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庆龙梦幻之地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84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转载)王晓春老师案例分析摘录

已有 537 次阅读2007-6-8 00:57 |个人分类:班级管理

       用了三天时间终于读完了从网络下载的王晓春老师的经典的案例分析,感觉很有思想、很有深度、很值得教师们借鉴参考,这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教学的著作还真是不多见,转载过来,供各位同行阅读。

说明:王晓春的教师案例主要是针对初中和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对高中也颇具参考价值。

王晓春老师案例分析摘录

 王晓春老师案例分析摘录

1、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一般研究的思路。许多老师遇到问题总是先问“怎么办”,其实应该先问“为什么”,后问“怎么办”。

虽然基石老师的问题锁定有些模糊,但是基石老师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向却是正确的,因为他2、有一个很好的理念:“我始终坚信真正的主体意识只有自己形成,才能解决问题的。这个认知体系必须要她自己去构建,而我只能是创造机会,提供资料,从而促使她的认识形成。”这个理念决定了基石老师不会再用外部控制和干涉的办法强迫孩子注意听讲(这正是很多老师的常用方法),而是设计一个情境,让她自己体察自己是否在注意听讲,让她清醒过来,培养她的注意力自我监控能力,于是她进步了。

3、小鸟飞不高不是“错误”,是能力不够,帮助她提高能力就是,不要批评。只要一批评,实际你就已经把问题定位成了“觉悟”问题,这也是大部分老师的习惯思路。

4、走向边缘的女孩

41、可能比较轻视学前知识教育。

学前知识教育,做得太多太猛,会埋下后来厌学的定时炸弹,但是过于轻视,孩子上学又会吃眼前亏,因为许多老师只看眼前成绩,不会鉴别学生的后劲。这就是中国的现实。

这小姑娘学龄前是靠体力维持自己的优越感的,而一上学,却发现在学校最重要的是智力优势。所以您的孩子(体力不强智力强)腾飞之日,就是小姑娘跌落之时。这种跌落,对孩子常常是致命的,她肯定要往家里逃,因为那里是她的天堂,那里有她的辉煌。

42、没有帮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孩子对自己评价太低和太高都是危险的。这孩子卫生状况看来不佳,可她竟然以为自己干净,如此不准确的自我认识实在是家长的失误。我们不要贬低孩子,但是也不可无原则地肯定她,否则会造成她虚假的“自我形象”,一旦被同龄人拆穿,打击也是致命的。所谓“赏识教育”的危险就在这里。

43、学校老师的态度我没搞清楚。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好恶一般是跟着老师走的。或许这位老师在心里不喜欢这个孩子?她嘴里不说,学生看得明白,于是孩子被孤立了。但也许这孩子确实有些地方招多数孩子反感。据我的经验,肮脏,说谎,小气,不会说话,身上有味,甚至贫穷,都可能使孩子孤立。如果班里有一两个有影响的学生特别看不上她,也会鼓动同学不理她的。我很想知道同学背后说她什么,这很重要。“黑屋子”这个外号也值得研究,谁给起的,什么来由,应该搞清楚。外号属于“亚文化”,是重要的研究材料。请转告这个小姑娘的家长,一定要顶住。不管别人如何说你的孩子不好,你不要跟着说。在孩子面前不要说泄气话(当然也不可作夸张式的表扬),否则孩子有可能崩溃。当务之急是:帮孩子搞卫生,帮孩子找朋友,给孩子请家教(把功课搞上去,哪怕只有一门也好),和老师联系,找机会(例如运动会)让她出点风头。

5、这孩子之所以受孤立,学生“亚文化”起了相当作用。 “亚文化”构成了另一个“江湖”。

请看铁皮鼓先生对这个“江湖”的描绘:

这个江湖里有自己的语言,这语言来自于港台警匪片里的黑话,来自于电视连续剧里的台词,来自于街头巷尾的脏语,来自于武侠言情小说里的对白。这个江湖里有自己的领袖,通常由肌肉、人民币或者脸蛋决定,而它的影响力却要远远超过老师。这个江湖里有自己的刑罚,有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有专门从中调节纠纷的掮客。我想通过“官方”渠道解决所有“民间”问题,可能是行不通的。我的武器不够用。

6、当学生对我出言不逊

柳老师之所以如此处理问题,与他的思维方式大有关系。

当学生对他出言不逊的时候,他在想什么?他往哪个方向想?

