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庆龙梦幻之地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84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关于人教版必修3“产业转移”课例的研讨活动记录

已有 257 次阅读2009-11-30 17:13

关于人教版必修3“产业转移”课例的研讨活动记录

                                                        2009年11月29日星期日整理

 

   惊闻淮南五中的金顺姬老师将代表安徽省参加人教社在福建泉州举办的全国高中地理优质课评选活动,立刻上网搜索相关活动通知(见上),查到:(1)集中评选时间安排为11月15日—18日。(2)参评课题从高一的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和高二的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产业转移》(第一课时)两个课题中抽签产生。某一天晚上,与二中一资深地理教师前辈,聊天得知省教科院院长与省教研员要莅临淮南进行正式大赛前的指导,时间安排在2009年11月10日(周二)全天。于是下一个星期的周一,向教研员表达了前往听课学习的想法,教研员欣然同意。于是提前预习教材,又参看了其他版本的教材,阅读了课标,提前把周二的课调好。

  自从2006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这三年来,尤其是刚刚结束的高三这一年来,很少前往外校听课了,这一次竟然有点渴望和期待。11月9日,周一,晚上因为阅读教材、琢磨新课等迟迟难以入睡。

2009年11月10日,上午第三节课,在淮南五中美轮美奂、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听课教师济济一堂,观摩了金老师的高二必修3的《产业转移》(第一课时)。金老师的教学设计很有创意:导入新课采用的展示汽车商标,“丰田”汽车引入。新课教学引出汽车企业最近两年效益下滑,让班级学生角色扮演,全班分成“生产部”、“营销部”、“公关部”、“人事部”四大组各自从部门的角度来讨论企业效益下滑的原因并提出对策。这种分组讨论的用意是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后来采用评分的方法对“世界部分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做了比较”,快下课时终于转到“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和规律”。最后播放了一段产业转移的视频进行了课堂小结。

  课后,专家和听课教师立刻转移到五中的行政楼三楼会议室进行研讨、评课。评课阵容很强大,有省教科院院长、省教研员、市教研员、淮南二中的校长(地理特级教师),淮南各校的骨干教师和五中全体地理教师。评课会议由市教研员朱老师主持。以下简单记录各位专家和同行们的评课。若因记录有误,违背原发言者的原意敬请谅解。

  安徽省教科院院长阚智发言,讲了一段开场白和套话。然后省教研员吴老师讲话。首先开场白是祝贺金老师能有此良机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比赛,这既是自我的展示,又是学校的荣誉。总体上教师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教学环节完整,承转、过渡自然,最后的视频展示很好等等。吴老师主要提及改进之处:

(1)教师教学设计要弄清楚一节课的“起点”和“落点”。“起点”是学生课前知道什么,“落点”是课标的达成度。学生对于汽车、服装、人口等知道多少,吴老师担心导入新课采用“丰田”标志多数学生不能立刻辨认,从而影响导入效果。

(2)“产业转移”不等于“企业转移”,这一点教师一定要弄清楚。汽车产业和服装产业,吴老师个人认为汽车产业更好,比如福建泉州,转移到内地的品牌服装有“安踏”、“九牧王”等,学生比较熟悉,资料也比较方便搜集。

(3)导入新课应该在三分钟以内直奔主题,创设问题情景。

(4)地理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地理性”。教学设计中以汽车产业为例的四个分组,学生回答问题显然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谈,这一点,没有体现出地理性,应该重新设计。

(5)分组讨论交流的实效性。课堂教学实施中分组一般不要超过四个。另外,建议这节课“两次分组”,第一次分为“转入区”和“转出区”。举例,广东产业的“双转移”。美国、日本的高耗能工业的转出。以此为例谈到了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第二次分组,按照产业转移的规律分组:可分为“原产区”(日本、欧美)“中转区”(东亚地区)“新产区”(越南)。

