是山乡少数民族如苗、侗、壮、布依、土家族等的传统民居样式。尤其在黔东南,苗族、侗族的吊脚楼极为常见。这里的自然条件号称天无三日情,地无三里平,于是山区先民创造出了独特的吊脚楼
     
吊脚楼依山而建,用当地盛产的杉木,搭建成两层楼的木构架,柱子因坡就势长短不一地架立在坡上。房屋的下层不设隔墙,里面作为猪、牛的畜棚或者堆放农具和杂物;上层住人,分客堂和卧室,四周向外伸出挑廊,可供主人在廊里做活和休息。廊柱大多不是落地的(便于廊下面的通行无碍),起支撑作用的主要是楼板层挑出的若干横梁,廊柱辅助支撑,使挑廊稳固地悬吊在半空,这种住宅因其外形和结构特点被称为吊脚楼 吊脚楼的优点明显,人住楼上通风防潮,又可防止野兽和毒蛇的侵害,这种住宅在西南山区至今仍有建造。
    
不同地方的吊脚楼在形貌特征与建筑结构上富于变化。总的看来,吊脚楼还是应属于南方的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是全部悬空的,所以吊脚楼也可以说是一种半干栏式建筑。

          苗族吊脚楼

过去,贵州地区有句谚语:高山苗,水侗家,仡佬住在石旯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居住特点。苗族大多数居住在山区,依山傍水,十户或一二百户为一寨,大的寨子也有千户以上的。住房的形式各地不一,但以平房和楼房为主。其中尤以吊脚楼最富特色,也最为普遍。

吊脚楼是一种典型的干栏式建筑。建于斜度较大的山坡上。建造时,顺坡面开挖成两级台阶式屋基,上层立较矮的柱子,下层立较高的柱子。这样房子建成后,就可使前半间的楼板与后半间的地面呈同一水平。而自上而下直接立在下层屋基处的柱子,则构成托举支撑前半间房屋的吊脚柱,吊脚楼即因此而得名。吊脚楼一般三层,下层多为关牲畜、家禽和堆放柴草、农具之所。二层为全家饮食起居的主要场所,外设走廊,中间安有凉台状的长长的曲栏坐椅。三层可作卧室,亦可存放杂物。

吊脚楼的材料以杉木为主。按传统的标准,一栋三层三开间的吊脚楼,需用24根柱子,四五十根枕木,39根檩子,28根大小枋,135根椽子,600块枋子和600块木板,以及15千块瓦片即可建成。但令人称奇的是,偌大一座楼房,除固定椽子用少许铁钉外,其它部位全部用卯榫构筑而成,反映了苗族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

苗族建房有很多礼仪和讲究,丝毫马虎不得。踩新房便是其中之一。即当新房落成后,本寨或外寨的亲友都要携带礼物前来祝贺。外寨的客人进寨时,要鸣放鞭炮,主人听到后出门迎接,将客人请进新房,并置酒摆宴,欢聚一堂。大家把酒问盏,高唱立房歌,庆贺新房立成,并祝愿主人家今后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干栏式的傣族竹楼
     在乡土住宅建筑的分类中,把底层架空的住宅可称为干栏式住房,因而吊脚楼也可算是其中的一种类型。干栏式住房比较典型的是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傣族人居住在山岭间的平坝,为适应湿热的气候条件,傣族人利用当地丰富的竹材搭建起干栏式的竹楼。竹材易于加工,完整的粗竹做骨架,竹篾条做墙体,楼板用木版,屋顶铺茅草。竹楼的底层是架空的,供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楼上有堂屋与卧室,堂屋里安置一个火塘来烧茶做饭;堂屋外有开敞的前廊和晒台。前廊有顶,吃饭、休息、待客都可在廊下;晒台露天,是盥洗、晾晒衣物和农作物的地方。
    竹楼具有两大优点。一是竹楼能防蛇虫、防野兽。傣族居住区,干湿两季极为分明,由于雨季潮湿,蛇虫容易孳生,森林多,野兽也多,所以傣族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瘴疠之地”。为了与这些毒虫猛兽进行斗争,防御它们的伤害,防止潮气的侵蚀,聪明的傣族人民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学会了采用干栏式的桩上建筑——竹楼,这竹楼舒适,安全。竹楼的第二个优点是建筑材料来源方便,就地取材,比较经济。西双版纳的竹子多达数十种,其中以龙竹、毛竹和金竹最适合作建筑材料。龙竹粗壮,有小水桶般粗,可作支柱和横梁;透黄的金竹是编制蔑席的上等材料。还有肥壮的长茅草,这是覆盖屋顶必不可少的原料。这些竹子容易种植,而且生长较快。只需经过二到三年就可砍伐使用,物美价廉。

