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第一节课下课在大门口遇到一位老者,穿着洗的泛白的老式蓝色大褂,脸部黝黑,一直在伸头张望像是在找人。走进一看,感觉很是熟悉,因为眼睛近视,所以没认清。再靠近,一看,原来是老家附近的一位熟人。上前去一问,才知是给自家外孙送单亲证明。东西送到了,正准备走,再看看自家外孙的学堂。没想到看到我,他很吃惊,说道,你在这上班呀!真好。我外孙在9班,今天班主任让我送证明,能给一点补助。你带不带他课?你以后帮我多照顾一下他。我应道,会的、会的,他真不错,能考过来,今后肯定能上个不错的学校。
以前从父母那听说过这个孩子的一些事情,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跟外公外婆过。所幸的是,有位热心人士一直在资助他上学。小孩成绩也不错。
寒喧了一会,便目送这位叔叔出门。心里微微颤抖了一下。不管是对我,还是对这个孩子,尤其是寒门学子来说,读书算是改变生活的最有效的一条出路。而对于正在读高中的他们来说,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取得高分,通过高考。而这也是大多数老师,尤其是急需业绩的领导们的目标。
开学后,校园里到处都张贴了“大字报”,各式各样的口号,铺天盖地。想能像打鸡血一样去振奋人心。分、分、分……让人抓狂,也让人疯狂。怎样在短期内见效快,做题、做题……什么是能力?不需要,只要能有高分。有情绪,有心理问题?不重要,只要三年内,没出事。
高考后,离开了校园,离开了视线,离开了录取率,离开了……谁会再继续关注他们?
关注分数不是错,只看分不可取。在能力提升上的关注点太少,更别说核心素养。明知二者并非不可共存,只是后者来得慢。虽在近年高考中,屡屡挫败,也未唤醒。可怜了这群孩子。
作为引导孩子们的我们,不想用教育工作者,或许是因为谈“教育”,有点自惭形秽。毕竟更多的时候,还是知识的搬运工。此时此位的我们能否将这关注的眼光放远一点,或许你的提点,你的关注会让他们走的更远。
201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