(6)课堂结构不合理。导入新课用时4分钟,讨论用时较多,发言用时偏多,大约在43分钟时切入主题。有关企业讨论过多。

(7)课堂技术处理:理答费时,比如“世界部分区域经济发展条件比较”的量化打分耗时7分钟,这个时间可以缩短,或者简化操作环节。这样使得课堂节奏好些。

  淮南二中资深地理教师,我们的前辈刘老师坚持仍用汽车例子,把“汽车企业”换成“汽车产业”。导入新课就用汽车标志,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泉州经济发达,学生家庭中用私家车的较多。分组不再改动,时间紧迫,适当注意分组安排,课堂上分组活动时,女生组表现好,男女搭配的组表现好。点评时鼓励、表扬不够,表扬要落到实处。加强地理性教学,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要抓住。课本利用不够,只用学案不行,要用好教材等。

   淮南二中校长,地理特级教师汪健评课。开场白讲了几句套话。他提到的金老师课中的亮点:紧扣课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学生自主学习等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手段。最后的视频用于课堂小结很合适。不足之处:(1)教学目标没有完成。(2)应充分估计比赛环境对教学目标完成的影响。万一提问的问题怎样?学生能否回答出来?设计40分钟,现场45分钟,这中间的时间安排要考虑。

(3)分组讨论,活动探究的实效性?怎样才能真正动起来?课堂气氛平淡、沉闷的问题怎样解决。探究问题设置具有台阶性的问题,小梯度,小坡度,逐渐提高问题的层次和难度。

(4)关注基础知识教学。时间把握不合理。

   安徽省教科院阚智院长的评课。金老师的课优点:良好的素质,语言流畅,课件制作漂亮、美观等。建议:(1)总体框架不要大变动。(2)高中课必须完成教学任务,这是第一位的。(3)一堂课主线索要明确。40分钟以后应该开始总结、归纳。(4)节约时间,填写表格用时太长。充分考虑时间问题,学生分组按当时状况。(5)学案准备不等于教案,教学要做好铺垫的知识。“丰田”汽车不能使用,是否引起学生的“反日情绪”。一节课两大问题,一个大问题三个小问题足以。

    淮南一中的王江老师评课:(1)导入采用设计四种密集型工业来导入,为什么企业能够降低效益。(2)分组发言要引向重点,即产业转移的因素。(3)产业转移概念不明确。(4)教师应将最后视频的内容进行概括。

   就在大家认真评课的时候,淮南教育局局长、副局长、教研室主任来了,教育局葛局长又讲了几句。最后淮南五中的汪校长进行了评课总结。

  这样的评课阵容强大、严肃,可惜由于时间关系评课不能算是很深入。底下坐的教师估计有一些想法的,只能留到会后交流了。

  关于这节课我的想法,搞好产业转移教学,关键是典型案例的选取。考虑到高二学生欠缺初中地理区域地理知识,建议重新编排教材案例。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学生已经学过,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是很典型的,且改革开放初期和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生了“双转移”,即以前是产业的“移入区”,现在成了一些产业的“移出区”。可以把这些案例重新编写,以学案的形式印发给学生,教学珠三角成了一条主线,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可用;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可用;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用。教学设计中可以考虑的课程资源:“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初期的民工潮”以及后来的“民工荒”等等。

   中午,淮南五中盛情款待莅临指导的专家、领导和前来听课的所有教师,在此特表感谢。下午,继续观摩学习金老师的《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一课。因下午有第三节课,故没有参与评课,留下了一点遗憾。

   从2008年5月到2009年11月,多次参加教学比赛,多次参加一些教研活动,深切体会到真正搞好一节课的教学多么不易,有的教师从教一辈子,可能都拿不出一节像样的堪称经典的教学设计。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也很不易,往往很多教研活动都是有“上面”市教研室和学校的教科室、教研组自上而下推动的,而教师同行之间这种实实在在的平常的研讨、磨课、相互听课学习开展的并不好,大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意听课、评课,有的时候即便听课了,研讨、评课的时候也很难深入。何时同行之间能真正构建自由、民主、平等、积极、钻研的学术研讨风气呢?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9 23:09 , Processed in 0.06076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