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8|||
“玩弄”数字 不用课件也能出彩
——以“人口的数量变化”为例
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下旬,经过完整漫长的高一上学期,外加高一下学期的第一个月,我们才正式结束了必修1自然地理的新课教学。自然地理习题还没有全部处理妥贴,我们便急忙转入人文地理的学习。学校给每一间教师配备了多媒体黑板(一台电脑,一台大屏幕,传统黑板拉开就是大屏幕),教学条件又一次得到大大的改善。自然地理教学中,常常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一学期来搜集课件、修改课件、制作课件,忙得不亦乐乎。刚一转入人文地理新课,时间紧张,想暂时离开电脑屏幕,不做课件,用传统手段来教学,也借机喘口气。翻开人教版(2009年4月第3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这节内容是围绕人口的“数量”变化的,何不“玩弄”数字,通过数字的呈现、计算、对比以及引申,来激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惊奇之心,让学生理解的深刻、透彻,从而让平淡的教材叙述变成精彩的故事演绎。下面是我的简要课堂实录:
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教学流程 |
数字运用 |
设计意图 | ||||||||||||||||||||
新课导入: (师问1)同学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人吗? (生答1)70亿。 (师问2)那你们知道世界人口每年增加多少吗? (生答2)每年7000万。 (师问3)那你知道世界人口每分钟增加多少吗? (生无语)…… (师板演)…… (生观看板演)…… 引出新课课题…… |
教师在黑板上书写70亿,7000万数字。然后,提出第3个问题后,开始在黑板上板演:每年7000万,除以365天,每天24小时,每小时60分钟,算出每分钟世界新增人口133.18人; 每节课45分钟,这节课过后世界新增5993.1人;其中中国人占五分之一,即1198.6人。(故意保留小数点,呵呵) |
教材中明确写到世界70亿人口日,世界每年新增7000万人等数字。但这些空洞、冷漠的数字,仿佛距离学生很远,通过板演计算,彰显数字是可以被触摸的,令学生真切感受到人口问题就在本国、本地,甚至就在身边,这样创造了惊愕,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 ||||||||||||||||||||
新知学习: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自然增长的含义 2、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阶段 (阅读图1.2,完成读图思考)
|
教师指导阅读图1.2技巧,点拨: 农业革命之前全球只有几百万人;(我们淮南市现有城乡人口240万,呵呵) 工业革命前也不过上亿人; 到了1830年,全球总共10亿人; 1930年,全球20亿人; 1960年,全球30亿人; 1975年(我出生前三年),全球40亿人; 1987年(我读小学二年级),全球50亿人; 1999年(我读大学二年级),全球60亿人; 2011年(我工作第十年),全球70亿人; 这组数据,边讲边书写在副板书上。 |
课本P2页图1.2,P3页图1.3,两幅重要坐标图,如果只是随意让学生自阅,或者简单的指示读图方法,课堂依旧淡而无味。即便此处使用多媒体,如果只是精美动画、放大声音,也不过是增强了感官刺激而已。教师圈点坐标,标出重要数据,联系本人生平,罗列在黑板上,强烈的数据对比反差,足以让底下的学生,顿生惊奇和感叹。人口爆炸式增长印入脑海,人口问题之严重必定深入骨髓。 | ||||||||||||||||||||
P3页活动: 1、假如某地某年有20万人,第一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那么这一年会增加多少人口?假设其他条件保持不变,10年后,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若降至1.7%,到那时一年会增加多少人口? 2、对比十年前后的新增人口数,从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明白了什么道理? |
教师板演:20万*2%=4000人。 10年后总人口20万*(1+2%)10次方=243799; 10年后一年增加人口243799*1.7%=4145人; (引申)中国每年新增13.7亿*0.7%=近1000万; 印度每年新增12亿*1.5%=1800万。 |
人口的自然增长既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还和人口基数有关系。此处的数字计算,直观、高效地说明了基数的影响道理。同时为“4、人口政策和人口问题”埋下伏笔,显示了发展中国家的大国如中国、印度等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搞好计划生育的必要性、迫切性。 | ||||||||||||||||||||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3、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阅读)P3页图1.4: (1)按大洲来说: 其一,大洲人口总数排序:(略) 其二,大洲人口增加倍数排序:(略) (归纳、总结) (2)按国家类别来说: 其一,发达国家(以欧洲、北美、大洋洲为代表) 其二,发展中国家(以亚非拉为代表) |
教师点拨P页图1.4“1950-2010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点出各大洲的绝对人口数量排序以及增长倍数排序。提示学生注意数数世界人口最多的十个国家中亚洲占几个。提问哪些大洲代表发达国家,哪些大洲代表发展中国家。两类国家的增长差异非常明显。通过数字对比分析,即可总结归纳。为了深化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的知识,教师额外补充了俄罗斯人口“五多五少”的特点,把数字的魅力发挥到了课堂的高潮。 |
绝对数字的呈现、强调本身就是一种震撼。教师执教过程中把P页图1.4和P4页表1.1揉在一起讲解。通过几组数字的点拨、强调、引申,透彻地突出了重点知识,又示范了学习方法。 | ||||||||||||||||||||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4、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
教师综述、梳理前面的重要数据,水到渠成的引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以及相应的人口政策。控制生育的案例很多,中国就是最典型的案例,我国对世界的贡献是“使世界7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延了近5年”;在中国基层各地各类奖惩条例随处可见,教师举出某些农村,独生子女中考可加分2-5分,独生子女户老人60岁后可领取养老金等等。鼓励生育的政策,如日本,高龄少子化,强调负担比率1.2:1;俄罗斯的英雄母亲勋章(生5个,乃至10个子女的母亲)等等。世界各地的计划生育宣城口号、宣传画中的数字点拨。 |
用事实说话,让材料证明;本节课有计划、有组织的使用了一系列数据,不仅仅透彻说明了知识点,而更主要的是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关注国家、关爱家乡、心系乡土等爱国、爱家情怀。同时通过数据“使世界7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延了近5年”,隐性地蕴涵了国际主义的思想。这对于潜移默化的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胸怀的现代人”具有一定意义。 | ||||||||||||||||||||
课堂小结: |
人口的数量变化,是通过呈现、梳理、计算、对比一系列数据展开的。请同学们留心各类数据所揭示、反映的问题。 |
一节课把数字玩弄尽了,放得很多 ,最后该收一收了。 |
特别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已经发布在各个网络教研平台,任何人不得抄袭以用于非教学研讨之外的一切活动,尤其是侵犯知识产权的商业活动!若有抄袭,将追究相关法律后果!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名称、网址链接、作者姓名等信息)!
庆龙梦幻之地: 谢谢鼓励!远海老师还有一些更实用、更经典的数字案例吗?
窗含西岭千秋雪: 蛋疼的高中地理教学就应该多数字化,理科化嘛。但是如今的地理课,搞成了政治课一样的伪科学
王冰华: 每次看你写的都有收获,还记得你的基于地理要素的复习哦,我想看看你是怎么复习的?还有,你看那么多书哪来的时间?
王冰华: 每次看你写的都有收获,还记得你的基于地理要素的复习哦,我想看看你是怎么复习的?还有,你看那么多书哪来的时间?
张昕: 学生喜欢动感音乐,我们老师若多研究如何运用地理音乐化的办法,让学生在唱歌中学习和复习地理。学生会人人行动起来,至少课堂让学困生睡不住了。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5-9 19:12 , Processed in 0.09207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