(摘自: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中国科普博览)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访客MQh6KX 2008-3-9 14:17
在西南地区广西、贵州、湖南、四川等省份,“吊脚楼”是山乡少数民族如苗、侗、壮、布依、土家族等的传统民居样式。尤其在黔东南,苗族、侗族的吊脚楼极为常见。这里的自然条件号称“天无三日情,地无三里平”,于是山区先民创造出了独特的“吊脚楼”。 吊脚楼依山而建,用当地盛产的杉木,搭建成两层楼的木构架,柱子因坡就势长短不一地架立在坡上。房屋的下层不设隔墙,里面作为猪、牛的畜棚或者堆放农具和杂物;上层住人,分客堂和卧室,四周向外伸出挑廊,可供主人在廊里做活和休息。廊柱大多不是落地的(便于廊下面的通行无碍),起支撑作用的主要是楼板层挑出的若干横梁,廊柱辅助支撑,使挑廊稳固地悬吊在半空,这种住宅因其外形和结构特点被称为“吊脚楼”。 吊脚楼的优点明显,人住楼上通风防潮,又可防止野兽和毒蛇的侵害,这种住宅在西南山区至今仍有建造。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访客0eu2YL 2008-3-21 16:05


QUOTE:
以下引用访客MQh6KX(游客)在2008-3-9 14:17:27发表的评论: 在西南地区广西、贵州、湖南、四川等省份,“吊脚楼”是山乡少数民族如苗、侗、壮、布依、土家族等的传统民居样式。尤其在黔东南,苗族、侗族的吊脚楼极为常见。这里的自然条件号称“天无三日情,地无三里平”,于是山区先民创造出了独特的“吊脚楼”。[br]吊脚楼依山而建,用当地盛产的杉木,搭建成两层楼的木构架,柱子因坡就势长短不一地架立在坡上。房屋的下层不设隔墙,里面作为猪、牛的畜棚或者堆放农具和杂物;上层住人,分客堂和卧室,四周向外伸出挑廊,可供主人在廊里做活和休息。廊柱大多不是落地的(便于廊下面的通行无碍),起支撑作用的主要是楼板层挑出的若干横梁,廊柱辅助支撑,使挑廊稳固地悬吊在半空,这种住宅因其外形和结构特点被称为“吊脚楼”。 吊脚楼的优点明显,人住楼上通风防潮,又可防止野兽和毒蛇的侵害,这种住宅在西南山区至今仍有建造。[br]


QUOTE:
以下引用访客MQh6KX(游客)在2008-3-9 14:17:27发表的评论: 在西南地区广西、贵州、湖南、四川等省份,“吊脚楼”是山乡少数民族如苗、侗、壮、布依、土家族等的传统民居样式。尤其在黔东南,苗族、侗族的吊脚楼极为常见。这里的自然条件号称“天无三日情,地无三里平”,于是山区先民创造出了独特的“吊脚楼”。[br]吊脚楼依山而建,用当地盛产的杉木,搭建成两层楼的木构架,柱子因坡就势长短不一地架立在坡上。房屋的下层不设隔墙,里面作为猪、牛的畜棚或者堆放农具和杂物;上层住人,分客堂和卧室,四周向外伸出挑廊,可供主人在廊里做活和休息。廊柱大多不是落地的(便于廊下面的通行无碍),起支撑作用的主要是楼板层挑出的若干横梁,廊柱辅助支撑,使挑廊稳固地悬吊在半空,这种住宅因其外形和结构特点被称为“吊脚楼”。 吊脚楼的优点明显,人住楼上通风防潮,又可防止野兽和毒蛇的侵害,这种住宅在西南山区至今仍有建造。[br]


QUOTE:
以下引用访客MQh6KX(游客)在2008-3-9 14:17:27发表的评论: 在西南地区广西、贵州、湖南、四川等省份,“吊脚楼”是山乡少数民族如苗、侗、壮、布依、土家族等的传统民居样式。尤其在黔东南,苗族、侗族的吊脚楼极为常见。这里的自然条件号称“天无三日情,地无三里平”,于是山区先民创造出了独特的“吊脚楼”。[br]吊脚楼依山而建,用当地盛产的杉木,搭建成两层楼的木构架,柱子因坡就势长短不一地架立在坡上。房屋的下层不设隔墙,里面作为猪、牛的畜棚或者堆放农具和杂物;上层住人,分客堂和卧室,四周向外伸出挑廊,可供主人在廊里做活和休息。廊柱大多不是落地的(便于廊下面的通行无碍),起支撑作用的主要是楼板层挑出的若干横梁,廊柱辅助支撑,使挑廊稳固地悬吊在半空,这种住宅因其外形和结构特点被称为“吊脚楼”。 吊脚楼的优点明显,人住楼上通风防潮,又可防止野兽和毒蛇的侵害,这种住宅在西南山区至今仍有建造。[br]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8 11:35 , Processed in 0.07001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