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saimen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86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2007广州二模地理卷的若干题目讨论

已有 2181 次阅读2007-4-25 16:47 |个人分类:有点爱解题

一直想开一个类似于关于解题的栏目,目的在于记录一下自己解题过程中的思考。做学生的时候,自己就不太喜欢解题,给自己的借口就是“反对题海战术”(挺冠冕堂皇的)。做老师以后,开始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解题?
 
无可否认,做为学生,解题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的最好途径,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听老师的讲解,对一个概念或原理已经完全懂了,而事实是,我们才“听说”了这个术语或原理而已。至于这一术语提出来的意义或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我们毫不知情!在生活中实践原理,那是最好的,问题在于,学生们根本没有时间和机会去现实生活中理解和应用它。所以,解题,可以理解为在一种虚拟现实中的理论实践过程。
 
上面发了点感慨,还是回到正题吧。今天上午,广州2007年二模考完了最后一科,六门X同时进行,地理卷总体上很不错,没什么偏题怪题,题目情境有新意。个人感觉这份题出得比一模卷还好,有点奇怪为什么不在一模时用。
 
时间紧,临时拿了这道自己比较疑惑的题与同行分享讨论。
参考答案:4、A;5、B;6、B

对这组题,说点个人认识:
1、从目前常见的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来作为情境及图表素材,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新与尝试。
2、考察的知识点也并不偏不怪,是很常见的也是主干的考点(风向判读、降水类型、天气系统)。

第4题:印象中,天气预报的卫星云图中,很多时候,云的移动一般从西向东,根据原题卫片中云的大至形态,风向似乎应是西北风,也就是题中的D选项。在台湾中央气象局中找了近三天的卫星云图图片,处理了一下,似乎能印证我这个说法。


这期间,4月25日2:00的图与原题供图有点相似
假如西北风成立的话,当然会影响到第五题与第六题的答案了。命题人未说明具体日期,因而,也就无从猜测其命题的依据了。只能猜测其命题的意图也许是想通过观察云的位置(位于台湾山脉附近,云态走向与山脉走向一致),因而推测受地形影响,东部形成地形雨、西部形成焚风天气。

自己感觉有点乱。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回复 hellozhanghuan 2007-4-26 13:52
希望能把图2 贴出来给我们看看

QUOTE: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原文里有。将题目图片缩小点即可。[emot]7[/emot]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常来看看 2007-4-26 19:40
很想了解二模第35题(傅科摆的那道题目)的解题方法。请赐教,谢谢老师。

QUOTE: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今天参加改卷,同行们对这题也有一些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第1问,如何从图中看出两条经线之间的夹角为90°。我个人认为这个争议本身意义不大。至于解题方法,回归到“地转偏向力”的相关原理即可。第1问,由于地球自转的同时,球摆仍要保持其运动的惯性(从图中可看出这一点)。图中两个经线圈相互垂直,因此,由图1到图2状态,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了90°,需时6小时;第2问:由第1问可知,M经线是0°经线以西90°的经线,为90°W;第3问,极点处傅科摆平面的偏转角速度为90°/6小时=15°/小时;由于赤道处地转偏向力为0,所以傅科摆平面的偏转角速度为0。 这样解答,不知能否理解?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飞石天罡 2007-4-26 20:56
受益! 广州一模、二模反映,命题人创新意识很强,但有些方面似乎还欠考虑(不敢说功力不足)。这种错误,相信高校教授不会犯。另外,我觉得这次广二模有几个题目信息非常不充分,从命题的角度看,也是很不规范的。