他是这样想的:

我想到施小雨随口说我的问话是“废话”,或许他不是故意的,是长期说话不注意分寸的自然流露;另外,他是在我询问他“是否想到老师这儿来背课文”的时候说的这句话,或许是因为他对背出课文充满了自信,是得意忘形所致。

正是有了这样的估计(设想、假说),柳老师才不着急发作。

如果柳老师认定(作出结论)施小雨这个学生是“成心捣乱,向老师挑衅”,那他下一步别无选择,只有批评。发脾气不过是情感强烈的一种批评方式而已。

我们知道,人都是先做了结论才会发脾气的。在没有得出结论之前,人们总是倾向于探究,而不是发作。

柳老师的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遇事不忙做结论,换位思考一下,估计几种可能,您就不容易发脾气了

可见,良好的心态,良好的涵养,是以正确的思维方式为前提的。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就不会有“好脾气”。

想得开,心态才能平和。

7、疯了——一个学生这么多的作业

“不做,她不会,做过了,她就会了!”孩子父亲这话经不起推敲。

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学生是要先“会”,然后才能“做”出来,这位父亲弄反了。现在老师留的作业,基本上不是使学生学会新知识,而是使学生“复习”已经掌握的知识,作业起的主要作用是巩固记忆、熟练技巧,从本质上讲,“学习”的意味并不多。这位父亲的观点必然导致一个结论:做题就比不做强,多做就比少做强。这正是“题海战术”的“理论依据”。许多教师都是这样说而且这样做的。再往下推论,就会逻辑地得出一个大家不便说破的“真理”——只有加重学生负担,才能考得好成绩!

片面地强调“熟能生巧”,闭着眼睛不承认“多能生厌”。只看见了眼前收获的分数,没看见孩子浪费了多少精力在做无用功,剥夺了孩子的游戏权甚至休息权。这是符合人性的教育吗?

凡是错误的做法,都来源于错误的教育理念和错误的逻辑,不是偶然的。所以要改正错误,先要“刨根”。

8、同事的孩子如何教

少谈论少关注少照顾少套近乎少施加“身份压力”少“请示”。

9、我家有只小蜗牛

91、从此再也不说小雨点“磨蹭”,不骂她“蜗牛”,不批评她“慢”,不催促她“快点”。我们的经验,越说越磨蹭,因为说多了,她会形成“自我确认”,即承认自己是个“蜗牛”,于是她就会觉得自己“反正我是老慢”,慢也就是应该的了。那就更不好办了。

92、嘴里不说她慢,但是在行动上,却要想办法使她快一点是一点。比如她早上起床慢,我什么话也不说,一把把她拽起来(别打她)。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要求家长不能心软。不要迷信“嘴”,不要迷信“说服”。优秀家长主要不靠“嘴”教育孩子。靠的是情境,靠的是行动。

93、改变一下思路。不要老注意她“慢”的地方,而要研究她“快”的时候。我的经验,蜗牛们都有动作麻利的时候。这时候家长一定认真分析,是什么样的情境、什么样的动机使她动作快起来的。这很重要。搞清这一点,家长就可以创造类似的情境,使孩子逐渐快起来。要把孩子当成“科研”对象,而不只是“管理”对象。

94、要让孩子承担磨蹭的责任。比如孩子吃饭慢,你可以事先跟孩子约定(商量,征得孩子本人同意)吃一顿饭的时间,一旦孩子超出这个时间,家长二话不说就撤掉碗筷,而且把零食都收起来。这是在告诉孩子:吃饭慢就得挨饿。家长不要心疼。放心,孩子不会饿坏的。现在的孩子只有撑着的,没有饿着的

95、不要奢望孩子一下改掉所有缺点。先拣最好改的“磨蹭点”帮孩子改正,有了成绩就表扬,其他磨蹭现象装没看见,改了这个再说下一个。这才是聪明家长。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能使孩子灰心,家长愤怒。

96不要奢望孩子短时期改变磨蹭的毛病。要准备打“持久战”,要有极大的耐心。

10、我家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了

这个女孩情况不妙,甚至可以说有危险。

因为她正在努着劲做一件可能她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她在超负荷运转。

她在为别人(父母)主观确定的指标盲目奋斗。

一旦这种努力超出她能忍受的底线,她就可能崩溃;一旦这种努力的效果总是不好,她会陷入深深的自责,甚至会有负罪感,于是也可能崩溃。

我感觉这孩子离“学校恐惧症”已经不远了。

当务之急是找她的家长谈。

告诉他们;你们不可以让孩子实现大人的理想;你们不可以代替孩子确定她的生活目标;你们不可以主观确定孩子的分数指标,孩子究竟能学成什么样,需要请内行人来论证;“刻苦”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一味要求孩子刻苦,只能降低孩子的学习效率,她表面在“学习”,实际脑子已经不转了。你们这样搞下去,最可能的结果是,孩子不但无法实现你们的目标,而且可能崩溃,成为病人,成为你们将来的“包袱”。

