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20131008南园漫笔:大风大雨大自然
一
风雨交加,不是细绵的秋雨,而是肆虐的台风大雨,一夜未息,半夜被风雨声扰起,检查门窗走道。呼啸而起的风声雨声着实令人生畏,毕竟还是大自然,大力量啊。
晨起,在楼上放眼看去,远处的田野稍高一点的农作物呈现倒伏,低洼的地方一片汪洋,泥土明显浸泡的足了。天上的云层快速的移动,显然还在受着边缘的影响,颇有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架势。
二
今日课堂之上,佳明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很低,等走近他,俯下身子,听到他说的答案是正确的,而之前在远处只看到他的嘴在嗫嚅,听不清具体的语音。其他孩子不耐烦,举手“哦哦”的叫,他就更紧张了。靠近他,静下来认真听,这个问题他答得是对的,他很激动的样子,觉得这个问题回答对了,是一件很骄傲的事。
我们已经对孩子的情绪体验忽视很久了,在教学的实际流程里,经常只有知识的起承转合,环节的设计,而现场孩子的情感变化是一个比较难以把握的因素,因此只出现在教学设计的某个段落里,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佳明等等同学成为学困生,除了先天的身体机能差异之外,或许还有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他的消极体验多于积极的体验,不断的累积,就会成为强大的否定力量。心理学上的习得性无助,大概就是指这样的例子,早一点揭开盖着的透明玻璃,或许会跳的高一些,但结论不是绝对的,这往往也是教育不能称其为一个科学的症结所在,少量化的指数和结论的不确定性,有的只是定性的描述。
我们的许多方式与500年前夸美纽斯同时代的教学并无本质上的差异,例如当时有教师写下的一些观点:“上课时学生只能听,不能讲,否则就会妨碍师生双方按时完成任务。”这个场景,500年后的今天,也不算奇怪,看起来,不是时间问题。时间长了,照样有问题。
三
关于读书沙龙仅是一些初步的设想。
不应该是一种负担,应该是自然的悦纳。
不仅是读有字的书,还应有“无字书”的阅读,包括听演讲,看电影,对话交流等等。
会有一些制度,最终还是内心的坚持。
读着读着,人少了,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不奇怪。
认识到这不是一件很轻易的事,对参与者而言或许并无实际的好处。
慢慢做一件事。能做多少,做多少。
四
下午,给云峰兄传出博客专题文字,大致从五年间1千余篇零散文字里,自选了几篇,约万余字,烦他删改斟酌。协同老师写了关于写博的文字作为点评,大概差不多的时间在南博注册,也一直坚持到现在,他是一个教育的痴者,无论何种形式的交流,常常没有客套,几句话就转到教育上面,很纯粹的一位师者。他写了博客三个境界,对照之下,自己很惭愧,应该还属于第一境界:零零散散,不成体系的随意留痕。这或许就是一个品质和习惯的问题,自己只是兴趣使然,也许改不了。
五
傍晚,雨稍停,大风或许过了。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5 23:02 , Processed in 0.07053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