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7||
经常参与一些网络研修,很多时候,我总是在思考,花了那么多时间,我们从中收获、学习了什么?
参与2015年星韵地理上海年会,会后一直在思考应该写一些什么。经过几天的酝酿,脑海中反复思考的就是”着地“两个字。
“着地”,我的理解就是很多教育教学的理论,方法,技术,不再漫无目的的“天上乱飞”,高高在上,而是思考如何将理论”着地“,落实到我们的教学工作中。
那么,上海年会,很多发言者的思考,无疑不是关于这些理论如何更好地“着地”的思考。
李万龙老师的报告
《“互联网+教育”前景在哪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就是李老师居然是玩转新技术的高手。提及新技术,我们很多老师往往觉得非常高大上,或者觉得这些都是年轻老师的专利。李万龙老师的率先垂范,让我们见识了老教师依然可以把新技术玩得那么顺溜。反思自己,感觉自己对于新技术这一块还是非常有兴趣,但是源于自身的惰性,缺乏深度专研,所以一直都处于“基本会简单操作,缺乏深度研究”的状态。李老师对新技术的熟练掌握,也让我有了新的反思,能否通过自己新技术的学习,多创造一些新技术的作品,以此促进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我想这个应该将来专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关注和努力的方向之一。
陈国祥老师的报告《“浅谈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与教材的重构——以“地球上的大气”为例” 》,让我对陈老师的印象有了很大改变。2013年,陈国祥老师在溧阳做的报告主题是《复杂科学思想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渗透》,由于当时自己才疏学浅,陈老师的这个报告,当时很多方面都没有听懂。而这次陈老师发言的内容依然“复杂”,这些复杂的内容通过苹果APP的演示,瞬间就化繁为简,丰富多彩起来。我想,这就是复杂科学思想在地理教学中最好的突破方式之一吧。两年过去了,我自己也感受到了陈老师在这一方面的深入地思考与实践,对陈老师创新实践非常钦佩。从中我得到的启发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督促自己去理解和融会贯通一些地理教学中遇到的复杂科学思想,同时,也要努力培养自己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找苹果APP等更多的应用,思考各种应用对地理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用。
郑将老师的报告《互联网+地理教学资源展示分享》,让我们见识了“数字星球”带给我们的视觉震撼。而如何将这些高大上的技术应用在更多的学校地理教学中,如何更好地“着地”,我想这也是有关单位在今后的工作中值得思考的方向之一吧。
这两年,微课几乎成为很多老师必修新技术之一。今年的年会也不例外,有不少老师选择微课这一主题,各自介绍了他们在微课的实践中的得失,这也是新技术“着地”的具体表现之一吧。
陈竞宇《群晖系统助力翻转课堂》、胡英山老师的报告《地理课堂微项目的实践》、张新老师的报告《地理微课开发与应用》、马飞燕老师的报告《翻转课堂在路上》、汪洋老师的报告《从一节低效的微课说起》,都从各个角度思考了微课如何在教学中“着地”的问题,带给我们的“微思考”也很多。从中,我自己也在反思,在微课大行其道的今天,作为一名地理老师,要想获得那么多来自一线的思考,我们就应该参与其中:参与微课的策划,参与微课的制作,参与微课的推广。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有最直接的感悟,最深入的思考。然而,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老师还只是围观,沉迷于缺乏自身操作实践的激辩之中。以上这些老师的发言,通过他们自己的亲身体会,展现给我们的无疑是最难得的宝贵经验的分享。我们还在围观的时候,他们,已经走在路上,并且,乐在其中。
今年年会最值得关注的一个场景之一就是任言老师绘制的“年会思维导图”。在会议进行期间,副屏幕不断地呈现任言老师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年会的这种大张旗鼓地展示,其实也是将思维导图理念“着地”的一种方式。应该看到,这种“行为地理艺术”的展示无疑是成功的,激发了大家的关注与思考。如何在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将“思维导图”模式融入其中,这也肯定是很多老师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3:25 , Processed in 0.07555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