如果家长能醒过来,再劝孩子。

告诉她:你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我期望值;你应该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而不必非要实现你父母的理想;学习成绩好坏并不全于学习时间的长短,如果觉得自己脑子不转了,应该休息,否则没有效果;人的能力有大小,在考试分数面前,要保持平常心。等等。

这孩子急需放松。

教师千万不要认为刻苦总比不刻苦好。蛮干式的“刻苦”决不可以鼓励,否则会害人的。

11、孩子看见我怕多过爱

111学生对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态度不同,其实这两个差别都来源于国情。

我们先说第一个差别。

君不见各单位几乎都是一把手说了算吗?我们成年人其实对各位领导也是“区别对待”的。我相信各单位的第一把手们在职期间收获的笑容和奉承肯定多于其他领导 。在一个盛行“人治”的大环境里,第一把手势必威风。对于学生来说,班主任不就是任课教师中的一把手吗?学生对晓风老师特别热情,我想不光有感情因素,还有这种“人治文化”的影响。

再说第二个差别。

恐怕我们得承认,中国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应试主义的。大家都在围着考试指挥棒转。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你一个具体的老师无论怎样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你在学生的心目中,也难免是一个“考官”,学生看见你就会很自然的想到考试和分数。教师必有一张“考试脸”,这是统一的“面具”,是我们的教育体制赋予的,你摘都摘不下来。面对这样一张“考试脸”,学生的感觉自然不同,成绩好的压力小,他就愿意往你跟前凑,成绩差的压力大,自惭形秽,他很自然地就会离你离你远一点,即使心里喜欢你,也觉得自己“不配”。

112我们每一个人,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创造者。教师一方面需顺应现行体制,一方面也可以为改造这个体制出一份力。一个人是渺小的,一个人同时也是伟大的。如果民主意识强的教师一天天多起来,则学生只看班主任脸色行事的毛病就可以少一点。如果素质教育意识强的教师一天天多起来,教师的“考试脸”起码油彩会淡一点。这样,等孩子们长大,他们中有些人成为教师的时候,他们就会比我们这一代教师更民主,更人性化。这不就进步了吗?

我们无法改天换地,但是没有人能阻止我们为改天换地贡献一份力量,只要我们不放弃理想。

12、找到孩子情感饥渴的源头

首先要看这个孩子情感需求和那个递小条的男孩的情感需求哪个是主要的。

如果男孩更强烈,女孩虽有兴趣而不大积极,那应该着力止住那个男孩。

如果女孩的情感需求更强烈,她散发一种欲望在吸引周围的男孩,这比较麻烦。 

那就要研究一下,这女孩的情感需要是怎样产生的?

常见的原因有家长的忽视,亲子缺乏感情交流,父母关系不好,父母中有人在男女关系方面比较随便,对学习厌倦,对学习成绩失望等等。

我的经验,不找到孩子情感需要的源头,早恋是堵不住的。早恋的孩子大多数都是情感饥渴的孩子,他们在寻找感情的寄托。如果你能帮他找到正常的寄托(让爱流向大海),他的感情得到合理的满足,他就不必急着投入“爱情”的避风港了。男孩女孩都如此,女孩更明显。

13、愿“伤心的父亲”变成“反思型父亲”

既然您自愿给孩子当奴隶,您就不要抱怨孩子用奴隶主的态度对待您。既然您一直不顾家庭承受能力地、无原则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您就不要抱怨孩子长大拿您当一个可以透支的银行——他习惯这样了。既然您从来没有让孩子和您同甘共苦,他如何能体察您的辛苦?

