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一,工作第十个年头,第四次上高一,第一次8个班,第二次6个班,第三次5个班,这次4个班,工作量越来越小,教材越来越熟,课却越来越不知道怎么上。今年学校从实外引进三位专家,都是曾经教过省状元的老师,一位历史,一位政治,一位数学,声名赫赫,高一一进校,就有了倾向性的文科班,不超过30人的小班教学,奔着他们而来,课时上一周4节地理课,其他班一周2节。专家们教学非常到位,知识点剖析精辟,深入浅出,课堂容量大,但学生收获多,因为本身是文科班倾向,所以上课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的纪律问题,也不用担心学生不听课,不完成作业,从高一就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建构高考的模型。
这使得高一自然地理的教学非常轻松,因为学生很认真,很重视,第一单元地球运动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首先补充了经纬网的知识,把地球的基础知识完整的复习了一遍,再进入地球的运动,并最终上升到高考难度,学生接受起来感觉还不错。气候一直是老大难,以前因为不重视,现在时间精力充足的情况下,效果要好得多,这样在高二进入区域地理学习的时候,分析方法应用也就更纯熟。
可是,这样的课让我感觉很累。这是高一啊,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专家们直奔考点讲法,让我也不得不抓紧课时的前提下,尽量落实到考点上,学生们也很功利的爱问,这里考不考啊。
我应该给高中生怎样的地理课?直接落实到知识点,哪里考哪里不考,怎样考。其实探究知识与最后的掌握知识应该不矛盾。可是教学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忙着赶进度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做到落实与统一呢?
在政治和历史课上,他们听得全神贯注,作业不用强迫认真的完成,数学课更是一句课堂之外的话不敢说。地理课他们是最轻松的,天马行空的想象,随时打断我的讲述陈述他们的想法,没听懂的时候立刻提出他们不明白,完成作业也是当所有学科都多而不放弃一科的时候,地理首当其冲。地理的框架体系又不像政治和历史那样1234一点点罗列,杂,乱,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前面的知识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很多知识并不是书上原有的,即使开卷你也可能做不来题。
那天上课讲台风,学生问了一个问题,南半球有不有台风?台风可不可以像气压带风带移动一样越过赤道跑到北半球,然后旋转方向发生改变呢?这个问题我和同事讨论了很久,在网上也查了资料,最后还打电话向我大学的气象学老师求教,惊叹于孩子的想象力,至今我还在高兴着。
下课的时候,一男生跑讲台上去和生物小美女老师大吹特吹,什么今天不会下雨,天气会晴朗,再过几天冷空气要来了,气温要怎样怎样变化。吹得生物老师一脸不信,赶紧抓着我让我为他作证,看他给生物老师分析得对不对。
那天下午四点左右突然停电,学生要求不上晚自习了,还分析了一大堆,现在是冬半年,本来昼就短,天黑得早,没有电对眼睛不好,而且气候寒冷,不适宜摸黑上晚自习。
我又感到欣慰,他们至少明白了许多,能够用地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发现了地理的趣味,明白地理是一门对生活非常有用的学科,如此,我觉得够了,至于高考,我觉得还很远,在高一培养出学生的思维,善于思考和发现思考的行为后,高考还有何所惧呢?
顶着名师的压力,在政治和历史中,尽量抢夺出一片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