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拙见,从试卷上来看是有隐含着尺度思想的,只是很遗憾,大家都没分享自己的见解,又或许是尺度思想在初中地理教师中关注度不高吗?因为在分析32题时,我刚说出尺度思想时候,大家愣了一下,讲完了之后,一度我曾怀疑自我,几天之后在群里请教汤老师,原来我的分析思路是正确的。
国庆假期的尾声,突然这个“让尺度思想在初中地理课堂落地”这个想法不断在脑海中闪现,大概就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吧,今早上班在重备八上《气候》第二课时时候突然想到,这里不就可以用尺度思想吗?
《气候》第二课时主要是我国降水分布特点以及干湿地区的划分,而“降水”这部分知识学生在初一时已经学习了,于是我想从尺度思想来学习“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我用了希沃白板里面的“世界降水分布图”来复习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紧接着就问学生,“那我国降水的分布又有何特点?”,于是引出“中国年降水量发布图”。
这部分内容设计的意图是想从大尺度(世界降水空间分布特点)转到小尺度(中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因为“世界降水空间分布特点”学生已经学习了,由此温习旧知识,而后来学习新知识,学生能更好理解。
同样对于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原因的分析我也是先让学生回忆“世界雨极”“世界干极”的成因,然后再让学生来分析我国。下午在18班上了一下,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接受。
虽然我不知道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也不知道这样的设计是否科学,可是今天真的还是很开心,就瞬间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顺着这样的思路将国庆之前备的《气候》第三课时又修改了一下。想着多尝试一下,多一点“案例”然后再好好总结反思一下。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9-12 03:50 , Processed in 0.0667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