正是家长的溺爱,教会了孩子自私和不孝。

14、大眼睛春晓风老师的这个案例给人的印象是:这孩子“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而且只有这一种可能性。于是老师就只能“一声叹息”了。

我承认有这种可能。不过据我的经验,还有许多可能性。

他懒。我们可以说懒是态度问题,但是也可以说是能力问题——他没有能力控制自己。孩子没有这种能力,你提要求是没有用的。

我用更多的精力研究他,而不急于要求他达到我的满意。我首先做研究者,其次才做管理者。设想的可能性越少,工作方法越简单。

灵活多样的、科学实验式的工作方法是以多元假设为前提的。

15、思维工具箱

医生从来不埋怨病人“人家心脏都好好的,干吗你的没长全?”医生总是把病人的一切首先当作一个事实来接受,这是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正是许多教师所缺乏的。教师总是执拗地要求学生“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好像学生的脑袋压根就应该按教师的要求生出来似的。在很多教师心目中,学生的头都是一个个不知底细的圆球,说一样吧,好像不大一样,说不一样吧,好像又都差不多。总之是一片混沌。既然我搞不清一个脑袋与另一个脑袋的真实的、具体的差别,我就只好进行最一般的“说教”了,出现问题我当然也无法分析具体原因,只能进行空洞的道德谴责。(你根本不想学)

可见,如今触目皆是的简单化、泛道德化教育正是以非科学的思维方式为其背景的。越是缺乏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人,越容易激发道德热情,他们是吃“道德饭”的。我在网上常看到不少情绪激昂的、云山雾罩的文章,感觉他们就像在“跳大神”,想念几句咒语解决教育问题,甚是幽默。 

16、我的学生自称“社会上的人”

我猜他其实是一个社会型边缘生,与社会青年或社会闲杂人员早就有联系,做过不少“非学生”的事情,甚至可能有违法现象,(他所谓“经过大风大浪”)这些,老师可能都不知道。他明白自己已经失去了学生的单纯,他也知道这样下去不好。所以,一旦遇上了一个“看得起”他的老师,居然让他当了纪律委员,他出于进步的愿望和义气(人家看得起我,我就得给人家卖膀子力气,这是差生的基本价值观之一),他就真的好好干了,而且在老师同学看来,他进步了。

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底细,他知道自己在演戏。他之所以辞职,是发现戏演不下去了。他想退出去了,他要显原形。这样比较舒服。您可能要问,他为什么不能坚持进步下去呢?他失去了信心。他可能也没有这种意志力。他已经习惯另一种生活方式了。这孩子头脑相当清醒。真是可惜了。有点抓晚了。主要怪家长。

如果这孩子年龄比较大,那我估计他不久就会辍学走上社会,最终多半会成为社会下层的一份子,能做守法公民就不错了。

我会私下对他说:“好自为之,谨慎作人。需要帮助时,可以来找我。我永远是你的朋友。” 但是无论如何,给他留下一段温暖的回忆。既然他知道人间确有真情,这真情就会在他的心中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这就是教师的伟大之处和光荣之处。

17、帮助学生找到生命的意义

我想,生存本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每个人既然活着,就必须赋予它某种意义。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此。动物不是为了意义而活着,它也不会因为找不到意义而自杀。人类为意义而生存,人类生存在意义中。人类吃了智慧果,他再也没有办法“物我两忘”了,他已经醒来,只好活个明白。

帮助学生找到生命的意义

我在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了不应该看到的,灵魂的苍老。

当然,他们都没有自杀。但是可以肯定,看不到自己生存意义的孩子,生活质量高不了??无论他学习成绩如何。

我想,生存本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每个人既然活着,就必须赋予它某种意义。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此。动物不是为了意义而活着,它也不会因为找不到意义而自杀。人类为意义而生存,人类生存在意义中。人类吃了智慧果,他再也没有办法“物我两忘”了,他已经醒来,只好活个明白。

所以我们教育者有一个最基本的任务:帮助孩子找到他自己的生存意义。这是生命的支点,比一切学问和毕业证书都重要。

我知道以下几种生存方式是比较缺乏意义的:

1、按照别人(家长、老师)制定的目标和方式而生存。这是“给别人活着”,不是孩子自己的生活。这肯定没意义。意义是别人的。

2、在封闭循环的圈子里打转,不能超越环境,不能超越自我。那个放羊娃的生活就是这样。正是这一点,促使了那个14岁的少年的负面“感悟”(看透了),因而自杀。

3、只为个人生存。人类是社会动物,人类的生存本质上是群体的,而不是个人的。人无法忍受孤独。个人如果不与他人交流,不能用某种方式把自己融入某个集体(家庭、团体、国家、民族),他就难以找到生活的意义。单独的一个人无意义可言,意义产生于群体中。

 

但无论怎样多元化,人们总要赋予生命一种意义,人们不能忍受无意义的人生,这一点没有变。而且无论到何时,人生意义也总会有好坏之分,优劣之别。

我想放羊娃自杀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他习惯了封闭。如果他走出大山,看到了大千世界,再让他回去循环,他恐怕也够呛,除非他立志改变自己的生活(再也不能那样活),或者改造家乡,这就有意义了。