QUOTE: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命题人创新意识很强,这点我也很同意。而且一些题目的命制思路与2006年广东高考卷反映出的一些思路很相近(个人认为)。但一些设问指向性好象易令人误解。解题时想得太多了,反而会出错(老师和好学生的悲哀?),不过也有人认为:广东2007年的高考地理命题,可能会出现类似的,“题虚答案实”的情况(有的题目看上去问得很宽泛,实际上答案是很窄的,要求答案准确无误)
回复 hellozhanghuan 2007-4-27 13:53
我的想法是各种图可以有两种可能 一个是气旋中心在陆地上,也就是在台湾的西侧,那么台湾就是吹西北风。 但是也有可能气旋中心在海洋上,那么台湾就是吹东南风 我想命题人是不是想出个台风类型题的变形。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体力了 2007-4-27 17:20
这几题都不难,不过第4题有小小难啊,还有第32题很难.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专心教学 2007-4-27 17:36
我在qq聊天时看过类似的图,不过对于高山地区山顶的云到底在哪里出现还是有点疑问。比如珠峰,应在山顶的背风坡出现云区,因为山顶温度低,水汽凝结。不知道是否对?反正有点乱!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常来看看 2007-4-27 20:57
很感谢博客主人热心回答。谢谢您。 同意飞石天罡和楼主的看法,二模题中一些设问的指向性的确容易令人误解。 再,二模成绩刚刚出来了,这次广州地理的二模平均分和一模相比下降了很多。而其它x科大都是比一模分数上升了。我很疑惑,和别的科目的距离为什么要越拉越大?分数大大低于别的科目,对总分有贡献吗?难道这就是地理科的目的吗?这对学地理的同学公平吗? 说实话,我很困惑。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linda 2007-4-27 21:33
一般来说,中国夏季都是吹东南风,而且从第6题有降雨,那说明一定是夏季了;冬季从大陆吹来的西北风没有湿润气流,怎么会有降水呢?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常来看看 2007-4-27 22:05


QUOTE:
以下引用linda(游客)在2007-4-27 21:33:02发表的评论: 一般来说,中国夏季都是吹东南风,而且从第6题有降雨,那说明一定是夏季了;冬季从大陆吹来的西北风没有湿润气流,怎么会有降水呢?
请linda留意题干。题干并没有说明是夏季,只说是台湾某一时刻。图中有云,但云层的分布并不能成为风向的证据。实际上,我们是从第5题的选项中确定必然有雨,可是由有雨就推出必然是夏季必然是东南风这个结论,有失严谨。 说得不对之处,请大家多指教。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bhf 2007-4-28 00:07
你应该是老师的吧~我想加你的qq啊~我是广东地理生的~~~我的qq是346148419,你以后就教我地理吧

QUOTE: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年纪大了,QQ这类的即时通讯软件,不太在行,有问题,可以留言,祝您高考成功。万分抱歉!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2007-5-6 07:57


QUOTE:
以下引用体力了(游客)在2007-4-27 17:20:54发表的评论: 这几题都不难,不过第4题有小小难啊,还有第32题很难.


QUOTE:
以下引用体力了(游客)在2007-4-27 17:20:54发表的评论: 这几题都不难,不过第4题有小小难啊,还有第32题很难.


QUOTE: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第32题,命题人似乎采用的是中图版教材的提法(认为: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来看,城市化的阶段分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四个阶段,应该是目前学界的一种提法。)。人教版对城市化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B]城市化特点(而非城市土地利用特点)[/B],应为:初期缓慢发展阶段→中期加速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各阶段特点可参见人教版必修2,在此略过。至于广州二模的参考答案,个人亦感困惑。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33 2007-5-7 22:26


QUOTE: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br]第32题,命题人似乎采用的是中图版教材的提法(认为: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来看,城市化的阶段分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四个阶段,应该是目前学界的一种提法。)。人教版对城市化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城市化特点(而非城市土地利用特点),应为:初期缓慢发展阶段→中期加速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各阶段特点可参见人教版必修2,在此略过。至于广州二模的参考答案,个人亦感困惑。
[br][/quote] 这个问题在市二模分析会上已经说了。据发言人解释是:教材错了。众皆哗然。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6-2 12:41 , Processed in 0.0794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