 

城里的孩子比农村的孩子自杀率高,今日的孩子比旧日的孩子自杀率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前者比后者多吃了几个“智慧果”,他们开始有点“哲学思考”了,又想不通,又没人指点,于是不活了。

从这个角度看,有思想的孩子反而比没有思想的孩子危险。

当年解决生命意义问题,用的是灌输法。如今这种办法不灵了。我们应该结合具体情况,适时地点拨孩子,帮助他们、而不是代替他们找到各自生命的意义。

18、发脾气不属于“专业技术”

这孩子有学习障碍,甚至还有社会化障碍,但是教师决不可以用这样贬损的话来说她,因为这只是教师在发泄自己的愤怒,无助于孩子的进步。

其实老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最主要的任务不是跟小女孩较劲,(孩子没有罪,错在家长和老师)而是去劝她的家长调整家庭教育,其次是调整教师自己的教育方法。发脾气,虽然有情可原,但毕竟是不明智的。而且发脾气最大的害处是,教师无法提高自身能力。下次遇到这类学生(以后这种学生会越来越多的)仍然只是发脾气而已,而且火气会越来越大。

发脾气谁不会?讽刺挖苦不属于专业技术。

19、他在学校和社会之间徘徊

这是一个社会型边缘生。留在学校还是走上社会?他正在犹豫。

我的初步印象,他的问题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情感问题,一个是学习障碍。

情感问题主要是对爱的渴望,他需要有人关心他,理解他。他之所以给老师写这么多信,主要是为了宣泄自己的孤独无助的情绪。浅笑老师做了他的忠实听众,我以为这很对。这种孩子,只要你认真倾听他,他就会永远感谢你。不需要给什么教导,听就是了。倾听本身就是教育。这叫做“用耳朵教育孩子”。有情感问题的孩子最怕有话没有地方去说,那是很危险的。这个学生遇到了浅笑老师,是运气。他的学习障碍障碍在哪里?可能是拉的太多了,一时补不上,更重要的是,没有信心了。也可能是意志问题,不够顽强,不能坚持。

所以在学习上,他需要两种帮助。一、具体的个别辅导。不要全抓,先突破最容易突破的科目。二、坚持不懈的、一点一滴的鼓励。如果做得好,他还有可能站起来。至于他的纪律,我主张只要他不严重影响别人,犯了错提醒一下就行了,不要深管,甚至应该装没看见。不要较劲,否则就会把他的注意力引到非学习方面去这样试试看。实在站不住,他自己会离校的。这孩子不混,不糊涂。教师最好保持和他的联系,用通信的方式,继续做他的听众,这对避免他到社会上去干出格的事情有好处。也可能他走几个月又要回来。我意应该接纳他,这种反复对有些孩子是很需要的。走上社会几年后,他还可能换一个途径学习(例如参加成人教育),而且可能学得不错。这种孩子我见过。

只要不学怀,他的前途未必比一帆风顺的孩子差。风物长宜放眼量。

20、五年级女生的“情书”

众多老师在看到学生情书的时候,首先是震惊,然后就问“怎么办”。他们想的是如何维护班级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以保证学生集中精力学习。这条思路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是“行政管理”思路,不是教师的专业思路,不是教育的思路,不是研究的思路。我若见到这样宝贵的“文献”,我首先把它看成研究的资料。我要通过这些情书研究一下孩子们在想什么,他们怎么想,他们的情感和思维方式什么样,然后才谈得到采取什么措施教育他们。此即“诊断意识”。我常说,许多学生中间发生事情并不是“恋爱”,称之为“恋爱”是“过奖”了。可能称之为“乱爱”都有点夸张,这不过是人际争夺战而已。只有对“自我”、对“爱情”毫无自信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心态。所以,对某些专家强调当务之急是加强性知识教育的看法,我是有不同意见的。我以为更迫切的任务是加强爱情观的教育。 孩子们固然缺乏性知识,但是更缺乏正确的爱情观。想主要依靠性知识教育和安全套来对抗学生的“早恋”,是一种“技术主义”的迷误。 

全文下载地址:王晓春老师案例分析摘录.doc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fahai 2007-6-8 19:17
既然他知道人间确有真情,这真情就会在他的心中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这就是教师的伟大之处和光荣之处。 非常赞这句话~! 另外很喜欢生命意义那段文字,不只学生需要,做老师的我也需要.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8 00:07 , Processed in 0.0788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